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研究聚合物溶液流经多孔介质时的流变性基础上,确定了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的有效粘度与分流量和相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式。从而解决了聚合物吸附/滞留及非牛顿流效应的影响,建立了稳定法测定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成功地测得了油/聚合物溶液体系的相渗曲线和注聚合物段塞后的油/水体系的相渗曲线,并确定了适当的相渗曲线经验方程。讨论了聚合物驱相渗曲线的特征,分析了水相中的自由聚合物分子和岩石中吸附/滞留的聚合物对相渗曲线的影响,真实地反映了聚合物驱过程中的多相渗流规律。  相似文献   

2.
结合逾渗理论,在油水两相三维网络孔隙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聚合物的流变特性、吸附特性及衰竭层效应,建立了油/聚合物溶液两相流的三维准静态孔隙网络模型.通过模型计算结果与室内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孔喉比、吸附量、流变特性及衰竭层厚度时聚合物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孔喉比增大,残余油饱和度增大,油相相对渗透率变小,水相相对渗透率增大.随着幂率指数的增大,油相的相对渗透率基本不变,而水相的渗透率随着幂率指数的增大而变小.衰竭层厚度的大小对油相渗透率的影响较小,但随着衰竭层厚度的增加水相渗透率不断上升.随着吸附量的减小,残余油饱和度减小,两相区变大,水相渗透率增大.与其他理想模型相比,本文中的模型可以更真实地研究油/聚合物两相流动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用稳定法测量相对渗透率曲线中,存在的注入流量难以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稳流方法。即利用定压毛细管恒流装置代替微量泵作以上测定。并就此用理论及实验结果证明其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在油田开发中,油、气、水三相相对渗透率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通过掌握油、气、水三相渗透率和流体饱和度的关系,有助于认识油气水在油层中渗流运动的规律,帮助预测油藏的生产动态以及提供调整生产方式的有关依据。在参考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测试的方法和技术,并对目前方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深入理解凝析气藏“凝析油堵塞”对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可以更好地进行凝析气藏的高效开发。在综合考虑凝析油气低界面张力和凝析油临界流动饱和度的基础上,对由传统试验手段所得的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应用于拟稳态理论计算时,不同压力下的相对渗透率,尤其是气相的相对渗透率,明显变大。研究表明,传统实验手段所得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用于凝析油气藏的开发时,误差较大。文中所建相对渗透率模型比较接近真实凝析气藏相对渗透率曲线,具有较高的精度,能用于凝析气藏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以强水敏砂岩油藏实际岩样为例,通过水驱油渗流实验和渗流物理分析,探讨强水敏砂岩油藏水驱油过程相对渗透率曲线异常现象及其对油藏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油田采收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得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标准化方法处理,得到油水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即为油藏工程的研究提供具有代表性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并由此计算油田的采收率.该方法适用于在油田开发初期缺少动态资料时确定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用生产数据计算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应用含水率数据计算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新方法,该方法反映了实际油田的生产动态.油田开发到中后期,一般很难通过实验获得目前的相对渗透率曲线,而该方法获得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可反映目前状况,为数值模拟提供准确相对渗透率曲线.这种方法能克服实验测试带来的局限性,不仅能获得相对渗透率比值,还能获得相对渗透率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油田的开发指标进行预测,对开发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研渤海地区不同类型油气田的气油相对渗透率试验结果,分析气油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非指数式特征,并讨论目前由指数式Krg/Kro推导的常规气驱特征曲线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可以同时表征指数型和非指数型气油相对渗透率曲线的表达式,并推导出新的非指数型气驱特征曲线。油田实例应用表明,此新型气驱曲线适用性广,拟合精度均较高,不同时期预测的可采储量结果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取西部某油藏T1层位的岩心,按不同温度下油水黏度比相同的原则配置模拟油和地层水,进行稳态法和非稳态法油水相渗实验.不同温度、测试方法所测相渗曲线对比结果显示:对于该油藏岩心,排除了润湿性、油水黏度比和孔隙结构等因素对相渗曲线的影响,两种测试方法所得相渗曲线差异较大,岩石本身性质及测试原理不同可能是造成曲线差异的根本原因;在油水黏度比一致的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两种方法测得的相渗曲线残余油饱和度均降低,束缚水饱和度和驱油效率增大,油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略升,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变化无一致规律.  相似文献   

11.
ASP驱油体系相对渗透率曲线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ASP溶液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变特性,提出了“达西粘度”的概念,并研究了它与残余阻力系数的关系,从而将ASP/油体系相对渗透率曲线测试中水相粘度的确定问题转化为研究流体的残余阻力系数与表观粘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思路和方法是测定ASP驱油体系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和常规油气藏不同,致密气藏中流体的渗流并不符合经典的达西定律,而是同时存在着动态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常规的JBN方法计算相对渗透率时并没有将这两者考虑在内,势必造成计算的误差。在分析致密气藏特殊渗流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动态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的致密气藏两相渗流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在考虑动态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性的情况下,气、水两相的渗流能力均有明显下降,其中水相相对渗透率降低速度加快,而气相相对渗透率上升速度有所减缓,等渗点相对渗透率降低,岩芯的残余水饱和度升高。不同孔隙压力下的相对渗透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孔隙流体压力的下降,动态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性对于渗流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这两种因素在内的新方法得到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和传统的JBN方法得到的曲线差异也越来越明显。新方法计算得到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更能准确的表征致密储层流体的渗流形态。  相似文献   

13.
特低渗透油藏天然气混相驱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高含水中后期油藏、注水困难的强水敏油藏和特低渗透油藏,注天然气开采已成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鉴于以往注气混相驱的良好效果,在混相压力条件下,设计了3种长岩心注入工艺实验,分析了在混相压力条件下不同驱替方式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混相条件下,连续气驱、先水驱后气驱和交替水注入3种实验的最终采收率分别为66.7%、65.8%和58.7%,即使混相压力是在20MPa下非混相连续气驱也能达到58.2%.由此可知在大庆榆树林地区采用注气提高采收率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网格粗化就是保持粗化前后两个模型的油藏物性与渗流特征尽可能相同,从而保证模型粗化前与粗化后具有相同的开发效果.采用调和平均和算数平均对渗透率进行粗化,发现粗化后的采出程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与粗化前存在一定的差别.基于油藏工程理论推导得到油、水相对渗透率(Kro/Krw)与含水饱和度(Sw)的关系曲线的斜率与截距和水油比...  相似文献   

15.
针对致密气藏开发中的气井产水问题进行相渗曲线及生产特征研究。基于苏里格气田实验及生产数据,结合气井测试及数值模拟技术,分析致密气藏相渗曲线特征,反演储层相关参数,观察产水气井生产动态特征及各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致密储层的气-水相渗曲线形态与覆压渗透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产水气井的生产动态特征则受到相渗曲线、含水饱和度、储层渗透率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于超低渗透油藏和特低渗透油藏,注二氧化碳开采已成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本文利用核磁共振,研究了超低渗透油藏和特低渗透油藏气驱的渗流机理。利用吉林油田岩样,设计了不同原油混相气驱、非混相气驱岩心注入工艺实验。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二氧化碳气驱混相驱、非混相驱驱油效果与驱油机理。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混相气驱和非混相气驱都能提高岩样的驱油效率。从孔隙结构可以看出气驱驱走了岩心大部分大孔隙中的可动流体,并有一部分原油进入小孔隙成为不可动流体;相对于非混相气驱,混相气驱可动流体的采出程度高是混相气驱提高采收率的根本原因;注采压差的提高,增加小孔隙中不可动流体的采出程度是在混相气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在低渗透油藏采用注二氧化碳气驱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