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普遍存在商业开发过度的现象。针对此类现象,从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新制度经济理论、市场机制理论三种视角,以涉及遗产保护的历史街区更新为对象进行因果逻辑的研究,发现价值认同对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结果存在根本性影响,产权与交易费用对历史街区更新行为具有选择局限性的影响,市场机制对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具有双面性的影响;并据此最终通过构想价值经营和制度经营两方面为主要内容的"经营观"理念,来完善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的策略,达到保护和传承的可持续更新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这一重要的市场因素渗透在城市建设的每一个角落,也是影响城市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重要因素.面对如今困难重重、保护更新工作艰难推进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产权决定了保护的主体和最终的获利方式,解决好产权问题对于解决这些困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产权的角度分析我国历史建筑保护存在这些困难的原因,包括历史建筑产权人缺少保护的动力,产权市场对历史建筑价值的忽视,寻租行为助长了历史建筑被毁弃,土地法律制度残缺,社会变革引起的单体建筑产权量变大等种种原因,从而在我国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本国情下,提出我国建筑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历史街区保护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肖平凡  郝晴 《山西建筑》2009,35(4):29-30
指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首要是保护历史街区,以昆明“文明街”片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建筑历史及城市规划的角度,讨论了在昆明城市化这一背景下对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建设、文化传承、市民记忆、名片宣传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在高速发展阶段下,历史街区保护存在着重要的问题。日本作为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也是亚洲最早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国家,在历史文化保护意识方面启蒙较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通过介绍日本社区营造的案例——岐阜县古川町,详细的介绍日本古川町使用"社区营造"的保护方法对传统地区进行保护,并从"文化营造""提高市民地位""丰富保护模式""发挥NGO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当前我国街区保护提出一些建议和启示,以期为中国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作为全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回归生活世界——历史街区生活真实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活世界"理论, 着眼于全部历史信息的保护, 对历史街区真实性给予了新的诠释,提出历史街区真实性是生活世界演进的"真"、是物质生活世界和精神生活世界的高度统一.按此理解,对历史街区保护进行反思,指出,"绝对保护"、"推倒重建"、"功能重王"都不是对历史街区真实性保护,基于原住居民的生活需求的、小规模循序渐进的改造才符合历史街区真实性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6.
指出朝阳街历史街区是烟台市确定的五个历史街区之一,综合分析了古城与历史街区的特色,深入挖掘了历史文化内涵,从规划角度对朝阳街历史街区的保护原则与目标、保护等级与范围、保护整治模式、空间景观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7.
《规划师》2016,(5)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市场失灵是产权定义不明确的结果。文章从产权视角剖析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市场化困境,认为模糊、破碎、单一的产权问题是导致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市场失灵的根本原因。基于此,文章从明晰产权边界、整合产权权属和配置多元产权三方面提出优化产权问题的策略,并基于使用权、所有权与收益权流转,因地制宜地提出不同性质建筑的市场化途径,以期破解当前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中活力缺乏、资金匮乏及效率低下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发展是目前城市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以"有机更新"理论为基础,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探讨泰州市城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的更新策略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16,(7)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具有一定空间完整性和历史风貌特征的物质存在,又是市民生活的载体,与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息息相关。文章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视角,结合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对苏州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诉求进行分类探讨,探索回归"以人为本"的保护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的思路与方法。同时,指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管理要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来制定管理策略,通过辨识保护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的利益相关者来提高管理效率,进而降低保护的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国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文化保护滞后、社会网络不可持续"、开发"性破坏等问题,探讨了此类问题出现的背景与危害,并对保护方法与理论提出了挑战。结合抚州文昌里街区保护规划,回顾街区的历史与现状,阐述上述问题在街区内的表现,从保护与发展兼顾的角度提出人文复兴与可持续保护总体策略,并从基于历史文化价值认知的保护共识与文化保护路径、街区社会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视角下的保护与发展平衡框架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张星  何依  邓巍 《城市规划》2020,(4):97-105
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是在现代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城乡要素高度混合的一种过渡型乡村聚落形态。它既保留着传统的乡村记忆,又在城市化过程中扮演新的角色,面临着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的核心矛盾。面对已变迁的历史环境和零散化的乡村风貌,需要重新定义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价值,以整体性思维对保护要素进行重新关联和建构,形成刚性的保护框架;面对城市化的发展诉求,需要在遗产保护的基础上,形成能够适应城乡需求的多样化发展路径。本文以憩桥村为例,通过对“村”的价值的判断,探讨了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的整体保护方法;通过对“城”的条件分析,适应性调试保护发展模式,试图为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发展提供弹性多样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of urban historic areas in China is the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property rights. It also deeply affects conservation and regeneration practice. This paper aims to propose a graphical method that illustr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roperty rights, space, and resident behavior. Based on typological maps and justified graphs, a three-step method was proposed to visualiz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three elements. The final graph and quantitative data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evolution of the courtyard building from a diachronic perspective, as well as to compare the residential behavior in different types from a synchronic perspective.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llowing the subdivision of property rights, the building layout become more diverse due to various illegal additions, while the residential behavior within different building types tends to be consistent. Moreover, the study observe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ourtyard buildings’ adaptability. The findings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urban historic areas and internal motivation,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regeneration practice.  相似文献   

