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环境设计》2013,(10):110-113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位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西侧.是广州市标志性的新建筑,也是超高层建筑的代表。项目占地12430m2,总建筑面积为448736m2。主塔楼地面以上103层,高  相似文献   

2.
《建筑机械化》2007,28(2):75-75
中国内地第三高楼广州西塔项目于1月26日全面开工,预计将于2009年10R28日竣工。西塔位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是广州的新地标,总投资约60亿元人民币。建成后的西塔和将来的东塔列峙,并与国内总建筑高度第高楼广州新电视塔隔江相望。  相似文献   

3.
广州新电视塔是广州城市标志性建筑。坐落于新城市中轴线与珠江景观轴交汇处。是城市的新地标。工程主体高度454米,天线高度156米,总高度达到610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高塔”。上海建工集团和广州市建筑集团组成的联合体,在与国内数家大型施工企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获得该工程承包权。并于今年4月动工兴建。  相似文献   

4.
8月28日,三一设备为世界第一高电视塔—广州新电视塔核心筒封顶成功,再次创造了一项世界之最。广州新电视塔是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建设的广播电视塔。位于珠江岸边,是广州新城市中  相似文献   

5.
广州新电视塔是广州市新城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其复杂的结构体系,仅依靠国内现有规范方法难以满足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要求。基于非线性的方法对广州电视塔的结构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在分析中首先介绍了非线性分析的原理方法,然后分别引入杆件、结构整体的初始缺陷,并考虑了节点刚度对结构稳定性分析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了结构在各种缺陷下的力学性能,从而进行结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天安百货商场坐落于首尔新开发区的入口处,毗邻自城市向南延伸的主干道,地理位置显著。因而,建筑成为新城市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建筑总体设计以"川流不息"作为主题,建筑内外对主题的表达清晰一致。方案针对66000m2建筑,有意呈现一种全方位、可变的立面设计——叠纹,并结合特殊照明以及动效确保建筑外表面能  相似文献   

7.
《建筑》2017,(3)
<正>本刊讯近日,广东省内最大的建筑企业——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与新中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就"营改增"信息化系统达成协议,由新中大专业的建筑业"营改增"信息化方案助力广州建筑集团应对"营改增"挑战。广州建筑集团是华南地区首家同时拥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和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市政行业甲级设计资质的企业集团,综合实力居广东省建筑业企业之首。近年来,广州建筑集团先后承建了广  相似文献   

8.
在广州,以国际方案招标和市场公众评议为基础,以获得具有影响力的和国际化的新设计概念,产生了一系列的新建筑方案,为广州增添了新的建筑形象。国内外设计师之间在组织联合体,进行合作设计的过程中,促进了新思想和方法的引进,这不但开拓了广阔的设计思路,促进了设计手法的更新,同时也使得境外设计界能够基于建设项目及基调竞赛更多地认识、理解广东、广州城市和广州文化。  相似文献   

9.
黄捷 《建筑技艺》2012,(4):88-93
从广州城市文化、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等方面简述广州歌剧院设计的地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之路,并从建筑形象与空间的艺术性和自然性的表达,来阐述扎哈·哈迪德创新的建筑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法,以及对建筑师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城市建筑》2004,(1):62-63
一个漂浮的长沙新文化平台 一个都市文化活动的聚集地 一个充满活力的大地景观系统 以新建筑姿态实现长沙新城市地标 在长沙滨水走廊的尽端,长沙新文化平台像一个流动起伏的水面,音乐厅、博物馆、图书馆连接成一个连续的整体,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漂浮在基地之上,沿江景观在这个立体的平台上被最大程度地呈现给市民.单体建筑的概念淡化了,三个文化建筑组成新文化平台,并以它巨大的水平尺度,将文化园一期的整体形象推向了极至,与湘江二桥桥头的高层酒店及会议中心形成鲜明对比,共同组成长沙的新城市地标.  相似文献   

