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峡蓄水初期宜昌枯水位稳定机理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宜昌枯水位是影响葛洲坝船闸运行的重要参数。三峡蓄水初期,葛洲坝下游河床发生较大强度的冲刷,但宜昌枯水位未发生明显下降现象,其原因尚不十分清晰。本文通过分析三峡蓄水初期葛洲坝下游河床边界的变化认为,河床平面形态稳定、纵剖面形态的卡口作用、冲刷分布不均及河床阻力有所增加等是宜昌枯水位维持稳定的原因,其中在纵剖面形态的卡口作用影响下,未来宜昌枯水位发生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库蓄水后宜昌至城陵矶河段枯水位变化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三峡水库蓄水后宜昌-城陵矶河段水沙、河道冲淤等实测资料,分析了宜昌-城陵矶河段内水位变化的整体分布状况及其随时间的发展历程与成因.结果表明,该河段水位降幅以枝江-监利为中心,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规律,在水位下降的发展历程上表现为沙市水位最先下降,而后下降趋势向上游、下游双向传递.宜昌-枝江河段水位变化受局部卡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松材线虫病疫情扩散、流行与发生地理空间分布,获取疫源地理空间分布规律,为疫情防控和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ArcGIS软件进行核密度分析、区域重心分析以及多环缓冲区分析等,揭示松材线虫病疫情扩散空间格局和分布特征,并对疫情扩散风险进行预测,利用Moran's I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三峡宜昌区域疫情重灾区集中在当阳市、夷陵区和宜都市;受害松林密度相对集中,传播距离长、跨度大,疫情传播特征呈现地理面状扩散,疫源呈跳跃和迁移式发展,局部爆发特点;松林受害地理分布集中在海拔1200 m以下,高海拔成为疫源传播的自然屏障;疫源的分布模式为随机分布,松材线虫病危害程度由中心聚集向周围扩散.[结论]三峡宜昌区域处于疫情包围之中,该区域疫源具有传播扩散风险.基于地理空间分析,应根除松材线虫疫源地,控制人为和自然传播来阻挡疫源扩散,减少疫情爆发.  相似文献   

4.
结合乌江洪家渡水库初期蓄水的研究,较详实地阐述了初期蓄水的原则,分析计算的内容和方法,给出了初期蓄水水库群径流电力补偿调节计算程序的结构及框图。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使用岩体长期变形观测资料分析岩体软弱控制面强度指标的方法,以开发观测数据提供的信息对岩体稳定性进行评估,这无异于在现场进行超大型尺寸的岩体力学试验。  相似文献   

6.
弱透水层初始水位对地下水流三维数值模拟模型的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模型运行的初始阶段表现最为明显。取上下相邻含水层水位平均值或以稳定流模拟结果作为弱透水层初始水位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赋值误差。  相似文献   

7.
岸坡失稳常常与河水升降密切相关。为了分析水位升降对福州晋安河驳岸岸坡稳定性的影响,根据某段岸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建立驳岸岸坡饱和-非饱和渗流计算模型,结合引水冲污工程,研究河水位不同升降型式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脚淤泥的堆积阻碍了坡内孔隙水的变化,表现为在其影响范围内,河水上涨时水流难以流入,水位下降时则孔隙水不易排出;水位上升越快,驳岸越稳定,较大的水位下降速度则对其稳定性不利;水位频繁升降,由于岸坡排水条件不佳,孔隙水进一步赋存,稳定性降低;在引水冲污工程中应做好水位下降速度的控制和坡内孔隙水的疏排;在对岸坡进行加固时,可采取置换坡脚淤泥为良好透水材料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年龄因素对成年人平地自然行走时足底压力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三维测力台系统,对20名不同年龄段的健康成年人在平地自然行走时的地面反力进行数据采集,经归一化处理后得到足底压力在前后、左右、竖直3个方向上的力一时间曲线图,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步态特征量进行统计分析,把不同年龄段人平地自然行走时的足底压力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人在平地自然行走时的足底压力分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性:老年组在竖直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的步态时间参量要小于青年组,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行走时步长较小,使得身体重心经过髋关节的时刻要早于青年人.  相似文献   

9.
岸堤水库动态汛限水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了岸堤水库不同频率的设计暴雨过程线,根据设计暴雨与汛限水位的关系,推求出了水库汛期防洪限制水位过程线,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动态汛限水位过程线的分析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