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来自不同地域的5种发酵蔬菜中共分离出41株产酸菌,根据产酸性能测试、风味感官评定、耐盐性能测试等,筛选出jpsc-6、ttsc-9、scpc-4三株性能优良的菌株,其中scpc-4最适生长温度范围最广,其次是jpsc-6、ttsc-9。将三株菌进行各种组合纯接种发酵蔬菜,发现scpc-4和jpsc-6∶scpc-4∶ttsc-9(1∶1∶1)的组合风味最好。  相似文献   

2.
对Streptococcus lastic,Lactobacillus brevis,Lactobacillus casei等9种食品常用乳酸菌种进行发酵蔬菜研究,通过对发酵菜及汤汁中V_C、氨基酸、总酸、总糖、挥发酸、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指标的测定,结合产品的感官评价,筛选出适合作为蔬菜发酵剂用的菌种Streptococcus lastic。从研究结果看,接种Streptococcus lastic菌种的发酵蔬菜既可以很好地降解发酵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又可与其他菌种制成复合发酵菌剂,用于发酵制品生产,且产品营养较丰富。  相似文献   

3.
泡菜是由乳酸茵发酵形成的发酵蔬菜,腐败菌生长将导致品质下降和形成有害物质一亚硝酸盐.本文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对由泡菜中分离出来的8株产酸茵进行了抑菌实验、降解亚硝酸盐实验,筛选出3株性能较好的菌株,并将茵scpc-4和组合jpsc-6:scpc-4:ttsc-9(1:1:1)接种于泡菜中,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的泡菜亚硝酸盐峰值出现的早且低,其中混茵发酵jpsc-6:scpc-4:ttsc-9(1:1:1)亚硝峰最低.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速亚硝酸盐的降解,控制其在发酵萝卜中的含量,对发酵萝卜工艺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乳酸菌菌株进行单菌株和复合菌株发酵,筛选出复合菌剂配比为乳杆菌属(LP)∶肠膜明串珠菌属(LM)为1∶2这一菌株组合作为复合发酵菌剂,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蔗糖添加量、食盐添加量、复合菌株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亚硝酸盐降解的最优发酵工艺为:蔗糖添加量0.5%、食盐添加量4%、接种量4%、发酵时间72h、发酵温度28℃。在此亚硝酸盐降解工艺条件下,发酵萝卜中亚硝酸盐含量为0.255mg/kg,不仅缩短了发酵周期,而且加速了亚硝酸盐的降解,降低了其在发酵萝卜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以酒糟为基质的高温型生物有机肥复合发酵菌剂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从高温酒糟中分离得到的DX[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XX[空气芽孢杆菌(Bacillus aerius)]、DF[产色高温单孢菌(Thermomonospora chromogena)]、M1[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M4[嗜热篮状菌(Talaromyces thermophilus)]、M5[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以及M6[肿梗根毛霉(Rhizomucor tauricus)]为菌种,首先对菌株做拮抗性试验,然后分别制备各菌株的单菌剂,以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方案,以堆肥腐熟的各项指标为响应值来确定高温发酵菌剂的最优配比。复配后以一定的接种比例接种到酒糟中进行小规模试验。结果表明:菌株之间无拮抗作用,最优复合菌剂J7组的复配比例为:m(DX)∶m(XX)∶m(M1)∶m(M4)∶m(M5)∶m(M6)∶m(DF)=1. 0∶2. 0∶3. 0∶3. 0∶0. 5∶2. 