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伴失代偿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HCC)不同介入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内科治疗稳定后,132例伴肝功能失代偿HCC患者接受不同介入模式治疗;36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穴TACE,A组雪,54例采用肝动脉节段性化疗栓塞治疗穴S-TACE,B组雪,42例采用S-TACE后序贯射频消融穴RFA雪和无水乙醇局部注射穴PEI雪的综合介入治疗(C组)。结果随访3~48个月,A组、B组和C组患者AFP复常率分别为23.3%、60.5%(P<0.05)和75.0%(P<0.01),瘤体缩小(>50%)分别占8.3%、31.5%(P<0.05)和54.8%(P<0.01和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个月、9.4个月(P<0.05)和14.1个月(P<0.01和P<0.05),累计生存率6个月分别为22.2%、51.8%(P<0.05)和78.6%(P<0.05和P<0.01),12个月分别为5.6%、31.5%(P<0.05)和40.5%(P<0.05),24个月分别为0、9.3%和19.1%(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包括HBV DNA在内的14项因素与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ICGR15、门静脉癌栓、治疗模式及AFP术前升高者介入治疗后变化与预后显著相关。结论综合介入治疗是伴肝功能失代偿HCC的有效治疗方法,对HBV DNA阳性患者应该考虑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比较剖宫产后切口妊娠介入治疗中氨甲蝶呤(MTX)和5 氟尿嘧啶(5 FU)的疗效。方法 将2007年至2010年收治的92例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MTX组46例,给予MTX 60 ~ 200 mg子宫动脉内灌注和灌注后栓塞; 5 FU组46例,给予5 FU 1 000 ~ 1 250 mg子宫动脉内灌注和灌注后栓塞,比较两种药物对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疗效。介入术后第1、2、3天连续复查患者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 hCG)和孕酮,并随访3个月。结果 MTX组痊愈率97.2%,5 FU组痊愈率100%,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MTX组和5 FU组,分别有40例和38例第 1 ~ 3天血β hCG和孕酮水平迅速下降,下降幅度为50% ~ 8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当日出现腹痛,MTX组和5 FU组分别有3例和2例术后出现轻度恶心、呕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随访中,两组月经恢复时间、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别。结论 两种药物在剖宫产后切口妊娠介入治疗中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及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评价。方法7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联合组行序贯TACE→RFA+PEI→TACE治疗,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2~5次。治疗1个月后全部病例复查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CT,观察患者肿瘤缩小程度、甲胎蛋白水平变化和随访1、2年生存率。结果联合组甲胎蛋白转阴率,肿瘤缩小率及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3%、87.2%、97.4%、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3%、64.1%、79.5%、53.8%(P值均<0.05)。结论TACE联合RFA及PEI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疗效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动脉溶栓方法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哪种方法更有益于开通血管。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 2011年5月55例脑梗死急性期并行超早期介入治疗患者,其中25例(联合治疗组)采用机械碎栓联合尿激酶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30例(尿激酶组)采用尿激酶进行单纯动脉内溶栓治疗。术后观察患者闭塞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并比较分析两种动脉溶栓方法的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血管再通23例,成功再通率为92%(23/25),尿激酶组患者则为18例,再通成功率仅为60%(18/30)。术后平均NIHSS(脑卒中量表)及ADL(日常活动量表)评分联合治疗组(1 h 分别为8.6 ± 2.5和20.0 ± 4.6;24 h分别为9.0 ± 1.8和17.0 ± 2.5)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尿激酶组(1 h分别为7.5 ± 2.0和28.0 ± 3.5;24 h分别为8.1 ± 2.0和24.0 ± 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尿激酶用量及溶栓时间联合治疗组分别为(36.8 ± 8.4)万u和(35.3 ± 11.6)min,尿激酶组分别为(50.4 ± 15.3)万u和(55.7 ± 13.3)min, 前者低于后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超早期应用动脉内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纯动脉溶栓。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CSP患者35例,根据是否行UAE分为栓塞组(21例)和非栓塞组(14例)。栓塞组中,16例在UAE 后24 ~ 48 h行清宫术,5例在UAE后行开腹或阴式病灶切除术。非栓塞组中8例直接行清宫术,3例病灶局部注射甲氨蝶呤后行清宫术,3例直接开腹行病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β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 HCG)值降至正常时间的差异。