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佟晓筠  王翥 《计算机科学》2011,38(6):101-105
目前已有一些蠕虫检测系统利用蠕虫传播特性进行检测,误报率高,不能对大范围网络进行检测。为此,首先对蠕虫传播模型进行了分析和优化,提出了新蠕虫分布式传播模型。针对该模型提出了分布式蠕虫检测技术,亦即采用基于规则的检测方法监控网络蠕虫,控制台管理和协调多个检测端的工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预警蠕虫的传播行为并进行监控和报警,具有高检测率和低误报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Internet蠕虫的传播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种传播模型的特点和适用环境,在此基础上结合良性蠕虫的特点提出.了良性蠕虫对抗恶性蠕虫的传播模型。经过比较和分析,理论上证明了蠕虫对抗蠕虫传播模型,有效地补充和改进了传统的Internet蠕虫传播模型,使其更符合Internet蠕虫传播的实际,为进一步研究蠕虫的检测与预防提供了有力的研究方法。与现有模型相比,其降低了对抗蠕虫给网络造成的冲击、可控,并降低了模型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Internet蠕虫的传播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种传播模型的特点和适用环境,在此基础上结合良性蠕虫的特点提出了良性蠕虫对抗恶性蠕虫的传播模型。经过比较和分析,理论上证明了蠕虫对抗蠕虫传播模型,有效地补充和改进了传统的Internet蠕虫传播模型,使其更符合Internet蠕虫传播的实际,为进一步研究蠕虫的检测与预防提供了有力的研究方法。与现有模型相比,其降低了对抗蠕虫给网络造成的冲击、可控,并降低了模型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良性蠕虫来对抗蠕虫是一种新的蠕虫对抗技术。本文针对WAW模型中对抗蠕虫状态不可控、产生流量过大等问题提出了可控蠕虫的概念,给出了可控蠕虫的定义、分布式框 架结构和工作流程,并将可控蠕虫用作W-A-W中的对抗蠕虫,给出了可控蠕虫对抗蠕虫传播模型。经验证明,和已有良性蠕虫相比,用可控蠕虫对抗蠕虫产生流量影响更小状态更易控制,在不影响模型效果的情况下降低了模型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5.
提出SIRS蠕虫传播模型并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当R0<1时,网络最终将处于“无病”状态,当R0>1时,将出现蠕虫“地方病”。利用CAIDA提供的蠕虫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与实际数据吻合。基于该模型,分析了主机不能保持免疫力、感染蠕虫后及时关机或断开网络、主机主动免疫等不同策略对蠕虫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蠕虫对抗蠕虫模型的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指出蠕虫对抗蠕虫模型中存在的错误,通过分析蠕虫传播规律,提出修正模型。根据良性蠕虫的不同对抗策略,补充建立相应的蠕虫对抗蠕虫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良性蠕虫出现早晚及良性蠕虫的不同对抗策略对蠕虫传播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良性蠕虫引入越早,其查杀及修复漏洞功能就越全面,控制恶意蠕虫传播的效果也越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Conficker蠕虫在互联网传播期间的流量数据进行分析, 发现蠕虫传播过程体现出以24 h为周期的规律性振荡特性, 即日模式。为了能更准确地描述蠕虫的传播过程, 在经典蠕虫传播模型的基础上, 结合蠕虫传播的日模式特性, 提出了蠕虫传播的日模式模型。同时提出了一个仿真算法, 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进一步表明了日模式因素的存在, 日模式特性的存在为找到抑制蠕虫传播的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基于随机过程理论提出车联网蠕虫的随机传播模型。对于车联网蠕虫的建模分为没有安全软件防护的理想车联网环境和有安全软件防护的现实环境两种情况。在理想情况下,基于Galton-Watson分支过程对于车联网蠕虫进行了数学建模,并且证明车联网蠕虫传播的灭绝概率只与车流有关,而与车流的概率分布形式无关;在现实情况下,当高速公路车流符合泊松分布时,基于排队论对于车联网蠕虫进行了建模,并且研究了其稳定性条件。当高速公路车流符合正态分布时,基于马尔可夫链对于车联网蠕虫进行了建模。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车联网蠕虫的随机传播模型。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P2P网络的蠕虫传播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2P蠕虫是利用P2P机制进行传播的恶意代码.本文针对基于P2P(peer-to-peer)的大规模网络,对P2P蠕虫的传播展开相关研究.首先介绍三个基本的蠕虫传播模型,分析了引入良性蠕虫后的四种情况.然后根据几个P2P蠕虫的扫描策略之一,提出了基于P2P系统的网络对抗蠕虫传播模型,并进行了初步的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蠕虫的快速传播已经成为因特网安全的主要威胁。研究了在安装有防火墙的校园网环境下蠕虫的传播模型以及防火墙对蠕虫传播的影响,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网络蠕虫传播模型的分析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东辉 《计算机仿真》2012,29(2):124-127
