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我国风景区存在较为突出的资源保护与发展问题,以君山景区的详细规划为例,探讨了如何保护景区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系统,分析了在规划中如何挖掘、整理、充实景区历史人文内涵,与景区的发展目标相结合,使保护与发展互相促进.君山景区详细规划以风景资源保护为前提,有机规划景点布局、组织游赏序列、举办主题活动、建构特色植物群落景观,正确处理了景区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戴磊  刘胜亮 《山西建筑》2014,(10):23-26
依据对项王故里与宿迁城市文化的研究,介绍了景区规划定位和规划策略,并以空间理念和总体布局为切入点,探讨了项王故里景区的规划方案,指出文化旅游景区应注意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保护,以最大限度彰显历史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扎西会议”是红军长征中一次重要的历史性会议。1935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扎西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革命光辉的转折点。自此,“扎西会议”会址成为中国革命发展史中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先后被评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2004年出台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扎西会议”纪念馆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云南省仅有的两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①。“扎西会议”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以“扎西会议”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核心,将红色旅游景区的保护开发与地方历史街区的规划建设相结合,进行了整合性的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乐益  董卫 《规划师》2006,22(6):31-34
文化衰退和物质衰败是历史街区衰落的两个原因.文化内涵是历史街区特色的内在表达,也是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内容.余姚市武胜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通过人文活动带的建设、保护内容和深度的拓展,以及渐进式保护与集中式保护相结合的策略,运用功能提升、文化资源的收集和表现,传统建筑形制保护与传递,多元保护模式的运用等方法,对历史街区进行全面、完整和积极的规划.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8)
本文介绍了GIS技术与遥感相结合在旅游景区现状调查、景区基础信息数据库建库、景区规划决策、规划成果展示等环节中的应用,提供了GIS技术与旅游景区规划相整合的思路。实践证明,GIS技术对提高规划编制的效率和准确性起到了支持作用,促进了旅游规划信息系统的分步建设实施。  相似文献   

6.
何芳  江东  秦振芝  秦军  范琪 《规划师》2011,(1):72-79
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串联着古城历史街区、文保单位、主题商住及绿化水系等特色地段.规划从用地、文化、生态和交通四个方面研究荆州古城的可持续发展性,合理安排古城旅游、居住及市政设施,形成"一环、五线、十区"的"一环串珠"式的功能区划与总体结构形态.通过整合荆州历史脉络肌理,发展古城旅游服务事业,将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建设成...  相似文献   

7.
齐冬晖 《山西建筑》2010,36(33):19-20
通过高君字故居景区规划设计实践的论述,体现了通过对规划用地内的自然、文化、产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合,使故居修复展示、党团教育基地创立与新农村建设三大主题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具有独特地域人文特色的红色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会同炎帝故里景区规划结合旅游规划原则,从文化、生态、交通和用地四个方面来探索文化休闲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性,并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设计,形成"一带四区"的功能分区与总体结构,将景区规划建设成集文化体验、乡村休闲、生态休闲、特色养生、祭祖朝拜于一体的复合型高品位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9.
历史村落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西藏吞巴乡的千年古村落吞达村为例,分析了其历史文化特色要素,包括村庄选址、布局、文化遗存、传统建筑、藏族文化及风情特色,对吞巴村的旅游现状资源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发展目标与对策,对吞巴村旅游景区规划中重点的雪域田园景区与旅游设施重要节点吞巴庄园和客栈区、吞达村入口广场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和建筑意向设计,对历史村落的旅游发展和景观规划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广州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今天,如何挖掘地域历史文化资源,营造新的景观,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流花西苑是广州市流花湖公园的特色景区,有“岭南盆景之家”美誉,如何通过进一步规划来体现西苑领南盆景的地域历史文化特点,为广州增添一份文化色彩,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本丈将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流花西苑景区的规划设计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现代最区规划应突出最区的自然生态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以生态资源为依托,以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为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保护与利用井重.本文结台笔者多年的相关规划工作对景区园林规划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龙门山地震断裂带风景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及设计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喆  曹珠朵  崔珩  陈林 《规划师》2008,24(7):30-32
"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上的风景旅游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在灾后重建规划中,应遵循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原则,将抗灾、防灾作为规划重点,加强原有各层次规划之间的衔接,整合原有风景旅游资源,做好对景区资源与设施的综合评价,注重保护好历史文化脉络,注意景区规划的有机更新.  相似文献   

