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济阳坳陷南部油气成藏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济阳坳陷南部的东营凹陷与惠民凹陷相邻,成藏条件与油气富集特征既有相似性,又存在较大差异。东营凹陷与惠民凹陷主力生、储油层系的岩性、层位基本相同,圈闭及油气藏类型相似,均具有两期成藏并以晚期成藏为主的特点,均在凹陷中央形成中央隆起带,并成为油气富集区带。东营凹陷与惠民凹陷面积相近,但油气丰度悬殊,东营凹陷探明储量大体为惠民凹陷的7倍,其主要原因是虽然凹陷内部均发育多个次级洼陷,但洼陷的演化历史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惠民凹陷只有南部临南洼陷是继承性发育的深洼陷,其它洼陷在古近纪后期沉降缓慢,大大影响了有机质的成熟进程。凹陷沉降演化史不仅控制了烃源岩有机质的成熟演化,对储盖条件也有重要影响。图4表1参16 相似文献
3.
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及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藏类型、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进行叠合分析,认为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与分布主要受南屯组烃源岩供烃窗口、烃源岩断裂和破坏断裂、裂缝发育区、油气运移汇聚区、中期变形形成的断阶和断垒型潜山的共同控制。油气成藏具2种模式:油气沿断裂或不整合面侧向运移至潜山顶部风化壳聚集成藏;油气沿断裂或裂缝垂向运移至潜山内部裂缝或破碎带聚集成藏。根据对各种油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的分析,预测: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苏德尔特潜山构造带中部、呼和诺仁断鼻构造带中部的贝17井区周围和敖瑙海洼槽中部的贝36井周围;较有利勘探区主要为霍多莫尔背斜带南部和呼和诺仁断鼻构造带北部的贝5井周围。图5表2参10 相似文献
4.
济阳坳陷平方王-平南潜山带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平方王—平南潜山是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西斜坡上的北东—南西方向上延伸的断块型古生界潜山带,构造上处于北东—北西断裂带的交汇处,应力集中,中深层断裂很发育。南侧的断层长期剧烈活动,一方面,在断层上升盘形成与断层走向基本一致的一系列中古生界断块山;另一方面,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使断层附近古生界地层产生裂缝,为潜山创造了良好的储集空间。本区南临博兴生油洼陷,东临利津洼陷,距油源区近,油气资源充足,断层可作为油气的主要运移通道,具备良好的潜山成藏条件。通过地质分析及钻井揭示,平方王—平南潜山带存在4套潜山储集层,形成了该潜山带特有的“四层楼”潜山成藏模式,是寻找潜山油气藏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5.
以南海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为研究对象,对其油气输导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油气输导主控因素与模式,预测油气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表明:断裂、连续性砂体、构造脊以及不整合面是油气输导的4大主控因素,各主控因素表现出门限控藏特征;珠一坳陷已发现油气藏全部分布在以断裂为中心12 km、地层含砂率介于25 %~75 % 和距离构造脊顶点相对距离为1的范围内;烃源岩排烃边界与基底构造脊之间的不整合区域可供油气发生侧向运移.通源断裂、连续性砂体、构造脊3个地质要素输导门限的叠加复合控制了源内垂向输导模式有利运聚区;不整合面、非通源断裂、连续性砂体、构造脊4个地质要素输导门限的叠加复合控制了侧向阶梯状输导模式有利运聚区.应用上述研究成果,对珠一坳陷珠江组下段有利勘探区带进行了预测,认为恩平中半地堑、西江北-西江南半地堑、惠州凹陷、陆西半地堑是油气运聚有利区;用已发现油气田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84.8 % 的油气储量和92.1 % 的油藏都分布在上述预测有利区带内,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7.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焉耆盆地中生代原型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研究,将其划分为中、晚三叠世断陷形成亚阶段、早侏罗世早期-中侏罗世早期断陷扩展亚阶段、中侏罗世中期-晚侏罗世晚期萎缩衰亡亚阶段,指出第二阶段对油气形成起重要作用。分析认为烃源岩条件、盖层及储盖组合、圈闭类型、断层的封堵性及优势输导体系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烃源岩演化、储集层自生伊利石年代学分析、矿物流体包裹体均-温度分析结果表明,盆地有两次重要的油气运移和成藏时期。油气成藏有宝浪苏木构造带、种马场构造带、博南鼻状构造带三种主要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8.
孤岛潜山属于断陷盆地内极为重要的一类油气藏,近年来因探明储量大、产能高而被广大学者研究。而针对目前孤岛潜山古生界的勘探程度不高及成藏主控因素还不明确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油气成藏要素及主控因素分析得出:(1)孤岛潜山古生界及其披覆构造具备良好的油源条件;(2)孤岛潜山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主要为两大类风化壳型储层和内幕型储层;(3)孤岛潜山上古生界内幕盖层的封盖性较好,下古生界风化壳在断裂带中也可形成规模较小的油气藏。最后,通过对有利圈闭区的预测,提出了在孤岛潜山西排山下古生界有利构造圈闭13个,在孤岛潜山中-东排山上古生界有利构造圈闭21个。 相似文献
9.
构造作用与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董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11(3):25-27,30
从渤海湾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和断裂作用等方面入手 ,对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特点和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上第三系油气成藏具有源控、相控、断控、盖控等特点。下第三系沉降沉积中心的迁移对上第三系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作用 ,上第三系油气主要富集于坳陷东北部环渤海地区 ,主要原因是沉降沉积中心的迁移造就了晚期成藏的优越条件。断层对油气纵向运移并形成上第三系馆陶组厚层砂岩体油气聚集发挥了重要作用。油气沿断裂的运移呈幕式 ,切入烃源岩的断裂类似于潜水泵 ,周期性地将油气输送到上覆层系 ,与横向连通砂体构成立体网状运移体系。凹陷中受断裂控制形成的低凸起是油气富集的最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0.