结果 栓塞组21例患者UAE操作成功,全部患者保留子宫,平均住院时间为(11.5 ± 3.6 )d, β HCG值降至正常的平均时间为(18.6 ± 4.9)d,而非栓塞组则分别为(20.4 ± 5.2) d和(28.7 ± 5.6)d。非栓塞组中2例由于术中出血汹涌,被迫行子宫切除术。结论 UAE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CSP的方法,创伤小、成功率高,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能起到明显的防止出血和止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组葡激酶(r-Sak)经不同途径溶栓治疗犬急性脑栓塞的疗效、并发症及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成年毕格犬24条,随机分为对照组、r-Sak动脉组、r-Sak静脉组。用介入技术建立犬急性脑栓塞模型,栓塞后5h(静脉3h)行脑血管造影观察被栓塞的左颈内动脉通畅情况,继而经成功栓塞的左颈内动脉或股静脉于30min内注入r-Sak行溶栓治疗(r-Sak组:r-Sak10000u/kg;对照组:生理盐水10ml)。治疗后30、60和120min分别测定凝血指标并再行脑血管造影观察栓塞血管的再通情况,24h内对犬作行为学观察,24h后处死动物行病理检查。结果溶栓后2h对照组、r-Sak动脉组和r-Sak静脉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0.0%、93.3%和37.5%,两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完全再通的比率分别为0%、60%和6.7%;血管再通率和完全再通率于动脉组明显高出静脉组(P<0.05)。r-Sak两组对凝血纤溶系统影响的比较无明显差异。24h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重组葡激酶具有较强的血栓溶解作用,动脉途径给药比静脉法更能有效溶解脑内血栓。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糖尿病合并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PAOD)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9年期间为治疗糖尿病伴发跛行患者及下肢严重缺血患者而进行的63次介入治疗。治疗手段包括:单纯PTA及PTA加支架置入。介入治疗的病变血管共85支,包括髂动脉15支(17.6%)、股动脉36支(42.4%)、腘动脉20支(23.5%)、胫动脉14支(16.5%)。采用Kaplan Meier曲线法确定通畅率(根据超声复查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1.9个月(6 ~ 36月);结果 63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37例(占58.7%)、合并冠心病19例(占30.2%)、吸烟史占52.2%。介入操作技术成功率97.8%,术后30 d无死亡病例。ABI值明显升高(由术前0.397 ± 0.136 升至术后0.783 ± 0.134;P < 0.01)。6、12、24和36个月的初次通畅率分别为84.4%、57.9%、49.8%及40.7%,相应的二次通畅率分别为91.1%、79.1%、65.7%及54.1%(P < 0.01)。相应的肢体保存率分别为93.3%、86%、83.3%及83.3%;结论   经皮血管再通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的优点,同时还不阻挠必要时外科血管重建手术,深受众多患者的认同并逐渐成为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高危因素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266例肝癌患者接受536次介入治疗,患有门静脉癌栓或血胆红素升高(>34μmol/L)者为高危组,余患者为低危组。高危组74例(27.8%),低危组192例。高危组采用更加超选择性栓塞、较少的栓塞剂用量和较少的手术次数(为1.4和2.3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期。结果全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5和7.6%,P=0.07)熏高危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45%和16%,低危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3%和18%,低危组生存期长于高危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结论高危因素肝癌患者TACE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未显著增加。采用适当的技术,TACE对高危因素肝癌患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Graves病(GD)介入治疗前后凋亡调节蛋白Fas、FasL、Bcl-2、Bax、P53表达改变,了解GD介入治疗术前、术后凋亡因子表达情况及凋亡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5例GD患者的150μm PVA微粒及平阳霉素栓塞甲状腺动脉治疗,于术前、术后44例次成功穿刺甲状腺取标本行切片免疫组化分析,其中术前15例次、栓塞术后1年内16例次、术后1年以上13例次。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积分法检测GD患者Fas、FasL、Bcl-2、Bax及P53表达情况。结果①术后15例中9例停药6个月以上无复发,为长期缓解,6例少量抗甲状腺药物(ATD)维持(用药量<术前用药量的1/4,甲状腺功能正常)为好转。②Fas和FasL阳性细胞数及着色程度均高于术前GD甲状腺组织(P<0.05)。③术后1年内组与术前组Bax阳性细胞数及着色程度均较强(两组比较,P>0.05),但术后1年以上Bax阳性细胞数及着色程度高于术前组(P<0.05);Bcl-2阳性细胞数及着色程度术前术后均无明显差别。④术后P53阳性细胞数及着色程度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D后促凋亡基因Fas、FasL、Bax及P53表达增强,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无增强。表明GD介入栓塞治疗是从甲状腺腺体细胞凋亡调节的水平发挥了有效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乙酸注射(PAI)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52例肝癌患者,分为TACE联合PAI治疗组(26例)和单纯TACE组(26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与单纯TACE组AFP下降率为78.3%和50.0%,肿瘤体积缩小有效率分别为65.4%(17/26)和38.5%(10/26),1、2年生存率分别为73.1%(19/26)、38.5%(10/20)和57.7%(15/26)、19.2%(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PAI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明显优于单纯TACE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40岁以上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封堵和外科手术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既适宜行封堵术也可行外科手术治疗的233例继发孔型ASD患者按意愿分为介入治疗组(以下简称介入组,共137例)和外科手术组(以下简称外科组,共96例)。