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与单纯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疗效。方法 在DSA导向下,正侧位透视后准确定位,采用9号穿刺针经皮穿刺向椎间盘内单纯注射臭氧或先后注射臭氧及胶原酶治疗7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结果 治疗后1、3和6个月进行随访。1个月后随访,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组(A组,38例)有效率为89.5%,单纯臭氧注射治疗组(B组,38例)有效率为86.8%;3个月后随访,A组有效率为92.1%,B组有效率为84.2%;6个月后随访,A组有效率为94.7%,B组有效率为81.6%。结论 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臭氧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加显著,且中远期疗效更稳定。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观察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臭氧盘内消融术、胶原酶盘外溶解术联合应用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共治疗50个椎间盘,采用Macnab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优良率85.3%,术后12个月影像复查(CT、MRI)与术前对照显示AB值、R值术后是术前的36%、43%,有较为明显的缩小。结论 本项技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胶原酶对纤维环有溶解作用,臭氧对髓核有氧化作用,两者结合疗效肯定,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向好,术后1年影像检查明显变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经皮穿刺注射医用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观察。方法78例经影像学及临床检查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椎间盘内注入医用臭氧,2~4d后再经硬膜前间隙在突出物表面及突出物内注入医用胶原酶1200u行髓核溶解术。结果术后6~25个月随访观察,78例中疗效优58例(74.3%),良16例(20.5%),差4例(5.1%)。12例术后2个月内出现症状复发,其中9例2个月后自行好转,3例经再次注射臭氧后,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经治疗后症状消失者随访未见复发。结论经皮穿刺行医用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者优势互补,可以提高疗效,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统一的选择标准[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幅度在10mm以内、压迫硬膜囊或(和)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对行臭氧盘内注射术加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541例患者进行复诊、书信、电话等方式随访观察,随访时间和例数分别为:2~3个月(近期)541例,4~12个月(中期)312例,13~18个月(远期)115例,按统一的疗效标准评价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的近、中、远期疗效,并与有关多中心单纯行胶原酶盘外溶解术例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所选病例近、中、远期有效率分别为95.9%(519/541)、90.4%(489/541)、87.2%(472/541);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突出的髓核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回缩,平均缩小30.5%;单纯行胶原酶溶解术近、中、远期有效率分别为89.5%、82.4%、80.4%。结论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是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幅度在10mm以内、压迫硬膜囊或(和)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优于单纯胶原酶溶解术,臭氧对髓核的挛缩作用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臭氧(O 3 )髓核消融术联合椎小关节局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小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80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小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CT引导下,Ⅰ组(n=40)单纯椎间盘穿刺臭氧消融术,注射50μg /ml O 3 10~20ml ,Ⅱ组(n=40)行椎间盘穿刺臭氧消融的同时在双侧或单侧椎小关节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5~1ml ,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与术后1周,3、6个月采用双盲法Oswestry Low Back Pain Disability量表评估疗效。结果术后第1周Ⅰ组和Ⅱ组有效率分别为65%和82.5%;3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5%和90%;6个月时分别为70%和92.5%。Ⅱ组较Ⅰ组病例在1周、3、6个月疗效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椎间盘臭氧消融联合椎小关节药物局部注射是治疗椎间盘突出并椎小关节炎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多种介入方法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臭氧盘内消融术、胶原酶溶解术、纤维环开窗减压术多种方法盘内、盘外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6例,437个椎间盘,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82.4%;远期疗效似更佳,纤维环破裂组疗效优于未破裂组。结论 本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适应证广泛、疗效好,胶原酶对纤维环有溶解作用,臭氧对髓核有氧化作用,纤维环开窗减压术有盘内减压作用,3种方法各有所适,应结合影像学资料,术中根据盘内压力,椎间盘造影情况酌情选择,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张天迹  杨正勇  马刚 《工业加热》2008,(12):890-891
目的观察臭氧与胶原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突出髓核内注射臭氧和胶原酶治疗。结果通过3、6个月的随访,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12例(60%),良7例(35%),差1例(5%),优良率95%。未出现硬膜囊、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臭氧胶原酶联合应用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医用臭氧腰椎间盘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在低剂量CT扫描引导下,对15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侧后旁或小关节内侧径路穿刺,进行椎间盘内、盘外注射不同浓度臭氧。结果 术后1周,156例中疗效优59例、良63例,优良率78.2%;术后1个月,156例中疗效优63例、良64例,优良率81.4%;术后3个月,总优良率达86%,其中椎间盘膨出、突出、脱出优良率分别为97.4%(37/38)、90.2%(101/112)、3/6;盘内保留臭氧组、不保留组优良率分别为92.0%(46/50)、87.3%(69/79);纤维环完整、破裂优良率分别为92.2%(119/129)、81.5%(22/27)。结论 低剂量CT引导下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且具有安全、创伤小、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及辐射剂量小等特点,是腰椎间盘突出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价臭氧消融术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26例既往接受髓核摘除术后复发患者,在CT引导下行臭氧消融术,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改良的MacNab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18月(6 ~ 26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3,术后为3.4分,总有效率为84.6%,无臭氧相关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臭氧消融术是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影像介导经皮穿刺下,分别采用射频热凝和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 2010年12月,通过影像介导经皮穿刺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其中A组采用射频热凝术15例,B组采用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25例,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方法进行疗效评价及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操作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B组的治疗效果优于A组(P < 0.05)。结论   影像介导经皮穿刺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并易于为患者接受的优点。同时,在同一路径下采取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的方法,其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的射频热凝术,是一种合理而有效的组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LD)联合椎间盘内电热疗法(IDET)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患者,其中单纯PLD组39例,联合IDET组48例,术后观察、分析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3年,平均25个月,两组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有改善,联合组较单纯组明显(P<0.01)。