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空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成图书馆机体有三个主要因素,这就是建筑、图书与读者。建筑提供藏书与读书的空间环境,图书(包括各种知识载体)记录了人们需要的知识与文化,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而且是三者中最活跃、积极的因素。现代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必须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空间为中心。读者空间成为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关键,还由于现代图书馆已彻底改变了藏、阅、借三者分离的状态。读者空间在概念上已完全跳出了阅览室加借书处的框框,在领域上也占据了图书馆空间的绝大部分。高等学校的图书馆由于其特有的条件,在推行开放式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方面走在…  相似文献   

2.
现代高新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全面渗透 ,改变了图书馆的内涵、功能、服务和管理 ,直接影响到图书馆本身的结构及图书馆建筑 ,引发了图书馆建筑的一系列变革。现代图书馆的建筑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智能化图书馆将是智能建筑的组成部分 ,同时更加注重了图书馆环境与人文文化 ,这对图书馆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现代图书馆建筑必须充分考虑并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在“数字化生存”时代 ,图书馆建筑需要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和全新的设计体系 ,即对图书馆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图书馆界应发挥其在研究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华 《建筑学报》2023,(8):7-16
将地方建筑和地方性建造置于中国建筑知识构筑的脉络中,以追问“地方”之于建筑学的意义为起点,从建筑生产的条件、观念塑造、生产形式、具体实践和传统建筑研究等不同的方面,回溯“地方”作为一种建筑知识是如何被理解和形塑的,并以此考查其在当代的变迁和意义,不仅是实践上的,更是在对建筑设计的知识与认识上的。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发展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永忠 《广东建材》2006,(2):109-110
高校图书馆是作为高校精神文明象征的文化建筑,同时也是公共图书馆设计的前沿和探索基地。本文通过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探讨了现代建筑设计“三统一”和建筑布局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为21世纪高校图书馆设计和修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董智慧 《建筑经济》2022,(7):109-110
<正>新文科背景下建筑空间的设计发展如何创新,如何在紧跟社会发展潮流的基础上融合拓展,对于人们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提高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从目前环境来看,街区图书馆空间的设计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建筑设计“万紫千红春意闹”的良性进步发展,通过需求带动知识文化为主的街区图书馆空间设计,将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满足人们的知识诉求和精神文化生活。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知识和文化的探求欲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6.
翟晓婷 《山西建筑》2014,(35):35-36
以江苏大学新图书馆建筑设计为例,主要从建筑选址、设计原则、造型等几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对国内各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艺术”运动引领建筑从古典走向现代,是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后现代建筑则是对于失去批判和反思能力的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反击,并试图超越现代主义建筑,找到现代建筑新的发展方向。虽然二者产生的时间、背景、形式不同,但它们在精神的突破和思想的革新上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现代建筑的这两次飞跃推动了建筑设计不断向前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新艺术”运动与后现代建筑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特征对于当代建筑设计都将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于1997年8月1日闭幕,之后产生了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朱强为主任的图书馆建筑与设备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委员会的图书馆建筑与设备研究组已经结束。这里对过去五年的主要活动作一简单回顾。1.举行学术研讨和评估会。1993年元旦在铜陵市图书馆举行“全国中小型图书馆建筑设计研讨会”;1993年9月在北京农大图书馆,与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召开全国图书馆建筑评估研讨会;1996年4月在牡丹江市图书馆,与中国建筑学会联合举行图书馆建筑评估标准审定会。与会代表来自各方,会议规模虽都并不很大,但务实而求精…  相似文献   

9.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形态构成系列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瑛  潘莹  王璐 《华中建筑》2009,27(10):169-171
“三大构成”系列是我国大多数建筑院校低年级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一个重要的训练环节,但是源于“包豪斯”的这个设计基础系列课程在我国建筑院校中一直以来却是以美术院校的构成训练为参考,从教材到课题设置均是基于工艺美术的标准,实践证明这正是建筑类院校的学生无法在建筑创作中正确体会和运用构成知识,创造优美协调的建筑形体的重要原因。有鉴于此,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目标明确地提出了基于建筑学的构成系列训练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有针对性的训练,对于建筑院校学生掌握构成系列知识来进行建筑的分析和创作,有着非常直接的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论建筑师的经济时空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用、经济、美观”是建筑的三要素,但强调空间功能和形式美的建筑二元价值观,几乎主宰了整个建筑界。本文把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的经济意识称为“建筑师的经济时空观”,并希望通过“建筑师经济时空观”的引入,来突破传统建筑设计中狭隘的技术一美学意义。文中提出分析建筑设计的经济性首先应该从“产品”层面上来看待建筑,全文从“提高建筑设计的整体效益”的角度分析了建筑师在项目前期决策、投资控制、技术的经济性、节约全寿命成本等方面的潜力,并分析了我国加入WTO之后,建筑事务所作为市场独立主体所应该具备的经营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11.
