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潮差变化对水沙输移、潮滩演变、涌潮、盐水入侵、潮能开发、港口航运、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均有较大影响.该文基于杭州湾实测潮汐资料,对杭州湾年最大潮差时空变化、成因及增大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钱塘江河口最大潮差位置位于澉浦上游;年最大潮差杭州湾北岸出现在8月的次数最多,杭州湾口南岸镇海出现在12月和1月的次数最多;所... 相似文献
2.
为缓解和田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满足和田河向塔河下泄任务,本文根据和田河流域水文站实测资料,分别计算3种工况下的自上游控制站至下游肖塔站的河道水量损失率;由此分析和田河两大支流水量沿程损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相关分析得到下游肖塔站接收上游来水的临界水量、喀拉喀什河及玉龙喀什河渠首合成最小下泄流量及艾格利亚站和吐直鲁克站的最小下泄流量.其成果对和田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管理及向塔河下泄水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黄河干流水生态系统结构特征沿程变化及其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根据2008年黄河干流刘家峡以下河段水生态调查资料,分析了黄河干流水生态系统理化性状和生物群落结构的沿程变化。参照20世纪50和80年代水生态调查资料,对比了黄河干流水生态系统几十年来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变化的原因。通过建立黄河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对黄河干流各河段的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揭示了黄河水生态系统的现实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差异,黄河干流水生态系统结构特征沿程分布差异比较大;2008年黄河干流水生态状况与20世纪50、80年代相比,除底栖动物外,其它生物种类和数量均下降明显;黄河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干流大部分河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部分生态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6.
采用\"中国河流泥沙公报\"数据,结合流域内长系列年降水量资料,探讨黄河干流沿程水沙的历史变化情况。通过对17个雨量站长系列降水量资料的分析,认为气候不是黄河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黄河年径流量沿程降低,而且愈往下游降低的幅度愈大,这主要是引水量增加和水土保持措施引起的;中下游沙量明显降低,降低的幅度沿程增加,这主要是水土保持、水利枢纽建设及其对水沙量的调节、上游引水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和水库运行方式的改变引起了沙量的突变。分析还表明,黄河利津站年水沙量自20世纪50年代的474亿m3和14亿t大幅度减少至2000年以来6年的平均值132亿m3和1.5亿t,给黄河口的演变带来很大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8年在黄河干流刘家峡以下河段水生态调查资料,分析了黄河干流水生态系统理化性状和生物群落结构的沿程变化;参照20世纪50和80年代水生态调查资料,对比分析了黄河干流水生态系统几十年来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变化的原因;建立黄河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对黄河干流各河段的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揭示了黄河水生态系的真实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差异,黄河干流水生态系统结构特征沿程分布差异比较大;(2)2008年黄河干流水生态状况与20世纪50、80年代相比,除底栖动物外,其它生物种类和数量均下降明显。(3)黄河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干流大部分河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部分生态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茂名市城区附近小东江污染源的调研,分析水质沿程变化特征,指出茂名市工业污染源对小东江上中游河段的水质变化起主要作用,但河流水质基本尚能达到水功能区的水质管理目标,而茂名市区生活污水集中排入后。小东江中下游水质严重超标,即生活污染源排放是超标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加强对茂名市区生活污水进行控制,改造工业污水处理设备及工艺等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叶尔羌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北坡,从河源到出山口水量控制站—卡群水文站河长528 km,集水面积52 048 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64.5×108m3,是塔里木河的三条源流之一。主要根据叶尔羌河近50年来的干流上3个控制站实测洪峰流量资料,分析叶尔羌河出山口至48团渡口区间流量的沿程变化。 相似文献
11.
