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采用基于离差平方和的综合赋权法将主客观赋权法相结合,对南京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1年~2014年2个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呈稳定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值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经济系统上升趋势高于生态系统;南京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向良好态势发展,从经济滞后型低度耦合逐渐转变成生态滞后型极度耦合。为保障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未来几年,南京市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推进三者耦合协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0—2019年甘肃省14个市(州)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并结合重心演化模型对耦合协调度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19年,甘肃省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整体呈小幅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与各市州水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分布格局相一致;(2)2010—2019年,甘肃省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处于[0.52,0.54],属于基本协调类型;空间维度上各市(州)耦合协调类型或持续稳定或有所提升;(3)2010—2019年耦合协调度重心轨迹主要分布在兰州市,年均移动距离为7.19 km。应针对区域特点采取差异化策略以推动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向高级耦合协调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3.
荣洁  张凤太 《人民珠江》2023,(6):101-107
建立常熟城市化和水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其耦合协调关系,为进一步提升区域城市化和水环境协调发展程度及制定政策提供参考。用变异系数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构建耦合协调模型测度2011—2020年常熟市城市化和水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特征。研究发现:城市化综合指数稳步上升,水环境综合指数波动上升,城市化与水环境耦合协调度不断上升。2个系统在此期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从2011年城市化与水环境处于失调衰退类,到2012—2013年处于过渡发展类,再到2014—2020年处于协调发展类。2011—2016、2017、2018—2020年分别为城市化滞后于水环境、城市化与水环境平衡、水环境滞后于城市化。在今后发展中要把握耦合协调规律,采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城市发展模式,围绕建设“水美江南”发力。  相似文献   

4.
城市洪涝灾害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最主要的灾害之一,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广州某片区为例,基于流域系统整体观构建综合考虑河道、管网和地表的耦合水动力模型,并利用模型分析采取洪涝防治措施前后的效果。结果表明:(1)模拟风险点与静态洪涝风险图的风险点基本一致,表明所构建的耦合模型结果较为合理;(2)现状条件下,研究区遭遇100年一遇暴雨存在较高的洪涝风险,急需采取相应措施减缓该地区洪涝风险;(3)通过实施管网改造和泵站扩建等改造措施,可较好缓解研究区洪涝风险,表明改造方案较为合理。通过对横沙涌河口泵站的改建,有效减缓了横沙涌下游段的内涝情况,表明从流域整体观出发考虑流域洪涝灾害治理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5.
水稻水肥耦合技术的生态环境效应和最佳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水肥耦合技术的产量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湿润灌溉总氮污染量相对于充分灌溉减少35.09%~54.22%。中、低氮处理的总氮污染量比高氮处理减少0.59%~23.22%。在湿润灌溉条件下,水稻产量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低施肥会大大降低减产幅度,仍可获得相当高的产量。综合考虑产量、肥料、污染因素,结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可以认为,施氮量202.5 kg/hm2,土壤水分为占土壤饱和含水率的85%是切实可行的最优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城市快速发展给水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协调好城市发展和水质之间的关系对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至关重要。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计算2012—2019年黄河流域11个城市的城市发展水平指数(UDI)和水质指数(WQI),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市发展与水质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发展水平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UDI在空间上呈现“上下游”高、“中游”低的规律;水质整体稳定在Ⅱ类,污染物以氮磷营养盐为主;研究期内城市发展和水质整体为良好协调发展,水质和城市发展存在良好共生关系。针对各城市特点,提出通过加强污水排放管理和污染治理、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及采取环境治理和保护等措施提升水质和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性。  相似文献   

