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博骐  尹婷婷  韩振华 《建筑施工》2020,42(10):1929-1933
在钢筋混凝土-木混合结构中,木材与混凝土之间的节点连接可靠性关系到结构稳定性。介绍了混合结构节点连接的力学性能要求,并分析不同国家与地区对混凝土-木混合结构的节点设计要求。介绍现有的节点连接技术及其性能与优化应用。通过深入研究并规范混合结构节点设计标准,可为我国钢筋混凝土-木混合结构的设计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能提高城市形象和彰显城市内涵的高层建筑也随之兴起。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由于在钢筋混凝土中增加了型钢,型钢以其固有的强度和延性,以及型钢、钢筋、混凝土三为一体地工作使型钢混凝土结构具备了比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大、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的优点,与钢结构相比,具有防火性能好,结构局部和整体稳定性好,节省钢材的优点。因此,型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正适应了高层建筑发展的需要,也对我国多、高层建筑的发展、优化和改善结构抗震性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探讨型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及梁墙节点的概念,对其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总结,为相关领域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郝秀斌 《山西建筑》2002,28(10):113-114
工程中连接节点是结构关键部位,对此分析了钢筋配置不准,锚固长度不足,板、梁、柱主筋位置不准确,钢筋搭接错误等影响工程质量的原因,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确保了结构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因其工期短、质量可控、安全性强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节点连接作为结构的关键部分,也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文中通过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连接方法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得出各种连接方式的优缺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后续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钢梁-混凝土墙铰结连接节点嵌固弯矩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外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在我国高层建筑中逐渐增多。钢梁-混凝土墙铰结连接节点是这种混合结构中常用的一种节点形式,在其预埋件的设计计算中,需要考虑节点连接处嵌固弯矩的影响。本文针对现有嵌固弯矩近似计算方法需求解超越方程的问题,首先基于螺栓连接的剪力-变形本构关系,给出了嵌固弯矩的理论计算方法,随后基于螺栓群连接的近似受力分布,提出了近似弹塑性计算方法,并根据塑性极限分析理论提出了近似极限计算方法。两种方法可直接计算嵌固弯矩,无需求解超越方程,其中近似极限计算方法更为简单。通过与收集到的20个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讨论了理论方法和本文提出的近似方法准确性。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近似弹塑性计算方法比试验值偏大约2%,近似极限计算方法比试验值偏大约20%,偏于保守较多。  相似文献   

7.
对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连接进行分类,从构造做法和受力特点两方面,详细介绍了圆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和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从而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钢结构梁与混凝土主梁连接节点的不同做法进行了受力分析,总结了不同做法的性能特点,通过对承载力进行验算,给出了较大荷载情况下钢梁与混凝土主梁连接的合理做法。  相似文献   

9.
胡杨楠  杨宇生 《城市住宅》2021,28(9):143-145
轻型木结构的所有构件不仅可在工厂进行预制和加工,而且可在施工现场进行临时制作及加工,具有易于组装的优点,符合现代木结构建筑进行模数化设计与装配化生产的要求,是最先传入我国且目前应用范围较广的现代木结构建筑体系.总结和概述现代轻型木结构建筑现有且应用较为广泛的节点连接方式,并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对其节点连接方式作出合理的展望,以期为轻型木结构节点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邹艳花  刘玲 《砖瓦》2023,(4):54-56
为促进装配式建筑向绿色、安全、可持续的建筑工业化发展,开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现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柱-柱各连接方式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各连接方式的优越点,探讨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柱-柱连接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未来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王雪亮    王秀鑫    魏凯睿    徐乾罡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20,(1):102-110
鉴于上木下混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明显的鞭梢效应,为了减轻震害并传承斗拱的构造特征,提出了一种新型木制隔震装置,将其应用于上木下混结构,形成层间隔震体系。通过该隔震装置的静载及拟静力试验,确定其性能参数及耗能能力; 将木制隔震装置应用于上木下混结构进行层间隔震,并采用多质点动力模型进行地震响应分析,验证其隔震效果; 基于上部结构相对侧移、底部结构加速度及底部剪重比3个性能指标,建立三质点模型,并进行参数优化设计,确定木制隔震层的关键参数区间。结果表明:该隔震装置具有足够的竖向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应用于上木下混结构具有潜在的工程应用价值; 该装置应用于木混结构中,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减震效果不明显;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产生了充分的滑移,并进入二次变形阶段,滞回曲线饱满,耗能充分; 基于多性能指标的参数优化设计可有效控制上下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当隔震层最优频率比在0.2~0.4区间,最优阻尼比根据频率比的不同在0.15~0.4之间确定,可以达到良好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科峰 《城市建筑》2014,(15):13-13
本文以立面设计在工业建筑过程中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对立面设计的一般基本规律进行了阐述。以立面的构图的基本规律和手法为重点,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此提高现代工业建筑中建筑师对立面设计的重视度。  相似文献   

13.
陈彥旭 《城市建筑》2014,(15):119-119
目前对于建筑管理工作的研究日益增多,因此建筑管理成为了我国建筑发展、社会建设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次的研究从现代建筑的现状出发,对现代建筑管理的改进措施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4.
李新 《城市建筑》2014,(9):257-257
在结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是很普遍的结构性病害之一。它不仅影响结构的美观,也会降低结构混凝土的强度,影响结构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本文分析了引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总结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现代技术下的木结构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白莉  刘兴 《华中建筑》2006,24(7):75-77,88
该文通过一些重要案例,介绍了木结构建筑在现代技术支持下的不同以往的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势。分析木结构建筑特点之后,阐述了现代木结构建筑的结构形式和节点构造,最后提出了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木建筑的发展现状,对现代木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其生态性与建构性进行了重点研究,阐述了现代木结构相对于其它结构的天然优势,揭示了现代木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7.
轴向变形对混合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结构是由两种性能有较大差异的结构组合而成,轴向变形不应忽视。本文通过一外钢框架-内核芯筒混合结构,变换结构的高宽比,探讨了一次加载轴向变形对混合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向变形对混合结构的受力性能影响较大。考虑轴向变形时,结构自振周期增大,侧移增加,层间剪力减少,楼层弯矩增大,钢框架承担总剪力百分比减少,钢框架承担总弯矩百分比增加。高层混合结构计算中,应该考虑轴向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施悦  张燕 《江苏建筑》2014,(4):33-35
近年来,建筑物火灾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损失。就钢-混凝土混合排架结构房屋而言,火灾发生时其本身具有一定的耐火性,通常不会发生倒塌。但是,高温作用后的钢材和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等值都发生大幅度的降低,相应的结构构件变形增大、内力发生重分布,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削弱严重。作为房屋安全检测鉴定人员,应当通过查勘火灾现场、结构构件检测与承载能力验算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合理地鉴定房屋损伤,并相应提出房屋加固修复方案,确保加固修复后的房屋结构安全、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19.
胡延 《城市建筑》2013,(10):16-16
本文根据绿色建筑领域内的施工法律法规、国家相关规范、建筑业标准等具体要求,从结构的选材、体系、耐久性、结构的工业化、绿色施工等方面指出,要严格按照法规施工,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效果。同时,本文也分析了结构法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板片空间结构体系连接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板片空间结构体系中板片与骨架或板片之间是由有限个点连接的 ,连接点之间的板杆间存在缝隙。将点对接触算法用于该体系的板杆共同工作分析 ,该算法模型能很好地反映该体系的实际工作状态 ,用于板片空间结构连接设计分析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并可作为该体系连接设计简化方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