李勇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7):69-71
开都河流域位于新疆天山山脉中段南坡,塔里木盆地北缘。巴音布鲁克、山恨土海、大山口、焉耆水文站的径流、泥沙及水质等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流域内水文要素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开都河悬移质输沙量年内分配不均,但年际变化不大;河流中各项水质指标年内及年际变化不大,水质较好;流域下游,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区间引用水和消耗水量呈增加,沿程多年平均矿化度含量,河源向出山口递增;而出山口后由于径流量递减,多年平均矿化度含量递减。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闽江下游多个观测站1993年~2018年的潮位观测数据资料,对闽江下游潮汐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上下游多年平均高潮位、低潮位、潮差、最大涨落潮历时特征值,得出闽江下游段近26年来潮汐特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闽江下游河段整体表现为高潮位缓慢下降、低潮位显著下降;涨落潮潮差增大;涨潮历时延长、落潮历时缩短的特征。时空格局上,上游站位潮汐特征变幅大于下游站位,低潮位变幅大于高潮位变幅。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澜沧江流域开始兴建水电站,对整个澜沧江的生态环境将产生巨大影响。基于对澜沧江干流云南段进行3次沿程水温观测及水文历史数据,分析了澜沧江水温的沿程变化。采用插值法、数据均一化、显著性差异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梯级水库对于澜沧江干流水温沿程变化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①建库前后澜沧江干流的全河段水温与纬度、高程呈明显的线性负相关关系;②从流域层面上来讲,澜沧江梯级水库的建设对澜沧江水温整体沿程变化无显著性影响。研究成果有助于从整个流域层面上认识水温沿程变化,从而对梯级水库建设下的水库群联合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55 ̄1995年丹江口水库下游沿程各站水文泥沙等原型观测资料,运用函数变量关系的中心线法,对其水位流量关系历年变化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建库前后沿程水位流量关系变化与其水位面积关系变化基本相似,对其下游防洪问题影响不大。分析成果将为丹江口水库运行管理、预报调度及长江三峡水库的类比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台阶式溢洪道摩阻流速沿程变化规律,将其与相对应的光滑溢洪道进行对比,引入相对摩阻流速的概念。通过对台阶高度为0.5~2.0 m、坡角为26.6°~48.0°、单宽流量为35.7~62.2 m~2/s的台阶式溢洪道模型进行试验,分析了各个模型条件下摩阻流速和相对摩阻流速与流程长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台阶式溢洪道摩阻流速沿程变化情况复杂,而台阶式溢洪道相对摩阻流速与流程长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规律显著,便于分析应用,以此论证了引入台阶式溢洪道相对摩阻流速的必要性。适当提高台阶高度对消能有利,在小单宽流量和坡度较陡时,台阶式溢洪道消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内陆河流域河川径流在河流坐标上的演变规律,采用径流的溯源性与零水资源尺度两个概念,分析黑河径流的沿程分布变化。结果表明:从1956-1970年、1971-1985年和1986-2000年3个时段河川径流均值看,地表水资源存在着出山口以后的各断面河川径流的溯源变化;存在着水资源整体集中度从下游向上游缩进的趋势;莺落峡与正义峡区间的径流延时分布概率在40 m^3/s以上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9.
黄河粗沙输沙量沿程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黄河干支流28个主要水文站1952-1998年悬移质泥沙中粗泥沙输沙量的分析得出:1967年以来,随着上游青铜峡、刘家峡、龙羊峡等大型水利枢纽的相继投入运用,头道拐站的悬沙输沙量明显减少,但悬沙中粗沙量变化不大;头道拐一龙门区间,70年代中后期悬沙输沙量明显减少,其中粗泥沙量减少的幅度更大;三门峡水库出库粗、细泥沙量随水库运用方式的不同而变化,从时段累计结果看,蓄清排浑控制运用期,潼关以下库区在运用年内虽然达到了冲淤平衡,但已呈现出“拦细排粗”的特性;下游河道粗、细泥沙量的变化主要受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的影响,粗泥沙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高村以上河段,高村以下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0.
黄河源玛曲河段河型沿程变化及其原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河源玛曲河段是一段特殊的冲积平原河道,接连出现了网状河型、分汊河型、弯曲河型和辫状河型,在270km的流程里,冲积河型发生了4次河型沿程变化.通过遥感图像和野外调查相结合,描述玛曲河段河型多样性和河道的基本特征,分析河型沿程变化的原因.玛曲河段的冲积河道主要发生4次河型变化,即网状型-分汊型、网状型-弯曲型、弯曲型-辫状型和辫状型-弯曲型.网状型-分汊型变化的原因是地形限制,泥沙淤积形成沙洲和植被发育.网状型-弯曲型变化的原因是地形限制、河床比降由大变小、河岸物质组成沿程变细.弯曲型-辫状型变化的原因是白河入汇、河床比降变大.辫状型-弯曲型变化的主原因是下游峡谷段河床下切和黑河入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