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影响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二元接枝共聚反应的引发剂用量、淀粉/单体比例、丙烯酸/丙烯酰胺比例、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等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淀粉二元接枝共聚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合成了吸水率为760g/g、吸0.06%CaCl2溶液为192g/g、吸0.9%NaCl溶液为155g/g的耐盐性高吸水树脂,从根本上解决了其抗盐怀能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吸水树脂PAA/AM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做引发剂,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反应单体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适用于淡水和盐水的吸水膨胀聚合物。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最佳吸水膨胀配方进行了优选:单体浓度[M]=30%;单体中和度N=75%;引发剂浓度[I]=0.15%;交联剂浓度[C]=0.011%;反应温度为75℃及反应时间3h。对PAA的吸液速率进行了测定,并讨论了它的反复吸液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丙烯酸与丙烯酰胺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二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通过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耐盐性的高吸水树脂,其最大吸水率为887g/g,吸盐率达到91g/g。探讨了中和度、单体配比、引发剂、交联剂和温度对树脂吸水吸盐率的影响,同时也对高吸水树脂的性能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高吸水树脂具有很强的酸碱敏感性和良好的吸水可逆性。同时也发现,在反应中加入少量乙醇,可以大大提高其吸水速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丙烯酰胺和马来酸酐为单体,过硫酸钠为引发剂,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600(PEGDA600)为交联剂,合成了高吸水树脂。考察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聚合温度对吸水树脂吸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丙烯酸/丙烯酰胺/马来酸酐质量比为10/2.5/1.8,PEGDA600用量为3种单体总质量的4%,引发剂用量为3种单体总质量的0.2%,丙烯酸中和度为75%,聚合温度为65℃时,吸水倍率具有最大值,对0.9%NaCl盐水的最大吸水倍率为128g/g。  相似文献   

5.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硫代硫酸钠为引发剂,采用敞开体系快速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耐盐性高吸水树脂聚(丙烯酸钠-CO-丙烯酰胺).探讨了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单体含量、引发剂及交联剂用量对吸水(盐)率的影响,同时对共聚物的溶胀性能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聚丙烯酸系聚合大分子链上同时引入适当配比的酰胺基能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有效提高树脂的耐盐性,且所得树脂的溶胀性能好,最高吸蒸馏水倍率达1 840g/g,吸盐(质量分数0.9%的NaCl溶液)倍率达162g/g.  相似文献   

6.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耐盐性聚丙烯酸钠-co-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研究了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交联剂以及反应温度和烘干成型温度对吸盐水倍率和吸盐水速率的影响.对其结构以及外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合成的高吸水树脂吸蒸馏水的倍率为1 390 g/g,吸盐水倍率为95 g/g.  相似文献   

7.
耐盐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宝华  张剑秋等 《上海化工》2001,26(24):16-17,21
试验以丙烯酸为单体,氢氧化钠为中和试剂,以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并加入不同量的自制丙烯酸酯,在一定的温度下得到不同吸水能力的高吸水性树脂,发现一定比例的自制丙烯酸酯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能力和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8.
AA/AMPS高吸水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辉  孙举 《河南化工》1996,(1):11-13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了AA/AMPS高吸水树脂,研究了共聚物吸水性能与引发剂用量、交联剂、中和度、共聚物单体比例以及水中电解质浓度关系。制得的共聚物吸去离子水达1500倍,吸0.9%NaCl溶液230倍。  相似文献   

9.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辛烷基磺酸钠(NaAMC8S)三元共聚高吸水树脂,研究了引发剂含量、交联剂含量、AA中和度对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磺酸基单体NaAMC8S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吸水树脂的盐水吸收能力,当引发剂含量为0.2%,交联剂含量为0.02%,中和度为75%,加入NaAMC8S为0.5%时,共聚树脂吸自来水的量为601mL/g,吸0.9%Nacl水溶液的量为154mL/g。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丙烯酸与亲水性物质QS接枝共聚合成高吸水树脂(SAP),重点介绍这种高吸水树脂合成与测试万法。  相似文献   

11.
新型消毒剂固载二氧化氯活化释放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固载二氧化氯缓慢释放二氧化氯气体的过程机理,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释放阶段所遵循的宏观动力学规律:在释放初期,近似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为lgC=-0.0031×t 1.719,释放中期满足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为I/C=(-1.11×10-5)×t 0.0196,释放末期同样近似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为lgC=(-7.98×10-5)×t 1.6882。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N,N’-亚甲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了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吸水树脂,探讨了单体配比(mAA/mAM)、交联剂和引发剂用量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5℃时,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吸水树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丙烯酸和丙烯酰胺质量比为4:1,交联剂和引发剂用量分别为聚合单体(丙烯酸和丙烯酰胺)总质量的0.02%和0.4%。  相似文献   

13.
CMC和AA/AM三元共聚高吸水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羧甲基纤维素(CMC)-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为原料进行共聚合成了高吸水树脂,研究了单体、中和度、交联剂等因素对产品吸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丙烯酸乳液的合成工艺及性能和用途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周亚  郭永超  赵彦生 《辽宁化工》2011,40(11):1121-1123,1126
以淀粉为主要原料,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淀粉、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丙烯酸中和度等因素对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合温度为50℃,淀粉、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分别为丙烯酸用量的10%、0.7%和0.03%的条件下,所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吸蒸馏水和生理盐水能力最高可达786 g/g和79 g/g。  相似文献   

16.
张丽颖  任海林 《辽宁化工》2009,38(10):711-714
采用淀粉接枝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以氧化还原体系((NH4)2S2O8-Na2SO3)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具有耐盐型高吸水性树脂,分析了制备条件对耐盐型高吸水性树脂性能的影响,确定较合理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7.
固载二氧化氯的杀菌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铭  周大军 《应用化工》2006,35(7):520-522,525
以自行设计的C lO2释放量测定装置,测定了固载C lO2在不同空间中的释放量,以自然落菌法、稀释平板倾注法确定C lO2气体杀菌率,考察了固载二氧化氯释放时间、气体浓度与杀菌率间的关系和固载C lO2对多个菌种的杀菌效果。研究表明:对大肠杆菌,C lO2气体浓度仅需0.31~0.36 mg/m3,杀菌1 h,杀菌率可达到99.55%;当C lO2气体浓度在1.64~1.78 mg/m3内,欲达到100%的杀菌率,霉菌所需有效作用时间小于2 h;而枯草芽孢杆菌要达到4.5 h以上。在有效空间内,C lO2气体杀菌的浓度控制在100~1500μg/m3之间有较好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玉米淀粉接枝丙烯酸共聚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的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本课题较系统地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单体中和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该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物料的二次加入有效地提高了该反应的接枝效果,并对该接枝共聚物进行了红外测试表征。  相似文献   

19.
丙烯酸系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阴离子型高吸水性树脂,以丙烯酸为单体、氢氧化钠为中和试剂,加一定量的引发剂和交联剂,在适当的温度下恒温聚合反应、得 吸水们经达500倍的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中和度、交联剂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LDPE熔融接枝丙烯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俞强  林明德 《中国塑料》1995,9(5):34-37
本文选择丙烯酸作为接枝单体与过氧化二异丙苯、低密度聚乙烯混合,在单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接枝反应。实验研究了挤出条件、DCP用量以及丙烯酸单体用量对熔融接枝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