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氏油气事业部于2012年5月上旬宣布推出NEPTUNE高级海底油管保温系统,这套具有突破性的技术是专为抵御水下油田开采中日益恶劣的环境条件设计开发的。目前,该海底油管保温系统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并且针对管线和接口方面的解  相似文献   

2.
《上海化工》2012,37(6):45-45
陶氏油气事业部最近宣布推出NEPTUNE TM高级海底油管保温系统,这套具有突破性的技术是专为抵御水下油田开采中日益恶劣的环境条件而设计开发的。通过陶氏全球化的合格涂覆商供应网络,该海底油管保温系统目前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并且针对管线和接口方面的解决方案也即将推出。  相似文献   

3.
海上油田单层油管外输原油时,由于单层海管不具备保温功能,外输原油过程中易结蜡导致管输压力增大,严重时会堵塞海底管道;常规油管除蜡方式不适合海管,本文结合W11~4D油田的实际特点,利用蜡溶解于凝析油的特性,在海管内注入凝析油的方法,成功地清除了外输海管结蜡、降低了外输压力,提升了外输能力,有效解决了单层海管外输原油结蜡的风险,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于深水水下油气开采,水下生产系统的开发模式已经成为主流的深海油气开采模式,水下生产系统包含有水下采油树、海底管汇、海管终端、水下分配单元等等众多水下生产设施,且由于水下系统的高可靠性和不可维护性的特点,对于这些深水水下生产设施的阴极保护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依据2011年版DNV RP B401阴极保护设计标准,介绍了水下生产设施阴极保护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过程,同时也简述了深水环境下阴极保护设计所需注意的主要事项。  相似文献   

5.
基于立体膨胀弯的海底管道湿式维修技术的应用包括了立体膨胀弯的设计和安装。该技术综合应用了海底管道挖沟、混凝土涂层清理、管线冷切割、机械连接器安装、水下法兰测量等技术,为海底管道湿式维修提供了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海底石油管道的保温材料和防护层性能特点,介绍了聚氨酯保温防水材料性能和旋转工艺在海底输油管道保温方面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领海范围内,海底资源储存广阔,其中包含大量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这些资源为解决世界各国能源短缺的问题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在我国领域范围内的深海底开采资源所需的设备中,水下采油树是我国进行深海开采石油设备中的关键构成部分。长时间以来,水下采油树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掌握在国外垄断企业之中的,我国水下采油树的关键技术还不完善。本文主要讲述了有关水下采油树的关键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采油过程中杆管偏磨造成的修井频繁和油管及抽油杆大量报废的难题,研究了内衬油管+内衬油管配套用接箍+抽油杆耐磨接箍+包敷抽油杆专用提升接头+抽油杆扶正器+全包敷抽油杆配套采油工艺管柱,使其形成理想化的非金属耐磨防腐摩擦副,以延长采油系统中油管和抽油杆的使用寿命。因全包敷抽油杆在贮存、运输和作业过程中包敷层容易受损,因此设计专用安装工具和专用提升接头,避免在下井前包敷层受到破坏影响管柱的整体使用效果。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管柱配套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对油井的防偏磨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隔热油管作为生产管柱是提高井口油温、降低集输系统能耗的有效措施。通过调研分析,优选二氧化硅气凝胶作为井下油管绝热材料,建立了井下隔热油管流动与传热控制方程,数值模拟了隔热油管的传热特性,以实际油井为例研究了保温层厚度对管内油流温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6、10 mm、6+10 mm、3+10 mm,4种保温结构,均满足生产要求,为气凝胶纳米绝热材料制造保温隔热油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热力采油方法是稠油开采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注蒸汽热采过程中,隔热油管可以有效减少井筒径向传热损失;常规隔热油管使用一段时间后,热损失明显增加,如何改进隔热油管结构,降低注汽过程热损失,需要进一步研究。基于常规隔热油管,提出了2种改进隔热油管结构:接箍处含隔热衬套油管和直连式隔热油管;在对3种隔热油管物理结构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热损分析模型,根据所建模型,利用COMSOL软件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给出了3种隔热油管结构的温度分布和热损失变化特性,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接箍处含隔热衬套油管热损失最小,直连式隔热油管热损失适中,建议对普通隔热油管接箍采取保温措施。本研究为注蒸汽热采过程减少热损失、提高稠油采收效果提供一定支撑。  相似文献   