13.
冲突与反思--转型期我国历史街区保护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宾  潘丽珍  高军 《城市规划》2005,29(9):60-63
保护理念于近几十年间的复兴与拓深,几近形成一股可以称之为全球性的“社会历史文化思潮”。当然,就目前而言,这种保护运动并不是以同一的保护理念为前提的,本文的出发点就是借“中立”的视角,重新审视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中的诸多现象,启发性的反思我国现阶段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天津泰安道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遗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2010年开始的泰安道历史文化街区局部地区保护更新,明确了对16处文物与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并根据这16处文物与历史建筑功能多样、形式各异、保存状况的不同特点,采用了不同的遗产保护模式,建成后将成为多种建筑遗产保护模式的集中展示区达到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成为城市特色发展的资源与引擎.  相似文献   

15.
重庆历史街区分级保护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街区是城市遗产的重要类型,其价值和保存状况具有较大差异,然而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同一性的认定标准和保护方法,难以适应历史街区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发展。在当前快速城市化的现实条件下,对历史街区采取分级保护的策略是协调历史街区保护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运用历史遗产保护的基本理论,通过对重庆主城19个历史街区深入调查,提炼出历史街区的评价指标,建立历史街区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确定历史街区分级标准,并对重庆历史街区进行分级,探讨各级历史街区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卉  王骏  徐杰 《室内设计》2017,(6):78-83
基于历史性城市景观的整体性保护 方法,应对历史城市面临的大规模开发压力, 旨在对我国历史地段保护的“碎片化”和“孤 岛式”问题的解决作出积极的探索。本文在 进一步理解整体性保护核心内涵的基础上, 立足于我国历史地段保护的问题和理念转 变,从社会价值层面拓展对其的认识,提出 历史地段整体性保护关联性、可读性和开放 性的三重属性。以嘉兴子城遗址公园为例, 运用基于关联性的整体性评估、基于可读性 的空间格局整合与基于开放性的整体融入策 略,意在为我国历史地段整体性保护与实践 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Attempts to conserve historic centres tell us much about a society's priorities and regard for “the past”. In most cases, pressure to conserve comes from private lobby groups in the arts and education, and from the public sector through which conservation becomes activated as a programme. Critical to the perceived success of these programmes is the extent to which private property owners undertake renova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urban conservation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draws a series of links with property renovation. It describes the evolution of a conservation programme for the historic centre of Quito, Ecuador, and presents evidence on the extent to which private property owners have been motivated to invest in building renovation. Finally, conclusions are drawn about the link between conservation and property renovation.  相似文献   

18.
In the current debate about the future of the Dutch countrysid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drawn to the role of landscape heritage. Spatial designers are asked to translate historic identities into spatial forms in order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past and future. Special cultural heritage policies are developed to stimulate a shift in design practice and to increase awareness of the value of cultural landscapes. Becaus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ural landscape is often rooted in nostalgia, most conservation efforts are directed at old historical landscapes and rural scenes. But what about modern rural landscapes? How do these landscapes relate to the emerging issue of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landscapes was examined by analyzing their design in the slipstream of post-war reconstruction. Attention was also given to their possible future in a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context that is increasingly influenced by a public and professional demand for landscape conservation and heritage. We argue that these landscapes are at odds with the values and core convictions of the current heritage policies and merit recognition in their own right.  相似文献   

19.
邵甬  王丽丽 《城市规划》2016,(12):73-80
"居住类遗产"具有遗产和居住的双重属性,然而由于中国特有的产权制度,"公有居住类遗产"往往面临着遗产保护与居住改善的双重困境。论文以上海为例,首先剖析了中国的公有产权制度对公有居住类遗产产生的影响以及"所有权人虚空"和"产权关系模糊"等问题;其次,在现有产权制度背景下,围绕公有居住类遗产的两大属性,分别剖析了目前自下而上的"个人与市场行为"、自上而下的"遗产管理"和"公有住房管理"并行的管理体系及存在的问题。最后,论文提出了实现公有居住类遗产保护与居住改善共赢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0.
旧城遗产保护制度中“原真性”的谬误与真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杰 《城市规划》2007,31(11):79-85
通过杭州雷锋塔重建引发的争论,展开了对现行旧城遗产保护制度中"原真性"问题的讨论。通过对原真性的概念、国人对此的理解及其遗产保护制度对他的内化等论述,揭示了西方"原真性"舶来之物"内化"过程中存在的制度上、认识上的诸多谬误,并得出:对西方"原真性"舶来之物的不解,以及舶来之物内化,造成了人为的多解的"原真性"与多解的"历史",这是致使谬误的根源。而构筑于文物保护领域的"原真性"强加于旧城历史文化街区、遗产保护,则是造成旧城遗产保护与现实生活相背的根源。基于此,文章指出矫正谬误的关键在于:立足于本国国情,在大胆"拿来"西方之物的同时,更应强调积极的"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