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水热合成法,以四-(对羧基)苯基卟啉(H2TCPP)及锌卟啉(ZnTCPP)和4,4′-联吡啶(4,4′-bpy)作为联合配体,与金属盐反应制备了3种配位聚合物.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确定它们均是通过分子自组装作用而形成的三维孔洞结构的配位聚合物.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模板剂--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PBr)的加入对金属卟啉配位聚合物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板剂起到了定向导向、支撑框架的作用,使配位聚合物有序化排列且结构规整.  相似文献   

2.
温度/pH双敏感聚合物及其负载金属酞菁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反应性金属酞菁(Zn-TDTAPc)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P(NIPAAm-co-AA)反应制备得到不同比例的温度/pH双敏感金属酞菁聚合物:Zn-TDTAPc-p(NIPAAm-co-AA).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傅立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n-TDTAPc已经成功键合到温度/pH双敏感聚合物上.这类聚合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可以通过改变共聚物中丙烯酸的含量来调节,随着丙烯酸含量的增加,该锌酞菁聚合物的LCST随pH值的增加而升高越明显.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温度/pH双敏感金属酞菁聚合物的相变温度来拓宽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以1,10-邻菲咯啉为基本原料,通过氧化反应得1,10-菲咯啉-5,6-二酮,并与刚果红在DMS0回流条件下通过席夫碱反应制备出共轭聚合物荧光探针。通过核磁,红外,粘度等方法表征出所合成的聚合物探针。并且,由紫外-可见吸收与荧光光谱检测了聚合物探针对不同金属离子识别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此聚合物荧光探针能选择性检测金属银离子,并具有好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4.
以自制的柔性1,6-双(苯并三氮唑)烷烃为桥连配体,以溴离子为第二桥连配体,以期与 d10过渡金属Cu(I)通过自组装反应获得具有新颖结构和优良荧光性能的配位聚合物.在乙醇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CuBr]4(BBTH)}n .X-射线单晶分析表明配位聚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 ,晶胞参数 a=12.7298(13)?,b=15.4556(16)?,c=12.9395(13)?,β=94.5380(10)°,V =2537.8(4)?3,Z=4.配位聚合物的两个中心铜原子均采取变形的四面体配位模式分别与一个来自配体(BBTH)的氮原子和三个桥联溴原子进行配位,每个Cu+或Br-连接相邻的三个Br-或Cu+形成一个新颖的梯子链状结构,进而通过配体(BBTH)的连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通过元素分析、X桘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固体荧光光谱等手段对配位聚合物进行了全面的表征.热重分析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在300℃以下无分解反应,耐热性好.室温固态荧光测试显示,配位聚合物在392 nm (λmax )处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5.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在水热反应釜中利用邻菲啰啉与碱式碳酸铜于100℃反应制备配合物,通过XRD和IR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碱式碳酸铜与邻菲啰啉的摩尔比为1∶2时,得到的深蓝色且具有规整形貌的配合物是以邻菲啰啉分子中两个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Cu2+离子发生配位而形成的.通过琼脂扩散抑菌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抑菌性能,该系列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吩嗪类衍生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在化学合成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利用邻苯二胺及其衍生物和α,β-二酮衍生物作为原料,对吩嗪的绿色合成进行了研究.以菲醌和邻苯二胺反应为模型反应,比较不同反应条件下的收率情况,优化了反应条件,获得了较好的收率,所有产物均用1 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步悬浮聚合法制备的大孔聚二乙烯基苯/聚丙烯酸甲酯互穿聚合物网络(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 IPN),经过乙二胺氨解,得到新型疏水/亲水性聚二乙烯基苯/聚丙烯酰乙二胺互穿网络(polydivinylbenzene/poly acrylethylenediamine IPN即PDVB/PAEMIPN).孔结构研究表明,树脂的平均孔径达8.6~136nm.研究了混合致孔剂中良致孔剂与非良致孔剂的比例、两网质量比以及第二网交联度对树脂孔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法,在170℃下合成配位聚合物[Co(1,10-phen)(1,4-tpht)(H2O)2]n(1,10-phen =1,10-菲啰啉;1,4-H2tpht=1,4-对苯二甲酸).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推测该晶体的组成与结构,光吸收特性显示了晶体的能隙值是1.8 eV,属于半导体.对水热反应的影响因素如反应物浓度、pH值以及反应温度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钍(Ⅳ)为模板离子,制备了基于硅胶表面修饰的离子印迹聚合物.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N2吸附-脱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系统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钍(Ⅳ)的吸附行为及选择性,结果表明该印迹材料对钍(Ⅳ)的等温吸附线属于Langmuir吸附模型.与非印迹聚合物相比,离子印迹聚合物对钍(Ⅳ)离子有较好的选择识别能力,模板离子钍(Ⅳ)相对竞争离子铀(Ⅵ)、镧(Ⅲ)和铈(Ⅲ)的选择系数分别是50.8,78.3和82.6.并且吸附速率快,10 min即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容量为56.8 mg/g,可望在分离富集领域获得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对苯二胺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经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了多官能团化合物N,N,N’,N’-四丙酸甲酯-1,4-苯二胺. 以该化合物和乙二胺为单体,通过熔融聚合-溶液聚合联用的方法,制备了耐热性好、水溶性高的芳香族超支化聚酰胺胺材料.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所合成的产物进行结构表征. 以布洛芬为客体小分子,研究了芳香族超支化聚酰胺胺化合物对其在水中的增溶效果. 结果表明,布洛芬的溶解度随超支化聚合物浓度增加而增加,2 mg/mL聚合物可提升布洛芬溶解度20倍.  相似文献   

11.
