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消除漏电保护死区,提出基于剩余电流变化量法的漏电保护新技术。该技术是通过采用连续移动变化量法和窗口移动变化量法,实现突变漏电电流、持续缓变漏电电流的识别与检测。根据剩余电流、突变漏电电流、持续缓变漏电电流进行漏电综合保护,可以减少漏电保护拒动作。为检验新的漏电保护技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出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消除漏电保护死区的新技术及其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消除漏电保护死区,提出基于剩余电流变化量法的漏电保护新技术.该技术是通过采用连续移动变化量法和窗口移动变化量法,实现突变漏电电流、持续缓变漏电电流的识别与检测.根据剩余电流、突变漏电电流、持续缓变漏电电流进行漏电综合保护,可以减少漏电保护拒动作.为检验新的漏电保护技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出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TN-C-S系统在我国应用广泛,但由于固有剩余电流大,无法区分负荷投切和故障引起的剩余电流变化,漏电总保和中保无法投运,存在安全隐患。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剩余电流和不平衡电流突变量之比的漏电故障保护方法。首先,分析剩余电流回路,剩余电流和不平衡电流突变量之比在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刻突变,在负荷投切时不变。其次,基于中性线阻抗和接地阻抗不会发生突变的特征,计算故障电流突变量幅值,以故障电流突变量幅值越限作为故障判别依据,实现漏电故障检测。仿真及试验证明,所提方法可有效区分负荷投切和漏电故障,实现大幅值固有剩余电流下的漏电故障检测,在单支路和多支路系统中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70、150 mA,满足TN-C-S系统多级漏电保护的灵敏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消除剩余电流保护动作死区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漏电保护技术,在分析剩余电流保护技术基础上,指出该技术在原理上存在重要缺陷.当线路中存在正常漏电,而设备又发生故障漏电或有人触电,正常漏电电流与故障漏电(或触电)电流存在相角差,造成剩余电流反而减小,因此存在故障漏电保护动作死区.本文建立了一种新型漏电保护模型,提出用2到5个周时间间隔的剩余电流变化量表示故障漏电,并采用剩余电流和剩余电流变化量双重判据,实现故障漏电的正确保护.通过分析剩余电流的相位关系,推导出剩余电流在各相上分量及剩余电流变化量的计算公式,实现了故障漏电电流的检测.最后,采用单片机进行软硬件设计,并试验验证了对故障漏电的正确保护性,且不会引起误动作.  相似文献   

5.
针对低压配电网TN-C-S接地系统固有剩余电流大,台区总保护和中级保护无法投运,线路漏电故障缺乏保护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剩余电流-不平衡电流突变向量之比和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漏电故障二级判别方法。首先,推导了TN-C-S接地系统漏电故障前后,剩余电流-不平衡电流突变比与零线阻抗、接地阻抗之比的关系,提出以突变比幅值为判据的故障一级判别方法。然后,以剩余电流、不平衡电流突变量的基波、3次谐波作为特征量,利用粒子群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判定结果进行二级判别,实现故障的可靠识别。最后,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在固有剩余电流幅值高于故障电流的情况下,所提方法的总识别率可达80%以上。所提方法计算量较小、成本低,使TN-C-S系统总保护和中级保护可靠投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考虑相角特征的无死区新型触/漏电保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现有基于剩余电流保护技术的漏电保护器存在保护死区的不足,基于正常剩余电流与触/漏电故障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提出电流分离技术,将触/漏电电流从总剩余电流中分离出来。提出了一种新型无死区漏电保护原理,基于DSP对其实施方案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数字仿真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与现有基于剩余电流幅值和幅值变化量的漏电保护技术进行的对比结果证明,能有效消除保护死区,极大地提高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新型鉴相鉴幅漏电继电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李奎  瞿建喜  陆俭国 《低压电器》2001,(4):12-13,47
本文阐述了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对鉴相鉴幅的智能化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突变漏电电流检测方法,可以实现突变电流动作无死区,利用单片机技术可以实现漏电动作保护的延时,保持特性改变方便。  相似文献   

8.
针对低压配网TN-C-S系统固有剩余电流大、多级剩余电流漏电保护难以投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剩余电流和不平衡电流突变向量的电流分离漏电保护方法。首先,分析TN-C-S系统剩余电流成分,提出负荷投切不影响剩余电流向量与不平衡电流向量之比M,而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刻会导致M值突变。其次,利用低压配网负荷投切频繁的特点连续更新M值,实时计算系统漏电流突变幅值,以漏电流突变幅值越限作为故障判据。仿真和实测数据表明,所提方法对50 mA以上漏电故障的正确识别率达99%以上,变压器出口处可靠动作阈值可低至70 mA,能够满足TN-C-S系统多级漏电保护的灵敏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根据剩余电流的保护原理,分析了剩余电流保护中不能够区分由于投入漏电负载和切除漏电负载产生的漏电信号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剩余电流和漏电阻抗的保护方法。该方法通过观察漏电负载阻抗的实部正负特征来加以区分这两种信号,在原有的剩余电流保护方法的基础上,在理论上消除了切除漏电负载引起的剩余电流变化导致的误动作。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函数的两点法测定向量参数,易于编程化,能够快速地提取出计算漏电阻抗所需要的向量参数。  相似文献   