0∶6. 0,其有效活菌数为8. 532×109CFU/g,种子发芽指数(GI)为86%。该菌剂在堆肥的有效活菌数以及种子发芽指数方面优于市售高温菌剂J13和J14。高温酒糟经过复合菌剂堆积发酵之后,可以作为生物有机肥,这对充分利用酒糟资源,改善环境污染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揭示贵州荔波传统酸肉不同发酵期微生物菌群变化特征,确定优势菌种,并了解其发酵性能。方法:对酸肉中的菌种进行分离、筛选,采用API 50CH标准系统进行鉴定,并对优势菌的生长特性、产酸性、耐盐性、酶活力等进行研究。结果:筛选出四株产酸较快、发酵风味好的乳酸菌分别是M5-4-2、M1-4、M3-4、M9,其中两株为短乳杆菌,另外两株分别是植物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四株菌均有较高的耐盐特性和较强的亚硝酸盐耐受能力,四株菌株之间无拮抗性、均能发酵葡萄糖产酸而不产气、胞外酶均无蛋白质和脂肪分解能力。结论:M5-4-2、M1-4、M3-4、M9发酵性能较好,可以复配混合,开发为荔波酸肉产业化生产的纯种发酵剂。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4):109-114
10℃下,以2株耐低温乳酸菌3m-1(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8m-9(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为对象,经拮抗试验确定2株菌在白菜汁培养基中无拮抗作用后,比较了2株耐低温乳酸菌单独或复配发酵以及自然发酵泡白菜的产酸、亚硝酸盐降解和发酵风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发酵的产酸情况明显优于自然发酵,且亚硝酸盐含量也低于自然发酵,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口感风味以8m-9菌株单独发酵以及菌株3m-1和8m-9以2∶1复配发酵最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菌株8m-9单独发酵以及菌株3m-1和8m-9复配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盐加量4%、糖加量4%、接种量0.3%;盐加量5%、糖加量2%、接种量0.3%。比较了10℃和30℃条件下泡菜成品的理化、微生物及感官指标,结果表明,10℃下,泡菜酸度适宜,亚硝酸盐含量更低,发酵周期虽长,但口感清淡风味更佳,而且低温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杂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12):98-104
以实验室保藏的1株乳酸菌与1株酵母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作活菌制剂,并对菌剂发酵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经4℃、6 500 r/min,13 min离心收集菌体,再以10%蛋白胨+3%维生素C为保护剂,真空冷冻干燥后,酵母菌与乳酸菌冻干存活率分别达86.3%、87.8%。将自制复合菌剂用于甘蓝发酵,并与市售菌剂、自然发酵比较:添加自制菌剂发酵的甘蓝p H、总酸度提前2 d趋于稳定,分别为5.4、11.05 g/100 g;亚硝酸盐含量更低,最大值仅为7.07 mg/kg;初步认定乙醇(42.46%)、苯乙醇(13.47%)、4-乙基苯酚(6.77%)、顺-3-己烯醇(4.48%)为自制菌剂发酵甘蓝的主要风味物质。此复合菌剂具有较好的产酸产香能力,其在泡菜行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3种蔬菜发酵工艺研究发酵过程中以及成品菜中水分、维生素C、总酸、硝酸盐、亚硝酸盐、氨基酸、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等的含量,筛选出既营养又安全的蔬菜发酵工艺——熟菜加蒜汁发酵工艺。通过该种工艺发酵的产品,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亚硝酸盐及硝酸盐含量低,既安全又营养,适合工业大规模生产蔬菜发酵制品。  相似文献   

