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碳化物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的奥氏体化行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碳化钨(WC)增强钢基复合材料在980 ̄1240℃温度范围的高温奥氏体化行为及相应的淬火硬化效应。发现此材料的奥氏体化温度范围宽,在980 ̄1100℃加热淬火均能得到细小的组织结构,而且具有显著的淬火硬化效果。并且测量及探讨了不同状态下大块硬质相、WC聚集区及基体显微硬度的变化以及与宏观洛氏硬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Fe—Cr—Mo—C系粉末压坯烧结致密化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烧结温度对Fe-Cr-Mo-C系试样密度及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实现烧结致密化的机理。结果表明,采用真空烧结工艺,在1160 ̄1260℃范围内,Fe-(13 ̄20)Cr-1.5Mo-(1.8 ̄3.6)C粉末压块可实现液相烧结致密化,制得密度大于7.3g/cm^3,硬度HRA70以上的高Cr烧结铁基材料,适宜的液相烧结温度随C含量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对采用碳化烧结法制取非均匀结构硬质合金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化烧结工艺可制得非均匀结构WC-Co硬质合金,配C量以6.0% ̄6.1%(质量分数)较好,最佳烧结温度为1420 ̄1450℃。WC-10%Co(质量分数)合金的抗弯强度бbb可达2600 ̄2900MPa,密度p为14.4 ̄14.6g/cm^3,硬度HRA为88.2 ̄89.9。此外,还可以获得WC〈1μm的合金。  相似文献   

4.
高速钢马氏体回火特性的合金价电子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对通用型高速钢W6Mo5Cr4V2(M2)不同热处理状态的回火特性作了合金价电子结构的分析研究,通过马氏体内不同类型的价电子结构单元构成及其权重,用价电子结构信息nA及新参量N^CD分析了回火硬度曲线上显示的二次硬化强度及峰值温度的变化,从而对钢回火的认识深入到了材料价电子结构的层次。  相似文献   

5.
低温型水化硅酸钙脱水相及其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化学纯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C/S比为1.0和1.3的二个水化硅酸钙样品,研究了水化硅酸钙在200~800℃温区脱水过程中姓的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和其脱水相再水化,结果表明,在400~800℃范围内脱水的水化硅酸钙脱水相均具有胶凝性能,在较低温度下(400℃)脱水的脱水相比表面极大,再水化时需水量很大,因而使其化水硬化体中具有丰富的孔网体系,本文为建立400℃左右低温脱水的水化物脱水相(Dehydr  相似文献   

6.
步冷试验法预测2.25Cr—1Mo钢回火脆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在加氢反应器内运行近5a的2.25Cr-1Mo钢试块进行了2次步冷试验,评定了2.25Cr-1Mo钢的回火脆性。结果表明,对已经回火脆化的2.25Cr-1Mo钢铁块不适宜用步冷试验来预测其进一步的回火脆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H13钢淬火、回火过程中相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光学显微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的方法 ,研究了H13钢在不同回火温度下其组织和性能的关系 结果表明 ,H13钢在 30 0~ 6 30℃范围内回火 ,其显微组织经历了由回火马氏体组织向回火屈氏组织的转变过程 ,二次硬化出现时没有合金碳化物相析出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热作模具钢3Cr2W8V的疲劳裂纹扩展规律。发现高于二次硬比峰温度回火时,此钢的疲劳裂纹扩展阻力随回火温度升高而增加。作者用断裂力学原理解释了这一现象。此钢的奥氏体化温度为1100℃和1200℃,回火温度从580℃到670℃。  相似文献   

