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志志  梁柯 《工业加热》2013,(1):78-081
【摘要】 作为传统的动脉入路,经股动脉入路仍为目前被广为采有的弓上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最主要路径。但这种方法的穿刺点并发症以及周围血管疾病和(或)主动脉弓的解剖变异等原因造成的技术性困难是个问题,可导致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增高,降低患者的最大获益。近年来,经桡动脉路径的介入治疗越来越得到重视,技术也逐渐成熟。本文复习文献,对经桡动脉路径弓上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开展情况、路径选择的理由与优势、常见的并发症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入路施行弓上动脉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连续收治的325例弓上动脉闭塞/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需求分别予以经桡动脉入路(52例)、经股动脉入路(273例)弓上动脉内支架成形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穿刺结果、手术结果、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持续时间≤30 min患者在桡动脉入路组占73.1%(38/52),股动脉入路组占43.2%(118/27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1)。术后桡动脉入路组穿刺点出血8例、穿刺部位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52),股动脉入路组穿刺点出血23例、穿刺部位血肿7例、穿刺部位疼痛1例、脑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7%(32/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6,P=0.266)。桡动脉入路组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弓上动脉内支架成形术临床治疗安全可靠、效果好,经桡动脉入路可作为经股动脉入路替代术式。

  相似文献   

3.
4.
5.
郑望  魏易洪  邓兵  周端  李广浩 《工业加热》2013,(12):986-988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1月—2013年4月,选取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293例,记录所有患者的病史资料及冠脉造影特征,均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CAG)或冠脉介入治疗(PCI)。应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冠心病介入诊疗过程中桡动脉发生痉挛的影响。结果 239例中,59例(20.1%)发生桡动脉痉挛。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 3.093,P = 0.034)、高脂血症(OR = 2.897,P = 0.023)、吸烟史(OR = 3.894,P = 0.009)、桡动脉鞘置入时前臂疼痛(OR = 5.393,P < 0.001)、桡动脉路径解剖异常(OR = 3.590,P = 0.005)是桡动脉痉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高脂血症、吸烟、桡动脉路径解剖异常、术中前臂疼痛是桡动脉痉挛发生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产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北京宣武医院接受CAS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共106例,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结果 CAS术后106例患者中30例发生持续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8.3%。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5岁、无高血压病史、狭窄部位在球部、对侧颈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有溃疡斑块,与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65岁、有溃疡斑块,为术后持续性低血压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65岁、有溃疡斑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术后容易发生持续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7.
陈旭  孙硕  佟小光 《工业加热》2016,(3):189-192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的可能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接受Wingspan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5例(4.9%)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支架植入术后5 min~6 h,5例患者脑血管造影证实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给予动脉内溶栓治疗后均获再通,无溶栓相关致残致死情况发生。 结论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原因多样,积极的干预措施可减少不良后果发生。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的围手术期风险及短期预后。方法   2010年1月 - 2011年9月收治27例后循环缺血患者,29处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率 ≥ 70%,因常规药物治疗无效,采用球囊扩张支架进行治疗。术后1、3、6、9、12个月进行随访,监测血脂、血糖、血压。术后6个月复查动脉超声,12个月时复查DSA。结果 27例患者的29处重度狭窄均成功置入球囊扩张支架,技术成功率100%。术前狭窄率80% ~ 99%,平均92.55% ± 5.26%,中位狭窄率95%;术后狭窄率0% ~ 15 %,平均3.27% ± 4.60%,中位狭窄率0%,手术并发症0。术后随访12个月时,无后循环缺血事件发生。12个月时随访DSA,支架内内膜增生1例,再狭窄0例。结论 应用球囊扩张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1例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患者行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11例患者成功地植入12枚球囊扩张支架,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果术后见狭窄程度明显改善,<20%.在6个月的临床随访中,11例患者均无脑缺血发作及再狭窄发生.TCD示血流通畅,未见内膜过度增生.结论腔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长期的效果还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总结经肱动脉途径肾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及方法、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月8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均经术前影像学评价后决定采用经肱动脉途径肾动脉支架置入,支架置入时,根据患者体型大小分别使用猪尾导管及长鞘定位技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血压以及肾功能变化.结果 8例患者全部为单侧肾动脉狭窄,均成功实施经肱动脉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其中,7例采用长鞘定位技术,1例体型较大者采用猪尾导管定位技术.