比较两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残余分流率、住院天数、输血量和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两组在年龄眼(49±8)岁和(48±7)岁,P=0.135演、性别构成比和术前心功能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外科组较介入组缺损直径大,分别为(24.9±6.8)mm和(18.9±5.4)mm(P<0.001)。两组技术成功率(97.1%和100%,P=0.151)和残余分流率(0.7%和0%,P=0.583)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死亡,但外科组并发症发生率(30.2%和16.1%,P=0.015)和输血量眼(273.1±491.5)ml和0ml,P<0.001演高于介入组,住院时间眼(12.0±4.0)d和(4.6±3.3)d,P<0.001)演和操作时间眼(212±36.5)min和(60.0±17.7)min,P<0.001)演均长于介入组,而住院费用显著低于介入组,分别为(29839.6±7533.1)元和(39570.0±5929.5)元(P<0.001)。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安全有效。对于40岁以上ASD患者,只要适应证选择合理,介入治疗因其微创性而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结合同步放疗、静脉化疗治疗中心型肺癌的疗效。方法 178例中晚期中心型肺癌患者采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第2天行放疗。放疗总剂量60 ~ 70 Gy,6 ~ 7周完成。3 ~ 4周后采用长春瑞滨、顺铂或伊托铂苷、顺铂方案,共化疗2个周期。结果 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好转。CR 39.89%,PR 46.06%,有效率(CR + PR) 85.95%,中位生存期为23.4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7%、45.3%、24.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结合放疗、静脉化疗治疗中心型肺癌能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合并症的综合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将经病理、影像学诊断及AFP值证实的原发性肝癌符合筛选条件的患者共62例,按住院号数的单、双数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TACE组)32例,综合治疗组(TACE+合并症处理组)30例。综合治疗组行TACE术时对肝动静脉瘘、门静脉癌栓及下腔静脉病变等并发症给予综合处理。结果TACE组治疗32例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8%、50%和19%,中位生存期1.5年;综合治疗组30例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7%、75%和48%,中位生存期2.0年。综合治疗组的生存率及生存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综合治疗组疗效与死亡风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症的控制可增加TACE的疗效,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病理证实的33例子宫颈癌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化疗药物选用DDP/L OHP、EADM、MMC 和5 Fu,栓塞物选用明胶海绵。通过治疗前后的患者临床症状和瘤体变化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病理证实33例宫颈癌患者中,鳞癌29例,腺癌4例。按照FIGO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23例、Ⅲ期4例。33例57支子宫动脉超选插管成功并给予栓塞化疗;9支子宫动脉未能插入者给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33例患者中行3次介入治疗者2例,行2次者2例,仅行1次介入治疗者29例;首次介入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率鳞癌96%,腺癌100%。1个月后肿瘤消退近期有效率达30.3%,其中鳞癌27.6%,腺癌50.0%。介入治疗后手术切除21例,介入治疗后或手术切除后结合放疗11例。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和腹痛。结论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是宫颈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新辅助治疗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大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1994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80例患者因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大出血接受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其中侵蚀性葡萄胎18例,绒毛膜癌59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3例。出血部位包括子宫58例,阴道14例,盆腔2例,膀胱2例,肝脏3例和直肠1例。根据临床诊断及血管造影表现栓塞出血动脉,栓塞材料采用明胶海绵、弹簧圈及聚乙烯醇颗粒。术后随访3至120个月(平均30个月)。结果全部患者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均获成功,60例(75.0%)造影见出血阳性征象。73例患者(91.3%)出血成功控制,1例患者(1.3%)术后第3天因多器官衰竭死亡,6例患者(7.5%)再次出血,经手术治疗。动脉栓塞术后不良反应包括一过性躯体疼痛30例(37.5%)和发热45例(56.3%)。