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气腐蚀下耐候钢的初期行为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耐候钢在40 ℃ 和100%RH高温高湿环境中初期大气腐蚀行为规律。结果表明,耐候钢初期大气腐蚀行为符合幂函数规律,随着Cu含量的增加,代表腐蚀发展趋势的n值减小,说明Cu有助于减缓耐候钢的腐蚀发展趋势。通过SEM扫描电镜和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模拟大气腐蚀初期腐蚀产物的形成和发展得知,在大气腐蚀初期,腐蚀产物形貌为团状和链状,团状腐蚀产物主要由γ Fe2O3和γ FeOOH构成,而链状腐蚀产物为α FeOOH。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在浸泡、湿热和大气腐蚀试验条件下,Nd-Fe-B磁体的腐蚀行为以及腐蚀对磁体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d-Fe-B合金在氯化钠水溶液中有很强的腐蚀活性。湿热试验和大气腐蚀后的腐蚀产物层有一定的保护作用。Nd-Fe-B磁体腐蚀后剩余磁感应强度Br和最大磁能积(BH)max均降低,矫顽力的变化则与腐蚀介质有关。同时,讨论了Nd-Fe-B磁体腐蚀影响磁性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摘要:为了研究300M超高强钢在中性盐雾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及腐蚀机制,采用失重法,宏观、微观腐蚀形貌分析,三维表面轮廓分析及电化学分析的研究方法,来表征腐蚀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0M超高强钢在中性盐雾环境中的腐蚀产物为FeOOH、Fe2O3、Fe(OH)3和Fe3O4;腐蚀速率随着腐蚀时间逐渐降低,腐蚀后期(72h)腐蚀速率降低50%;腐蚀初期以点蚀为主,点蚀坑通过横向扩展,逐渐发展为后期的均匀腐蚀,腐蚀表面形貌呈沟壑状;外腐蚀层对基体的保护能力很弱,Cr元素在锈层靠近基体的一侧偏聚使内腐蚀层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气暴晒实验研究了海洋大气环境下低碳钢和稀土钢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有利于提高碳钢耐海洋大气的腐蚀性能.采用SEM、XRD以及电化学方法对腐蚀产物进行研究.发现稀土钢锈层组织缺陷较少,能有效阻挡腐蚀性离子侵入.稀土可以促进腐蚀产物中活性物相向α - FeOOH转化,并能细化锈颗粒,提高铁锈中非晶相比例.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集装箱钢板在西沙海洋大气环境中暴露不同阶段的腐蚀行为。采用SEM(EDS)、XRD研究了锈层形貌及成分,采用极化曲线研究了暴露不同阶段的腐蚀电化学行为。通过腐蚀深度测试,建立了腐蚀速率与暴露时间的幂指数关系,结合腐蚀形貌和产物分析,主要的锈蚀产物为γ FeOOH、β FeOOH。Cr和Cu合金元素也参与了锈层的形成,有助于提高锈层的致密性。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耐候钢暴露不同阶段的腐蚀电流,3个月时值最低,6个月随后暴露时间增加,锈层不断增厚,起到对Cl 的阻碍作用,降低腐蚀速率;之后随着曝露时间的增加,锈层出现脱落,腐蚀速率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6.
秦紫瑞  郭宁 《特殊钢》1998,19(5):39-33
研制了HCl+AlCl3复合介质泵用铸造高合金不锈钢ZHASS-2(0.02C-18Cr-30Ni-10Mo-3Cu-2.5W)。试验结果表明,1150℃×2h水冷的新型铸造不锈钢在60℃,5%HCl+25%AlCl3复合介质中具有良好的耐均匀腐蚀、晶间腐蚀和点腐蚀性能。且铸造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碳钢在大气腐蚀过程中影响变量多且作用机制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综合智能模型的重要变量挖掘框架,利用该框架可以挖掘影响碳钢早期大气腐蚀的重要环境变量及其对腐蚀电偶电流产生的影响.本文通过大气腐蚀监测仪(ACM)收集了我国5个试验站点的大气腐蚀数据,首先,构建了随机森林(RF)、梯度提升回归树(GBRT)和BP神经网络(BPNN)三种机器学习模型;其次,利用多模型集成重要变量选择算法(MEIVS)量化环境变量的重要性并提取影响碳钢早期大气腐蚀的重要环境变量;最后,绘制了环境变量与腐蚀电偶电流的局部依赖曲线(PDP).仿真结果显示,MEIVS算法挖掘出的重要环境变量更符合大气腐蚀的先验规律;PDP与MEIVS算法的结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重要环境变量对应的PDP的变化幅度大,且PDP的变化趋势能够反映环境变量对腐蚀电偶电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模拟工业酸雨大气条件下低碳钢经干湿循环加速腐蚀实验条件下的锈蚀速度变化。初期锈蚀速度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随后转为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带锈低碳钢的电化学极化行为表明,干湿循环下的腐蚀产物促进阴极过程,抑制阳极过程。在干湿循环加速腐蚀进程中低碳钢表面铁锈的化学组成、结构变化表现为在锈蚀初期α-FeOOH含量较低,锈层疏松,锈蚀速度呈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上升趋势;后期随α—FeOOH含量的增加和锈层变得更加致密,腐蚀转变为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用流态化床反应器热处理α-FeOOH的新过程,由于原料α-FeOOH颗粒微细、流动性差,通过冷模和热试验研究,选定了有特定内部构件的流化床反应器,能使α-FeOOH有较好的流动状态,有效地防止了微细物料的反混与三路,返气输送物料,微机控制温度,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设备新颖,流程先进,开创了用流态化床反应器生产γ-Fe2O3的新过程,产品比转炉均匀、稳定,占地少,能耗少,已建有500t/y的生产厂。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挤压锻坯中间高温均匀化对7175-T(736)铝合金锻件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高温均匀化能显著提高锻件(T(736)状态)的塑性(δ),电导率(r)和应力腐蚀寿命(SCL),并能明显改善拉伸断口和应力腐蚀断口的结构。在中间高温均匀化过程中析出的Al-Cr化合物的弥散质点,对显微组织和组织参数具有有利影响,因而使T(736)锻件的塑性和应力腐蚀寿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本钢超细晶粒钢的开发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本钢生产的几种超细晶钢的研制开发情况。在普碳钢成分的基础上开发出CX400和CX500高性能超细晶钢;在09CuPTiRE和SPA-H两种耐候钢的基础上开发出Cu-P-Ti-RE系和Cu-P-Cr-Ni系超细晶耐候钢。生产实践表明,几种超细晶钢的化学成分设计合理、热连轧生产工艺可行,晶粒明显细化,综合性能良好。产品成功应用于汽车结构件、铁道车辆和集装箱的制造。  相似文献   

