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价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特点、安全性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6年5月采用CAS术治疗25例颈动脉狭窄>85%患者,术中针对病变狭窄特点应用远端脑保护装置,注重个体化手术细节和围术期处理方案,观察血运重建、脑保护装置内脱落栓子情况,控制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5例患者脑保护装置均通过重度狭窄后成功释放,球囊预扩张、支架释放后形态满意。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试验研究(NASCET)方法检测显示,平均颈动脉狭窄程度由术前(91.0±3.1)%降至术后(21.0±5.1)%,保护伞均顺利回收,其中6个伞中发现脱落组织碎片。围术期未出现症状性脑出血、脑梗死、髙灌注综合征、死亡等严重事件。25例患者随访1年,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死亡发生。结论 CAS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时需注意术中个体化细节管理及围术期处理,选择合适的脑保护装置,以确保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部分重度狭窄患者的术后疗效更直观而迅速。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左右两侧颈内动脉分别行球囊扩张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时发生颈动脉窦综合征(CSS)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接受CAS术颈动脉狭窄患者,男36例,女28例,平均年龄62.7岁(49~75岁);右侧颈动脉狭窄36处、左侧颈动脉狭窄30处,2例患者为双侧狭窄;重度狭窄(>70%)37处,狭窄伴溃疡(30%~70%)29处;共植入66枚支架。术中均选用Wallstent自膨式支架。 结果36处接受右侧CAS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中发生重度CSS 5处、中度19处、轻度12处,发生率分别为13.89%、52.78%、33.33%;30处接受左侧CAS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中发生重度CSS 3处,中度10处、轻度17处,发生率分别为10.00%、33.33%、56.67%。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SS是CAS术时常见并发症,右侧颈动脉行CAS时CSS发生率高于左侧。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支架成形治疗合并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重度颈动脉狭窄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4月—2014年8月收治的26例对侧颈动脉闭塞、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接受颈动脉支架成形(CAS)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均CAS成功,术后残余狭窄均 < 30%。15例患者术中出现心率减慢或血压下降,嘱患者咳嗽或给予阿托品静脉推注后缓解。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支架急性闭塞,术侧大面积脑梗死,经内科治疗语言和肢体功能基本恢复。5例患者术后出现过度灌注,控制血压后于术后72 h内缓解。术后随访(28.5 ± 10.1)个月,因心肌梗死死亡3例,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2例患者复发头晕症状,其中1例患者术后36个月超声复查发现支架内重度再狭窄,未接受相应治疗。2例患者术后再发脑梗死,经内科治疗后无严重后遗症。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事件。结论 CAS治疗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颈动脉重度狭窄病变安全、有效的。但应注意术前颅内侧支循环的评估和围手术期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行CAS术患者,记录并分析术后出血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513例患者中5例(0.97%)发生颅内出血,均经术后头颅CT/DSA证实。其中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71.4±5.0)岁;颈动脉狭窄率为90%~99%,出血时间为术中即刻至术后10 d;1例DSA显示同侧基底节区烟雾血管,1例DSA发现穿支动脉出血。3例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其中1例恢复良好,2例死亡;2例接受血肿穿刺引流,遗留偏瘫。结论 CAS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较低,但致死、致残率较高。发病原因较多,术前充分评估、危险因素筛选可降低发生率。出血后积极控制血压,予以镇静、停用抗凝药、减少/停用抗血小板药以及手术干预,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姚晔  王巍  李琼  张文龙  王嵩 《工业加热》2016,(10):839-842
【摘要】 目的 分析评价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近中期疗效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55例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研究CAS术前危险因素(既往脑缺血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等)与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近中期疗效的联系。结果 术前所有患者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为平均(2.58±0.68)分,术后出院时66.7%患者(170/255)为平均(1.98±0.30)分(P<0.001),术后3个月78.8%患者(201/255)为平均(1.67±0.53)分(P<0.001),术后12个月98.8%患者(252/255)为平均(1.84±0.38)分(P<0.001)。术后出现脑梗死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8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8例,既往脑梗死史、糖尿病且控制不佳、冠心病、未戒烟、高血压且控制不佳是危险因素;术后3个月发生TIA 13例,支架内再狭窄3例,既往脑梗死史及高脂血症是危险因素;术后12个月发生脑梗死10例,TIA 10例,支架内再狭窄5例,既往脑梗死史、吸烟史、高脂血症且控制不佳是危险因素。结论 CAS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高,既往脑缺血史、高血压史及高脂血症是危险因素,术前需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的效果。方法 脑保护伞保护下,采用经皮腔内紫杉醇DCB扩张成形术治疗2例颈动脉ISR患者。结合该病特点及诊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2例DCB扩张成形术均获成功,疗效较好。结论 DCB扩张成形术是治疗CAS术后ISR的有效方法,但远期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评估。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蹼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28例患有颈动脉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血管事件[颈内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新发脑梗死、心肌梗死]及死亡的发生率。