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液晶显示器在军用航空器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昌忠  王元庆 《现代显示》2001,82(2):54-57,47
最早把液晶显示器应用航空器的是美国军队。目前应用液晶显示器的美军飞行器型号最多、分布军种最广。常规尺寸液晶显示器多用于座舱的多功能显示器或电子飞行指示器,而微显液晶屏一般用于头盔显示器。本文介绍近年来常规尺寸液晶显示器和微显液晶屏在军用航空器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
将加固液晶显示器的电磁脉冲防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元器件级、组件级、设备级三个层级分别提出电磁脉冲防护设计措施。通过试验验证,证明各层级的电磁脉冲防护设计可以保证加固液晶显示器在复杂电磁脉冲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完成任务使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平板显示技术的发展、国外液晶显示器在航空上的应用情况以及液晶显示技术在机载火控设备中的应用前景。其中对液晶显示器的种类、性能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较详细地阐述,并对研究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显示技术的发展,目前平视显示器中普遍使用的CRT有被取代的趋势.国外早巳开始对,CRT替代技术的探索和研究,并已研制出新型HUD样机.可用于替代CRT产生图像的设备有:数字微镜装置、反射型液晶显示器和透射型液晶显示器等;可选用的光源有激光器、弧光灯、LED和荧光粉.对最有可能用于平显的几种显示技术和光源进行了综合比较,介绍了国外三家公司分别采用LCOS和DMD技术研制的新型平显情况,提出进行平显改进的必要性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液晶显示器(LCD)1968年由美国RCA公司研制成功,此后,由日本夏普、精工和卡西欧公司接过美国的研究成果并使其商品化。目前LCD有三大类。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器(TN-LCD),在70年代已大量生产,并成为当时的主流产品,在显示器件领域的地位仅次于CRT。但TN-LCD信息产量小,只能用于笔段式数字及低驱动线路数(16线以下)的简单字符显示,虽销量最多,但销售额只占LCD的10%左右。  相似文献   

6.
介绍内置SED1335控制器的图形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描述MSP-G320240液晶显示器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简单接口方法,以及相应的液晶显示器初始化和清显示区程序。  相似文献   

7.
透反液晶显示器兼有透射式和反射式显示器的优点,功耗低,环境光适应性强,是目前比较活跃的平板显示技术研究方向,文章介绍了金属开孔半透层透反液晶显示器、双盒厚ECB透反液晶显示器、采用图像增强反射器的透反液晶显示器、双伽玛驱动方法透反液晶显示器、双液晶模式透反液晶显示器和空间混色与时间混色结合的透反液晶显示器等,介绍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目前色彩平衡、图像亮度、视角、生产成本等是透反液晶显示器研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TFT液晶显示器的面板技术上,例如LED背光源、120/240Hz帧频、宽视角以及其它一些能提高显示性能的技术。在这个背景下,通过不断改进TFT液晶显示器的制造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时亦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最新的技术进展涉及滤光片、液晶配向、TFT设计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TFT液晶显示器的面板技术上,例如LED背光源、120/240Hz帧频、宽视角以及其它一些能提高显示性能的技术。在这个背景下,通过不断改进TFT液晶显示器的制造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时亦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最新的技术进展涉及滤光片、液晶配向、TFT设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船载加固显示器的最新发展。对比和分析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的特性,根据最近几年PDP的使用状况,提出必须用TFT-LCD替代PDP,进而对船载加固显示器的几个关键技术作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纯平液晶显示器目前日趋成为显示器市场的主流,液晶电视显示板的使用寿命也成为衡量电视机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全球领先的特种玻管制造商——德国肖特集团所属的Mitterteich—Schott—Rohrglas公司新近开发出两种新型玻璃,用于满足纯平液晶显示器(LCD—TFT)的市场需求。这两种新型玻璃8688(Tungsten型)和8271(KOVAR型)是专为纯平液晶显示电视而开发的。另外,它们还可以用于各种普通的冷阴极荧光灯管产品。  相似文献   