研究网络安全问题,网络蠕虫是当前网络安全的重要威胁。网络蠕虫传播途径多样化、隐蔽性强、感染速度快等特点。蠕虫模型以简单传染病模型进行传播,无法准确描述网络蠕虫复杂变化特点,网络蠕虫检测正确率比较低。为了提高网络蠕虫检测正确率,提出一种改进的网络蠕虫传播模型。在网络蠕虫传播模型引入动态隔离策略,有效切断网络蠕虫传播途径,采用自适应的动态感染率和恢复率,降低网络蠕虫造成的不利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经典网络蠕虫传播模型,改进模型有效地加低了网络蠕虫的传播速度,提高网络蠕虫检测正确率和整个网络安全性,为网络蠕虫传播研究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基于无尺度易感应用网络的拓扑蠕虫的传播特性,包括其感染整个应用网络所需要的传播时间和其在传播过程中对相关主机和网络资源的占用情况等。通过与扫描蠕虫相比较,分析出该类拓扑蠕虫传播时间更短,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具有更好的隐蔽性,在实施最终攻击前很难被检测,从而使其对网络和主机具有更大威胁。针对这种威胁,文章提出了几种用于检测和防御基于无尺度网络应用拓扑蠕虫的可能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主动蠕虫以自主方式进行传播,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泛滥到整个因特网。本文提出了离散时间条件下的主动蠕虫传播模型DTWP。该模型考虑了对抗蠕虫存在的情况,可以有效地刻画随机扫描主动蠕虫的传播特性。实验计算结果表明,DTWP模型能够比AAWP模型更好地预测蠕虫后期的传播趋势。  相似文献   

14.
网络蠕虫实验环境构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网络蠕虫实验环境可以为蠕虫研究提供有效的实验分析支持.在系统分析解析模型、报文级模拟、网络仿真、混合方法等蠕虫仿真环境构建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虚实结合的蠕虫仿真模型.该模型综合了报文级模拟和网络仿真技术的优点,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逼真度,为构建灵活可扩展的蠕虫实验环境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MIPv4网络环境,构建一种新型蠕虫——MIPv4-Worm,给出MIPv4节点接触频率的计算方法,对MIPv4网络中蠕虫的传播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建立MIPv4网络蠕虫传播模型(MWM)。该模型显示了各参数对蠕虫传播的影响。MIPv4-Worm传播的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MIPv4网络中蠕虫的传播规律,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MIPv4中蠕虫的大范围传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蠕虫频繁爆发,而且传播愈来愈快,破坏力也增大,已成为互联网安全的主要威胁。基于经典的Kermack-Mckendrick模型,本文提出了一个采用动态隔离策略、动态传染率和恢复率的蠕虫传播模型。分析表明此模型能更有效降低蠕虫的传播速度,为防御蠕虫赢得更多宝贵的时间,减缓和降低了蠕虫造成的负面影响,仿真试验证明了此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隐蔽型蠕虫隐蔽性强和传播周期长等特点,引入周期性因素、感染能力差异因素和扫描速率变化等因素,建立了隐蔽型蠕虫的传播模型,通过模拟实验与各类其他蠕虫传播模型进行对比,并通过与真实网络测量数据的比较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无尺度网络上的蠕虫传播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网络如因特网、人类间的社会关系和物种之间的食物链网络等,都是无尺度网络。研究无尺度网络,对于防范黑客攻击、防治蠕虫的传播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随机网络和无尺度网络做了比较.重点介绍无尺度网络上蠕虫传播行为的特性——阈值和强韧性,最后指出了蠕虫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