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内蒙古某矿铜尾矿含铜0.14%左右,具有再利用价值。但其含泥较多,铜的再选难度较大。本论文重点研究尾矿样品再选过程中,分级再磨方式对铜再选的影响。对比研究了“直接浮选”、“再磨浮选”、“预先分级-粗粒再磨-合并浮选”和“预选分级脱泥-再磨浮选”等再选方案,确定了最佳的分级再磨方案,总结了相关规律。在给矿铜品位为0.139%的条件下,可获得铜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13.040%和44.73%的铜精矿。  相似文献   

2.
筛分效率计算中的“规定粒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红光  姚军 《煤质技术》1998,(A00):37-38
本文论述了筛分作业评价中“规定粒度”和实际分级粒度间的差异;指出,实际生产应用中,筛机工作条件调整的准则是使实际分级粒度满足“规定粒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东鞍山红矿为原料,研究了水力旋流器结构参数对分级过程的影响,优化选择了φ125mm水力旋流器的结构参数,获得了水力旋流器溢流中-200目含量达95%,分级量效率超过80%,分级质效率最高可达75%以上的良好分级指标。分级效率的提高,可减少因合格粒级返回球磨机而产生的过粉碎,为改善后续选别作业的效果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煤粉在离心力场或重力场中直接分级浮沉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煤粉掺泥分级浮沉试验的原理。通过对单个煤粉颗粒在离心力场和重力场中的受力分析,提出了离心力场中煤粉掺泥分级浮沉试验的方法,并通过试验和t检验验证了试验的可行性,成功地解决了细粒煤粉分级浮沉周期长、成本高和各密度级物料混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石英单矿物斜窄流单元分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个单元的斜窄流分级装置,开展了石英单矿物的连续分级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流量范围内,分级粒度与斜窄流单元的溢流流量成正比关系,分级宜在紊流的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控制界面相互作用的微细矿粒泡沫分级方法。微泡浮选技术被嫁接到分级技术中,微细粒的分散状态是通过在分级过程中控制界面相互作用达到的。在自己设计的试验室分级柱模型上进行了-44μm高岭土及-22μm的石英泡沫分级的条件实验并初步地从表面热力学的角度建立了泡沫分级的理论模型。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可获得-11μm以下的高岭土及-10μm以下石英的分级产品。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物料预分散后对分级效果的影响,在涡流分级机进料管上端增设了通风管,由鼓风机提供风源。以滑石粉为原料,在不同预分散风速、系统进口风速、转笼转速和固体浓度条件下进行了分级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的各种工况下,当预分散风速为4.91m/s时,分级效果最佳。分级精度、小于30μm的牛顿分级效率都有明显提高,且提高幅度与系统进口风速、转笼转速和固体浓度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新型煤炭干法分级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应用该设备进行了煤炭的分级试验研究,分析讨论了给风量、处理量以及入料外水分对分级效果的影响,总结出该设备的一些性能特征。  相似文献   

9.
潮湿煤炭气流分级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莉莉  蒋善勇  孙乾 《煤》2007,16(9):10-11,37
在正交试验研究中,找出了参数之间的最优配合,分析了各个因素对分级精度、总分级效率和分级粒度影响的显著性顺序。  相似文献   

10.
广西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4#特大采空区具有体积大、形状不规则等特征,为查明其工程地质条件,开展了详细的采空区周边岩体工程地质条件现场调查。基于现场调查参数,利用RMR分级和Q系统分级方法,得出了采空区周边岩体的工程地质分级结果,分析了分级结果的相关性,为4#采空区综合治理工程提供了基本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1.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岩爆预测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粗糙集理论和模糊集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粗糙集中的知识约简方法挖掘评价指标,把权系数问题转化为粗糙集中属性重要性评价问题,建立了关于岩爆发生和烈度分级评价的关系数据模型。利用国内外一些重大深部岩石工程实例作为学习的样本进行训练,经过训练后的模型判别估计误判率为0。利用该模型对实际工程项目贵州开磷集团马路坪深埋硬岩矿山岩爆情况进行预测,预测等级与实际结果吻合,说明该模型在研究岩爆预测中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该方法可为深部地下工程岩爆发生可能性及其烈度分级预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肖天佐  戴兵  赵井清 《现代矿业》2012,(7):13-15,24
将未确知测度理论应用到巷道围岩分级中,提出了未确知均值分级方法,建立巷道围岩分级的未确知均值分级模型;选用岩石容重、岩石抗拉强度、岩石完整性系数作为分级模型的判定指标;以14种岩石的实测数据建立分类判别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函数,并求得各分级样本指标的平均值和单指标测度矩阵;根据信息熵理论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利用置信度识别准则对岩石进行判定分级。利用该模型对矿区巷道围岩进行了分类预测,与实测结果比较,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为巷道围岩分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杨宏丽  樊民强 《煤炭学报》2012,37(Z1):187-191
为了及时排放高灰细泥,减少浮选柱的中矿循环量,研制了一种针对浮选尾煤的新型分级装置并进行了分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实现对浮选尾煤的有效分级,在底流分流比0.2~0.4和入料流量低于40 m3/m2?h时,可以排出约1/2~2/3的高灰细泥。建立了由分级函数和夹带函数构成的基于粒度的分级曲线数学模型,能很好地拟合试验得到的鱼钩型分级曲线。将流量、入料浓度、底流分流比等操作参数引入数学模型、建立了多变量综合模型,实现了操作参数和颗粒粒度性质对新型分级装置分级分配率的定量描述,对于预测特定条件下的分级效果具有指导意义。综合模型说明,入料流量和入料浓度决定着分级过程的好坏,而底流分流比主要影响夹带。  相似文献   

