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价新型单铆双盘状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收集动脉导管未闭患者47例,按选用封堵器的类型不同分为试验组31例,植入新型单铆双盘状封堵器(Sunflower封堵器),对照组16例,植入双盘状封堵器(SHSMA封堵器)。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植入封堵器大小,右室收缩、舒张、平均压,肺动脉收缩、舒张、平均压及主动脉收缩、舒张、平均压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心电图,术后1、3、6个月随访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 47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试验组植入封堵器腰部直径为5 ~ 18 mm,平均(11.7 ± 3.6)mm;对照组植入封堵器腰部直径为6 ~ 16 mm,平均(11.0 ± 3.3)mm。试验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心电图左心室负荷增大明显改善,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未见残余分流。对照组有1例术中出现高血压危象,1例术后血小板减少,1例术后3个月内存在残余分流,心电图及术后6个月的随访对照组与试验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Sunflow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评估新型多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小儿多发性房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收治多发性房间隔缺损患儿3例,女1例,男2例。术前完善常规检查,根据超声和心导管检查结果先选择合适球囊和封堵器进行球囊扩张和缺损封堵,术后3 d出院,出院后予阿司匹林(每天3 ~ 5 mg/kg)口服。结果 第1例心脏超声示房间隔缺损(Ⅱ),存在3个分流口,前两者相距5.4 mm,后两者相距3.6 mm,中间孔距主动脉瓣 13.2 mm,距左房室瓣10.3 mm,房间隔长约28 mm,选择25 mm Cribriform封堵。第2例心脏超声示有2个分流口,两者相距3 mm,房间隔长度为35 mm,术中选取25 mm Cribriform封堵器。第3例心脏超声示房间隔缺损(多发),术中选取30 mm Cribriform封堵。所有封堵器释放后位置好,心脏超声显示无残余分流和瓣膜反流。结论 Cribriform可应用于多发性房间隔缺损的封堵,疗效可靠,并发症少,但需注意术后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在室间隔缺损(VSD)犬模型中评价新型纳米膜单铆型VSD封堵器经导管植入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健康成年犬26只,在开胸X线导引下通过右心室游离壁穿刺室间隔方法制备VSD模型;分为实验组(n=13,植入纳米膜单铆型VSD封堵器)和对照组(n=13,植入镍钛合金双铆型VSD封堵器)。术后1、2、3、6个月分别通过心脏大体标本、光镜、电镜检测及血镍离子浓度测定等评价新型封堵器植入后内皮化过程,观察有无残余分流、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结果 对26只犬成功建立开胸小切口VSD模型。实验组纳米膜单铆型VSD封堵器植入成功率为100%,对照组镍钛合金双铆型VSD封堵器植入成功率为91.7%。术后1、2、3、6个月分别取出25只犬心脏大体标本,观察显示两组封堵器位置均无移位,无合金丝断裂,盘面未见血栓形成和赘生物附着。术后1个月实验组封堵器双侧盘面可见薄层透亮组织覆盖,病理和电镜检查证实为纤维组织和内皮细胞;至术后6个月,盘面组织逐渐增厚,封堵器边缘与周围心脏组织融合。结论 纳米膜单铆型VSD封堵器设计科学,与镍钛合金双铆型VSD封堵器相比并发症少,完全内皮化时间缩短,可有效封堵VSD,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犬房间隔缺损(ASD)模型上评价双侧无铆型ASD封堵器的疗效、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 自行设计封堵器是由镍钛合金丝编织成的网状结构,外形呈双盘状,其左房面平整,右房面中间凹陷,中央有与推送杆相接的连接袢,内衬有三层聚酯膜.犬ASD模型建立采用房间隔穿刺结合球囊扩张方法,模拟临床经导管封堵ASD过程,闭合人工制备的ASD.用心脏超声观察封堵器位置及封堵器对右、左房室瓣功能的影响.术后1、2、3、6个月分别处死动物行组织学检查,观察封堵器周围及表面的组织学反应.结果 8条犬成功制作ASD模型并封堵,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价新型左盘无铆型卵圆孔未闭(PFO)封堵器经导管植入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20只健康成年犬,经皮房间隔卵圆窝穿刺、球囊扩张术建立犬PFO模型。