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田慧  叶欣 《工业加热》2018,(11):1102-1106
【摘要】 虽然手术切除是治愈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大约80%肺癌无法通过手术切除治疗。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在传统的放化疗中获益有限,因此许多新的局部治疗方法陆续产生,包括局部消融治疗等。微波消融(MWA)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消融技术,本综述描述了MWA的作用机制、治疗早期NSCLC的适应证、临床疗效、潜在的并发症以及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黄坤林  刘玉金 《工业加热》2019,(10):1005-1008
【摘要】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致死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根治率低。进展期肺癌术后也容易复发和转移。占肺癌85%以上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静脉化疗和放疗不敏感,且不良反应使患者拒绝接受或难以耐受。介入治疗已成为无法外科手术切除的NSCLC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微创、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小、术后恢复快、节省治疗费用等优点。该文对肺癌的介入治疗方法及现状作一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3.
西艾克介入性治疗肝癌、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西艾克介入性治疗肝癌、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材料与方法:采用杭州民生制药厂生产的西艾克,分别与5-Fu、MMC、卡铂、Vp16组成不同的化疗方案,对30例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和肺癌进行动脉灌注化疗,其中原发性肝癌13例,转移性肝癌7例,原发性肺癌10例。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 法将导管超选择插至肝总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后,缓慢注入稀释的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前后均复查血象、肝功、肾功、CT 等以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以 CR+PR 为有效,原发性肝癌有效率为61.5%。转移性肝癌有效率为42.9%,原发性肺癌有效率为70%.总有效率60%。该药的骨髓抑制的毒副作用较大,70%病人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脱发、指端麻木等毒副作用轻。结论:临床研究表明西艾克对肺癌有良好的疗效,但对肝癌的疗效一般,和其它的抗肝癌药物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张源  翟博 《工业加热》2019,(4):394-399
【摘要】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单个瘤体直径≥5 cm的肝癌被称为大肝癌。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治疗大肝癌的首选方法,但由于肝癌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大多数患者在初次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推荐治疗方法,然而单一的栓塞化疗很难获得肿瘤的完全坏死,常需要连续多次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以RFA和MWA为代表的局部肿瘤消融术的肿瘤微创治疗技术,以其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广泛应用于小肝癌的临床治疗。但对于大肝癌的治疗,消融联合TACE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目前,临床上逐步形成了以TACE术为基础的微创介入联合治疗新模式,已成为不能手术切除大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本文就TACE、局部肿瘤消融、TACE联合局部肿瘤消融和/或其它方法的治疗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摘要】 肝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中国肝癌发病率为25.7/10万。然而,对侵犯或毗邻肝门重要脏器的肝恶性肿瘤,难以手术切除且化放疗疗效不佳。近年来,不可逆电穿孔(IRE)消融技术逐渐兴起,作为一种新的非热能形式的消融方法,其通过产生短时高压的电脉冲在细胞膜上产生纳米级的不可逆损伤。国内外研究指出,该技术在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肝肿瘤时,可有效灭活肿瘤组织并保留管腔架构,不会损伤大血管或胆管等。本文对IRE的设备构成、作用机制、临床前研究、临床应用方法以及临床疗效进行综述,以期为该技术在临床得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eparate支架置入术在姑息性治疗不能手术的胃肠道恶性梗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34例患者采用经口置入Separate支架治疗不能手术的恶性胃十二指肠梗阻.梗阻的原因分别是胃癌11例、胰腺癌12例、转移性肿瘤3例、胆道肿瘤6例和十二指肠癌2例.透视下分别将Separate支架的外层带膜支架和内层裸支架同轴重叠释放在狭窄病变处.结果技术成功率为97%,未发生严重并发症.33例患者胃肠道梗阻症状缓解或消失,在Separate支架置入后,患者进食能力评分平均从3.8提高到1.2.随访期间未发现支架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RFA)是一项局部、微创治疗,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骨肿瘤治疗中,RFA对于缓解失去手术机会的骨转移性病灶引起的疼痛是安全有效的,并可通过联合骨水泥成形术加固消融部位,防止病理性骨折的发生。为临床无法采用其他方法治疗的骨肿瘤患者提供了一项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8.
