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缝洞型油藏发育大量溶洞和裂缝、非均质性强,酸化施工时酸液会优先进入并扩大溶洞,影响蚓孔延伸。针对注气开发的缝洞型油藏,提出雾化酸酸化工艺,雾化酸可有效沟通不连续的缝洞储集体,形成有利的油气渗流通道。为明确雾化酸井筒稳定流动界限,采用雾状流井筒流动模拟实验,发现在20℃、标准大气压、60 m3/h的气体注入速度、20mL/min的液体注入速度、0.5%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雾化稳定剂浓度下,雾状流最为稳定。通过酸岩反应动力学实验,发现在130℃、转速为110 r/min、初始酸浓度为15%时,常规酸酸岩反应速度为20.12×10-6 mol/(cm2·s),而雾化酸为1.87×10-6mol/(cm2 · s),比常规酸小一个数量级,雾化酸具有优良的缓速效果。未添加缓蚀剂时,常规酸对N80钢的腐蚀速率为572.16 mm/a,而雾化酸为40.08 mm/a,不及常规酸的十分之一,雾化酸对管柱缓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随着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的不断开发,受多轮次注水污染、能量下降裂缝闭合、完井酸压效果差等综合影响,远井裂缝导流能力差的井逐步增多,生产表现为供液不足,严重制约油井生产。前期主要依靠常规酸化、大型酸化等传统酸化理念改造,酸液进入近井地带即快速反应,作用距离十分有限,有效率低。通过实施深穿透酸化工艺技术,有效解决了远井通道导流问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缝洞体是塔河油田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通过酸压工艺沟通缝洞体是实现这类油藏高效开发的主要手段。侧钻井放空、漏失现象揭示在井周不同方位均发育缝洞体。由于酸压人工裂缝延伸方向主要受控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造成非主应力方向上的缝洞体沟通困难。增加酸压裂缝复杂程度是提高井周不同方位缝洞体沟通的有效措施。通过建立复杂天然裂缝条件下人工裂缝延伸模型,评价了不同岩石参数对裂缝复杂程度的影响:摩擦系数 > 水平应力差 > 逼近角 > 岩石抗张强度 > 内聚力。研究形成了复杂缝酸压配套工艺技术并开展5井次现场应用,平均单井增油5 909.7 t。  相似文献   

4.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酸压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最大限度地提高长裸眼段水平井的改造效果,针对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特点,采用优选的酸液体系、优化的施工工艺等适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酸压技术系列,使酸压措施尽可能多地沟通近井地带的缝洞体,较大幅度地提高水平井产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现有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均为以多孔连续介质为理论基础,以达西方程、连续性方程为核心的数值模拟技术.缝洞型油藏流动特征复杂,不仅存在多孔连续介质渗流特征,还存在离散介质N-S流特征,现有的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不适用.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特征,划分了缝洞型油藏介质类型;依据表征单元体基础理论,建立了缝洞油藏连续介质与离散介质...  相似文献   

6.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特征和水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以溶洞、裂缝为主要储运空间。缝洞非均质很强,流体流动机理与一般砂岩油藏有很大区别,其中有一类储层,随着开采的进行,含水率突然上升,到一定程度后降低然后又上升,如此反复2~3次。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基于管流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流动模型,并采用差分计算的方法,模拟了缝洞型定容油藏开发特征和含水率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裂缝宽度决定见水时间,由于油井同时连通不同的缝洞系统,见水时间不同,导致含水率不断出现波动。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四区缝洞性油藏缝洞单元划分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的开发,划分缝洞单元的重要性逐渐的表现出来,而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单元的划分方法没有统一模式,文章通过实例列举出了三种方法,分别是地层压力趋势分析法、井间干扰试井法、示踪剂检测法等.