将20只犬分为实验组(植入左盘无铆型PFO封堵器)和对照组(植入双铆型PFO封堵器),每组10只。术后1、2、3和6个月分别通过对心脏大体标本、光镜、电镜检查,评价新型封堵器植入后内皮化过程,观察有无残余分流、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果 20只犬均成功进行了房间隔卵圆窝穿刺和球囊扩张术,右房造影可见对比剂由右房进入左房,成功建立了犬PFO模型。 实验组左盘无铆型PFO封堵器植入成功率为10/10,对照组成功率为9/10。19只犬术后1、2、3和6个月分别取出心脏大体标本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两组PFO封堵器的位置均无移位,无合金丝断裂,封堵器表面未见血栓形成和赘生物附着。术后1个月实验组封堵器双侧盘面可见薄层透亮组织覆盖,病理和电镜检查证实为纤维组织和内皮细胞,盘面无血栓和赘生物。至术后6个月,封堵器表面组织逐渐增厚,封堵器边缘与周围心脏组织融合。术后1个月对照组封堵器左侧盘面除中央铆钉外可见纤维组织和内皮细胞覆盖,术后6个月1只犬的左盘铆钉上仍无组织覆盖。结论 新型左盘无铆型PFO封堵器设计科学,与双铆型PFO封堵器相比较,完全内皮化的时间缩短,可有效的封堵PFO,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孙守刚  白锋  赵锋  王琼英  胡浩 《工业加热》2013,(11):890-894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边缘不足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16例继发孔型ASD伴部分边缘缺乏或边缘 < 5 mm 患者,行介入封堵术。其中主动脉侧缘不足4例,左房后上缘不足2例,左房后壁缘不足2例,上腔静脉侧缘不足3例,下腔静脉侧缘不足4例,左房后壁缘合并下腔静脉侧缘不足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MSCT检查,观测ASD的位置、大小、形态、残缘状况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MSCT测量ASD的最大伸展轴径,选择不同型号、规格的封堵装置,术中通过TTE引导和监测封堵器的放置,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TTE测得16例患者的ASD直径6 ~ 30 mm,平均(17.68 ± 7.80)mm,MSCT测得ASD直径6 ~ 33 mm,平均(19.62 ± 9.33)mm,封堵器直径9 ~ 40 mm,平均(24.50 ± 10.02)mm。术前TTE测得ASD直径与封堵器直径的相关系数(r)为0.71(P < 0.05),MSCT测得ASD直径与封堵器直径相关系数(r)为0.99(P < 0.01)。15例患者封堵成功,1例左房后壁缘合并下腔静脉侧缘不足封堵失败。TTE漏诊1例ASD,MSCT无漏诊病例。MSCT还发现2处其他畸形,1例为肺动脉畸形引流,另1例为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MSCT能对边缘不足ASD准确诊断和精确测量,MSCT测量ASD大小与封堵器大小相关性更好,MSCT术前检查及指导边缘不足ASD封堵是一种可行、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小腰大边型封堵器治疗多出口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自2008年3月—2013年3月,采用国产小腰大边室间隔封堵器对96例膜部瘤型VSD行封堵治疗,封堵前常规行左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术后即刻行左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封堵疗效,术后1周和1、3、6、9个月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结果 93例膜部瘤型VSD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96.8%(93/96)。术后发生少量残余分流8例,其中7例48 h后消失,1例1个月随访时亦消失。术后4例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1例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出院前均恢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由封堵前的(47.5 ± 5.2)mm下降为封堵后的(45.2 ± 5.1)mm(t = 18.33,P < 0.01)。术后9个月随访无迟发性心律失常、瓣膜受损及猝死事件。结论 小腰大边型封堵器介入封堵膜部瘤型VSD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好,技术关键是根据膜部瘤的位置、形态、破口大小、数目及距主动脉瓣距离等参数选择封堵器和封堵部位。  相似文献   

8.