治疗有效率(按Macnab标准):PLD+IDET组为87.5%,PLD组为76.9%,两组无明显差别(P>0.01)。结论PLD联合IDET与单纯PLD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好疗效,联合组术后腰腿痛缓解较单纯组明显,两组术后长期功能恢复差异不显著。IDET有助于短期内减轻术后腰腿痛。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观察介入再通联合医用臭氧治疗慢性阻塞性输卵管炎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经子宫输卵管插管介入途径建立炎性阻塞动物模型。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30 μg/ml臭氧治疗组(A组)、 40 μg/ml臭氧治疗组(B组)、常规介入治疗组(C组)及模型对照组(D组),每组10只,同时取正常兔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E组)。在常规介入治疗后,A组和B组再经导管分别注入30 μg/ml及 40 μg/ml臭氧各10 ml;D组和E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4周观察各组兔输卵管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A、B、C、D组介入术中输卵管再通技术成功率分别为88.9%、85.0%、88.9%和81.3%。与D组比较,A、B、C组输卵管炎症改善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B组与C组比较,疗效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A组与B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30和40 μg/ml臭氧均可不同程度改善输卵管慢性阻塞性炎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碘油栓塞术(TACE)与射频消融术(RFA)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21例原发性小肝癌先行超选择性供瘤血管碘油栓塞,对残留癌灶行射频消融术联合介入治疗。结果21例原发性小肝癌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2.7%、77.7%,中位生存期为26.8个月。结论原发性小肝癌行碘油栓塞术与射频消融术联合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盘内注射的合适剂量。方法将240例LDH患者用随机分组法分为4组,通过CT引导下穿刺突出椎间盘并分别注射4种剂量(分别为10、20、30和40ml )的医用臭氧(浓度为50μg /ml )。注射后即刻行CT扫描,随访观察6~12个月,对髓核汽化消融的程度、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0ml 组疗效较其他组差,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疗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剂量的增加并发症明显增加。结论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盘内注射的合适剂量为20ml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髓核及侧隐窝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经CT或MRI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髓核及侧隐窝注射臭氧作为研究组,并以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仅作髓核注射臭氧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髓核及侧隐窝联合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症状缓解更快、临床疗效持续更长,随访6个月研究组临床疗效达84.1%;对照组为64.9%。统计学分析显示术后1、2和6个月研究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χ2 = 4.09,P = 0.043;χ2 = 4.62,P = 0.032;χ2 = 4.38,P = 0.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髓核内及侧隐窝联合注射臭氧比单一髓核内注射臭氧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临床症状、CT或MRI 结果制定立体定位穿刺方案及靶点位置,在大C型臂X线引导下穿刺并置于突出物中,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温度测试后,92℃热凝消融,并持续100s,重复4个周期,依次消融整个突出物。结果30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VAS评分(静息痛+运动痛)从7.83±0.33降至2.37±0.48(P<0.05)。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9例治疗效果为优,12例良,5例可,4例差,有效率86.7%。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RFA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安全的微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观察并探讨臭氧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FLLDH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0例患者单行注射臭氧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行臭氧联合RFA,两组患者其他辅助无差别,每组患者治疗后随访1周和1、3、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有无并发症。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技术成功率100%,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后1周,1、3和6个月优良率分别为73.3% 、76.7%、70.0% 、60.0%,研究组分别为70.0%、76.7%、83.3% 、90.0%。3、6个月时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臭氧联合RFA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消融术后短期内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个月内复发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术后无复发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复发的11项因素采用t/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腰椎间盘退变、臭氧在盘内分布、术后过早负重等因素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消融术后短期内复发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椎间盘突症臭氧消融术后复发与病程、腰椎间盘退变、术后过早负重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病程大于3年、腰椎间盘退变、术后过早负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消融术后短期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自2012 年1 月—2013年1月临床资料完整的84例采用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① 穿刺成功率98%,手术时间22~55 min, 平均28 min。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② 术后3 d,1周,6个月和12个月VAS评分分别为(4.0 ± 8.3)、(3.6 ± 0.7)、(2.9 ± 0.7)和(3.0 ± 0.9),显著低于术前的VAS评分(7.2 ± 1.1),P值均 < 0.05;③ 术后3 d,1周,6个月和12个月ODI分别为(23.6 ± 2.6)、(19.5 ± 1.5)、(18.5 ± 1.5)和(18.8 ± 1.8),显著低于术前的(35.1 ± 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④ 术后1周、6个月和1年有效率分别为94.0%,95.2%,92.9%;优良率分别为77.4%,78.6%,73.8%。结论 CT引导下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动脉溶栓方法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哪种方法更有益于开通血管。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 2011年5月55例脑梗死急性期并行超早期介入治疗患者,其中25例(联合治疗组)采用机械碎栓联合尿激酶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30例(尿激酶组)采用尿激酶进行单纯动脉内溶栓治疗。术后观察患者闭塞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并比较分析两种动脉溶栓方法的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血管再通23例,成功再通率为92%(23/25),尿激酶组患者则为18例,再通成功率仅为60%(18/30)。术后平均NIHSS(脑卒中量表)及ADL(日常活动量表)评分联合治疗组(1 h 分别为8.6 ± 2.5和20.0 ± 4.6;24 h分别为9.0 ± 1.8和17.0 ± 2.5)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尿激酶组(1 h分别为7.5 ± 2.0和28.0 ± 3.5;24 h分别为8.1 ± 2.0和24.0 ± 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尿激酶用量及溶栓时间联合治疗组分别为(36.8 ± 8.4)万u和(35.3 ± 11.6)min,尿激酶组分别为(50.4 ± 15.3)万u和(55.7 ± 13.3)min, 前者低于后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超早期应用动脉内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纯动脉溶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