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电缆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和定位10kV电缆局部放电的位置,并且检测本身不对电缆造成伤害。本文简要描述了电缆局部放电的产生原因和引起电缆局部放电的典型缺陷,并介绍了OWTS振荡波系统技术及操作,同时通过真实举例验证了该系统在电缆局部放电测试与定位上取得的良好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不同长度中压电缆的模拟缺陷,进行了局部放电检测与定位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总结现有局部放电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一种新的双通道无线远程局部放电缺陷诊断定位的新技术、新方法,并在10kV中压电缆进行局部放电模拟缺陷测试和现场成功应用,验证了该方法在现场应用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的电缆高绝缘电阻故障定位技术在应用中可能存在因故障点无法击穿或燃弧时间过短,进而导致电缆故障无法有效定位的问题,结合局部放电脉冲行波法定位技术,提出将局部放电脉冲电流法测量技术应用于电缆故障定位的新方法。对于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中压电缆线路,提出基于脉冲电流法的局部放电脉冲定位技术;对于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高压、超高压电缆线路,提出采用多个中间接头分布式局部放电测量技术的新型高阻故障定位方法。针对部分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高阻故障,进行了现场实际定位测量,准确的完成了故障部位的定位。在现场电缆高阻故障定位中的成功应用表明,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郭剑  陈弋  程忠坤  廖辉  兰翀  王毅  张攀 《电工技术》2019,(24):99-100
电力电缆中出现局部放电时,准确定位有助于及时排除故障.文章介绍了电缆局部放电定位方法,仿真分析了110kV 电缆中影响电磁波传播速度的因素.在实践中,通过相关技术,对一起110kV 电缆中的局部放电进行了定位,验证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振荡波电压法检测电缆局部放电状态的基本原理、技术参数、主要测试步骤。利用电缆振荡波局部放电测试系统对一段长294 m的10 kV XLPE电缆进行了局部放电测试。测试中发现了电缆中间的接头部位存在局部放电现象,经解体检查发现该接头内部受潮和热缩管收缩不均匀,导致与主绝缘界面存在气隙,估计该接头可能是造成该电缆局部放电的主要原因;在更换该中间接头后,复测结果正常。检测结果验证了该项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2011年浙江省电力公司在省内开展了电缆振荡波局部放电测试和定位(OWTS)试验,介绍了振荡波检测原理和现场测试步骤,对一起10 kV电缆中间接头局部放电现象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经验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电缆接头局部放电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抗干扰方法——极性鉴别。应用该检测系统对运行中的220 kV电缆接头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证明综合呆用极性鉴别、小波分析等抗干扰方法,可以有效地测试到运行电缆接头的局部放电信号。  相似文献   

8.
电缆接头局部放电在线检测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电缆接头局部放电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抗干扰方法——极性鉴别。应用该检测系统对运行中的220kV电缆接头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证明综合采用极性鉴别、小波分析等抗干扰方法,可以有效地测试到运行电缆接头的局部放电信号。  相似文献   