13.
江西四大风景名山规划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述了江西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历史发展概况,针对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四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实践中遇到的若干重大问题提出了探讨商榷意见。一、大规模建设使庐山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风貌受到严重威胁,应采取什么对策?二、结合井冈山规划首次(1962年)提出了革命纪念体系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三、结合龙虎山、三清山规划探讨了宗教与原始崇拜问题;景观规划问题;高山景区交通方式和旅馆建设标准问题。四、风景区旅游、服务、管理三大中心功能布局的现状与规划问题。五、江西风景旅游网络的构成与发展问题,首次提出了开辟赣中历史文化旅游线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梳理了后柳古镇的地域文化特色,结合后柳古镇的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及文化特色,提出了景区开发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并从功能结构规划、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人文景观设施建设等方面,推导出了后柳古镇整体开发策略,可为古镇开发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规划师》2017,(2)
水文化是城市水利风景区的灵魂,水文化传承是城市水利风景区提升品质和丰富内涵的必要途径。近年来,城市水利风景区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各景区为突显自身地域特色,将水文化作为其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巴城湖水利风景区规划为例,从水文化本体传承和客体传承两个层面出发,探索水利风景区水文化传承的规划方法,通过对水利工程、水文化遗址、水体景观和地域文化等关键要素的规划指引,彰显景区特色;通过水文化资源空间投影、产品转化及旅游线路规划等手段,打造满足游客精神诉求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井冈山杜鹃山景区为满足自身以及游客服务需求,对景区现有入口处服务中心区域进行整体改造提升的背景下,通过紧扣"回归乡土"主题,利用并结合当地地理条件、历史文化、人文特点对现有入口进行一个较为深入的提升改造,从而达到将景区的原生态开发与当地特殊的红色历史背景及文化符号相结合、深层次地开发与当地社会条件紧密结合的目的,进一步强化其在景区之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石头城遗址是南京市最具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的风景名胜,所谓“虎踞龙盘”中的“虎踞”指的就是历史上的石头城要塞和扼守长江水道的石头山(今清凉山)。石头城是南京六朝古都历史的发端,而清凉山地区则是南京各类文化汇聚流变的见证。鉴于此,在当下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彰显该地域历史遗存的人文精神已成为建筑、规划、风景园林专业共同探讨的命题。本文以南京石头城遗址公园概念性景观规划设计为依托,基于科学调研和文献求证,结合现有资源和市场需求,深入研究了新建景观建筑的文脉、选址、功能和形态,通过景观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实现了遗址公园和景区环境风貌的协调统一,使多元文化得以传承和再现,重塑了石头城遗址公园景观环境的场所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东进林景区林相改造与规划设计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江苏省句容市茅山东进林景区的增设和凸显事宜,在初步概念规划的基础上,提出红色旅游的主题,将自然风貌和人文历史相结合,增强茅山景区的竞争力,重新展现东进历史的革命事迹。文中重点从树种选择、字体选择、植物配置、景观结构这4个方面来分析东进林景区的林相改造与景观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9.
2006年的五一“黄金周”.最火爆的景区无疑当属位于山西省祁县的乔家大院,晋商文化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体系.融汇了博大精深.兼容并包和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因为一部《乔家大院》.晋商这个曾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社会群体。再一次掀起了人们狂潮般的关注。 然而.景区的火爆给山西人带来的是一连串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比如怎样合理规划、开发景区.怎样利用、管理资源.怎样更好地配置软硬件设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4)
旅游消费升级背景下,游客对景区的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本文以海南游客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景区文化建设评价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游客年龄、受教育程度均与景区文化建设评价呈负相关,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对海南省景区文化建设进行市场细分,以期可以提升景区文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