11.
《辽宁化工》2021,50(8)
为实现海上边际小油气田的安全经济开发,提出水下储罐储油的集输生产方式,对4种水下储罐储油工况下的油水温度进行CFD数值模拟,论证了水下储罐储油在保温方面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原油在水下储罐中的导热过程分为3种,对应3种不同的外层和内圈的温降特点,且这3种过程交替进行;水下储罐内部油水空间的温度分布呈现轴对称特性,且油水界面温度变化最大、原油上层温度变化最小,原油空间4个角上温度变化相对更明显;原油存储时间越长,外层低温原油与内圈高温原油间的过渡温度层愈发明显;原油进罐温度越高、储油空间越大,凝油层厚度就会越小,未受导热影响的恒温油品区域越大;在规范规定的卸油周期内,水下储罐储油的技术方案单从保温方面而言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目前常用的真空隔热油管与提出的新方案——泡沫玻璃隔热油管保温效果的数值模拟对比,不同厚度泡沫玻璃隔热油管隔热效果对比以及泡沫玻璃隔热油管氢渗后保温效果和真空隔热油管氢渗后保温效果对比,得出结论:保温层在16mm左右的泡沫玻璃隔热油管和真空隔热油管保温效果相当,但是当发生一定量的氢渗以后,泡沫玻璃隔热油管的保温效果远远优于真空隔热油管。  相似文献   

13.
高产天然气井在开发过程中,天然气流经弯曲油管时易导致油管柱振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利用FLUENT对天然气流经弯曲油管柱时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了该处压强、流速分布,其速度、压力发生急剧变化,并产生旋涡,对油管产生冲蚀,诱发了油管柱振动。模拟结果直观形象地提供了流场分布情况,为采气油管的安装设计及气井开采参数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依据国内海底油管通道的不断进步,海底油管通道因其独特的运输方面而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海洋运输方式。但海底油管通道成本大,负收益高,一旦石油油管通道出现漏油,就会造成石油输送作业中断。意外流出的油品浮到海面后,在洋流的作用下,会对进出海面的船舶与周围的生态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对海洋与周围的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有必要对海底油管通道意外流出进行数值模拟,找出其扩展散出方面的规律,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预测石油意外流出对海洋的影响。这篇文章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不同孔隙径、不同海流、不同意外流出速率下海底输油油管通道中柴油意外流出的扩展散出方面,模拟了不同海流下海洋油膜的运动方面,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与结论。  相似文献   

15.
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时期,注水井钢制油管腐蚀问题日益严重,给石油开采带来了巨大损失。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油田注水井油管常用的五类防腐技术,研究发现聚乙烯内衬油管防腐性能好,与使用普通钢制油管相比,在直接经济效益上单井年节约可达8万余元,因此聚乙烯内衬管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杨振军  袁志勇 《辽宁化工》2011,40(2):211-212,216
开采长2油层的张渠区块,原油中硫化氢含量相对较高,流体腐蚀性强,导致抽油杆强度降低,易发生断裂,同时伴随油井套管、油管腐蚀严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维护费用很高。通过对长2层腐蚀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评价,并开展了大量的井筒防腐工艺技术矿场试验,其中抗硫化氢缓蚀剂防腐工艺技术有效解决了该区块井筒腐蚀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水下生产系统作为开发深水油气田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海底进行分离、回注等集输工艺的同时,还需要解决积砂问题。目前国外已有7类水下生产系统投入运行,其海底分离器所采用的除砂方案不尽相同,据此归纳出卧式容器类分离器、立式容器类分离器、管式分离器的除砂工艺与砂处理方式,并介绍了TORE、在线除砂器等紧凑、高效除砂设备的工作原理,为国内相关人员开展水下生产系统相关装备的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石磊 《中国化工贸易》2013,(11):148-148,204
介绍了在海底混输管线中增加分离式水下基盘的设计方案,将水下基盘分为防沉板和WYE PACKAGE两部分,分别对防沉板和WYE PACKAGE进行了设计计算,并对防沉板和WYE PACKAGE的制造、测试和安装等过程中的重点环节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清洗世界》2021,37(6)
迄今为止,全球海底管道总里程已超过十几万千米。我国的海底管道工程虽起步较晚,但总里程数也超过了6500km。随着海洋工程的开采进程,中国早期投入的海底管道已到达服役后期。越来越多的海底管道面临退役后需要回收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利用铺管船作业线进行海底管道流水线式回收施工工艺。该施工工艺安全、高效,无需额外增加其他大型设备,对单层海底管道和双层海底管道回收均适用。海底管道回收距离越长,回收工艺在效率上和经济上的优势越明显。值得在海底管道回收工程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三通模块是水下生产系统中一个关键节点,可以有效优化大型油气田的海底管道的总体布置,为后续新建海底管道预留接口。本文以我司承揽的南海某深水项目中的三通模块为例,详细阐述了水下生产系统中的三通模块的施工流程、施工技术和相关注意事项,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