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Planning》2019,(11)
图形创意,其结构为图与形两部分,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一门应用研究,在视觉传播中,它是最醒目、最直接的表现方式之一。而图形设计是视觉交流与传播的必然构成。图形创意旨在寻求独特的意义,新颖的意念的表现形式,它的主要目的是传播信息,反映人类的某些情感需求和对事物的意念与构想,充分满足人们的视觉上的享受从而进一步满足人们情感上的需求。图形创意是平面设计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设计作品促使人们视觉敏感和关注而形成的视觉中心。  相似文献   

2.
黄耀丽  李凡 《城市规划》2005,29(8):88-92
1历史文化名城视觉形象及其意义1.1城市形象和城市视觉形象城市形象,是指城市给予人们的综合印象和观感,是一个城市社会文化、精神理念风貌通过静态的、具体的、视觉化的传播以及动态行为的外在表现。城市形象的优劣影响到人们对城市的认同和评价,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因此世界上一些著名城市都很注重塑造和设计自已的形象。例如纽约虽然将“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作为城市的总体形象,也全方位表现出现代、恢宏、奢华的多元文化的整体风格,但世界闻名的标志性建筑—一曼哈顿的摩天大楼群、宏大豪华的“时代广场”与自然风光的中央公…  相似文献   

3.
陈绪忠 《江西建材》2014,(21):199-19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越来越快,园林景观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人们创建一个良好的娱乐休闲场所。园林景观是一项服务于观赏者的工程,为满足人们人们的视觉观赏美感,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将视觉元素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园林景观的设计质量。文中分析了视觉元素对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介绍了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5)
城市品牌是吸引企业、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不仅要有一座座优美的建筑,还要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生活。城市的视觉传达系统关注人们的生活,这是城市树立文化形象的基础。视觉传达设计对于城市整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城市品牌的内涵,讨论视觉传达设计与品牌形象塑造的有效整合,并以山西"晋善晋美"的旅游品牌宣传为例,进一步分析城市品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9)
新媒体的发展为信息传播载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促进了信息获取方式的平台化、开放化,接受渠道的大众化、平等化,信息传达方式的图示化、参与化、互动化。新媒体语境下,信息传播载体对重要的传播形式——视觉设计提出了新的呈现要求。该文依据新媒体对视觉设计的影响与视觉设计理论,探求新媒体语境下视觉设计的特征,并总结出视觉设计的法则。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今后的视觉设计将为人们提供更加富有个性、动态性、交互性、综合性的视觉感受,设计者应在体现新的时代特性和发展趋势的同时,以关怀人类未来为己任,让视觉设计的发展在文化的建构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22)
视觉传达设计离不开媒介的传播,新媒体传播的普及、自媒体的兴起、纸媒体的成熟使视觉传达来到全媒体时代,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阅读方式,也给中国民间美术的普及、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该文基于视觉传达的特征和传播媒介的优势,分析当今民间美术发展面临的困境,从视觉传播的角度论述民间美术的自觉传承和创新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城市景观应被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复杂统一体,人们须以整体和动态的方式去感知城市景观,才能理解人对视觉空间的真正体验.同样,只有考虑到人的行动与思想是有机发展的,才能设计出更加现实的城市景观方案.采用文献综述与实地考察法,从人的视觉行为心理出发,结合威尼斯的城市实践,探索人们对城市的视觉感知逻辑.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交通压力与日俱增,便捷的地铁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方式。地铁标识设计作为地铁建设的重要部分,其视觉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其功能为引导乘客进站、换乘、出站。如今,个性化的地铁标识设计具有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每个城市地铁标识都有自己独有的视觉文化,这是一座城市文化与形象的塑造,给人们带来视觉感的同时也发展了地铁标识设计。本文通过分析地铁标识的视觉优化设计,为地铁标识设计提供可行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9)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是近年来新出现的艺术类概念,它是指设计者通过深入了解、探究人们通过视觉语言进行交流传播的方式,运用人们常用的视觉符号传递各种信息的一种现代设计形式。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被广泛应用在包装工程、室内外设计工程、形象设计工程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文章针对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概念、创新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4)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交通压力与日俱增,便捷的地铁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方式。地铁标识设计作为地铁建设的重要部分,其视觉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其功能为引导乘客进站、换乘、出站。如今,个性化的地铁标识设计具有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每个城市地铁标识都有自己独有的视觉文化,这是一座城市文化与形象的塑造,给人们带来视觉感的同时也发展了地铁标识设计。本文通过分析地铁标识的视觉优化设计,为地铁标识设计提供可行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常健  肖平 《华中建筑》2014,(1):10-13
在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休闲在人们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对社会公益性休闲建筑也有了新的要求。该文针对公益性休闲建筑的中庭空间中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论述了该空间中人群的构成、使用者的心理需求、行为模式的特性,分析了该空间中使用者的活动规律,得出行为模式对社会公益性休闲建筑中庭空间形态的要求。从而服务于设计实践的需要,使得这种公益性的休闲建筑空间能更好地为市民的生活服务,使人们在休闲生活中拥有更多的交流交往。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人们日常生活日益增多的需求与城市开放空间缺乏活力的矛盾,提出具有人的尺度的生活场景之设计手法来营造和恢复城市空间的活力,满足人们交往与休闲的需求。希望能为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芳羽 《城市建筑》2014,(15):10-1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自身审美观点和欣赏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房屋的设计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可以居住的标准,更多的则是想要将自己偏爱的风景或者动物等形象融入其中,以获取视觉冲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石华 《中外建筑》2014,(4):93-94
高层建筑的兴起给人们的居住空间带来巨大的冲击,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俗和交流方式,高度理性化的居住空间设计,切断了传统民居中建立起来的亲密的场所感,从而带来很多心理问题。为此,本文试图从设计的角度采取相应措施去建立交流与共享空间以解决由高层居住建筑空间所带来的环境及心理问题。以此来满足高层建筑空间与人的心理行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薛叶红 《山西建筑》2014,(36):222-223
通过分析总结小区街道家具的不足,从人的活动方式、邻里交往的尺度、人的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的喜好入手,对街道家具的优化设计进行了探讨,以不断完善街道家具的使用功能,让街道家具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人作为生活主体所具有的独特态度与感知,是人们因环境或是事件所充盈身心的真实感受。正因为情感化的融入,景观设计所展示出的人性与交流更加突出了景观的“场所精神”。城市广场作为公共文化生活的承载空间所要展现与表达的不仅是多元与积极的情感,更是场所自身厚重的文化历史与记忆的积淀。  相似文献   