结果28例患者均成功植入自膨支架,手术成功率100%。术前狭窄率50%~70%,平均(60.0±6.9)%。术后狭窄率0~20%,平均4.6%。其中2例(7.14%)患者术中出现颈动脉窦迷走反射,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率减慢。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无颈内动脉TIA、新发脑梗死、心肌梗死等血管事件的发生。无患者死亡。术后12个月随访时复查头颈部CTA。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责任血管颈动脉蹼的发生。结论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蹼安全、有效,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急性分水岭脑梗死(CWI)伴有责任颈动脉狭窄患者早期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33例急性CWI患者,在1周内行责任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观察患者手术安全性及术后疗效。结果 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2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给予阿托品、多巴胺等药物后,心率、血压回升。术中1例患者栓子脱落出现脑栓塞,导致对侧肢体偏瘫,经治疗后,对侧肢体肌力改善,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同侧大脑半球过度灌注或脑出血。术后30 d患者NHIS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于急性CWI患者,早期支架成形术解除责任颈动脉狭窄是安全的,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总结9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工作特点。方法 制定专科性规范的护理流程和详细实用的护理工作内容,术前心理指导抓住焦点、给予全面的病情评估,术中配合具有针对性、在颈动脉窦反应时提供充分的处理措施,术后观察重点突出。结果 9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支架植入,其中术前焦虑、恐惧者28例,术中低血压、颈动脉窦反应敏感者49例,多支血管病变,同时处理者12例,术后穿刺点渗血者22例,血肿形成者8例,经过加压按压及对症处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保证手术的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患者能够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中血压及心率变化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3年1月—2012年1月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155例,行支架治疗。回顾性分析和比较术前、术中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收缩压从术前平均(142.62 ± 18.51)mmHg(95.00 ~ 177.00 mmHg)下降为(132.38 ± 37.31)mmHg(69.00 ~ 258.00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2);术中心率从平均(71.75 ± 10.37)次/min(50 ~ 102次/min)下降为61.802 ± 19.298次/min(0 ~ 150次/min),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 1)。患者术后高血压、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分别为17.4%、30.3%、38.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S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因素包括球囊大小、支架大小等,其次可能与对侧颈动脉狭窄和糖尿病相关。结论 CAS可使血压及心率发生变化,主要出现收缩压及心率下降,也可出现血压升高。上述改变主要与球囊大小、支架大小密切相关;还可能与对侧颈动脉狭窄和糖尿病相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产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北京宣武医院接受CAS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共106例,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发生持续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结果 CAS术后106例患者中30例发生持续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8.3%。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5岁、无高血压病史、狭窄部位在球部、对侧颈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有溃疡斑块,与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65岁、有溃疡斑块,为术后持续性低血压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65岁、有溃疡斑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术后容易发生持续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研究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干预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重度颈动脉狭窄老年患者(DSA证实颈动脉狭窄程度≥70%)。所有患者接受CAS术干预治疗,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CAS术前、术后3、6个月认知功能评分。结果 CAS术操作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自体对照显示,所有患者术后3、6个月MoCA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术干预治疗可有效改善重度颈动脉狭窄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对延缓和阻止认知功能障发展为痴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评价Gateway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22例(24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按Mori分型,A型10处,B型9处,C型5处。病变分别位于大脑中动脉6处、颈内动脉颅内段12处、椎动脉颅内段4处、基底动脉2处。根据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为Gateway球囊组12例和冠状动脉(冠脉)球囊扩张支架组(冠脉支架组) 10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动脉狭窄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访半年,复查DSA。结果 Gateway球囊组与冠脉支架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12/12)和90%(9/10),术后动脉狭窄改善率均 > 7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和1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Gateway球囊组手术时间为75 min,冠脉支架组为95 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冠脉支架组中1例术后13个月发生出血性脑卒中1次,经治疗好转。