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式自吸泵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一种叶轮进口朝下,泵进口和吸水管在同一垂直轴线上的新型立式自吸离心泵,该泵的叶轮下方设有一个空气室,用来储存液体,特别适合用在输送腐蚀介质场合替代液下泵工作,文中介绍了这种泵的工作原理,结构及性能。  相似文献   

2.
转子摆动多相泵为容积式泵,转子与定子在工作时互不接触,保持一定的间隙,泵采用专门的润滑系统,润滑轴承及机械密封。该类泵具有效率高,自吸能力强,无故障运转周期长,无泄露,噪音低,现场管理方便等特点。主要用于油田的油、气、水等多相混输,可有效降低井口压力,提高油井产量,减少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少混流泵空化数值模拟误差和分析泵内空化压力脉动的特征,运用Zwart-Gerber-Belamri空化模型对混流泵的空化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SST湍流模型和RNG湍流模型对混流泵空化数值模拟的影响,并利用湍流粘度修正后的RNG湍流模型对混流泵的空化性能进行了定常和非定常数值计算。研究表明,无论是在非空化时还是空化时,RNG湍流模型都比SST湍流模型计算的误差小;湍流粘度修正后,RNG湍流模型的误差进一步减小。通过对叶轮进出口和泵出口处的压力脉动进行监测和分析,发现叶轮进口处的平均压力最小,但波动最剧烈;各监测点处压力脉动的主频为叶轮叶频,并且主频的幅值随着进口有效汽蚀余量的减少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盐环定扬黄工程渠首泵站轴流泵自安装运行以来机组振动严重,影响泵站安全、经济运行,针对水泵振动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改造方案和依据并进行实施.选用适合水位变动较大及扬程幅度宽的混流泵,减少中间联接轴,减小叶轮运行的摆度,同时降低转数,减小泵的汽蚀,最终改为单基础立式蜗壳混流泵.改造后的混流泵运行振动相对轴流泵减小,能源单耗有效降低,维修方便,运行管理费用降低,为泵站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在25WZ1-12型样泵型式试验基础上,得出旋涡泵外特性曲线。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原理,基于雷诺时均方程和k-ω双方程湍流模型,获取自吸旋涡泵内部流场数值模拟分布状况。通过对比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阐明旋涡泵抽吸及扬程形成原理、汽蚀性能特点和自吸过程。  相似文献   

6.
混流泵叶轮叶片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混流泵水力设计方法,对混流泵设计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SSP泵(Selbst saugende Pumpe)是西德化工系统常用的自吸循环泵,用该泵所组成一新的释压气浮系统比常规释压气浮法可取消回流泵、射流器、溶气罐、压缩机等设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由于吸气量增加,该系统的释气水中微气泡密度可大提高,相应地气浮效率亦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一般轴向柱塞泵自吸能力差,配油盘与缸体易磨捐和使用寿命较短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方案,并对这种泵的主要部件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轴向回流外混式自吸离心泵的水力设计方法,并通过3BPZ—40型喷灌自吸泵的实际算例以及该泵的性能试验结果与推广应用情况,论证了所述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小蜗壳式混流泵内水流因升力作用对蜗壳的斜向冲击,设计加工了3个不同导流板角度的CG型压水室,与比转数n_s=350的混流泵叶轮组合成CG型混流泵,运用试验研究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CG型压水室导流板安放角度对水泵性能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导流板角度越小时,泵内液体回流造成的水头损失越小;在低流量处,导流板安放角度越小时,水泵扬程越高;在30°、45°、60°3种导流板安放角中,30°为最优值,导流板安放角为30°时最高效率点处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带整体开启阀的双腔串联压电薄膜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带整体开启阀的双腔串联压电薄膜泵的工作原理并给出结构设计。对整体开启阀的过流特性进行了理论推导,定性分析了影响其过流性能的因素,并用实验加以证明。对影响压电泵性能的因素,如腔体高度、阀的结构、阀的滞后性、空穴现象等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测试,得出了其对压电泵输出性能的影响规律。所设计带整体开启阀的双腔串联压电薄膜泵样机具有自吸性,通过调整输入电压和频率可控制泵的流量与压力输出,工作性能稳定。在输入电压为200 V、工作频率为250 Hz左右时,最大输出流量和压力可分别达到950 mL/m in和75 kPa,自吸高度为0.285 m。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立式混流泵装置内部压力脉动特性,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对某混流泵装置不同叶轮叶片安放角(-2°、0°、2°)下叶轮进口和导叶出口的压力脉动进行采集,通过傅里叶变换后比较分析得出:混流泵装置叶轮进口和导叶出口压力脉动峰峰值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叶片安放角下叶轮进口压力脉动峰峰值均大于导叶出口,小流量区域表现得更为明显;建立了泵装置稳定性微观与宏观间的联系,得出高效区附近可以通过压力脉动来反映机组波动性;叶轮进口压力脉动受叶片数的影响,主要以叶频为主,导叶出口压力脉动在1倍转频处幅值最大,受导叶片数影响不大;混流泵装置最优运行区域为最优扬程的0.75~1.15倍区域,运行扬程超出这个范围,压力脉动峰峰值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混流泵变轴面速度设计的流动模型,建立了混流泵轴面速度与周向速度(环量)间的定量关系式——流型方程式;论述了流型函数的物理意义;给出了流型函数构成的基本原则,阐明了混流泵设计的主要步骤。  相似文献   