12.
朱骞  王竞  武汉  朱向冰 《现代显示》2012,23(5):13-15
目前,军用显示器主要采用的是液晶显示器。为了使液晶显示器能够更好地在军事环境下工作,应对振动和冲击的影响,必须对液晶显示器进行抗振加固设计。文章分析了振动和冲击对液晶显示器的影响,探讨了针对液晶面板、控制线路板和背光源的抗振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13.
《液晶与显示》2002,17(6):435-435
日本夏普公司今年下半年开始生产 3D(立体 )液晶显示器 ,该立体显示器与以往的3D显示器不同 ,不用戴眼镜 ,而是通过在TFT液晶显示器上加微光学视差的液晶开关来控制左右眼镜视差 ,从而得到立体显示。该产品可根据需要显示 2D或 3D ,不仅用于PC、TV、AV、游戏机 ,也用于CAD、医用等。立体显示器尺寸为 2 .5 4~ 6 3.5cm(1~ 2 5in) ,其价格为显示器的 1 2~ 1 5倍。预计到 2 0 0 5年立体显示器市场为 1兆日元。3D液晶显示器  相似文献   

14.
<正> 随着视频设备向微型化、薄型化发展,平板显示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类显示器已在当今流行的笔记本计算机中得到广泛使用,并将在未来的壁挂式高清晰度电视机中一展丰彩。本文简要介绍平板显示技术的最新进展。 彩色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 日本在平板显示技术的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夏普、NEC、DTI(东芝与IBM的合资企业)、日立及Hosiden公司为使彩色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获得商用,已耗费了大约30亿美元。彩色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具有较好的图像质量,尺寸也逐渐做得较大。夏普微电子公司推出的10.4英寸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采用薄膜晶体管技术制成,能显现出上千种色彩。目前,包括这种显示器在内的彩色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亦称视频图像适配器)虽已投入商用,但价格始终居高不下,尚未形成巨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15.
汽车导航仪中显示器的选择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汽车导航仪的要求,选择液晶显示器作为显示部件,对液晶显示器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给出了液晶显示器的两种连接方案。对各自的控制原理和实现时注意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讨论。最后,对未来将要应用于汽车导航仪中的显示部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正> 数字显示器是许多仪器仪表的主要器件。近年来随着液晶制造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器以其低价格、低功耗、美观性等优点被许多设计者所喜爱。但由于液晶显示器需要交变信号驱动,使得其驱动电路十分复杂,所以给设计者带来不少困难。本文介绍一种由MICROCHIP公司生产的单片液晶驱动电路AY0438,它可大大简化驱动电路设计。AY0438每片给出32个交变驱动信号,并行驱动32个LCD显示单元,而只需三根控制线。它可驱动各种液晶显示器,也可多片串联,驱动液晶点阵图形显示器。  相似文献   

17.
各液晶显示屏生产厂家已开始加速对移动电话机用彩色液晶显示器的开发。看准将于2001年开始提供服务的W-CDMA(宽带CDMA)方式等移动电话的服务趋势和技术趋势,可以估计出彩色液晶显示器所需求的具体规格(如图1所示)。在移动电话机上装配彩色液晶显示器已经是勿容质疑了。各公司所关心的问题已经集中在如何降低消耗功率及降低成本的技术开发上。不少厂家正打算用反射型或半透射型的STN(SuperTwistedNematic,超扭曲向列型)液晶屏来实现。液晶显示屏生产厂家期望能在2001年~2002年真正普及装有彩色液晶显示器的移动电话机。现在…  相似文献   

18.
在使用电脑时,你面对最多的就是显示器,因此它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了。而随着大众对显示效果、品质、健康、环保及人性化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显示器的发展经历了球面、柱面、平面直角、纯平面和LCD液晶显示器。显示器的每一次飞跃,都是人们需求的推动,而如今这种需要已更趋严格,从而要求显示界面更完美化与人性化;另一方面,各显示器厂商也不断推出更贴合用户要求的产品,显示器市场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9.
张君 《电子科技》2000,(19):11-12
IT行业是全球增长最快的行业,而显示器市场又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从整体显示器市场扩张的速度来看,其增长速率明显高于IT产业的平均增长率,已成为计算机市场上争夺最为激烈的外设市场之一。显示器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精彩纷呈,CRT显示器技术、液晶显示器技术、等离子显示器技术、场致显示器技术等纷纷闪亮登场,问鼎中原。CRT技术虽是最早应用的显示技术,也是目前国内应用较为普遍的技术,但已渐呈夕阳西去的无奈,人们更看好的是液晶显示器,在日本,液晶显示器的销量已超过CRT显示器的销量。而等离子显示器、场致显示…  相似文献   

20.
明基ACERF51     
明基公司出品的这款15英寸液晶显示器的外形美观,显示图像清晰,占用空间小,功耗和辐射较低,是一款面向公司和个人用户的液晶显示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