术后患者复查经颅多普勒超声,冠脉支架组1例、Gateway球囊组2例发生再狭窄,但均无临床症状。结论 Gateway球囊血管成形术可明显改善颅内动脉狭窄,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Solitaire AB型支架用于急性脑动脉闭塞动脉取栓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采用Solitaire AB型支架用于急性脑动脉闭塞的动脉取栓术,共31例,其中颈内动脉闭塞6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2例,基底动脉闭塞9例,合并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闭塞1例,颈内动脉末段合并大脑中动脉闭塞3例。回顾性分析其即时取栓效果,术后出血情况,并比较其随访90 d时的MRS评分情况。结果 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均成功再通,颈内动脉有6例(6/9)获再通。12例患者因为再通后仍存在管腔狭窄而放置支架。术后颅内出血4例(12.9%),死亡8例(25.8%)。在死亡患者中,5例责任动脉在颈内动脉,3例在基底动脉。从发病到获得再通时间超过8 h者8例,其中死亡2例,均为颈内动脉闭塞患者。90 d随访患者中,出院MRS评分预后良好( < 2)的有15例(48.4%)。结论 用Solitaire AB型支架进行动脉取栓对于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能获得较高的再通率,改善临床结局,但对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效果不理想,再通率低,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科高危的颈动脉狭窄作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7例外科高危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支架定位准确,4例患者狭窄完全消失,3例患者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23个月,均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外科高危的复杂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球囊闭塞试验(BOT)在累及颈动脉头颈肿瘤术前评估中应用的可靠性以及减少并发症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9例累及颈动脉的头颈肿瘤患者,36例术前采用不可脱球囊暂时性闭塞患侧颈内动脉作BOT,其中35例术后行肿瘤外科手术切除。结果 36例(36/39)头颈肿瘤患者成功进行了BOT,阳性率为11.1%(4/36),并发症发生率为0;术后35例患者进行了肿瘤的手术切除治疗,其中4例行颈动脉切除并血管重建;28例术中仔细剥离肿瘤而完整保留颈动脉;3例行颈动脉外膜剥脱,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BOT对于累及颈动脉头颈肿瘤术前评估是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及闭塞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收集18例接受支架成形治疗的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患者。所有患者双上肢收缩压差 ≥ 20 mmHg。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17例,无症状性狭窄1例。狭窄病变15例,狭窄程度均 ≥ 70%,闭塞病变3例(均在左侧)。结果 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2例闭塞病变采取股动脉入路开通,1例闭塞病变采用经股动脉和桡动脉联合入路开通。术后平均病变狭窄程度从术前的85.6%降至5.6%。围手术期内无脑卒中及死亡并发症。所有症状性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平均随访8个月,1例症状性再狭窄,余无症状复发。结论 介入治疗闭塞性锁骨下动脉病变可行并安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比较单纯药物治疗及药物联合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将34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 70%的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药物组)18例和药物联合支架治疗组(支架组)16例,并进行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终点事件为狭窄动脉供血区出现脑卒中。结果 支架组与药物组均无出血性脑卒中发生。随访期内,药物组18例中发生狭窄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再发脑梗死5例(27.78%),3例发生大脑中动脉闭塞(16.67%,其中2例为无症状性闭塞),支架组未发生支架侧脑梗死,12个月时复查DSA无支架内再狭窄或闭塞。支架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低于药物组(P < 0.05)。结论 选择性的支架治疗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可能较单纯药物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随访球囊扩张成形术(PTA)或(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中远期疗效,并评价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3月收治56例患者共64支狭窄闭塞股浅动脉。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史者分别为84.3%(54/64)、75.0%(48/64)、73.4%(47/64)和45.3%(29/64)。按照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ASC)分型, A型10支、B型20支、C型18支、D型16支。在A + B型组中,行PTA手术21例、PTA及支架植入术9例; C + D型组中行PTA手术21例、PTA及支架植入术13例。术后给予患者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及血糖等治疗,观察治疗随访结果。进行保肢率和疗效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实际随访47例(52支患肢),失访9例(12支患肢),随访率83.9%。随访期6 ~ 36个月,平均(24 ± 18)个月。术后1、2、3年的一期通畅率: A + B型组中,行PTA及支架植入术9例分别为87.5%、85.7%、57.1%,PTA手术21例分别为83.3%、75.0%、46.6%; C + D型组中,行PTA及支架植入术13例分别为92.3%、80.0%、55.6%,PTA手术21例分别为61.5%、41.7%、25.0%。术后保肢率为94.7%。术后共有23条患肢出现下肢缺血症状复发(1个月内 ~ 3年),其中15支为TASC C + D组病例,8支为TASC A + B组病例;而按照手术方式划分,其中14支为PTA手术组病例,9支为PTA及支架植入术组病例。在23例下肢缺血复发的患者中,13例血糖未行规律控制,而在未复发患者中仅10例。结论 球囊扩张或(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狭窄闭塞病变可以获得良好的中远期疗效,TASC A + B型优于TASC C + D型。是否有效控制血糖和TASC分型可能是影响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王铭义  王峰 《工业加热》2011,(11):915-919
【摘要】   对于目前临床常用的脑灌注成像检查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脑灌注成像在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术术前筛选、术后评估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