9.
电力电缆作为大型城市电网中的联络枢纽,为城市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设备质量、安装工艺等原因,造成的电缆附件故障时有发生.结合一起现场测试案例,通过应用高频与振荡波2种局部放电检测技术,介绍一起35kV电缆中间接头局部放电缺陷的定位与诊断分析过程,并分析局部放电信号的图谱特征,对后期现场测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实践证明高压振荡波局部放电检测技术能快速定位潜在电缆局部放电缺陷且不会对电缆造成伤害。介绍了220 kV高压振荡波局部放电检测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系统在110 kV XPLE电力电缆的局部放电诊断、缺陷定位方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中国10~35 kV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中压配电网越来越多地采用消弧线圈与小电阻并联的方案。在发生永久性单相接地故障后投入并联小电阻,使故障电流增大,让保护装置可靠动作并断开故障线路。因此,在其基础上进行单相接地故障的测距技术研究极具发展前景和必要性。并联小电阻后将产生电流行波并在到达故障点后反射,反射电流行波幅值较大、特征明显。文中提出了利用投入并联小电阻产生的电流行波来进行故障测距的方法。深入分析了电流行波在线路上的传输特性,以及利用电流行波零模分量和线模分量进行故障测距的单端测距策略。针对配电网的特点,研究了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的解决方案以及利用多个检测装置信息的综合测距技术。最后,ATP/EMTP软件的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故障测距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由于架空线和海底电缆的波阻抗不同,基于双端定位原理的行波故障定位装置在线-缆混合输电线路中无法发挥作用。根据海南联网工程的需要,开发了分布式行波故障定位系统。通过在架空线和海底电缆交界处安装行波故障定位监测终端,记录故障行波方向、GPS时间和行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从而实现故障的区间定位和精确定位。该系统应用于海南联网工程500 kV福港线,其运行情况显示系统工作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11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高压架空线一电缆混合线路,提出一种基于双端行波原理的混合线路故障定位方法.首先,通过将混合线路故障产生的初始行波浪涌到达线路两端的时间差与整定值进行比较来确定故障区段;然后,根据不同的故障区段推导出相应的混合线路双端行波故障测距算法.为了对提出的混合线路行波故障定位方法进行验证,将故障定位算法嵌入到普通的双端行波故障定位装置中,并利用行波测距校验仪对改造后的行波定位装置进行混合线路故障定位的模拟试验.试验表明,所提出的混合线路行波故障定位方法是可行的,而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例500kV大型变压器缺陷的分析、处理过程,它综合了常规电气试验、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局部放电试验、局部放电定位等多种检测手段。认为油色谱分析对于发现变压器的潜伏性缺陷十分有效,局部放电试验是检验大型变压器绝缘性故障的有效手段,而大型变压器的超声波局部放电定位还属初步尝试,需积累更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贾美 《电线电缆》2001,(3):33-34
局部放电不合格对交联电力电缆是致命缺陷 ,一旦发生就必须进行定位 ,找出故障点。利用 Fox 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编制的《交联电缆局部放电定位》程序对交联电缆进行故障点定位可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便于积累原始定位数据 ,分析统计各类不合格出现的几率 ,从而有效地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6.
架空线和电缆组成的混接线路的线路参数不均匀,导致传统的故障测距方法和重合闸策略难以适用,基于此,研制出一种适用于混接线路的线路保护行波测距一体化装置,该装置可进行实时双端行波测距,并可根据测距结果进行自适应重合闸。提出故障区段判别依据、故障测距算法和自适应重合闸策略,并给出某实际3段混接线路的仿真波形回放测试结果。试验表明,一体化装置可正确识别故障所在区段,测距误差小于500 m,可以满足混接线路故障测距和自适应重合闸的需求。现场记录的混接线路故障波形验证了混接线路行波波形的复杂性和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在GIS耐压试验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00k VGIS交流耐压试验加局部放电测试是±800kV锦屏-苏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锦屏换流站投运前最重要的交接试验之一。此次试验的局部放电检测采用了多传感器无线式超声局部放电测试系统,有设地缓解了被测试没备间隔数众多的问题。详细介绍了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在锦屏换流站500kVGIS交流耐雁试验中的前期准备和现场应用情况。结果显示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能实现准确的故障定位排查,同时指出了GIS经过运输和现场安装后容易出现缺陷的气室单元类型。  相似文献   

18.
高压电缆护层交叉互联时的行波故障测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采用三相护层交叉互联方式的高压电缆线路的行波测距方法,讨论了裸露高压电缆(电缆沟或隧道敷设)的相量参数和模量参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模量参数的特征,将电缆中的模量分为内模量和外模量,分别计算了直埋电缆和裸露电缆的内、外模量波速,计算表明裸露电缆的外模量波速高于内模量。电缆护层交叉互联时,内、外模量会因行波折反射而相互转化,波速较快的外模量会对内模量波头造成干扰,给裸露电缆的双端行波测距造成影响。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表明,采用三相芯线电流之和作为行波测距信号,可有效消除外模量干扰,大大加强内模量波头特征,有利于提高行波测距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配电混合线路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该文提出利用线路故障产生的暂态行波实现配电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单相接地及相间短路故障测距,分析了故障初始行波模分量的暂态特征。研究发现,尽管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后线路稳态线电压保持不变,但其故障暂态过程仍产生行波线模分量,这样单相接地及相间短路故障均可利用参数比较稳定的行波线模分量作为测量信号。分析表明行波在配电混合线路传播过程中发生复杂的折、反射,应该利用双端行波测距法测量故障距离。针对架空线和电缆波速度不一致的问题,给出了基于时间中点的故障点搜索算法。分析了电压、电流行波在线路末端的反射规律,为选择合适的行波测量信号提供了理论基础。现场试验表明文中所述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20.
35kV线路故障定位的系统研究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35 kV线路故障定位的系统研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最终实现了35 kV线路的故障定位。首先分析了35 kV线路特征,对其进行了模拟仿真。针对C型行波法计算速度快、误差大,S注入法检测速度慢、但精度高的这些特点,将这两种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故障定位时分两步进行,首先用C型行波法定出大概距离,然后用S注入法准确定出故障位置并确定分支,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故障定位的效率、准确性和可靠性。简要地介绍了C型行波法和S注入法的硬件装置。脉冲信号发生器可以是产生并发送一定幅值的不同周期和脉宽的脉冲信号。用S注入法定位的关键是硬件设备,包括S信号发生器和信号探测器。信号发生器可以产生并发出220 Hz的信号电流,信号探测器可以有效地接受并反应信号发生器的220 Hz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