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估覆膜支架治疗假性动脉瘤的疗效。 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假性动脉瘤患者86例,其中12例采用覆膜支架腔内治疗。发病部位在胸主动脉4例,腹主动脉3例(1例肾上型,2例肾下型),颈总动脉3例,颈内动脉1例,右锁骨下动脉1例。术后对12例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并随访5 ~ 43个月。 结果 支架释放技术成功率为100%,所有12例假性动脉瘤植入覆膜支架后被立即隔绝,无内漏,载瘤动脉远端血流通畅。除1例失访外,其余11例平均随访23.5个月。1例合并白塞病患者术后4个月因腹主动脉破裂大出血死亡,其余10例随访结果良好,支架无狭窄、无移位、无内漏等相关并发症。 结论 应用覆膜支架治疗假性动脉瘤近期疗效良好,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在外周动脉瘤及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2年5月收治24例外周血管病变患者,其中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10例、髂动脉夹层5例、髂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髂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瘤1例、下肢多发动脉瘤1例。所有患者在经股动脉穿刺血管造影明确病变后,植入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治疗,即时封闭效果满意,无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2 ~ 42个月,有1例锁骨下假性动脉瘤患者在覆膜支架植入后4个月时支架两端又出现假性动脉瘤,再次植入覆膜支架,其余23例患者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一种微创、安全且高效的外周血管完整性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和中期预后。方法在38例头颈部外伤患者的脑血管造影中发现了13例、14枚延迟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所有假性动脉瘤使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术后1、3、6和12个月随访脑血管造影,分为完全闭塞和不完全闭塞;临床症状随访分为完全恢复、明显改善、无明显改善和恶化。结果所有病例成功植入Willis覆膜支架,术中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最初9例假性动脉瘤完全闭塞,4例不完全闭塞;3~12个月随访造影显示12例假性动脉瘤完全闭塞,所有病例颈内动脉通畅,无明显支架内狭窄。临床随访11例完全恢复,1例改善,1例无明显改善;无致残和致死病例。结论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很好地保留载瘤动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脾动脉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4例脾动脉瘤患者,经覆膜支架植入腔内隔绝治疗,术后CT随访1年。结果4例手术成功,术后无腹痛、发热等不适。随访1年,支架位置良好,脾动脉瘤未见再通,未发生脾梗死。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脾动脉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不适反应少等优点,更易被患者接受。长期效果有待更多的病例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价裸支架载瘤动脉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7年至2010年对5例经腹部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的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裸支架载瘤动脉腔内血管重建术治疗。 按照Sakamoto血管影像学分型,Ⅰ、Ⅱ型各1例,Ⅲ型3例。患者术后继续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术后1、3、6个月进行CTA或血管造影随访。结果 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其中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2例,双支架重叠技术3例,无并发症发生。4例症状性患者术后3周内症状消失。5例患者术后3 ~ 6个月时肠系膜上动脉CTA及DSA显示动脉瘤腔不显影,支架腔内血流通畅。随访3 ~ 12个月(平均7.8个月)夹层动脉瘤无复发。结论 裸支架载瘤动脉腔内血管重建术是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自发性外周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9例自发性外周动脉夹层患者,病变在髂动脉6例,锁骨下动脉3例。术前均行CTA检查,明确外周动脉夹层的部位和程度,预定覆膜支架。所有患者经Seldinger穿刺股动脉后进一步造影明确病变,依据造影结果植入覆膜支架。结果 9例患者中,病变在右侧髂总动脉3例,右侧髂外动脉1例,左侧髂总动脉2例,左侧锁骨下动脉3例。夹层长度0.9~3.3 cm,平均1.7 cm。动脉夹层起始部距靶血管开口距离0.5~5.6 cm,平均2.3 cm。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覆膜支架,1例覆膜支架覆盖左侧非优势椎动脉,术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3~32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示支架通畅。结论 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自发性外周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覆膜支架治疗周围血管性病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1例患者,其中动脉瘤8例(包括假性动脉瘤3例),动-静脉瘘2例,血管损伤破裂1例。病变部位位于锁骨下动脉2例、颈总动脉1例、肾动脉1例、髂动脉5例、股动脉1例、胫前动脉1例。均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在相应的病变段植入覆膜支架,使病变与主支血管隔绝。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覆膜支架,术后造影原病变完全消失。术中有1例发生血管痉挛。未发生血管闭塞、破裂等并发症。通过超声或DSA随访3~6个月,无复发和主支血管闭塞等。结论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覆膜支架的应用日益增多,治疗周围血管性病变取得极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假性动脉瘤的部位、类型和发生原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假性动脉瘤患者(四肢动脉11例、脾动脉3例、肾动脉2例、髂总动脉2例、髂内动脉1例、胆囊动脉1例、阴茎动脉1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9例肢体动脉近大关节处假性动脉瘤采用球囊临时阻断血流下瘤体切除、血管吻合术或直接切开修补术,4例主干型假性动脉瘤采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其中2例发生于髂内动脉开口处的髂总动脉主干型假性动脉瘤采用分支动脉栓塞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6例终末型假性动脉瘤采用明胶海绵结合不锈钢圈栓塞术。结果21例假性动脉瘤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瘤腔全部消失,11例肢体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术后远端血管搏动正常,未出现神经损伤,2例脾动脉主干近端、2例髂总动脉主干假性动脉瘤覆膜支架隔绝术后无内漏、远端血流通畅,6例终末型假性动脉瘤患者栓塞后瘤腔消失,出血停止,未出现脏器缺血坏死,其中1例髂内动脉二级分支多发假性动脉瘤患者,栓塞后1周因骨盆复合伤并发重度感染死亡。结论根据假性动脉瘤的部位、类型和产生原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在尽量小的创伤下使各部位假性动脉瘤得到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5年7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采用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急诊救治的15例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其中直接外伤致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颈部手术致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1例,致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3例,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10例。结果 15例患者均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得到成功救治,无即刻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15例患者均无再次出血,临床随访期间无脑缺血并发症。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创伤小、安全有效,可在封堵颈动脉破口的同时恢复头颈部正常血供,并发症少。但仍需更大样本量临床研究证实,进一步观察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犬颈动脉虹吸段(CS)动脉瘤模型,并观察12个月以测试新型Willis颅内覆膜支架系统的机械性能;评价植入支架在弯曲段血管内的组织学反应。方法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建立12只犬24枚颈动脉直段侧壁囊性动脉瘤(A组),和12只犬12枚CS动脉瘤(B组)。每枚动脉瘤行1枚覆膜支架植入治疗。以血管造影方法评价支架植入即刻,1、3、6和12个月随访动脉瘤闭塞、支架内漏、支架成角、载瘤动脉是否通畅及再狭窄率等情况。支架段血管行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评价动脉瘤腔内血栓形成,内膜增生和内皮化情况。结果B组中,支架植入即刻血管造影显示2枚动脉瘤存在轻度内漏,3枚支架存在轻度成角现象;12个月时随访,内漏均消失,1支载瘤动脉发生闭塞,3支载瘤动脉有轻度狭窄(<50%)。A组中,1支载瘤动脉闭塞,2支载瘤动脉轻度狭窄(<50%)。电镜检查所有支架内均有新生内膜形成,动脉瘤腔内均充满血栓。B组动物,12个月时才完成完全内皮化过程,内皮细胞排列与血流动力学方向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结论应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犬CS动脉瘤方法学上可行。与直段血管相比,弯曲段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后,支架内皮化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