9.
【摘要】 目的 观察应用国产小腰大边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4例主动脉窦瘤破入右心系统的患者,根据造影结果选择较破口直径大1 ~ 2 mm的国产小腰大边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封堵。观察介入封堵术即刻及术后1、7 d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变化,并于术后第30、90、180天随访观察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的变化。结果 超声测量4例患者窦瘤破口直径为(9.3 ± 3.6)mm,升主动脉造影测量窦瘤破口直径为(8.7 ± 4.2)mm。术后无溶血、主动脉瓣反流等并发症。术后7、30、90、180 d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室、右心房内径均较术前明显缩小,封堵器对瘤壁及冠脉开口、主动脉瓣无影响。结论 应用国产小腰大边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治疗主动脉窦瘤破入右心系统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成人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导管封堵术后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收治年龄 ≥ 40岁的ASD患者75例,分为PAH组36例和无PAH组39例,均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ASD大小以及术前、术后1 d、1、3个月的左心功能。心导管测肺动脉压及分流量。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行ASD封堵术,PAH组与无PAH组年龄分别为(51.7 ± 9.3)岁和(49.3 ± 6.0)岁,ASD大小为(20.6 ± 6.8)mm和(20.6 ± 6.8)mm,选用封堵器大小为18 ~ 42(30.8 ± 9.1)mm和9 ~ 40(27.5 ± 7.4)mm。心导管测量PAH组肺动脉收缩压(sPAP)为(57.8 ± 16.0)mmHg,平均肺动脉压(mPAP)为26 ~ 62(37.1 ± 7.7)mmHg,无PAH组sPAP为(28.9 ± 3.9)mmHg,mPAP为10 ~ 23(15.9 ± 2.8)mmHg。其中PAH组有3例选用带孔ASD封堵器封堵。两组比较,PAH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搏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无PAH组低(P < 0.05)。PAH组导管封堵后肺动脉压明显下降(P < 0.01),术后随访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搏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均增大(P < 0.05)。结论 ASD合并PAH患者左心功能损害较无PAH组更严重,介入治疗后左心功能明显好转,能防止心功能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采用单心动周期三维超声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封堵术前后右室容积和功能变化。方法 2011年7月—2013年10月对45例单纯继发孔型ADS患者行介入封堵术。将患者分为ASD无肺动脉高压组28例和AS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17例。应用单心动周期三维超声结合术中右心导管检查测定两组患者封堵术前后的右室舒张末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容积(RVESV)、右室每搏量(RVSV)、右室射血分数(RVEF)、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平均压(mPAP),并计算右室心输出量(RVCO)。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的RVEDV、RVESV、RVSV及RVCO均显著减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无肺动脉高压组的RVEF低于术前(P < 0.05),而伴肺动脉高压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伴肺动脉高压组的肺动脉压明显减低(P < 0.05)。结论 单心动周期三维超声能快速、准确评估右室容积和功能;ASD患者封堵术后右室容积减低;无肺动脉高压患者封堵术后右室功能减低;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封堵术后肺动脉压降低而右室功能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照经导管置入Sidris钮扣式封堵器、CardioSEAL封堵器和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二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的疗效。方法  2 8例患者 ,依介入治疗采用的封堵器分为 3组 ,采用钮扣式封堵器、CardioSEAL封堵器和Amplatzer封堵器的患者各为 4例、12例和 12例。 3组患者ASD直径 (球囊导管测量值 )均≤ 2 1mm。术后 2 4h、1个月及 3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心电图 (ECG)及X线平片检查进行随访观察残余分流情况、有无心律失常及封堵器的金属结构。结果 Sidris钮扣式封堵器、CardioSEAL封堵器及Amplatzer封堵器的置入分别均采用 8F、11F和 8F输送鞘管。