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信技术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支撑平台,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数据业务将占到越来越大的比重,为弥补SDH/MSTP对于数据业务传送的弱点,PTN应运而生.文章基于实际PTN设备组网测试,通过具体参数测试结果,分析PTN对于各种电力通信业务在时延、保护和时间同步等方面的传送性能,表明了PTN可充分满足电力通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3.
电力通信专业要全面提升人员素质,安全意识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电力通信标准与执行,定期开展设备风险评估来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电力传输网的现状和传输需求,将光传送网技术与其他传输技术进行对比,说明了光传送网技术在现有的信息传输和解决传输网带宽瓶颈方面的优势.通过对市级骨干通信网业务断面以及相关业务进行归类分析,得出了电力通信网适用电交叉型光传送网设备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结合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介绍了光OTN技术的概念和优点,并对OTN技术在电力中的应用包括测试、组网和规划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我国电力通信专用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论述了我国电力通信专用网骨干网“十五”建设目标,并就我国新一代电力通信宽带综合传送网建网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电网故障诊断的几种智能技术,包括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优化技术、Petri网、模糊系统、粗糙集.贝叶斯网络及综合诊断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阐述了故障诊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故障诊断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我国电力行业也在不断发展,继电保护技术也广泛应用在智能电网中。文章主要介绍了继电保护技术,并探究了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PTN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电力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以及电力调度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通信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SDH/MSTP传输体系由于其基于TDM内核的通道复用技术制约电力通信网向IP化、宽带化、业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基于IP的PTN技术正好迎合了电力通信网发展的新需求。PTN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逐渐取代MSTP成为新一代主流传输技术将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未来坚强智能电网的电力通信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和研究了中国智能电网的主要环节,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之间的通信需求.而后调查了中国电力通信网络的目前情况.文章也提出了未来光纤主干通信网的结构、电力区域通信网以及中国智能电网用户端的接入网络.最后介绍了使用先进的通信技术来应对未来的国家电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3.
14.
15.
OTN+PTN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未来电力系统通信业务将转向大颗粒IP业务,业务传输所需的带宽将迅速增长。针对电力系统通信业务对光通信网络的新要求,提出在电力通信系统中采用OTN、PTN技术的必要性。文章介绍了当前电力通信传输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OTN和PTN技术相结合的组网模式更适应电力系统通信业务IP化的需求。结合目前电力光纤通信网现状,论述了OTN和PTN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6.
智能电网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的特点能够很好地解决智能电网建设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通过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这一无线通信中的热点领域,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构架、大规模组网技术及网络管理、环境感知技术、数据采集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方面进行了应用研究,以期能将该项技术应用于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发展中。 相似文献
17.
18.
19.
随着智能电网业务的不断开展,电力通信网的业务形式由传统的语音模拟业务向分组等数据业务不断演进,而传统的刚性传送网MSTP无法提供数据分组业务端到端动态调度的功能。基于MPLS—TP的PTN分组交换网技术融合了传统SDH/MSTP的安全性与IP网络高带宽的双重优势,文章介绍了MSTP和PTN双平面组网方式,该组网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IV级通信网的安全可靠性,有效缓解MSTP网络的带宽紧张,并逐渐将分组业务割接到PTN网络。最后给出了位于电力lV级通信网的城域传送网的组网方式及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20.
通信信息平台是智能电网的重要支持系统,配、用电通信网一直以来缺乏适用的通信解决方案,成为制约智能电网在配、用电侧应用的瓶颈。分析了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特点及业务发展需求,对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 PON)、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和电力线载波(power line carrier, PLC)等适用通信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配、用电通信网中的应用进行了经济技术比较,最后提出了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系统架构和组网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