11.
埕岛东部潜山油气成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振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19(4):31-33
针对埕岛东部潜山地质格局及油气成藏规律比较复杂、成藏特征认识不够深入等问题,通过对钻井、录井、构造解释及测试资料等的综合分析,研究其构造及地层特征,对其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受多期强烈构造运动的影响,研究区地层分布非常复杂,不同构造带或同一构造带不同构造部位的地层发育均存在差异。纵向上,埕岛东部潜山在太古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均有不同程度的油气富集,其中以下古生界最为富集,且主要分布于构造较高部位; 平面上,由构造主体向翼部,油气分布层位由老到新,油气藏类型由断块—残丘型油气藏向地层不整合油气藏过渡。通过对典型井的解剖,认为储盖组合和侧向封堵条件为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由此建立埕岛东部潜山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研究孤西低潜山地质构造特征入手,通过分析下古生界低潜山成藏条件及南北高点油气藏含油气差异性对比,指出低潜山油气成藏主要控制因素为油源距离、运移通道,距油源越近,油气越富集、成藏规模越大,油性越好、成藏条件越有利,境易于成藏。为孤西地区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解释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外源油气在三合村洼陷内部聚集成藏的问题,利用流体包裹体、生物标志化合物等资料,结合典型井埋藏史与边界断裂演化史分析,从油气成藏期与运移路径演化2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反映成熟度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均证实,三合村洼陷存在东营组沉积早期、馆陶组及明化镇组沉积晚期油气成藏过程,早期油气主要源自渤南洼陷沙四上烃源岩,之后渤南洼陷沙三段及沙一段烃源岩相继成熟供烃,构成了三合村洼陷完整的成藏序列。东营组成藏期,边界断层未能错开三角洲砂体,渤南油气可沿统一砂体直接向三合村运聚;晚期由断层、砂体及不整合构成的复合体系,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输导通道。油气正是通过“早期统一砂体运移”和“断层—砂体—不整合复合运移”等方式向三合村洼陷内部及其南部斜坡运聚,形成多种类型的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15.
北萨哈林盆地属于中新生代弧后盆地,发育中、上中新统奥科贝凯组页岩、上中新统努托瓦组下段页岩、下中新统威宁组和中、下中新统达吉组含煤层系3套烃源岩。主力产层为中、下中新统的达吉组砂岩和上中新统努托瓦组下段砂岩。圈闭类型为背斜、复杂断背斜和断块。统计分析表明,平面上油气主要聚集在盆地东北萨哈林次盆,并且海上油气储量、油气田规模均大于陆上;垂向上油气主要分布在中新统达吉组和上中新统努托瓦组。油气成藏条件综合评价分析认为,盆地油气分布主要受构造和储层两方面因素的控制:上新世晚期形成的构造圈闭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上新世晚期—全新世萨哈林褶皱幕对早期形成的圈闭起调整或破坏作用;中、下中新统达吉组和上中新统努托瓦组下段砂岩的展布控制了油气藏的纵横向分布。油气勘探结果表明,东北萨哈林次盆陆上部分勘探程度较高,海上是近几年的储量增长区,也是今后最具勘探潜力的地区,其勘探目的层主要为努托瓦组和达吉组,勘探目标主要为构造—地层型圈闭和地层型圈闭。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海月潜山的油气成藏条件,探讨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与油气聚集规律,从潜山的油源条件、储层条件、油气运移通道和油藏保存条件等诸多要素入手,开展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月潜山东西两侧分别为两大主力生油洼陷,长期持续活动的深大断裂和潜山不整合面构成良好的油源通道,多期次发育的裂缝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储集空间,沙河街期和东营期稳定分布的湖相泥岩披覆潜山之上,为潜山成藏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其中,位于西侧深大断裂附近,侧向直接与生油岩对接和位于构造转向部位的低潜山是油气成藏的最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7.
济阳坳陷正反转构造研究程度较低,整体缺乏系统、规律性的认识。以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应力场及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对济阳坳陷正反转构造进行了综合判识和解释,并论述了正反转构造发育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典型的正反转构造主要发育在埕岛地区的埕北20断层及东营凹陷陈南断层东段,在断层上盘形成明显的反转挤压背斜,形成于晚白垩世和古近纪东营末区域挤压应力场背景之下;正反转构造的判识必须充分考虑区域构造应力场的转型、不整合发育特征、构造样式的差异性以及地层、沉积相特征;正反转构造的发育会改造先期形成油气藏、形成有利的背斜和不整合型圈闭、改善储集性能,可以形成有利的背斜型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和不整合遮挡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
断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探讨--以济阳坳陷为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断层在油气成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多断型的含油气盆地。如何对断层影响油气成藏的各种因素和不同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是多断型盆地勘探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以济阳坳陷为例,从断层的形成及其影响油气成藏的不同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断层封闭性定量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小于10×10-3μm2,由于其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的特殊性,在油气成藏机理方面与常规油气藏存在根本的区别。该文从分析"根缘气"的形成条件及成藏特点出发,以模拟实验为基础,根据济阳坳陷致密储层特点,探讨油气成藏机理:致密储层油气运移成藏以超压充注为主,超压传递到达的边界就是其含油(气)边界,超压梯度大,油气充注的距离和圈闭滞留的范围就大,含烃饱和度也相对高。通过成藏相似性研究认为,济阳坳陷致密砂岩油气藏具以下特点:①烃源岩持续供烃,源内及附近储层蕴含着大量的分异性较差的油气;②致密砂岩储层"相势控藏";③具有大面积分布致密油气藏的条件,勘探潜力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