11.
张松 《南方建筑》2012,(2):32-36
在《南方建筑》杂志创刊30周年之际,以岭南建筑文化繁荣作为本文论述的切入点,探讨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如何应对城市特色危机,如何通过城市设计及建筑创作保护和弘扬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城市特色保护与新建筑创作的关联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璇 《华中建筑》2010,28(10):165-168
以武汉城市建设的若干大拆大建的典型案例为例,通过与国内外其他相关案例的比较分析,以及站在城市使用者的角度对建设的实施策略进行的剖析,来解读城市的吸引力与城市老建筑、老街坊等历史文化遗存之间的关系、寻求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景观价值等非物质价值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平衡点。提出针对性的改造措施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的吸引力来源于城市的历史文化、新新的地域文化或城市景观的营造。冲突下的拆除是破坏城市吸引力资源的罪魁祸首;保留及优化历史遗存是发展城市吸引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中国高速的城市建设当中,出现了千城一面,表面的现代化,不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使城市变得越来越单调、冷漠、缺乏亲和力。因此,创作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人情化的建筑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游牧文化作为内蒙古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很多建筑师在创作当中尝试着应用,但很少有人来系统的学习或深入的理解。本文用抽象艺术的视角,寻求基于地域文化表达的建筑创作出发点,并通过对内蒙古草原造型艺术和内蒙古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进行归类分析,从而找到创作地域特色在建筑造型上表达的具体做法,期望能够为以地域建筑创作的建筑师们提供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孙炜玮  张涛 《华中建筑》2010,28(9):97-99
文章针对新兴中小城市,以沿海城市威海为例,分析了与城市历史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的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并对于如何利用城市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契机,带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共生与对话——历史环境下的现代城市广场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嵘  毕景龙 《华中建筑》2008,26(3):72-75
该文通过对城市广场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的分析,阐明了广场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及美学价值。继而通过论述在城市广场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的设计手法,指出处于历史环境中的城市广场建设应当继承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突出地方建筑的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对西安钟鼓楼广场的地理位置、广场空间塑造、环境设计等方面的详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历史环境下的现代城市广场设计应当做到“尊重历史情景,新旧交融共存”.  相似文献   

16.
郭红 《山西建筑》2010,36(32):32-33
以荣格的原型理论为着眼点,探讨了在建筑中存在的原型,并讨论了原型对建筑创作的影响,力图从新的视角来讨论建筑,从而有助于人们探索建筑设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建筑作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长久以来以其特有的形式见证着社会的变迁和文明的发展。旧建筑有别于我们耳熟能详的文物建筑或是历史建筑,是一些边缘化的,普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相对较低,具有一定岁月积淀或经历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一般性建筑。旧建筑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城市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特征。通过对几个具体的西班牙旧建筑再利用实例的介绍,论述西班牙人在旧建筑再利用问题上的一些真知灼见。旧建筑的再利用重点在于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价值评估,区分并利用旧建筑中有价值的那部分因素,化腐朽为神奇,寓传统于现代,以现代手法发扬传统精神,将历史的记忆融入新世纪建筑中,重拾城市记忆。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三部分。第一,回顾了1964年东京奥运会场馆建筑决定启用日本本土建筑师的经过,以及为了实现丹下健三的方案,建筑界老前辈的努力、政治家的支持。同时,文章指出奥运会建筑这一大事件对后世的影响,即构筑了建筑师与结构师结伴而行的合作模式,最后,分析了东京奥运会和1970年大阪世博会对城市影响的差异和原因。第二,介绍了日本熊本县已经实践了20年、至今仍在继续的建筑师推荐制度,通过这个制度决定公共建筑设计人。至今熊本县除了农业大县的知名度以外,还因县内数量众多的建筑师作品而获得了“艺术大县”的名声。第三,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兴起的市民参与城市创造的运动。这是从政治家、开发商、建筑师们制造现代城市的权力中尝试分权的民主运动,从使用者的角度干预城市的形成。市民组织中的建筑专业人士在这里起到幕后导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目前古城保护更新建设行为,更多的是一般层面上的环境整治与建造物修复,仅仅从表层赋予了片区环境新气象。在居住建筑方面仅仅是给予旧建筑的基本功能的维持与外观的美化。在新世纪人类居住生活和生产方式是节约型的可持续的,体现在交通行为方式的选择、生活生产能源的使用方式的选择,城市的发展方向面向的应该是迈向生态文明。本文将探讨生态城市建设对苏州古城居住街区改造以及古建筑进化的作用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王潇 《福建建筑》2012,(11):13-18
旧城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对有价值的历史街区和旧建筑的保护和改造以及城市风貌的打造,可以在延续城市文脉的同时为城市赋予时代的特色,文章以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的改造和綦江区中山路小学的重建为例,探讨当代重庆城市风貌建设和旧建筑改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