置入钮扣式封堵器、CardioSEAL封堵器及Amplatzer封堵器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 10 0 %、91.7%和 10 0 % ,无显著性差异。术后 1个月TTE示钮扣式封堵器组 2例 (5 0 % )存在少量残余分流 ,较另两组高。X线检查示随访中钮扣式封堵器组有 1例封堵器金属结构发生轻度改变 ,另两组均未见封堵器的金属结构发生明显改变。ECG检查显示CardioSEAL封堵器及Amplatzer封堵器组术后 1周内各有 1例出现频发房性早搏 ,经药物治疗后消失 ,但 3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 3种封堵器治疗直径≤ 2 1mm二孔型ASD技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无明显差异 ,但CardioSEAL和Amplatier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评价涤纶膜外套式室间隔缺损封堵器(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occluder,VSDO)的形变能力和经鞘管输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6只市售镍钛合金VSDO随机分成实验组(n = 8)和对照组(n = 8)。实验组8只制成外套式VSDO。测量两组封堵器的直径和体外输送鞘管的最小直径及形变能力;体外鞘管内反复回收-释放,观察外套式VSDO表面磨损情况;试管内生理盐水内反复回收-释放,观察两组封堵器沉渣数量。结果 实验组封堵器的直径较常规封堵器大0.5 mm,需要最小10 F鞘管才能输送,而对照组需8 F鞘管输送。在不同形变状态下,两组封堵器拉距-拉力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体外释放回收50次后,外套式VSDO表面在牵拉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生理盐水牵拉后,显微镜下观察两组封堵器间的离心液沉渣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体外释放回收50次后,外套式VSDO表面在牵拉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889)。结论 外套式VSDO各项物理参数与常规VSDO没有明显差别,置入鞘管的直径相对较粗;可以经导管输送,并通过介入方法对室间隔缺损模型犬进行实验性封堵。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在实验犬模型上评价新型左心耳封堵器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   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左心耳封堵器经导管封堵20只犬的左心耳,并于术后2周至6个月观察封堵器表面内膜生长情况、有无血栓和移位。采用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封堵器表面内膜及内皮生长情况。透射电镜检查内皮及组织细胞有无生长异常。结果 14只犬即刻成功植入封堵器。术后检查封堵器无移位,表面无血栓,左心耳完全封闭。光镜及扫描电镜检查显示,术后1个月封堵器表面覆盖纤维内膜组织,上有内皮细胞生长,3个月则完全被内皮覆盖。透射电镜检查见内皮细胞、封堵器附近心房肌肌节及线粒体形态、结构正常。肉眼及光镜下见肺、脾、肝、肾无栓塞或梗死表现。结论 新型左心耳封堵装置操作方便、安全可行,长期植入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介入封堵术后AF的预后与管理。方法 2010年7月—2013年5月收治ASD合并AF患者24例,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前及术后1 d行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患者均针对AF情况进行电话随访或来院随访。结果 24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所有AF心律均未转为窦性心律,1例患者AF转为心房扑动,1例术前行AF导管消融术患者术后AF复发。1例术后服用华法林期间发生胃出血,自行停药3 d后发生脑梗死死亡。24例患者中有5例(20.8%)未口服任何抗凝药物,7例(29.2%)口服阿司匹林,仅11例(45.8%)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结论 ASD合并AF患者封堵术后AF自行转复率低,对术后抗凝情况要进行严格规范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使用不可逆电穿孔(IRE)消融技术治疗不可手术切除性局部进展胰腺癌,观察该技术治疗胰腺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前瞻性观察IRE消融术后30 d内不良反应并按照mRECIST标准评价术后(30±7) d客观疗效。结果 共12例患者接受治疗,IRE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30 d内不良反应有穿刺点疼痛(5例,占41.7%)、恶心呕吐(3例,占25.0%)、咳嗽、术后低血糖、低钾血症、胃壁和十二指肠水肿各2例,占16.7%、胃瀦留、发热及胸闷气促各1例,8.3%,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未见治疗相关性大出血、胆漏或胰漏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4 h、7 d血液淀粉酶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7) d评价效果: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2例,肿瘤缓解率(CR+PR)为83.3%。