利用3,3',4,4'-偶氮苯四甲酸、邻菲啰啉与醋酸镉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超分子配合物[Cd(phen)3(]H2abtc).0.5(H4abtc).CH3OH(1)(phen=邻菲啰啉,H4abtc=3,3',4,4'-偶氮苯四甲酸),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元素分析和荧光光谱对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的镉原子与三个邻菲啰啉的六个N配位构成一个扭曲的八面体结构,配体3,3',4,4'-偶氮苯四甲酸未参与配位。分子间通过氢键构成了1D的Z字链结构,而1D链之间通过O-H…O和C-H…O形成2D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2.
在聚合物基体中加入碳纳米管可以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而具有取向结构的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在光、电、磁、生物功能材料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基于碳纳米管的电学性质,综述了聚合物/碳纳米管导电复合材料的三种制备方法(熔融共混法、溶液共混法和原位聚合法)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具有取向结构的聚合物/碳纳米管导电复合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模板组装、力场排列、电场排列以及磁场排列等,并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最后对聚合物/碳纳米管导电复合材料的应用情况及研究前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钼氧化物/聚合物同轴纳米线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热法首先合成三氧化钼纳米线,然后通过原位聚合法在三氧化钼纳米线表面分别进行导电聚合物聚吡咯(PPy)、聚噻吩(PTh)和聚乙撑二氧噻吩(PEDOT)的包覆,而得到三氧化钼/聚合物同轴纳米线的方法,并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包覆后的同轴纳米线形貌保持良好,并在光电效应应用方面有着较大潜力。这种原位聚合的方法同样可以被应用于其他聚合物包覆结构材料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丙烯酸酯乳液(PAE)、苯乙烯-丙烯酸共聚乳液(SA)、聚乙烯醇缩甲醇水溶液(PVFO)对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进行改性,发现聚合物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宏观性能如抗弯强度、韧性、纤维与水泥基体界面粘结强度。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聚合物加入后其活性团与水泥或集料间发生化学键合,DSC放热曲线表明,加入聚合物后混合物的放热峰值提高,验证了红外光谱的结果。通过聚合物与水泥石之间的化学键合强化了钢纤维与水泥基体间界面,形成强度、韧性很好的具有互穿网络的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以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复合胶黏剂乳液.采用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热重分析研究了聚合物胶膜的热稳定性.接触角的测定表征了聚合物膜的表面性能.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反应速率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加快.随着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的增加,乳液的粒径减小,乳液更加稳定.硅改性后的聚合物具有较好的耐水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以柠檬酸钠和聚乙烯亚胺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了氨基聚合物点(PDs)荧光材料,利用其与利福平形成非荧光基态复合物,可使该聚合物点荧光淬灭。对PDs进行了紫外光谱,光致发光光谱表征,测试了不同环境下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PDs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对比得知该聚合物点对于利福平具有特异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树枝状荧光探针是将荧光染料引入树枝状化合物(dendrimer)端基的一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光谱特性.笔者以2,2-二甲氧基乙胺为核,采用发散合成法合成了一端含活性氨基的扇形树枝状化合物,并将羧基噻唑橙染料(TO—COOH)引入树枝状化合物的端基,制备出树枝状荧光分子.初步研究了其荧光特性,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单体结构对聚合物分散液晶膜电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单体结构对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膜电光性能的影响,选用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BDDA)/丙烯酸β羟丙酯(HPA)/液晶(LC)复合体系,在紫外光照射下制备了PDLC膜.研究了BDDA和HPA对PDLC膜中聚合物网络的微观形貌及PDLC膜的电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DDA和HPA的加入明显提高了PDLC膜的对比度,相应的响应特征有所提高,而阈值电压和饱和电压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单体(GMA)熔融接枝到生物降解-β-羟基丁酸酯-β-羟基戊酸酯共聚物(PHBV)链上.封端后的聚碳酸亚丙酯(PPC)与其反应性共混,用重量分析法、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仪、核磁共振(NMR)仪、差示扫描量热(DSC)仪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测定接枝产物的接枝度,分析接枝反应历程和接枝机理,并研究了接枝产物的热性能和结晶结构.结果发现,GMA单体的加入抑制了PHBV的降解,PHBV-g-GMA有明显的成核效应.通过反应性共屁,PHBV-g-GMA上的环氧基与封端PPC上的羧基原位生成PHBV-g-PPC,结晶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聚砜/热致液晶聚合物原位复合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聚砜(PSU)/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原位复合体系的流变性、力学性能及形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TLCP的加入可使PSU的表观粘度下降,含有少量TLCP的原位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也较PSU有所提高。当原位复合体系中TLCP用量为30%时,力学性能下降,形态上呈明显的皮—芯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