10.
蔬菜乳酸菌腌渍发酵过程亚硝酸盐变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蔬菜腌渍发酵过程中添加乳酸菌纯培养液对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接种乳酸菌能降低蔬菜腌渍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4组乳酸菌腌渍发酵实验中,接种混合菌种(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1∶1∶1)对蔬菜湿腌发酵时菜料和菜汤的亚硝酸盐含量降低效果最佳,接种植物乳杆菌对蔬菜干腌发酵时菜料亚硝酸盐含量降低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
番茄汁乳酸发酵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以番茄为原料,经加工处理,将所得原料进行乳酸发酵。首先筛选适宜于番茄汁乳酸发酵用的菌种,从产品的感官、风味、品质等总体效果评定,认为混合菌种发酵的番茄汁优于单一菌种的发酵。本研究确定了混合菌的组成、配比、接种量;探讨了发酵的最佳温度、时间;提出了番茄汁发酵的工艺流程。制品不添加任何化学防腐剂、色素和香精等。分析结果表明,该制品营养丰富,可作为保健型饮料。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从农家自制泡椒中分离并鉴定出三株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并用这几株乳酸菌组合后发酵泡菜,同时设立自然发酵组作对照,分别测定了乳酸菌菌株和1~5 d发酵泡菜的抗氧化活性,以揭示人工接种抗氧化活性乳酸菌在泡菜发酵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添加乳酸菌的泡菜发酵周期比自然发酵泡菜缩短2 d。泡菜发酵实验表明添加乳酸菌发酵泡菜的抗氧化活性远大于自然发酵泡菜的抗氧化活性。到发酵后期,三个发酵组中除DPPH自由基清除率无显著差异外(p0.05),自然发酵组的还原力、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显著低于人工接种组,其中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差异最为显著,均大于自然组清除率28.41%的两倍以上。通过感官品尝实验对泡菜的风味进行初步评估,表明添加乳酸菌发酵泡菜的风味较自然发酵更佳。进一步通过GC-MS对泡菜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证明接种乳酸菌发酵泡菜的风味成分中烷烃和酯类比自然发酵泡菜中更为丰富,二者的总比例在所测峰面积比例中均高出自然组27%~30%。本研究为泡菜的健康发酵和泡菜风味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几种发酵蔬菜中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商军  钟方旭  王亚林  孙毅 《食品科学》2007,28(4):195-199
从泡白菜、泡萝卜和泡辣椒中分离出11个乳酸菌株,对各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和筛选。结果表明:不同泡菜中的乳酸菌株有明显差异,分离的菌株多以杆状和球状存在,其中泡萝卜中以短乳杆菌为主,泡辣椒中以短乳杆菌和片球菌为主,泡白菜中以短乳杆菌和链球菌为主;供试样品中还含有环丝菌属,丹毒丝菌属,肠球菌属等三个菌属的乳酸菌,乳杆菌属在三种泡菜中存在最广泛。三种泡菜中均含有产亚硝酸盐菌株,其中泡辣椒中的肠球乳酸菌产较多亚硝酸盐,不能作为纯种发酵菌种:各菌种在纯种发酵时所表现出来的适应能力,产酸能力和风味也各不相同。最后采用泡萝卜发酵试验筛选出4个菌株,泡制的萝卜口感和风味好,盐度低,产酸速度快,发酵7d即可基本成熟,pH值可降到4.0以下,保质期长、抑制杂菌能力强。  相似文献   

14.
从新疆地区采集的46份传统乳制品中分离获得的612株乳酸菌,根据菌株来源、培养条件,形态特征、凝乳状态和产酸特性,选择其中20株乳酸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酸奶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中3株为链球菌,4株为乳球菌,13株为乳杆菌,平均发酵产酸速率在8.11~12.43oT/h,不同菌株在酸乳冷藏期间表现出不同的后酸化活性,冷藏15d滴定酸度提高了6.3%~55.7%。不同菌株凝乳时黏度在272~1085cp,多数菌株发酵乳在冷藏期间黏度呈上升趋势,球菌的产黏能力普遍低于杆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菌株发酵乳中丁二酮在3.51~68.74mg/L,乙醛在3.51~68.74mg/L,丙酮在0.87~48.35mg/L,乙酸乙酯在0~103.68mg/L,异戊醇都未检出。经过混合菌株发酵生产酸乳比较,发现以S.thermophilusX1、S.thermophilusX5、L.plantarumY5和L.delbrueckii bulgaricussubsp.Y10按1∶1∶1∶1比例组合作为发酵剂,生产的酸乳组织状态较好、风味独特、后酸化弱。  相似文献   

