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农药品种的不断增多,大量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各种植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再加上很多农民在使用农药时方法不当,使得农作物药害难免会发生,因此,细分农作物药害的类型及症状,从而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是安全使用农药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经走访有关专家和生产厂家,农作物药害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被广泛使用,在这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农药药害事故。农药药害司法鉴定作为司法鉴定中较新的类别,能够解决司法实践中许多由农药药害事故所引发的纠纷,但是目前我国农药药害司法鉴定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将通过两起农药药害司法鉴定的典型案例引出对我国目前农药药害司法鉴定存在问题的思考,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农药药害司法鉴定可以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体系模式,实现诉讼的公正、平等,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生活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3.
新型高效杀菌剂氟吗啉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刘武成  刘长令 《农药》2002,41(1):8-11
氟吗啉(flumorph,SYP-L190)是由沈阳化工研究院刘长令等人于1994年创制的新型内吸性杀菌剂。通过7年多的实验室、温室、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氟吗啉在100-200mg/L(相当于100-200ga.i./hm^2)剂量下对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黄瓜霜霉病、白菜霜霉病、番茄晚疫病、辣椒疫病、葡萄霜霉病等具有优异的活性。毒理(性)结果表明,其对哺乳动物低毒,氟吗啉对酰胺类菌剂如甲霜灵抗性或敏感的菌株均有活性,具有优异的保护活性、治疗活性和抑制孢子萌发活性,持效期长,无药害、对作物安全,增产效果明显(通常增产20%-50%);其生物活性尤其是治疗活性、抑制孢子萌发活性以及持效期等明显优于同类品种烯酰吗啉。氟吗啉已获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中国专利号:ZL96115551.5,美国专利号:US6020332),并于1999年商品化,氟吗啉是我国第一个真正实现工业化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品种,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创制的农用含氟杀菌剂,第一个获得中国发明专利的农用杀菌剂、第一个获得美国发明专利的新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4.
界面聚合法制备农药微囊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柏亚罗 《世界农药》2000,22(3):34-41
Ⅰ.前言 农药微囊剂可以用来降低农药对人畜的毒性、延长持效期、减少蒸发、避免药害、保护农药使其不至于在环境中快速降解、减少滴漏、降低农药在环境中的含量、增加农药的应用范围等。微囊剂的直径通常为1~100μm。 自从第一个微囊剂农药Penncap M商品化以来,至今已有25年。目前世界上已开发了约30种农药微胶囊制剂并用于商品化(如表1)。由表可见,绝大多数微胶囊制剂的活性成份为杀虫剂,而除草剂却很少,目前还没有杀菌剂制成微囊制剂。微囊剂的制备技术在日本用于防  相似文献   

5.
<正>农药增效剂是农药加工中十分重要的助剂,主要是抑制或弱化靶标对农药活性的解毒、防药害等作用,延缓药剂在防治对象内的代谢速度,从而增加生物防效。化学农药增效剂本身并无活性,但与相应的农药混用时,能明显改善其润湿、展布、分散、滞留和渗透性能等,减少喷雾药液随风漂移,防止或减轻对邻近敏感作物等的损害,利于药液在叶  相似文献   

6.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敌敌畏胁迫条件下,复合外源活性物质对苋菜药害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在敌敌畏胁迫下,苋菜体内的SOD、CAT、POD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喷施复合外源活性物质后,这3种酶活性前3天总体水平高于农药单独处理,随后逐渐下降,最终活性低于农药单独处理.此外,施用复合外源活性物质后,苋菜产最也较农药单独处理有所增加,叶绿体含量下降趋势减缓.说明喷施复合外源活性物质后,可增强植物体内抗氧化酶活性,从而缓解农药对其产生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在新农药化合物的开发阶段,必须对对象作物进行包括剂型、施用方法在内的药害试验。然而,对于有效浓度与药害浓度间幅度很窄、及在某条件下易产生药害的化合物,有必要在设计制剂配方时,把减轻药害的问题也考虑进去。同时,在药剂商品化后,由于应用范围的扩大,使用对象作物的增加,与其他药剂的混用,作物品种的差异,以及气候和土壤条件等的变化,也会产生药害。在此仅就如何从制剂技术着手以减轻药害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导向农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提出了导向农药的概念,从植物中可能存在的导向载体、导向载体与农药活性成分的拼接方法,导向农药用量、药害及导向载体的饱和性问题等方面论证了导向农药的可行性,阐明了导向农药的研究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专利保护期通常为20年,因此根据20世纪70-80年代所发现活性化合物而开发的农药品种,现在绝大多数专利期已满,90年代初所研制的农药品种也即将到期。而目前过专利期的产品占全  相似文献   

10.
正人口、粮食、能源、环境是当前摆在人类面前的主要问题,由于病菌、害虫、杂草种群的演替以及对农药抗性的产生,需要不断研发新的农药品种来保护作物。所以,在强调高活性的同时,高效低毒安全性高的新农药品种是农药科研工作者开发的主要目标。酰胺芳基类新农药,具有活性高、残留低、与环境友好、安全性好等优点。目前在国内外正得到大力的研制与开发,而3-氧代-4-(2,4,5)-三氟苯基丁氰是合成上述高效新农药以  相似文献   