结论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大出血有效、安全,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 )与单纯TACE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两组,32例给予TACE联合PEI 治疗,32例给予单纯TACE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资料具可比性;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肿瘤大小及AFP变化;随防1、2、3年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结果联合治疗组和TACE组肿瘤缩小总有效率分别为84.4%、62.7%,联合组和TACE组AFP转阴率分别为77.4%、50.0%;联合治疗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6.9%、71.9%和37.5%,中位生存期34.5个月;TACE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1.3%、31.3%和12.5%,中位生存期19.5个月。与联合治疗组相比TACE组肿瘤缩小总有效率,AFP转阴率,1、2、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CE联合PEI 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栓塞化疗术的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非小细胞肺癌135例,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确认病变血供,分别在支气管动脉主干或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分支行灌注化疗加栓塞术。灌注化疗方案为三联药物:卡铂300mg ,丝裂霉素10~20mg 或表阿霉素40~60mg ,5-FU1000mg 。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或碘油。结果并发症发生率5.9%,包括脊髓缺血1例(0.7%)、肋间动脉缺血5例(3.7%)、肺动脉栓塞2例(1.5%)。经治疗后均于1~4周内缓解。脊髓缺血和肋间动脉缺血均发生在支气管动脉主干栓塞者。脊髓缺血和肺动脉栓塞仅见于碘油组,而肋间动脉缺血在明胶海绵颗粒组也有发生。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宜谨慎施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介入放射技术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例肝移植术后出现肝动脉并发症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对6例肝动脉狭窄(HAS)者采用PTA或支架植入治疗,3例肝动脉闭塞者先行动脉开通,再行PTA或支架治疗,3例肝动脉血栓形成(HAT)者行经导管溶栓治疗,1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盗血综合征(GSS)者行胃十二指肠动脉弹簧圈栓塞治疗。观察即刻、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 即刻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4.6%(11/13)。其中HAS的有效率为6/6,HAT为3/3,GSS为1/1,肝动脉闭塞为1/3。近期疗效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肝动脉血流减少或消失,术后3 d 丙氨酸转氨酶(t = 2.68,P < 0.05)和总胆红素(t = 2.94,P < 0.05)显著下降。随访2 ~ 34个月,无肝动脉并发症发生,未出现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采用介入放射技术处理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安全、有效、创伤小,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评价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血管造影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对75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估,测量狭窄段血管的长度及狭窄率,将其中同意行介入治疗的30例患者(39条患肢)纳入介入治疗组,治疗使用球囊导管进行扩张,对下肢动脉严重狭窄者行自膨式支架置入术。将拒绝行介入治疗的45例患者(60条患肢)纳入保守治疗组,采用内科保守药物治疗。临床随访6 ~ 36个月,观察术中血管再通及治疗后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改善情况。对介入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介入治疗组技术成功率为100%,临床有效率为90.0%,1年内发生再狭窄而导致截肢率为10.0%;保守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62.2%,截肢率为37.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介入治疗组3年开通率为57.7%,截肢率为23.1%。结论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内膜下成形技术治疗糖尿病患者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内膜下成形术用于治疗37例伴有严重下肢缺血症状, 足背动脉和(或)足底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不适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或外科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57条患肢中,31条(54.4%)有组织缺损,51条(89.5%)肢体表现为静息痛。患者的临床症状,足背动脉或者足底动脉的搏动评分和踝-臂指数(ABI)在行内膜下成形技术前后进行比较。随访过程中评估伤口愈合、截肢和靶血管的再狭窄情况。Kaplan Meier生存曲线用于评价接受治疗患者的肢体挽救率、生存率和免截肢率。结果 57条患肢共66处踝下动脉病变 中的55处(83.3%)成功行内膜下成形技术治疗。平均动脉搏动评分和ABI从术前的0.33 ± 0.54和0.31 ± 0.19分别改善为术后的2.04 ± 1.05和0.80 ± 0.14(P < 0.01)。术后30 d内1例患者(2.7%)死亡,5 例 13.5% 患者发生包括出血,血栓形成或者血管痉挛等轻微并发症。12个月随访时,Kaplan Meier评分显示肢体挽救率为94.6%,免截肢率为89.2%,生存率为97.3%。结论 足背动脉和(或)足底动脉的内膜下成形技术对于具有严重下肢缺血症状而不适合外科血管旁路移植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肢体挽救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