12.
郜书忠  李军 《工业炉》2012,34(3):14-16
介绍了南钢利用自炼的优良坯料资源进行轴承钢带钢的开发,以替代棒材轴承钢,简化了下游的制造工艺,降低了加工成本。通过对加热工艺、轧制工艺、冷却工艺的摸索,使产品的碳化物控制水平达到并超过了棒材的水平,实现对棒材成功替代。  相似文献   

13.
借鉴国际高强度微合金化钢(HSLA)合金设计的新理念,采用纯净钢冶炼连铸工艺和热机械轧制工艺(TMCP),鞍钢研制开发出含铌微合金化高钢级管线钢和超低碳贝氏体钢.其产品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良好的焊接性能等,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process of clean steel with different ways in Panzhihua Steel based on high sulfur content hot metal.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ulfur control technologies in hot metal pretreatment, converter steel-making and refining processes, Panzhihua Steel had achieved the production of clean steel such as 350km/h steel for high speed railway, electric steel, etc.  相似文献   

15.
洁净钢与零夹杂物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洁净钢的生产历史及近下来所采用的生产方法和超洁净的生产,另外还对零夹杂物钢提出了设想与展望,作者认为,随着炼钢工艺的飞速发展,耐火材料质量的提高,原材料纯度的改善和生产管理的加强,零夹杂物钢将会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新金属材料而保钢铁材料在工业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针对合叉门架槽钢轧制时出现的粘钢及划伤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洁净钢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余志祥  郑万  汪晓川  邹阳 《炼钢》2000,16(3):11-15
介绍了近年来武钢第三炼钢厂在纯净钢冶炼工艺和生产方面所做的工作。描述了在钢中碳、氮、氢、硫和总氧的控制和夹杂物的变性处理上采取的措施、目前达到的水平,以及这些措施在IF钢和石油管线钢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前,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钢结构又分轻钢和重钢。判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很多有经验的设计师或项目经理也常常不能完全说明白,可以以一些数据综合考虑并加以判断。  相似文献   

19.
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汽车板生产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详细介绍了德国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汽车板专业化生产的组织机构,炼钢、连铸以及热轧带钢、冷轧带钢、镀锌板、拼焊板生产的工艺装备水平及其品种现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