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掺量对轻质陶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制备了4种不同纤维掺量的陶粒混凝土试件,测试了不同龄期试件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表观密度。结果表明:陶粒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随着玄武岩纤维掺量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陶粒混凝土表观密度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大而逐渐降低,但不显著;陶粒混凝试件抗折强度随纤维掺量增大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陶粒、矿物质超细粉、钢渣水泥、外加剂掺量对玻化微珠陶粒混凝土导热系数、抗压强度和表观密度的影响,验证了在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中掺加陶粒等材料来配制玻化微珠陶粒混凝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王传奇  耿欧  张如君 《混凝土》2016,(5):153-156
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水泥用量、橡胶集料用量(体积取代率)、陶粒用量对废轮胎橡胶粉陶粒混凝土28 d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及表观密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废橡胶粉的掺量对废轮胎橡胶粉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显著,水泥用量和陶粒用量对其影响次之;废轮胎橡胶粉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总体上随废橡胶粉掺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水泥用量对废轮胎橡胶粉陶粒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影响显著,并且随水泥用量的增加废轮胎橡胶粉陶粒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废橡胶粉掺量和陶粒用量对其影响很小;其表观密度分别随水泥用量和陶粒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总体上随废橡胶粉掺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2016,(5)
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水泥用量、橡胶集料用量(体积取代率)、陶粒用量对废轮胎橡胶粉陶粒混凝土28 d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及表观密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废橡胶粉的掺量对废轮胎橡胶粉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显著,水泥用量和陶粒用量对其影响次之;废轮胎橡胶粉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总体上随废橡胶粉掺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水泥用量对废轮胎橡胶粉陶粒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影响显著,并且随水泥用量的增加废轮胎橡胶粉陶粒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废橡胶粉掺量和陶粒用量对其影响很小;其表观密度分别随水泥用量和陶粒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总体上随废橡胶粉掺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秸秆废弃物制备新型墙体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正交实验法,在陶粒泡沫混凝土中掺人大量的稻草秸秆纤维,研制新型环保轻质保温墙体材料,研究了水泥掺量、水胶比、纤维率和气泡掺量对掺人大量秸秆纤维的泡沫混凝土的干表观密度、抗压强度、吸水率和导热系数的影响,确定了掺人大量秸秆纤维的泡沫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并研究了水泥种类和不同养护条件下对其抗压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高岭土尾矿、煤矸石、粉煤灰为原料烧成的陶粒为骨料,掺入自行配制的新型共聚超塑化剂,解决了陶粒混凝土离析、骨料上浮等问题,配制出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当新型共聚超塑化剂掺量为1.0%时,混凝土具有最佳的流动性和黏聚性;随塑化剂掺量增大,含气量增大,混凝土表观密度逐渐减小,抗压强度先提高后降低,当掺量为1%时抗压强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砂率、脱硫灰替代率、脱硫石膏替代率和微硅粉替代率四个因素对新型混凝土干表观密度、软化系数、导热系数、绝干抗压强度以及吸水率5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新型混凝土5个试验指标的影响顺序为:脱硫石膏C脱硫灰B砂率A微硅粉D。综合平衡分析各因素对新型混凝土5个试验指标的影响,确定了工业灰渣-陶粒新型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  相似文献   

8.
在水泥用量、粉煤灰取代水泥率、水用量和泡沫体积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试验系统研究了300级陶粒、500级陶粒以及两种陶粒质量比4:6复合时陶粒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干表观密度、24h吸水率随陶粒掺量的变化程度和规律,确定了超轻陶粒掺加方式、适宜掺量范围和复合比例,为陶粒泡沫混凝土的生产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温混凝土研究水灰比、胶凝材料、陶粒掺量三种因素的变化对保温混凝土的影响,设计了3组9种不同配合比进行试验,测试了保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导热系数和干密度,分析了三种因素对保温混凝土的影响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陶粒体积掺量为40%,其抗压、抗折强度下降不明显,但导热系数和干密度有较明显的降低;在水灰比为0.3时,干密度达到1200kg.m-3,但抗压、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值;随着胶凝材料掺量降低,强度明显下降,干密度和导热系数变化不大;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保温混凝土的合理水灰比为0.3;相对陶粒的合理的体积掺量为40%;胶凝材料合理掺量为60%~80%。为保温混凝土工程实践得到了建设性试验经验。  相似文献   