鲍家声 《新建筑》2006,(3):110-111
鲍家声教授这篇文稿问世算起来已有20年了。作为晚生后辈,我常有机会聆听鲍老师关于建筑设计和建筑教育的指教,2004年秋末有机会看到了鲍老师“关于建筑设计教学改革的设想及实施意见——1984年东南大学建筑设计教学改革建议书”的手稿。这篇手稿用圆珠笔写在几张发黄的草稿纸上,行文遂意,但一气呵成,观点甚是鲜明。文稿中所谈的问题无疑触及传统建筑教育的主要弊端,其改革建议即便在今天看来也仍然透出新意而不乏现实针对性。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以及专业建设近20年来的改革历程印证并基本实现了鲍家声教授当年所提出的观点和教学改革建议。现在的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已经形成了一套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建筑设计”为核心,历史人文类课程群和建筑技术类课程群为两翼,基础性与拓展性并重的本科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的教学计划突出了培植基础、重视理论、面向社会、提高能力的办学特色。专业核心课“建筑设计”的教学改革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推进,现已形成一个前三年以基础性教学为主,后两年以拓展性教学为主的“3 2”连续的课程体系。在建筑设计教学中逐步淡化功能类型而转向对设计中基本问题类型(如场地与环境、空间与功能、材料与技术等)的关注。教学方式上,注重学生为主体的交互方式,四年级的设计教学实行学生自主任选制。同时,设置了与设计课并行的“建筑设计理论”系列课程。我们改变了以“课程”罗列为模式的知识灌输方式,以“建筑设计”为核心目标,建设历史人文类课程群和建筑技术类课程群。在此框架下,建筑史教学加强了与设计课的联结互动,原有的“美术”由纯粹的绘画练习转向绘画表现与设计创造的并重,课程也更名为“视觉设计基础”。技术学科教师参与设计教学,并设置以技术问题主导的课程设计。鲍家声教授建议的新的知识构架也通过相关课程(如城市设计、环境心理学与行为建筑学、绿色建筑等)的设置得以实现。学院注重相关专业课程互动和校内外、境内外合作教学的开放化教学。每学期设计评图都实行答辩制,并且每个课题均须有校外专家参与。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教育的不断进步凝聚了几代人艰辛探索的心血!如今,当我们透过鲍家声教授的这篇文稿来回顾昔日路程,不免感慨丛生,也备加领悟“任重道远”的意蕴。“铸重于磨”,培养有哲理、有理想、有能力、有方法、富有创造性的建筑师”。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今天刊登这篇文稿定会带来新的启示,也将引出对建筑教育更多的思考和创造。(撰文:韩冬青)  相似文献   

12.
建筑设计不应再忽视装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家都知道,装饰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深化和完善,使建筑物从物质和精神方面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建筑设计本应包含了装饰设计,而装饰设计应作为建筑设计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无论西方古代建筑或中国古代建筑的建筑设计都包含有装饰设计这一阶段,不少建筑师不仅仅是作为建筑设计师,而且还是装饰设计师,甚至是雕塑大师,诸如米开朗基罗、维尼奥拉、阿尔伯蒂……等。西方古代建筑中的雕刻装饰(柱式、山花、旋洞、檐口、门拱等)和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彩绘装饰(匾额、楹联、屏风等所谓“雕梁画栋”)都是其建筑形象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即使在十九世纪末开始的“现代建筑”运动中,“现代建筑”第一代设计大师们的作品中(如密斯凡德罗的西班牙巴塞隆罗国际博览会中德国馆,赖特的流水别墅等)都是充分考虑到其装饰设计效果,尽管其装饰风格与古典建筑已大相径庭了。在  相似文献   

13.