结论 IRE消融治疗不可手术切除性胰腺癌,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经导管封堵治疗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老年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房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于我院行房缺封堵术的34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15例老年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继发孔房缺患者作为肺动脉高压组。全部患者均在术前、术后1d、1、3、6和12个月行经胸心动超声图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在透视及经胸心动超声图引导下经导管植入Amplatzer封堵器闭合房缺。结果所有患者封堵器植入均获成功,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肺动脉高压组与非肺动脉高压组年龄分别为(67±5)岁和(24±9)岁,(P<0.01),心功能分级分别为2.8±0.7和1.7±0.7,(P<0.01),房缺直径分别为(30.5±3.2)mm和(14.2±4.0)mm(P<0.01),封堵器直径分别为(35.3±4.5)mm和(18.2±4.4)mm(P<0.01),肺动脉收缩压分别为(65.2±11.2)mmHg 和(29.5±3.3)mmHg (P<0.01)肺动脉平均压分别为(31.0±4.4)mmHg 和(17.9±1.1)mmHg (P<0.01),封堵后,肺动脉高压组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为(36.6±11.4)mmHg ,肺动脉平均压为(21.6±4.3)mmHg ,均有明显下降,两者与术前比较P均<0.01,心功能有明显提高(从术前2.8±0.7增加到1.8±0.8,P<0.01)。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老年继发孔房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对自主研发的生物可吸收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和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体外毒性实验和肌肉内植入实验,评价可吸收心脏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可吸收心脏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制作材料为聚对二氧环己酮(PDO)丝、聚左旋乳酸(PLA)无纺布、聚乙醇酸(PGA)缝线。将小鼠成纤维细胞瘤细胞(L?蛳 929细胞)与可吸收封堵器盘片共培养7 d,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定量测试可吸收封堵器的细胞毒性。在SD大鼠背部肌肉内植入封堵器盘片,检测封堵的组织相容性。结果 ① 细胞毒性:封堵材料对细胞的贴壁、增殖无明显影响,培养上清液对细胞毒性为0或1级。② 组织相容性:封堵器盘片植入SD大鼠背部肌肉后1 ~ 2周,组织病理检查可见PDO和PLA丝周围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4周时炎性细胞显著减少,可见较多的纤维结缔组织,6 ~ 8周时周围有较丰富的胶原纤维,可见较多的多核巨细胞,12周时可见PDO和PLA丝明显降解,周围新生血管形成。结论 采用可降解高分子聚合材料制作的可吸收心脏间隔缺损封堵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9.
20.
【摘要】 目的 评价应用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3年1月—2012年3月对41例HOCM患者行PTSMA治疗,术后随访临床症状,评价活动耐量,超声评价心脏形态学。结果 术前超声测定患者室间隔厚度为(22.2 ± 4.1)mm,压力阶差为(99.2 ± 38.3)mmHg,左心导管检查测定压力阶差为(85.0 ± 27.9)mmHg,无水乙醇注射量平均为(2.3 ± 0.7) ml,分别消融1 ~ 2支前间隔支血管,第1间隔支消融32例,消融第2间隔支7例,消融第1和第2间隔支2例,术后即刻导管测左室流出道压差为(27.5 ± 19.4)mmHg,超声测定压力阶差为(39.0 ± 19.8)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消融后室间隔厚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5例患者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4例于1周内恢复,1例1周后未恢复,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无围术期死亡,随访1 ~ 9年,6例失访,32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较术前持续改善。1年随访室间隔厚度为(21.6 ± 3.4)mm,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为(36.7 ± 17.6)mmHg,与术后(39.0 ± 19.8) mmH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例患者随访期间症状复发,其中2例患者转外科行室间隔肌肉切除术,术后症状明显缓解,随访过程中无死亡病例,无缓慢性心律失常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PTSMA能有效降低HOCM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改善活动耐量,安全性好,长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