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从发展模式和机制创新两个方面分析了促进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思路:提出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实施培育和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区域政策,提高区域生产率及竞争力;建立和完善7方面的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2.
区域一体化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提升经济韧性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从抵抗恢复力、适应调节力和创新转型力3个维度评价城市经济韧性;以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战略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8—2020年中国238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战略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战略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下游城市经济韧性的战略促进效应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和科技创新能力是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战略赋能城市经济韧性提升的重要机制。鉴于此,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城市应充分发挥区域一体化优势,协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经济韧性,高水平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之一,经济发达,科教资源丰富,要率先创新转型,带动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经过多年努力,长三角城市群逐步形成了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区域协同、开放创新的创新驱动协调发展机制,但也面临传统增长路径依赖严重、产业驱动力不强、商务成本过高、核心城市带动力不强、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在激活创新主体、加大创新投入、降低商务成本、吸引创新人才、促进科技带动、完善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亟待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4.
基于SSM的长江经济带省域森林公园 旅游产业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以2010—2015年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收入数据为依据,对长江经济带省域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综合分析长江经济带省域森林公园的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9省2市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浙江省的增长量最大;长江经济带11个省域中一半以上区域的相对增长率、结构效果指数和竞争力效果指数均在1以上,表明长江经济带森林旅游产业发展较快,产业结构分配比较合理,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湖北省和贵州省的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产业结构分布较为合理,综合竞争力较强。  相似文献   

5.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由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重点各有侧重,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所差异,而区域合作的初级阶段是城市的布局合作,中级阶段是生产的要素合作,高级阶段是政府间的制度合作,因此,在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中,关键是如何完善创新区域协调的发展体制与机制问题。要统筹各地改革发展、各项区际政策、各领域建设、各种资源要素,促进长江经济带实现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区域协调发展就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新常态。  相似文献   

6.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国家首次协同流域管理、区域发展、产业转型、空间优化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发展战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实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走在前列、力争上游"的发展目标,重庆必须进一步优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在评述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构想重庆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目标与基本原则;从重点任务、要素支撑、体制机制改革3个方面探讨重庆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1常州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工作概况 1.1建立专班工作机制 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战略思想和《关于深入推动江苏省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实施意见》,常州市创新工作机制,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长江大保护推进专班,明确工作目标,压实主体责任,形成同向合力,着力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有...  相似文献   

8.
分析我国西部经济高速增长,重点可以围绕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城市群展开,从中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有阶梯性发展态势。这个阶梯性发展趋势有两大因素起到了作用,一个是落实了长江经济带的城市群功能定位,另一个是实施了长江经济带的城市群协调体制机制。毫无疑问,只有建立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利益共同体,才能有效地制定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整体规划。为此,一是要加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顶层设计与统筹发展;二是要建立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黄金水道的利益共同体;三是要体现跨部门协调体制与机制;四是要体现省市区域间的跨地区合作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9.
长江经济带涉及的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我国总量的40%,但长期以来,长江经济带区域工业发展和城市扩张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因此,建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关乎国家生态环保战略全局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态势,本文在分析和总结当前国内流域系统化治理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相关案例研究,对长江经济带流域系统化治理投融资机制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长江经济带的农业碳生产率,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农业碳生产率,对其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进而进行收敛性分析.[结果](1)长江经济带农业碳生产率在整体上呈逐年增长态势,且呈现出从上游到中游、下游逐次递增的格局.(2)长江经济带农业碳生产率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并且空间自相关程度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3)长江经济带农业碳生产率存在a收敛,即农业碳生产率的地区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缩小.长江经济带及各区域农业碳生产率均存在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即落后地区的农业碳生产率增长率快于发达地区,各地区的农业碳生产率最终收敛到自己的稳态水平;空间效应加快了长江经济带农业碳生产率的β收敛速度.(4)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及耕地面积对农业碳生产率增长率均具有负向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和种植结构的优化则有利于农业碳生产率的提升.[结论]长江经济带农业碳生产率存在区域差异,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从解构主义的视角出发,先叙述和分析了原文和译文的关系,随后又分析了原文作者与译者的关系。虽然解构主义翻译理论颇受责难,但却也有其可取之处,并且在翻译领域,它的正面影响要大于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对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对我校专业建设中如何坚持特色与优势专业的建设、构建"大包装"专业群的经验进行了介绍,并就专业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强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加强专业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对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对我校专业建设中如何坚持特色与优势专业的建设、构建“大包装”专业群的经验进行了介绍,并就专业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强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加速经济增长,力争实现我国经济隔几年上个台阶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然而由于存在高消费需求与低消费能力、高消费渴望与消费信心不足、巨大的消费潜力与不良的消费环境等矛盾,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增加收入以提高消费能力、培养成熟的消费观念、增加有效供给、改善消费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就成为消除消费矛盾,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制度性推进高校图书馆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的本质在于创新,教育创新体系下高校图书馆亟需创新.领域及制度方面包括战略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建设性提出共建协作创新,重组后融资方略创新尝试.论证了知识经济时代应处理把握好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造就、学科建设和图书馆地位等三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对科技期刊的改革进行了探讨,对校企联合办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校企联合办刊是科技期刊改革创新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垂直裂缝井重复压裂前原地应力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复压裂裂缝起裂和延伸机理是重复压裂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初次人工裂缝和生产诱导是应力变化的两个主要原因。研究引起垂直裂缝井重复压裂前原地应力场变化的主要因素,认为重复压裂应优先选择有潜力的未动用小层进行补孔压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裂缝的长度及导流能力,以获得更大的泄油面积,使老井获得更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论述梳理机用齿条配套设计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齿条配套设计的基本思路,研究了系统评价其梳理效果的模糊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为齿条的优化设计和合理选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家助学金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在整个助学金工作过程中各种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我校为例对各年级助学金申请率进行了数据分析,发现大四学生助学金申请率大幅提高,并对该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地震造成的危害的分折,使人们真正认识到建筑工程抗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混合结构在抗震构造设置、施工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此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