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经过6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结论 对于传统股动脉入路困难或无法经股动脉操作的情况,经肱动脉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其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桡动脉穿刺行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穿刺口并发症及溶栓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桡动脉穿刺口血肿1例,渗血3例,牙龈出血1例,疼痛3例,穿刺术后未出现尿潴留、感染,渗血、血肿、疼痛等并发症少。结论加强桡动脉穿刺口及保留鞘管的护理和及时病情观察可减少患者穿刺并发症,丰富的临床知识、细致的病情观察能预防及减少溶栓并发症,短期内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长导丝交换技术在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接受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患者257例临床资料,将其中186例Ⅱ型、Ⅲ型主动脉弓患者依据Simmons- 2导管成襻技术不同分为试验组(n=90)和常规组(n=96)。观察两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Simmons- 2导管成襻成功率、弓上动脉插管成功率、造影时间、曝光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桡动脉穿刺均获成功。试验组和常规组Simmons- 2导管成襻成功率分别为97.8%和72.9%,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7.8%、97.8%、97.8%和72.9%、72.9%、72.9%,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右锁骨下动脉、右椎动脉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时间分别为(22.5±9.4) min、(28.3±8.3) min,X线辐射时间分别为(8.9±4.5) min、(12.6±6.5) min,试验组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17,P=0.035);并发症发生率分为别为4.4%、5.2%(P>0.05),两组均未出现颅内动脉栓塞事件、穿刺出血、动脉闭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长导丝交换技术可提高Simmons- 2导管成襻、主动脉弓上动脉插管成功率,缩短造影时间及X线辐射时间,有效性及安全性高,可作为Ⅱ型、Ⅲ型主动脉弓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常用技术。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评价经兔耳中央动脉插管行肝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并与经股动脉入路比较。方法 将28只健康大白兔随机分成经股动脉入路组14只和耳中央动脉入路组14只(左耳7只,右耳7只)。用泰尔茂穿刺套管针行动脉穿刺,外套管留作后续插管的鞘,以1.8 F微导管行肝动脉插管。了解两种方法插管的成功率,比较两组总的操作时间和每一步操作时间,观察术后动物的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动物均成功完成肝动脉造影。经股动脉组所需剃毛时间为(54.0 ± 13.0)s,经耳动脉组不需此步骤。经股动脉组和经耳动脉组获得动脉入路时间分别为(585.0 ± 249.0)s和(83.0 ± 41.0)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肝动脉造影时间分别为(230.5 ± 86.0)s和(257.0 ± 82.0)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60 2);修复入路时间分别为(211.0 ± 83.0)s和(90.0 ± 0.0)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总操作时间分别为(1 125.5 ± 199.0)s和(419.5 ± 134.0)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术后,经股动脉组动物穿刺侧下肢活动受限,经耳动脉组动物无明显异常。结论 经兔耳动脉入路行肝动脉造影可行。与经股动脉入路相比,经耳动脉插管的操作时间短、创伤小、且不会留下肢体残疾。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BCLC) B期肝细胞肝癌(HCC)的预后及生存率。方法 对2007年2月—2013年1月行TACE治疗的BCLC B期HCC患者总共有19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且所有病例通过住院及电话随访,根据患者临床资料进行预后及生存分析。结果 197例HCC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2(6 ~ 7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4(2 ~ 77)个月。肝功能Child-Pugh A级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Child-Pugh B级患者(各为35个月和15个月,P < 0.01)。BCLC B1期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B2,B3和B4,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5、25、9和7个月(P < 0.01)。不同年龄、性别、民族、肝炎病史以及甲胎蛋白水平之间无明显生存差异。结论 TACE治疗BCLC B期HCC患者可以明显提高其生存率,并且通过BCLC分期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可以预测和评估患者TACE术后的预后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急性分水岭脑梗死(CWI)伴有责任颈动脉狭窄患者早期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33例急性CWI患者,在1周内行责任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观察患者手术安全性及术后疗效。结果 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2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给予阿托品、多巴胺等药物后,心率、血压回升。术中1例患者栓子脱落出现脑栓塞,导致对侧肢体偏瘫,经治疗后,对侧肢体肌力改善,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同侧大脑半球过度灌注或脑出血。术后30 d患者NHIS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于急性CWI患者,早期支架成形术解除责任颈动脉狭窄是安全的,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对21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作DSCTA检查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金标准,评价D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选取双源CT和CAG检查后均接受前降支支架植入术患者各30例,对比造影体位、介入操作时间和对比剂使用剂量。结果 DSCTA检查210例患者2 630节段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与CAG检查比较,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96.2%、91.3%、100%,两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DSCTA造影体位2~3个、介入操作时间约15 min、对比剂使用剂量为48 ml(30~150 ml),分别比CAG减少2~4个、缩短约10 min、减少一半。结论 D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准确性高,近似于CAG,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术前DSCTA检查可减少术中患者造影体位及对比剂使用剂量,缩短介入治疗时间,达到减少医源性放射性辐射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