10.
以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和抗压强度为考核指标,对泡沫剂在EPS轻集料混凝土中不同掺量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泡沫剂掺量范围以内,它可以减小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减轻墙体材料自重,但是泡沫剂掺量过大时,这种效果不明显,反而使表观密度有所增加。考虑到对保温墙体材料的表观密度和强度要求,文中通过试验找到了泡沫剂的最佳掺量范围。  相似文献   

11.
《安徽建筑》2019,(10):204-205
陶粒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有自重低、隔音以及抗震等特点,在建筑行业中有很好的发展市场。本试验以水泥和10%掺量的粉煤灰为胶凝材料,页岩陶粒为粗骨料,河砂和炉渣为细骨料制备出的混凝土容重为(1680±50)kg/m3。测试了不同炉渣掺量和不同龄期试件的抗压强度和表观密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粉煤灰陶粒配制了强度61MPa、密度1 857kg/m3的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并通过试验研究了高性能异型塑钢纤维(HPP)对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抗劈拉强度以及表观密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掺量的HPP纤维对轻骨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抗压强度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明显改善轻骨料混凝土的抗拉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自保温墙体材料,设计了2种基于陶粒混凝土的新型保温材料——陶粒泡沫混凝土与陶粒EPS混凝土。设计混凝土密度等级为700级,通过改变陶粒掺量为15%、20%、25%、35%,研究了陶粒掺量对这2种混凝土强度、保温性能、吸水性及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陶粒泡沫混凝土导热系数可低至0.09 W/(m·K),陶粒EPS混凝土抗压强度可达4 MPa,收缩率在0.25%以下,吸水率较低。综合来看,陶粒EPS混凝土性能较好;陶粒掺量显著影响混凝土性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铁尾矿砂、浮石、粉煤灰陶粒对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干表观密度的影响,并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配合比进行了优化.结果 表明:随着粉煤灰陶粒相对掺量的增加,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提高,干表观密度增大;随着浮石相对掺量的增加,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降低,干表观密度减小;随着砂率的增...  相似文献   

15.
脱硫石油焦灰是炼油厂脱硫后的产物,含有大量的CaSO4和CaCO3,是一种新型的钙质材料。重点分析了脱硫石油焦灰的不同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得出混凝土中脱硫石油焦灰的最佳掺量。试验表明:混凝土中脱硫石油焦灰的最佳掺量为15%。  相似文献   

16.
孙莉 《重庆建筑》2015,(10):57-58
为研究陶粒混凝土在轻质隔墙板中的应用,将陶粒、普通砂作为粗细骨料,通过添加发泡剂降低其干表观密度,以胶骨比、砂率和发泡剂用量设计正交试验,对影响陶粒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和抗压强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最终制备出干表观密度和抗压强度均满足需求的轻质隔墙板用陶粒混凝土。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陶粒掺量、陶砂掺量、水泥用量对陶粒泡沫混凝土强度、表观密度的影响。通过三水平三因素正交设计方法确定了各组分的最佳掺量。研究结果表明,配制陶粒泡沫混凝土时,陶粒掺量、水泥用量都有其最佳值;陶砂的掺入降低了该种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比强;从综合成本和材料比强考虑,水泥用量不宜过多。  相似文献   

18.
高燕  吴从亮  谢菲琳  赵星 《砖瓦》2013,(11):9-12
在坍落度保持一定的条件下,采用玻璃微珠和陶粒制备轻质高强混凝土,研究了陶粒、玻璃微珠、减水剂的掺量对混凝土水灰比、表观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陶粒、玻璃微珠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水灰比提高,表观密度和强度降低;随减水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水灰比降低,表观密度和强度先提高后降低,减水剂最佳掺量为1.5%;玻璃微珠与陶粒在混凝土内部分布均匀,无离析分层现象。通过试验确定配制轻质高强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方法,制备出强度63.4MPa,表观密度1770kg/m^3,比强度1.328的轻质高强混凝土。  相似文献   

19.
陈俊峰 《山西建筑》2007,33(26):5-6
指出胶粒改性陶粒混凝土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可开发用于保温—承重型结构材料或保温型建筑围护材料,系统研究了标准养护条件下不同胶粒掺量对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程度和规律,从而促进该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玻化微珠掺量、玻化微珠密度、陶粒掺量、水泥强度、水泥用量、砂子用量、外加剂等7个因素对玻化微珠陶粒保温混凝土抗压强度、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中掺加陶粒来配制玻化微珠陶粒保温混凝土可行,其最大抗压强度为45.58 MPa,最小导热系数为0.159 W/(m·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