9.
介绍Turbo C编程序,在《用双臂电桥测量低电阻》的实验中根据测定一段铜丝用在不同温度时的一组低电阻值,用最小二乘法实现直线拟合,求得铜的电阻温度系数和这一段铜丝在0℃时的电阻值,并绘制出金属电阻 ̄温度R(t)(Ω) ̄t(℃))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0.
对Ni-B4C复合电镀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电流密度、温度、搅拌间歇时间及镀液中B4C含量对镀层中B4C含量的影响规律,从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为:电流密度1 ̄2A/dm^2,温度45℃,搅拌15 ̄25s,间歇2.5 ̄3.5min,为Ni-B4C复合镀层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可行的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温度回火不同时间后的23Co14Ni12Cr3钢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并测其逆转变奥氏体量。基于逆转变奥氏体形成初期奥氏体量与回火时间间近似成线性关系的特点,给出了确定不同回火温度下逆转变奥氏体开始形成时间的新方法,获得了在相同转变量下温度与时间的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在从高温到低温的回火过程中,As温度逐渐降低并最终过渡为临界温度Ac1。由此澄清了长期令人混淆的As与Ac1间的区别并建立起两者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7Cr14铸钢在淬、回火后的显微组织、硬度及其耐磨性.结果表明,7Cr14铸钢为亚共晶组织,淬火后显微组织为共晶体 马氏体 未溶二次碳化物.回火过程中具有很高的抗回火稳定性,在510℃以下回火后硬度在HRC60左右,并存在二次硬化现象,在1040℃淬火,510℃回火时具有最佳的耐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对球墨铸铁曲轴轴颈与园角部位同时高频淬火后获得的硬化层分布,以及硬化层中残余应力分析。采用此工艺园角部位产生了压应力,从而可以提高曲轴运转时的疲劳强度,防止断裂事故。高频淬火后回火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残余应力重新分布。260℃回火后沿轴颈及园角部位残余应力分布均匀,园角部位压应力也增大。由回火温度与硬度变化曲线证实,残余应力重新分布是与残余奥氏体转变相关联。高频淬火再不同温度回火后的抗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结果,也是240—280℃回火最好,这就为回火温度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因此认为高频淬火再200℃回火的常规工艺对轴颈与园角同时高频淬火曲轴而言,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14.
用直接法掺加Cr2O3烧制了绿色硫铝酸盐水泥,在实验条件下,通过DTA测试发现Cr2O3能降低CaCO3的分解温度(10 ̄19℃)和开始分解温度(27 ̄35℃),并能促进CaO的吸收,从而使水泥所测试的各龄期强度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弹性理论的方法,计算了滚道次表层切应力τ45,τyz在b/a=0.1229情况下的分析及表面硬化后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q。=3800Mpa时,导轨的芯部硬度应不低于HRC17,表面硬化层深度应不小于7b(滚珠导轨)和8b(滚柱导轨)。感应加热淬火法,其硬化层深度范围较宽,可以复盖滚动导轨全部规格,并可同时淬硬四条滚道及二条辅助硬化带,是滚动导轨热处理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钢的成分回火温度与硬度间的多元回归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充分研究了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对合金钢回火转变的影响机理和规律基础之上,利用计算机对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回火温度(400℃ ̄700℃)与钢间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所建立的多元回归方法具有很高的显著性(α=0.01),可依据合金元素的种类、含量及回火温度较精确地预测钢的硬度,并为合金成分的设计和回火工艺的制订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非晶态Li2O-LiCl-P2O5-(Al2O3)和Li2O-P2O5-V2O5系统晶化前期的Li^+离子导电特性。两系统的Ln(σT) ̄1/T曲线上都有两个转折点:当T〈T1时,Ln(σT) ̄1/T满足Arrhenius的直线关系;而在T1 ̄T2温度范围内电导率呈反常增加;当T〉T2时电导率又开始下降或趋于平稳。用差热分析、扫描电镜、X镜线衍射技术对晶化前期(T1 ̄T2)电导率反常增加现象  相似文献   

18.
冷却速度对热轧双相钢相变的影响及双相化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Si-Mn-Cr-Mo系热轧双相钢连续冷却转变的组织中多边形铁素体量增多,贝氏体量减少,且贝氏体由羽毛状向粒状转化,当冷速减小到1.24-0.2℃/s的范围时,组织中出现针状马氏体。此外,该钢的CCT曲线上出现了温度间隔约180℃的奥氏体亚稳区,为实现双相化热轧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透射电镜和化学相分析研究了降低Nb,V,Ni含量以及添加Mn对HD钢二次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低Nb,V,Ni后对二次硬化温度影响不大,但硬度升高。添加Mn可使二次硬化温度提前,并使硬度进一步升高。二次硬化主要由V_4C_3和Mo_2C引起。回火时沿孪晶界析出片状渗碳体。  相似文献   

20.
回火40CrNiMo钢的穆斯堡尔谱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40CrNiMo钢在回火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组织结构变化。用穆斯堡尔谱学定量研究了40CrNiMo钢在回火过程中的这一变化,实验结果表明,300℃和500℃回火处理的40CrNiMo钢的室温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θ型碳化物的混合组织。随回火温度升高,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