14.
水力旋流器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在荷兰出现。由于它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安装和操作,体积小,处理能力大,运行可靠,分级分离性能优良等特点,使得水力旋流器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分级分离设备。然而,水力旋流器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的具有挑战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鄂东南关山二叠系剖面,含硅质的碳酸盐岩较为发育,并富含(竹蜓)、珊瑚、苔藓虫、腕足等类化石50余种。笔者据此剖面,提出该区岩石地层单位划分方案与同行们商榷,并探讨了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6.
酒钢选烧厂一段磨矿分级采用高效节能旋流器,强化了分级过程,提高了分级效率,高效节能旋流器溢流细度比螺旋分级机和常规旋流器溢流细度分别提高了4.22%和1.9%,沉砂夹细分别降低了3.19%和1.29%,分级效率分别提高了8.28%和3.5%,有效解决了酒钢选烧厂分级系统沉砂夹细偏多,分级效率偏低的问题,有效提高球磨机台时处理量,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煤炭城市分类及其发展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耀彬 《中国矿业》2006,15(9):29-33
依据煤炭城市划分的原则要求,提出了煤炭城市分类的“三维结构模型”,应用此模型,对我国51个煤炭城市进行了详细的类型判别及模式识别。在统计技术与SOFM人工神经网络的支持下,从规模、职能和区位三个维度对煤炭城市进行了分组判别并予以五种类别的复合划分,最后对不同类型的煤炭城市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回归分析在农用土地分等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从统计学的角度阐明了回归分析的原理,并以广东省A市为例,论述了回归分析在农用地分等中的应用。通过对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及其所对应的实际标准粮产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后与实际标准粮产量的拟合优度大于前,即对自然质量等指数进行利用程度修正后,利用等指数更接近于实际标准粮产量,并据此提出了农用地在利用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叶红齐 《矿冶工程》1993,13(2):31-33
本文探讨了一种崭新的超微粒子分级方法,它不是利用传统的机械力,而是利用表面力进行超微粒子的有效分级,其原理与传统的分级方法截然不同。本方法遵循了粒度变细,表面作用力增大的特点,具有简单、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细粒矿物浮选过程中,亲水的脉石矿物泡沫夹带进入精矿中,导致精矿品位降低。揭示泡沫排液及排脉石过程中的相关理论,可以为浮选泡沫结构及泡沫夹带行为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浮选过程中的脉石泡沫夹带是一种普遍现象,脉石夹带回收率与精矿水回收率呈线性关系;两相泡沫排液受重力、毛细作用力(表面张力)、黏滞力控制,不同含液率的两相泡沫排液遵循不同的排液公式;三相泡沫的排脉石过程遵循对流—扩散模型,脉石的夹带回收率受三相泡沫排液速率及脉石颗粒浓度分布控制。浮选操作条件、亲水脉石的特性、矿浆特性以及泡沫结构是影响泡沫夹带的主要因素;优化浮选操作条件,改变浮选流程结构和改变药剂制度可以有效降低脉石的泡沫夹带,提高浮选选择性。未来,还需开发表征浮选三相泡沫特征的方法、装置或仪器,三相泡沫的结构及形态、疏水矿物颗粒与亲水脉石颗粒在泡沫中的运动路径及分布规律、浮选三相泡沫排液及排脉石的数学模型还需要进一步的细致研究。另外,降低脉石泡沫夹带的技术对于部分浮选体系虽有一定效果,但脉石的泡沫夹带尚难以消除,须开发一些革命性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