利用这些方法将塔河油田进行单元划分,为指导油藏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气替油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2011年底标定采收率为15.6%,低于国内外的平均水平20%,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潜力。通过注水替油和单元注水,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开发效果,但随着注水替油效果变差,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缝洞体的高部位,有必要探索通过注气动用高部位的剩余油。通过实验并结合数值模拟技术,开展了典型的单井缝洞单元注氮气吞吐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TK404井现场注氮气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证实了单井定容体残丘高部位富集有大量剩余油,通过注氮气能有效提高这部分剩余油的采出程度,为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今后实施注气提高采收率现场试验提供了积极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其储集空间以溶洞为主,裂缝为主要流通通道,溶洞、裂缝随机分布,具有网络状油藏的特征。裂缝和其连通的溶洞动力学尺寸较大,流体流动可以看成管道流动,基质渗透率很低,流体流动遵守达西定律。将渗流力学、流体力学知识相结合,建立了缝洞型油藏渗流与管流耦合模型,揭示了储集体内流体流动规律,并计算了单个缝洞系统中压力降落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溶洞中压力降落远低于裂缝中压力降落。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底水能量强,高角度裂缝发育,前期一直采取笼统酸压整体开发的方式,油井水淹后挖潜余地小。通过对致密段的识别及划分,借用砂岩油藏水驱曲线进行油藏剩余潜力评价,充分利用致密段隔挡作用,在现场成功开展了下返酸压实践,获得了很好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1.
�ѷ��Դ��������ݶ·������۵��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针对现有屏蔽暂堵理论尚处于经验选择暂堵剂、定量化程度不够的情况,引入分形理论,对裂缝性储层屏蔽暂堵技术进行了定量化的研究。研究认为,裂缝性储层张开度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可以用裂缝张开度分布的分维数定量表征裂缝张开度分布的复杂程度;同样暂堵剂粒径尺寸和分布的分维数可定量表示暂堵剂粒径尺寸分布的复杂程度,所以可以两者分维数相近作为优选暂堵剂的原则,从而建立起了裂缝性储层屏蔽暂堵分形理论。取自新疆油田中拐隆起北东斜坡区克84井现场岩心和新疆油田常用的几种暂堵剂,进行了分维数的测定和计算,并利用此理论进行了暂堵剂优选和室内暂堵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初步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裂缝系统中流体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地震波特征的变化;裂缝系统中含气或含水对纵横波的影响是不相同的,譬如,含气时纵波速度明显降低,而横波速度保持不变或略有降低,纵横波速度比和泊松比则明显降低。利用在四川灵音寺地区采集得到的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得到纵波和转换波剖面,并反演出纵横波速度等信息;经过纵横波剖面的直接对比、以及对道积分、速度剖面的综合对比解释,预测出了该区试验测线范围内的含气分布,预测结果与实钻吻合较好。初步实践表明,利用多波资料直接检测油气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川南裂缝性有水气藏具有小型化、有水和封闭性的特点,一口井就是一个单独的裂缝系统,同一构造、同一气藏上有很多的裂缝系统,裂缝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互不连通,难以形成规模较大的整装气田,气井投产时间先后不一,产能建设视气藏储量和产能而定,采用滚动勘探开发方式,这给气藏开发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在气藏试采和产能建设之前,摸清气藏储量和产能是经济有效气藏的关键。为此,文章对气藏储量和产能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但是现有的方法大部分局限于气藏开发的中后期,而早期根据压力恢复试井资料计算气藏储量和简易评估气井 能方法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通过对利用压力恢复试井资料计算储量和产能的方法作了专题研究,提出了适合于川南地区裂缝性有水气藏计算储量和产能的气藏早期储量预报的对数差值法和确定气井无阻流量的方法。 该方法已在川南气田广泛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张辉 《特种油气藏》2021,28(2):133-138