在图书馆建筑中体现人文思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梅 《高等建筑教育》2004,13(2):104-105113
新世纪的图书馆建筑应体现时代特征,在注重现代化设计的同时应把人文思想渗透在图书馆建筑的各个方面,包括选址、室内布局、功能设计、馆内和馆外的环境设计都应贯彻人文思想。这是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适用、经济、美观"--全社会应当共守的建筑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邹德侬 《建筑学报》2004,(12):74-75
中国的建筑创作,进入了一个空前自由的时期,在规模举世无双的建筑设计市场上,几乎什么样式都可以设计,什么设计都可以盖得起来,什么话都可以在媒体上说。为数不算很少的一些建筑师,或因自身的原因,或因业主和长官业外指导的压力,正在滥用这种建筑创作自由,忽视适用,不管经济,异化美观,搞出一些既背离建筑创作基本理论,又伤害建筑经济和建筑文化的“作品”来;一些外国建筑师也看出了这个建筑设计市场的“门道”,弃置建筑设计的经济原则,把中国建筑设计市场,当成在本土难以实现的先锋形式的域外试验场。建筑创作需要自由,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图书馆学的角度研究了目前国内尚未普遍引起注意的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馆内外空间问题。着重从理论上论述了图书馆学与图书馆建筑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在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应该急切考虑的设计方法及建议,并且还提出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彻底改变传统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模式,将馆员和建筑师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共同完成图书馆建筑设计,以及如何把设计的重点由单一书库转向检索、书库、阅览这样一种新型的三位一体空间形式的建议。在图书馆的选址、总体规划等方面分别从图书馆学和建筑学两个角度加以透视、说明。对建筑师和馆员提出了在设计、管理上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6.
1975年上半年,我们在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开门办学,进行毕业设计实践。遵照毛主席关于“教育要革命”的教导,在学校和设计院党组织的领导下,在教师和设计人员的具体指导下,我们深入实际,参加劳动,调查研究,认真实行三结合,完成了两个图书馆的设计任务,在此同时,把教学、生产和科研结合起来,对图书馆建筑设计进行了专题研究。下面,就图书馆建筑设计问题,谈谈我们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谢晖  吴锋  杨蕊 《建筑与文化》2009,(11):74-75
空间的建造都需要有结构的支持,建筑结构形式的选择对建筑空间、形式产生着重要影响:对建筑结构知识的把握、对结构与建筑设计关系的理解,对学生学习建筑设计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结构建筑学中的“力流”概念入手,分析建筑中结构内部的接受荷载,传递荷载,释放荷载等3个过程,将力流变形分为横向“变形”与竖向“变形”,通过从力流与变形两方面对前人的建筑案例与研究进行分析,探讨了建筑结构对形式和空间的影响。详细结合瑞士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克雷兹的单墙住宅与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的多摩美术大学图书馆两个案例,强调结构设计师与建筑设计师的配合,运用图解静力学与有限元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横向变形和竖向变形两种方式在建筑设计中所起的作用。最后罗列不同力流横向与竖向“变形”的典型建筑案例,分类分析其建筑设计过程中原型与变形在结构形态与力流传递上的改变,在此基础上讨论建筑设计中结构与形式交互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艺日新月异,图书馆建筑设计也不再局限在传统设计方法和设计经验上,新的设计手法及理念层出不穷。本文主要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建材发展导向》2009,7(6):15-15
珠江新城四大文化建筑之一,与电视塔隔江相望的广州新图书馆实现南、北两楼合拢,预计明年亚运会期间将局部对外开放。广州新图书馆在建筑设计理念上体现出“美丽书籍”构思理念,形成特有的优雅造型,就像用书本堆砌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