刘宝东 《工业加热》2018,(11):1013-1017
【摘要】 射频消融(RFA)是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选择之一,但是仍需要进行前瞻性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比较其它局部治疗手段如亚肺叶切除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同时,早期肺癌RFA后局部复发率较高,需要联合其它肿瘤治疗手段如放疗、化疗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提高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价CT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不能手术切除或拒绝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局部控制效果。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3月对60例早期NSCLC患者进行CT引导下68次RFA。全组患者病理学分型为:鳞状细胞癌23例(38.3%),腺癌31例(51.7%),大细胞癌2例(3.3%),鳞腺癌4例(6.7%)。病灶直径平均大小3.8 cm(1.8~6.8)。观察总体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及局部无进展生存率。结果 全组病例均能完成RFA,平均消融时间为35 min(18~63 min),术中常见并发症是气胸17例(28.3%),无围手术期死亡。中位局部无进展生存(local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LPFS)时间2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2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率1、2、3年分别为94.6%、83.1%、73.6%。结论 CT引导RFA治疗不能手术切除或拒绝手术的早期NSCLC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局部无进展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治疗脊椎难治性疼痛的有效方法,包括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椎体转移性肿瘤、椎体血管瘤等所致的难治性疼痛。PVP能明显的减轻疼痛,加固病变椎体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前,经皮椎体成形术已成为临床上治疗脊椎转移瘤的主要方法。本文就PVP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应用背景、手术方法、研究进展及并发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摘要】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2010年我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肺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1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蛳 small?蛳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5%,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已丧失手术根治切除的机会,5年生存率在15%左右 。介入治疗因其操作简单、局部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可重复性好等特点,目前已成为中晚期NSCLC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方法,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对NSCLC的介人治疗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建立氩氦超导手术系统(简称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肾癌的技术和探讨其原理、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7例肾癌患者采用氩氦刀,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对肿瘤病灶行冷冻治疗。结果7例患者冷冻治疗后未出现出血、皮肤冻伤、感染或穿刺道种植转移等严重并发症。7例在冷冻治疗后1个月,CT显示病灶区内出现低密度坏死区,5例肿瘤大小无改变,2例瘤体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肾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治疗,特别是对于不能行手术切除的肾癌病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经皮肺活检术对原发性肺癌、肺转移性癌以及非恶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10年来436例经皮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明确为原发性肺癌患者341例、肺转移性癌62例、非恶性肺疾病33例.统汁分析经皮肺活检术对上述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及灵敏度.结'果原发性肺癌组经皮肺活检阳性321例,诊断准确率为94.7%、灵敏度94.1%;肺转移性癌组阳性32例,诊断准确率58.2%、灵敏度51.6%;非恶性肺疾病组阳性19例,诊断准确率以及灵敏度均为57.6%.436例患者中427例经皮肺活检获得足够病变组织标本,9例活检失败,活检成功率97.9%.全部患者共穿刺474例次,其中74例次出现并发症,发生率15.6%.主要并发症有气胸(63例次,13.3%)和肺内出血(56例次,11.8%).结论 临床上怀疑原发性肺癌的肺部病变,经皮肺活检术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少且轻微.对于考虑为肺转移性癌以及非恶性肺疾病,该技术尚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4.