14.
毛细管自吸是水驱油气藏和裂缝性油气藏开采的重要机理,也是造成致密气藏水相圈闭损害的主要因素.综述分析毛细管自吸的机理认为,储层岩石毛细管自吸包括润湿相饱和度增加和重新分布2个过程.着重研究初始含水饱和度、物性、裂缝、流体性质和岩石表面性质对毛细管自吸速率影响实验的进展,低初始含水饱和度和裂缝的存在促进毛细管自吸过程,储层损害抑制毛细管自吸,流体界面张力改变和岩石润湿修饰可调控岩石毛细管自吸.毛细管自吸在岩芯分析、提高油气采收率、储层损害评价、工作液优选方面已体现出优越性,为注水、聚合物开采提高油气采收率和有效保护油气层提供依据,将成为研究致密油气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用石英玻璃模拟低渗砂岩毛细管自吸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吸现象已成为低渗透油气藏开发过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但自吸规律研究及自吸实验的开展大多从宏观方面进行,而模拟实际油藏条件下毛细管的微观研究比较少.用石英玻璃刻微管束来模拟低渗砂岩毛细管自吸效应,通过实验测得常温常压下的毛细管自吸量随时间的变化,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混流泵开机瞬态水力特性的试验与数值计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试验研究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混流泵瞬时开机的实验结果和数值计算模型.介绍了水泵瞬态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给出了混流泵开机过程的试验结果,并将其与稳态假设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基于水泵内特性建立了混流泵瞬态水力特性解析方程,并与配套管路一维不稳定流动特性方程联立,获得求解混流泵开机过程瞬态水力特性的数值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在开机过程中,混流泵的流量、扬程随着转速的迅速上升而增大,无量纲扬程从很大值迅速减小到低于稳态假设值,并在转速稳定后与稳态假设值相符,该过程表现出明显的瞬态效应.数值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符合,说明数值模型能够用来预测类似混流泵开机过程的瞬态水力性能.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已有试验成果的分析,提出了混流泵叶片角对效率、轴功率系数、叶轮出口液流角、阻力系数和摩擦系数等有关性能参数影响的表达式,为进一步研究混流泵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某型混流式核主泵的叶轮叶片和导水机构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在逆向设计的基础上,正向设计校核迭代的技术来探索一条不破坏产品的前提下反求导叶式混流泵的复杂叶片系统的曲面几何数据方法。在不能获取叶片系统的完整曲面数据的情况下,采用叶片数字化设计方法建立沿回转流面上叶型曲线为参数线以便于修改控制的原始叶片系统的近似三维曲面几何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其他过流部件组成泵的全流道模型,在0.2~1.2Qd(设计流量)范围进行泵的全流道流场数值模拟,预测计算出外特性,再与原泵的试验外特性对比,以评估反求的叶片系统流道曲面的准确性。工程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既保证了反求精度又较好地解决了泵的叶片系统反求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浮选流程的水平配置相较于阶梯配置流程简化,能耗降低,技术经济优势显著.充气自吸浆浮选机是实现充气式浮选机水平配置的核心装备.充气自吸浆浮选机放大过程中,为满足吸浆要求,能耗越来越高,浮选动力学性能恶化,无法实现大型浮选流程的水平配置.本文提出了浮选机叶轮中置浅槽化和浮选机吸浆量、矿浆循环量和能耗匹配的充气自吸浆浮选机放大思想.提出中、低比转速上叶片吸浆和高比转速下叶片循环矿浆的大型充气自吸浆浮选机叶轮设计方法.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技术,开发了大型充气自吸浆浮选机,预测了吸浆量、循环量、气液分散特性等动力学性能参数.在某铜硫矿山实现了容积为160 m~3的大型充气自吸浆浮选机首台套工程应用,实现矿浆自吸,控制了能耗,验证了大型充气自吸浆浮选机放大方法和设计方法,解决了大型浮选流程无法实现水平配置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20.
混流泵在小流量(Q↑-〈0.85)时,叶轮前出现回流。回流的强度和范围随流量的减小而增大。在叶轮前插入孔板可改善混流泵的性能,提高水泵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