10.
基于剩余电流和漏电阻抗的漏电保护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剩余电流的保护原理,分析了剩余电流保护中不能够区分由于投入漏电负载和切除漏电负载产生的漏电信号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剩余电流和漏电阻抗的保护方法.该方法通过观察漏电负载阻抗的实部正负特征来加以区分这两种信号,在原有的剩余电流保护方法的基础上,在理论上消除了切除漏电负载引起的剩余电流变化导致的误动作.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函数的两点法测定向量参数,易于编程化,能够快速地提取出计算漏电阻抗所需要的向量参数.  相似文献   

11.
自适应漏电保护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电网及用电设备工作正常情况下,由于用电设备数量或电网结构的变化,或是大气环境的变化,电网中的漏电电流会有较大的变化,因此固定动作阈值的漏电保护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本文建立了一种自适应漏电保护模型,将漏电保护范围分成几个区间,根据漏电电流的变化情况,自动改变漏电动作阈值,实现漏电保护的自适应保护。在漏电电流超过一定值(但小于漏电动作阈值)的情况下,其持续时间大于一定值时,自动调节漏电动作阈值。本文还提出了对漏电动作阈值进行修正的方法,根据温度、湿度选择不同的修正系数,更合理地进行漏电保护。采用漏电保护的反时限特性进行级间配合的方法,减少故障漏电动作的影响范围。最后,采用单片机,研制出实现具有自适应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变电站长段动力电缆漏电缺乏有效监测手段。基于对漏电电流变化特征以及现有监测方法局限性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采用自补偿复合电流判据的变电站交流系统长段动力电缆漏电监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动力电缆两端剩余电流和单相电流信息,构建由稳态剩余电流判据、剩余电流增量判据、稳态剩余电流差动判据、单相剩余电流差动判据相结合的复合判据,实现对长段电缆不对称漏电、三相漏电的可靠辨识。仿真计算和现场实践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监测交流系统长段动力电缆各种漏电故障,提升站内交流系统智能运维水平。  相似文献   

13.
嵇伟  张建文 《机电元件》2012,32(1):7-11,22
文章介绍各低压供电系统及其漏电电流的特征,并分析漏电保护装置在各系统中的应用差异,设计了一种针对保护接地系统(Tr)的基于单片机的漏电保护装置。该装置具有判断漏电电流幅值与相位大小、线路温度测量、火灾预防与消防联动并根据反馈信号对故障电路作出处理等功能。该装置能够对故障相进行快速分析,根据信息融合技术作出相应处理措施,实现漏电保护装置的智能化。应用Matlab,Protues软件对TT系统发生单相、二相漏电故障电流波形特性进行仿真和单片机进行运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此设计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识别人体触电特征是电网安全防御、用电安全保护、开发新型漏电保护装置等的重要前提。基于生物电阻抗理论,研究人体阻抗α频散特性和人体触电阻抗参数求取方法。利用低压配电网谐波电压,提出一种考虑人体阻抗及其频率散射特性的人体触电特征识别方法。基于PSCAD/EMTDC、MATLAB的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对于解决当前剩余电流保护普遍存在的死区问题和开发基于人体触电特征的新型漏电保护装置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现有剩余电流保护器多以总剩余电流或故障电流有效值作为动作判据,阈值固定,难以识别触电类型。为了减轻因人身触电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针对低压配电网,文中研究了一种基于小波包能量的漏电保护方案。利用滑动时间窗计算剩余电流的小波包能量相对熵,根据相对熵的变化大小判断是否为生命体触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漏电保护方案。文中模拟了电阻、猪肉和兔子等不同触电类型的实验,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于开发新一代剩余电流保护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浅析低压漏电电流保护装置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魏芳 《低压电器》2008,(9):59-61
基于漏电保护原理对漏电保护接地形式、接地故障保护的要求及对线路的要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不同接地形式采用的不同保护形式作了详细的说明.对上下级间漏电保护的配合进行了全面分析.正确地使用漏电保护对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单片机的漏电保护智能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基于单片机的漏电保护智能化技术.通过漏电电流计算模型得到最大漏电电流及所在相线,建立三级漏电保护模型,实现选择性保护,并设计了智能漏电保护器硬件结构,介绍了软件所实现的功能.运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提高漏电保护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漏电保护专用集成电路是漏电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关键组成器件,主要起漏电信号放大、电平转换、延时输出驱动等作用。介绍了一种漏电保护专用集成电路LW 54133的工作原理、特性和典型应用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人工污秽试验中绝缘子泄漏电流的统计特性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为了建立有效的污闪绝缘子在线监测系统,须确定合理的检测信号和检测方法。基于恒压净雾人工污秽试验数据,利用统计分析理论,分析了泄漏电流Ileak的特性,讨论了在人工污秽试验过程中,显著影响Ileak的因素,计算了各因素影响因子的大小,得到了电流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Ileak和环境相对湿度(RH)以及加湿持续时间关系密切,加湿时间和RH变化对Ileak影响严重;但Ileak和环境温度θ相关性很弱,θ主要是通过影响RH来间接影响Ilea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