【摘要】 射频消融(RFA)是利用热能导致肿瘤组织凝固坏死。经皮途径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成功,促进了射频消融在肺等其他软组织肿瘤的应用。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了RFA是原发性肺癌和有限的肺转移瘤的安全有价值的治疗技术,临床应用也逐渐增多。理论上,RFA更适合于肺肿瘤的治疗,因为肿瘤周围正常肺实质内的气体能起到一种所谓的绝缘效应,提高能量在肿瘤内的沉积。然而,和其他器官相比,肺消融存在很多不同。本文对肺肿瘤RFA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适应证、围手术期准备、技术要求、并发症防治、影像学随访、以及疗效评价等进行讨论。目前,不能手术治疗的早期肺癌和有限的周围肺组织的转移瘤是RFA的最佳适应证。肺组织的特异性要求使用不同的能量。电极针的准确释放和消融过程的细心操作是提高疗效和避免非靶点重要结构损伤的关键。PET/CT是最准确的术后影像学随访方法,但是术后早期判断肿瘤局部进展仍需进一步验证。对于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和有限的肺转移瘤,RFA术后生存率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观察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不能手术切除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评价联合治疗间隔时间对于患者TACE治疗的影响。方法 5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于2008年7月—2011年5月接受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比较患者联合治疗前后TACE治疗间隔时间。结果 截至2011年12月31日,5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10 d,联合治疗后TACE治疗平均间隔时间为112 d,最长间隔时间648 d,联合治疗前患者TACE治疗平均间隔时间69 d。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可以显著延长患者TACE治疗间隔时间,使患者得到更多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胆道支架联合近距内放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胆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联合治疗对患者黄疸复发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对2014年2月—2015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肿瘤介入科收治的21例不能手术切除而接受经皮胆道支架联合近距内放疗的肝门胆管癌患者及该院同期单纯胆道引流或金属裸支架植入的患者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成功率、退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期和黄疸复发时间的差异。结果 21例联合治疗患者共植入金属裸支架32枚,放射性125I粒子580颗,手术成功率100%,治疗有效率85.7%,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9.5%,无手术相关死亡发生。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中位黄疸复发时间为344 d而单纯胆道引流或金属裸支架植入患者的中位黄疸复发时间为193 d(P=0.035)。联合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387 d明显长于单纯胆道引流或金属裸支架植入患者的256 d(P=0.022)。结论 经皮胆道支架联合近距离内放疗作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胆管癌患者的姑息治疗方案安全有效可行,联合治疗能够推迟肝门胆管癌患者的黄疸复发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介入方法治疗肝癌效果较好,已被公认为肝癌的非手术治疗首选方法。但肝癌介入治疗后的复发、转移问题,影响其远期生存率。规范肝癌的介入治疗十分必要,其中包括严格掌握肝癌介入治疗适应证;精细介入手术操作;对患者实施优化的“个体化”方案;制定疗效观察、分析的客观指标和方案。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包括经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热消融治疗,放射治疗,联合抗肿瘤血管生成,细胞因子和基因治疗,联合介入后二期外科手术切除和肝肿瘤切除术后的预防性介入治疗等。  相似文献   

18.
赵璐  吴琳 《工业加热》2013,(12):1059-1062
【摘要】 血管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大多数患者无需治疗。部分患者由于血管瘤的大小、位置或性质的特殊性,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患儿的生存,需予以积极的临床干预。血管瘤的一线治疗方法主要依靠药物与手术切除,但部分患儿由于药物治疗不敏感,手术无法切除或不耐受而造成预后不佳。近年来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就介入栓塞在儿童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摘要】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早期的肺癌患者,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首选,但对于无法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同时,亟需一种局部治疗方法。近些年,随着射频消融(RFA)在治疗肺恶性肿瘤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已成为非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替代治疗手段,同时也是继外科手术、化疗、放疗之后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肿瘤治疗手段。本文主要从临床疗效、影像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支气管动脉化疗及其与支气管腔内放疗联合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抽取1996~1998年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5例非小细胞肺癌。其中单纯手术切除的20例为A组(对照组);术前2周接受过1~2次支气管动脉化疗的20例为B组;术前2~3周接受过支气管动脉化疗与支气管腔内放疗联合治疗的15例为C组。应用原位DNA断端标记法检测3组标本的癌细胞凋亡水平,以光镜下计数的每100个癌细胞的平均凋亡数(调亡指数)表示。结果 1. A、B、C 3组间凋亡指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2. 3组间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