11.
王跃龙 《农药》1991,(2):48-50
为了了解一些常用农药品种对黑尾叶蝉的活性和适用性及农药混用的可行性,本文以黑尾叶蝉为对象,测定了一些常用农药的毒力及其混用的增效性。考虑到农药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对稻田主要天敌青蛙的毒性、价格和对哺乳动物的安全比值,对其适用性进行了评价,以期对农业生产上的农药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ZP 《农药》2012,(3):233
在第八届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上,专家建议应当在我国停止使用甲磺隆、氯磺隆、胺苯磺隆、氯嘧磺隆等除草剂。据调查,这些除草剂残效期长,易对后茬作物产生药害。而国外有些国家因耕作制度不同,有的休耕期较长,使用药害风险小,因而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3.
新书介绍     
《农药》2004,43(2):60-60
随着农药工业和农业技术的发展,我国应用除草剂的品种不断增多,应用除草剂的范围不断扩大,与杀虫剂、杀菌剂相比,除草剂对环境条件和应用技术的要求更高。若遇到气象条件不良或应用技术不当等,则除草剂的药害事故是较易发生的。除草剂的药害,既能导致作物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变化,又能导致作物形态特征的变化。因此,通过对作物受害呈现的异常形态(即药害症状)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4.
甲拌磷是一种高效的有机磷杀虫剂,是一个内吸性土壤用或拌种用的农药品种。该品种在我国于一九五八年投产以来,在农业上主要应用于防治棉花早期害虫,如棉蚜及红蜘蛛等,防效较好。但甲拌磷口服和经皮毒性都比较高,在使用上造成一定的困难;也发现用甲拌磷乳剂拌种防治棉蚜曾发生过药害,反而造成损失。种种因素使得甲拌  相似文献   

15.
10%氯氰菊酯微乳剂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海文 《农药》1993,32(5):19-19,17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防治害虫具有高效、速效、应用广泛等优点,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氯氰菊酯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农业及卫生害虫防治上,氯氰菊酯的使用制剂类型主要为乳油及粉剂,特别是乳油比例较大,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农药使用的有机溶剂污染日益重视,因此对农药的有机溶剂加以限制,而加紧研制替代有机溶剂的新制剂,其中以水替代现有制剂中使用的有机溶剂,以降低毒性,减轻药害使之变成非危险物就是对现有制剂改进的一个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我国的农药行业正飞速发展,农药的种类、剂型等都不断地除旧更新,因而对其应用技术水平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并趋于专业化。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如不谨慎就极易产生药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严重时会颗粒无收。一、原因——五种情况要分清1、药剂本身质量有问题。2、气候条件。一般情况下,夏季喷药发生药害数占全年药害80%以上,或在降雨后,晚间湿度大,  相似文献   

17.
农药产品中相关杂质限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的相关杂质一般是指在农药生产或贮存过程中所含有对人类和环境具有明显毒害,或对适用作物产生药害,或引起农产品污染,或影响农药产品质量稳定性,或引起其他不良影响的杂质(包括异构体的比例和水等).相关杂质既是农药产品质量的重要控制项目,也是农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它已成为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农药管理重点.近年来农药相关杂质的数量在逐渐增加,限量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收集整理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共129个,其中杀虫剂45个、杀菌剂29个、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55个)、世界卫生组织WHO(35个)和欧盟EU(11个)发布的农药相关杂质名称及限量情况,共涉及农药品种176个,为提高中国农药产品质量,完善农药相关杂质限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姚士桐  王启钊  陆志杰  金周浩 《农药》2012,51(2):124-126
[目的]探讨(噁)唑酰草胺对苗期水稻药害产生的原因.[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施药方法、水稻品种与用药量对秧苗的药害程度来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因子.[结果]在1200 mL/hm2条件下,2种施药方法药后3、7d品种间药害均呈显著差异;在2 400 mL/hm2条件下,常规法药后3、7d品种间药害均呈显著差异,弥雾法仅药后3 d呈显著差异;在12 000 mL/hm2条件下,不同施药方法、水稻品种对药害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籼稻药害重于粳稻,在常规用量下,品种敏感性差异是药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近几年来5-氨基吡唑类农药的研究进展。氟虫腈是5-氨基吡唑的代表品种,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不少高活性的氟虫腈类似物,它们主要具有杀虫活性,个别化合物可起到植物生长调节的作用。其他结构的5-氨基吡唑类农药不仅具有杀虫活性,还具有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在植保工作中,施用农药是综合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要求经济、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农药。而滥用或盲目使用,就会出现药害,大量杀伤害虫天敌,使害虫发生抗药性,污染农副产品,对人畜不安全,甚至还可能影响土壤肥力等。这里着重谈有关农药混合使用和如何防止农药残毒问题。一、如何合理使用混合农药在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实践中,往往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