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0月13日,《河南日报》头版刊登了由河南省水利厅组织采写的"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新十八谈·命脉篇《丰水兴利保发展》。文章以"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结合国务院出台的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指导意见,自古及今,从水之要、水之兴、水之利、水之忧及转思路、解难题、开新局、保发展等方面,对水利  相似文献   

2.
刘满仓 《中国水利》2009,(18):35-36
河南地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和山区到平原过渡带。丰水年和枯水年降水量相差3~4倍,极易形成旱涝交替的特殊灾害现象。河南的发展史就是劳动人民抗御旱涝灾害的奋斗史,兴利避害的治水史。从大禹治水到沟通黄淮的鸿沟,从“人间天河”红旗渠到气势磅礴的小浪底工程,从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中原儿女在水的利用中发展,在与旱涝灾害的斗争巾进步,在现代水利事业发展中谱写了一连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相似文献   

3.
王国栋 《治淮》2012,(10):10-12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形势下立足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对加强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省九次党代会提出了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  相似文献   

4.
记者:南水北调曾经是几代人的梦想,今天在我们这代人手上即将变成现实。请张主任就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及前人所作的尝试作一简要介绍。张同立:提起南水北调工程,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人的一个梦想。其实,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由于奉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国策,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了南水北调的尝试,并开挖了襄汉漕渠,只是当时要调水到都城汴京,而今我们要调水到首都北京。虽然1000年前的“南水北调”尝试因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未能成功,但她却在中国水利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如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在河南方城境内的走向,还沿用了襄汉漕渠的线路,印证了当时漕渠渠线规划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一、河南水利的特点河南地跨黄河两岸,因河而名,因水而兴,不仅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孕育了华夏文明,而且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又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承载着保障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深切厚望。河南的水利特点可以用四个独特来概括:一是区位独特。河南地处中原,是我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个大流域的省份。  相似文献   

6.
初冬的中原大地,水利发展热流涌动!谋划长达半个世纪的河口村水库顺利截流,全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实施进度位居全国首位,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提前两年完成,持续21年的"红旗渠精神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竞赛活动如  相似文献   

7.
河南:     
《中国水利》2005,(24):102-102
“十五”期间全省共下达各类水利资金162亿元(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河南粮食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旗 《人民长江》2003,34(10):16-18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粮棉油总产量多年来位居全国之首,但是由于河南省农业长年缺水,使得农业灌溉成本过高,生产效益不高,水资源供需矛盾异常突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段占渠线总长的58%,分配调水量占全部调水量的40%,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将使河南省农业缺水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从而对增加河南省的粮食生产起到积极的作用.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给河南省的分配供水量情况以及河南省各地区农业用水量的测算,可以得到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给河南农业增加的灌溉面积;进一步结合每增加单位灌溉面积可以增加的粮食产量,即可得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使河南省农业生产所增加的粮食总量.从而从农业生产所增加的粮食这一角度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农业经济带来的影响做出定量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栉风沐雨,碧水润中原。乘着祖国飞速发展的快车,河南水利事业持续蓬勃兴旺。崇山险滩,田园旷野,气贯长虹的水利工程犹如巍然屹立的丰碑,诉说了河南水利的巨变,见证了河南水利人的荣光!  相似文献   

10.
说起河南,就离不开文化二字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我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个大流域的省份,文化遗存集聚的优势独特,根文化、姓氏文化、都城文化、商业文化、汉字文化、功夫文化等中原文化资源极具影响力,近年来,河南省境内开工建设了小浪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两个特大型水利工程,“一纵四横”(南水北调与四大流域水系)、“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中原水网”已经初具规模,河南省在整个华北地区水资源配置方面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水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日益紧密。  相似文献   

11.
大河之南,山清水秀 水生态文明建设多年来一直是河南水利改革发展的工作重点之一,水土保持、生态水系、水资源保护等多项工作的有力推进,为中原整个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水利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黄河河南段引水用水区概况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针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从新开工建设的引黄取水工程和引黄调蓄工程等方面分析了黄河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①加强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②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③强化水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④科学调度,优化配置黄河水资源;⑤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与责任考核制度。同时,对水资源承载能力、引黄调蓄工程建设方案等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后,河南省及时出台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豫发〔2011〕1号),迅速召开了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18个省辖市结合实际,也及时出台了市委1号文件并召开会议,对本地区水利改革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北方缺水矛盾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迅速发展日益尖锐,加上80年代的连续干旱,使京津、京广沿线许多大、中城市的一些工厂因缺水而停产,农业欠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论述河北省水资源危机引起的严重后果,阐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改革春风早,繁花满神州。在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春天里,河南省水利事业也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根据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河南省委、省政府日前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河南复建、续建并建设完成7座大中型水库,对38座大中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初步治理大中型平原河道130多条,修筑河道堤防1.61万km,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4万km~2。  相似文献   

17.
王小平 《中国水利》2013,(24):95-95
<正>2013年全省水利系统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水利部的精心指导下,重点水利项目建设高潮迭起,民生水利加快推进,水利管理继续加强,水利改革不断深化,为全省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一是防汛抗旱取得积极成效。2013年,河南省因持续高温少雨,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春旱、伏旱和秋旱。全省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2.2亿元,累计抗旱浇地13 349万亩次,解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河南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中央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这一中心任务,紧紧围绕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这一宏伟目标,开拓进取,务实重干,全面推进河南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河隧洞工程是该工程的关键节点,工程规模巨大,需要解决复杂的地形、地质和运行条件给工程带来的挑战性难题。本文对穿黄河隧洞工程前期论证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难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20.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现状出发,分析了丹江口水库水质和库区目前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包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源地保护矛盾突出;部分支流水质污染,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滞后;面源污染治理任务艰巨;尾矿安全和无序开发水电存在隐患;水资源保护能力建设薄弱等。阐明了水源区的水环境保护、管理、监测的重要性,进而提出通过建立“5+1”流域协调管理模式,加强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切实保证中线水源区一江清水入库和一库清水北送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