17.
白舸  杨智 《华中建筑》2010,28(8):60-63
在非"物质化"的今天,设计师必须站在人的角度进行设计,学会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谋合人们的情感需求,让武汉公交车站这个物的形态具有人的"感情",实现设计的情感化,让产品成为情感的承载者,促进人的交流和沟通,营造有利于设计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一种对话,一种参与,一种设身处地进入作者写作情境的旅程。该文结合宁海县图书馆设计分析阐述了通过建筑语汇表达更多的文化意味,柔性的院落空间烘托刚性建筑实体,概显建筑刚方正气的设计思路,在围合与开放之间的对比中造成内部空间深远的意味。图书馆设计应在空间与建筑上创造更多的人与环境、人与建筑之间的交流。使读者深入其中的过程成为精神旅程中的一次探索。  相似文献   

19.
视觉文化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该文对上海世博建筑表皮的视觉符号形态进行了解读,以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上海世博会的建筑表皮形象,为何会大量的选择符号形象?这种符号形态给上海世博建筑表皮带来了什么?它有什么样的内涵,它是有深度的表现,还只是一种肤浅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活动加速着海岛渔村景观的演变,在旅游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游客涌现海岛,人们为了满足舒适的旅游需求,大肆开发海岛,海岛景观正在发生巨变,海岛渔民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巨变。海岛环境既敏感又脆弱,因此海岛上的任何人类活动都应该慎重。景观设计是对海岛景观产生严重影响的活动之一。景观设计在创造满足人类活动的场所空间的同时,必须把海岛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充分考虑景观设计对这个生命体产生的影响与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