针对塔里木油田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超深裂缝性碎屑岩储层天然裂缝激活方法不明确的问题,根据摩尔-库伦破坏准则,对研究区储层天然裂缝发生剪切激活和张性激活条件进行分析,模拟测试了水力压裂和酸化压裂中的裂缝导流能力.研究结果显示:水力压裂中存在相互错动的裂缝导流能力是无错动裂缝的100~1000倍,无错动裂缝加砂后导流能力超过...  相似文献   

15.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缝洞发育,漏失极易发生且漏失损害严重,以塔河油田12区为例,该区块奥陶系已完钻的95口井中47%的井发生漏失,30%发生不同程度放空,漏失通道形态及组合方式是漏失模型及漏失控制对策的依据,建立了(闭合)缝-洞-缝-洞、(开启)缝-洞-缝-洞、洞-缝-洞-缝3种抽象化储层漏失模型,分析认为,溶洞的大小、离井壁的远近程度决定了漏失控制的难易程度,只有在漏失通道的狭窄处实施封堵,才能有效地控制缝洞型储层的漏失问题.研究表明,缝洞型储层的难点在于不能准确地预测储层的漏失通道尺寸及存在方式、位置、形态、大小等特征,关键在于又快又好地封堵裂缝;针对不同类型的缝洞型储层漏失,系统给出了不同类型储层的相应漏失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高压釜中对绥中减压二、三线馏分油和辽河减四线馏分油进行了热分解脱酸反应,并采用原位红外方法研究环烷酸的热分解脱酸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反应温度越高,环烷酸分解脱酸反应速率越快,平衡酸值越低,反之亦然。每种馏分油的分解脱酸反应均存在1个临界反应温度,高于该温度,反应速率明显增加,而且重馏分油比轻馏分油更易于分解脱酸。环烷酸在200℃以上发生热电离,当反应温度高于250℃后,热电离完全,此现象与分解脱酸温度和过程相一致,说明热分解过程是由环烷酸的热电离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Brtinsted酸,包括硫酸、磷酸、对甲苯磺酸,催化季戊四醇与脂肪酸的酯化反应行为,结果表明,硫酸催化酯化反应速率最快,能有效催化不同类型的新戊基多元醇与脂肪酸的酯化反应,羟基转化率达到98%以上.研究了硫酸催化条件下新戊基多元醇脂肪酸酯化反应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酯化反应速率明显受到空间位阻效应的影响,提高催化剂用量和升高反应温度,能有效提高酯化速率,催化剂用量0.25%~0.50%、反应温度185~190 ℃为适宜的控制范围;硫酸催化酯化反应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非酯化催化反应,不能得到低硫含量的酯.硫酸催化酯化反应机理遵循"中间产物为烷基化硫酸"模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华池油田长3油层在常规酸化过程中因非均质原因存在酸化效果差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在常规酸液中加入起泡剂和稳泡剂的氮气泡沫酸化法.室内研制出抗温性和抗盐性能较好的泡沫酸化液,并进行了泡沫封堵能力评价、泡沫岩心分流实验和现场泡沫酸化试验.得到泡沫酸化液配方为:1%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复配物EL-23(Ⅱ)+0.3%三聚磷酸钠STPP+12%HCI+3%HF+0.5%缓蚀剂EL-10+0.3%铁离子稳定剂EL-4.该泡沫酸化液耐热性达90℃,耐盐性能迭80 g/L.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泡沫驱封堵能力明显强于水驱,岩心分流量由注泡沫前的9.7∶5.5∶1变为最终的1.7∶1.5∶1.现场泡沫酸化1口井,酸化措施前日产油1.09 t,目前日产油3.14t,日增油2.05 t.有效期4个月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双重介质裂缝型油气藏在我国油气资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类气藏的共渗流机理和储层物理参数的确定都远远比一般单重介质孔隙型气藏更为复杂和困难。双重孔隙中多相流动与固体变形藕合的作用是双重介质油气层中一个特殊的和复杂的物理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建立了考虑这些比较复杂的物理因素的数学模型,包括基本概念(孔渗饱、介质总体积、质量密度、流体速度和流体压力等表达式)和基本方程(流动方程、质量守恒方程、固体守恒方程以及应力平衡方程)等,采用有限元法对这些方程做了数值解,并计算了实例,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