7.
张凤太  苏维词 《人民长江》2016,47(10):25-30
以贵州省9个地州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水资源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典型年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论如下:1 2000年贵州省水资源系统的空间差异较明显,水资源系统开发利用水平较低。2004,2008年和2012年地区差异在波动中逐渐缩小;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差异较大,形成了空间单极化的经济发展格局。2 2000~2012年贵州省水资源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处于颉颃阶段,处于低度协调的耦合阶段,总体变化比较平稳,耦合度普遍高于协调度。3 4个典型年份9个地州市中,耦合度和协调度普遍处于较低水平耦合阶段、颉颃阶段和低度协调、中度协调阶段。2008年和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地区协调度超过耦合度,呈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地区协调度转好,落后地区协调性变差的两极分化现象。4从变异系数来看,典型年份贵州省水资源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间的耦合度空间分异程度较低,协调度空间分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刘同超 《人民黄河》2021,43(7):13-18,23
为探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胁迫关系,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决策提供参考,建立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和交互胁迫模型分析了黄河流域9个省(区)2007—2017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研究时段初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状况...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淡水资源减少,能源需求增加,粮食供给的不确定性愈加严重。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水资源-能源-粮食(W-E-F)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各子系统指标赋权,利用耦合协调模型进行对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并基于灰色GM(1.1)模型预测未来5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江苏省2000-2015年W-E-F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整体上随时间呈上升趋势;耦合度基本保持高水平耦合;耦合协调度呈倒"U"型曲线,经历了初级协调、勉强协调、中级协调3个阶段,并在未来5年内向良好协调类过渡。但水资源与能源的发展水平仍滞后于粮食,故提高水与能源的利用效率,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反映水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状况,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三个维度甄选出50个指标,分别建构了水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DSR指标体系,利用熵权值法得到两个系统中各指标的权重值和综合评价值,分析了水生态环境系统评价、社会经济系统的变化状况,探讨了水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演化,提出修复、改善、优化当前水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杭州市"五水共治"打造的生态示范河道为研究对象,围绕城市河道治理内容及河道特点,遵循综合性、针对性、代表性、完备性、数据可达性等原则,构建了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聚类循环迭代法科学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模型;对杭州市5条生态示范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水平进行评估,并针对评估中暴露的薄弱环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层面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区域协调发展评价也从单一评价发展到综合评价。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构建由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维度展开的9个二级评价指标22个三级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根据贵州省思南县2014—2018年数据,使用变差系数法、熵权法等方法计算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各指标综合权重,再进行耦合协调度计算,为该县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14—2018年:(1)环境改善的效果相对落后另2个系统,整体可归属于环境相对滞后型;(2)社会子系统的发展先下降后升高再降到初始水平,而经济和环境子系统呈稳定升高趋势;(3)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处于高水平耦合及濒临失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基于MIKE FLOOD平台,将MIKE URBAN和MIKE 21模型耦合,建立城市内涝模型,对湖南省新化县典型区域的排涝情景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城市内涝风险评估管理.评价结果表明,新化县目前建成的城市管网仍存在部分不合理的管段,水量难以立即排入资江或花山渔场,使老城区的整体排水能力受限,部分区域达不到设计...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了解强降雨条件下城市内涝的形成过程及地表淹没情况,以西安市新城区为研究对象,设定不同比例的绿地面积,建立了城市洪水的MIKE FLOOD耦合模型,对比了不同情景下城市绿化对地面积水和内涝风险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城市绿化面积比例的增加,3、5、10、20年一遇降雨下的积水淹没范围得到了有效控制,其中绿化面...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黄河水质与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定量揭示2012-2019年黄河沿线11个城市的黄河水质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演变趋势,并对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多数城市黄河水质多年平均状况良好,仅运城市和呼和浩特市河段水质较差,以营养物和有机物污染为主;多数城市社会适应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运城市则稳定在最低水平,菏泽市次之,经济支撑薄弱是两城市低社会适应水平的主因;城市黄河水质与社会适应能力两系统整体处于良好耦合、中级协调状态,黄河水质整体上具备承载沿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潜能,但社会适应能力系统应对黄河水环境恶化所能产生的社会修复稍有欠缺;菏泽市、呼和浩特市和银川市处于初级协调状态,运城市处于勉强协调状态,两系统间存在单向乃至双向约束。  相似文献   

16.
我国快速的城镇化导致了突出的城市雨洪问题.在城市雨洪水文效应评估研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观测资料和多模耦合数值模型的评估方法.通过收集典型暴雨事件的相关观测资料,分析评估土地的渗透和粗糙属性变化对城市雨洪特征的影响.充分考虑城市雨洪的各个过程环节,耦合各环节的模块,形成全物理过程的数值模型,开展城市雨洪过...  相似文献   

17.
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人类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具有巨大影响,而科技创新是当前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的动力源泉。为了给破解黄河流域协调发展难题、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基于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交互机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05—2019年黄河流域各省份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两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借助莫兰指数、基尼系数与核密度曲线分析耦合协调度时空联系及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各省份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两系统的关系均为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滞后型,研究时段内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的差异持续缩小并呈向好态势;黄河流域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态整体上趋于优化向好,从2005年勉强协调变为2019年初级协调,但不同年份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差异显著,山西、山东、河南、四川、宁夏5个省份耦合协调度呈增长趋势,而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4个省份耦合协调度呈下降态势,上、中、下游省份的耦合协调度大小顺序为下游>中游>上游;黄河流域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联系,即一个省份耦合协调度的提高有利于相邻省份提高耦合协调度;随着时间推移,上、中、...  相似文献   

18.
为破解城市排涝规划设计中难以选择蓄涝水面率、暴雨历时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蓄涝水面率和暴雨历时2个关键参数耦合效应的设计方法,针对常规的平均排除法在部分工况下失效或得出的排涝流量偏小问题进行了改进。该方法能够协调较短历时暴雨及其后续降水过程中的排蓄关系,快速确定蓄涝水面率与暴雨历时耦合条件下的设计指标成果表,进而合理确定关键参数与设计指标的大小。以南昌市沙井电排区为例,借助MIKE模型分析改进前后排涝进程的差异,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该方法可以弥补常规方法的2个缺陷,实现关键参数耦合条件下的设计指标快速计算,解决其计算结果偏小、难以适应短历时集中强降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方法,解译万州区2000年与2004年2期遥感影像,获得该地区相关数据的矢量图及定量统计数据,结合万州区自身特点,运用包含4个指数在内的指标分析了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LUCC)特征,为该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土地整体变化不大,单一动态度则各有千秋,其中较为明显的是建设用地增长突出,以及林地和耕地的减少,因此为实现该区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措施保护耕地和林地,加强城市建设用地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农村饮水安全是最基础的民生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庆市农村供水工作经历了人饮解困、饮水安全和巩固提升等阶段,基本建成以集中供水工程为主、分散式供水工程为辅的农村供水保障体系.而当前,受管护机制不健全、管护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制约,部分工程运行管护不到位,重建轻管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