15.
以椰子水为原料,利用6株乳酸菌:发酵乳杆菌L20、面包乳杆菌32-2-2、短乳杆菌64-1、植物乳杆菌A33、嗜热链球菌IFFI6038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CICC6045发酵椰子水制备饮料,分析测定发酵椰子水主要成分、抑菌活性和感官评价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发酵48 h时,面包乳杆菌32-2-2发酵椰子水饮料总酸含量最高,达10.85 g/L;植物乳杆菌A33发酵椰子水饮料pH值最低为3.1;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CICC6045发酵椰子水饮料还原糖含量最低为0.03 g/L;植物乳杆菌A33的抑菌谱最广;抑菌活性与pH值和乳酸含量呈显著相关性。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发酵椰子水感官评分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脱脂米糠复合乳酸菌半固态发酵的工艺条件,明确脱脂米糠在发酵前、后营养特性的变化,以乳酸菌降糖和释放酚能力为考察指标,筛选最优复合菌种,结果以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组成的复合菌种的降糖和释放酚能力最高。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的复合乳酸菌发酵脱脂米糠的工艺条件:复合菌株添加量5.0%,菌种配比1∶1,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36 h。与未发酵米糠相比,发酵米糠中可溶性固形物、碳水化合物、可溶性膳食纤维、蛋白和可溶性总酚含量分别提高了31.42%,21.82%,112.21%,65.54%和37.14%(P<0.05)。此外,乳酸菌发酵使米糠提取物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了21.23%,其中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47.18%,49.78%,13.73%,9.0%,75.26%,24.06%(P<0.05)。同时,发酵米糠提取物的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AA/NEAA)为0.48,其必需氨基酸的比值系数分数(SRC)值更接近100。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显著改善了脱脂米糠的营养价值。本研究结果可为脱脂米糠高值生物转化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以纯牛奶和荔枝汁为主要原料,以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菌种,探讨三种乳酸菌的不同组合发酵对凝固型荔枝酸奶的发酵特性和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产胞外多糖能力较强,单独发酵时胞外多糖含量达到22.50g/L,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单独发酵时胞外多糖的含量分别为5.73 g/L和0.29 g/L;各种不同乳酸菌组合发酵后酸奶的表观粘度和持水力与胞外多糖的含量呈正相关(R2=0.98);干酪乳杆菌产酸能力弱,单独发酵后p H高于其它添加有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组合,导致酸奶的硬度偏低,但干酪乳杆菌联合嗜热链球菌或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时,发酵酸奶的硬度和乳酸菌活菌数均明显优于单独发酵组。因此,当干酪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及保加利亚乳杆菌联合发酵时,能充分发挥三个菌种的各自优势,菌落总数、胞外多糖含量和质构均能达到较好的品质水平。  相似文献   

18.
富含海带多糖的乳酸发酵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海带为主要原料,采用乳酸菌发酵生产富含海带多糖的饮料,探讨了海带的酶解条件以及各因素对粗海带多糖提取量的影响。研究乳酸菌在海带水解液中生长产酸及脱腥效果,并确定了发酵饮料的配方。结果表明:海带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加入海带粉重1.5%的复合酶,在pH6.0、40℃酶解6h,粗海带多糖的得率可达10.89%。其中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的最佳配比为2:1:2。海带多糖饮料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在海带水解液中加入乳清粉0.5%,蔗糖7%,乳酸菌粉为1mg/100ml,发酵温度为40℃,发酵时间为24h,乳酸的产量为0.7%左右。  相似文献   

19.
设计3种不同盐质量分数的泡白菜,包括低盐(2%)、中盐(5%)、高盐(8%),利用可培养方法结合多种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其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盐质量分数越低,乳酸菌增长速率越快。本研究从3种不同盐质量分数泡白菜发酵过程中分离筛选得到了563株乳酸菌,并采用16S rDNA测序、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API 50CH等多种不同的鉴定方法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这563株乳酸菌属于5个属11个种。结果表明,低盐泡白菜发酵前期的优势菌为Lactococcus lactis、Lactobacillus pentosus和Leuconostoc,发酵后期则由Lactobacillus pentosus主导;中高盐泡白菜发酵前期由Lactobacillus pentosus和Weissella主导,发酵后期主要由Lactobacillus pentosus完成。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传统发酵蔬菜中乳酸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了榨菜、大头菜、东北酸菜、发酵辣椒等 发酵蔬菜中乳酸菌的优势菌群,指出了目前传统发酵蔬菜中乳酸菌多样性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阐明乳酸菌在传统 发酵蔬菜风味形成中的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