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丙烯酸悬浮接枝聚丙烯纤维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超声波促进接枝反应的原理,使用二甲苯作为界面剂,使丙烯酸(AA)溶胀渗透到聚丙烯(PP)纤维的表面,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作引发剂,在水溶液中发生悬浮接枝反应。研究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引发剂和温度等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并对接枝纤维进行红外和热分析表征。结果发现,接枝纤维有较高的吸湿性能和离子交换当量。反应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3h,最佳投料比是PP:AA:BPO=1:3:0.02。  相似文献   

2.
采用DCC缩合技术合成了通过乙二胺连接的环糊精-酞菁,通过FT-IR、UV-vis、1H NMR进行了表征;并进一步制备了负载环糊精-酞菁的纤维素功能纤维,初步考察了包合性能和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功能纤维仍保留有环糊精、酞菁的原有分子结构,具有包合性能和催化性能。在氧化剂H2O2存在的条件下,可对PNP进行催化氧化作用,为制备水处理用功能纤维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偶氮二异丁氰(AIBN)作为引发剂,通过α-硫代甘油(TG)与八乙烯基低聚倍半硅氧烷(OVPOSS)的硫醇-烯点击反应制备了多羟基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OH)。采用溶液共混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POSS-OH的杂化纤维,并考察了POSS-OH对纤维形貌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OSS-OH含量的增加,纤维的直径和珠粒结构尺寸减小,表面疏水性增加,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4.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具有微孔结构的聚醚酰亚胺(PEI)纳米纤维,在此基础上采用同轴共纺技术获得了有机玻璃/聚醚酰亚胺(PMMA/PEI)纳米复合纤维,考察了不同的纺丝工艺参数对PEI和PMMA/PEI纤维形貌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浓度下单纺可获得直径0.05~0.5 mm的PEI微孔纳米纤维,使用同轴共纺技术能获得表面光滑的PMMA/PEI复合纳米纤维;经过4 MPa压置处理10 min的复合纳米纤维薄膜的拉伸强度随PEI含量的增加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5.
刘艳三  邹新禧 《化学世界》1999,40(3):142-146
采用铈离子引发纸浆纤维与丙烯酰胺的异相接枝共聚反应,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及时间等对单体转化率与接枝率的影响。用IR、TG、DSC、SEM、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等手段对接枝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物的热稳定性高于原纤维,接枝主要发生在纤维的表面和无定形区,对它的结晶性没有损害  相似文献   

6.
PMMA接枝纳米ZnO复合粒子改性PVC塑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二军 《中国塑料》2008,22(11):78-81
通过原位聚合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于纳米ZnO表面,制备了PMMA接枝纳米ZnO复合粒子,将其加入聚氯乙烯(PVC) 基体中进行改性。研究了纳米ZnO粒子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性和PV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探讨了改性纳米ZnO粒子填充PVC材料的抗紫外线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纳米ZnO粒子在PVC基体中分散均匀, 提高了纳米ZnO粒子与PVC基体之间的相容性,使改性PVC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78 MPa,比纯纳米ZnO粒子改性PVC提高了35 %;冲击强度提高了近1倍,达到13.6 kJ/m2;加入改性纳米ZnO粒子的PVC还具有明显的吸收紫外线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聚乙烯(PE)为基体,顺丁烯二酸镧(La A)为接枝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采用熔融接枝法,在转矩流变仪中制备顺丁烯二酸镧接枝聚乙烯型离聚物(PE--g-La A),通过FT-IR红外光谱、DSC分析和旋转流变分析等手段对离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DCP引发、熔融共混可实现聚乙烯和顺丁烯二酸镧的枝接;与纯PE相比,所得离聚物具有较高的结晶峰温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  相似文献   

8.
以马来酸酐(MAH)为单体、苯乙烯(St)为共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采用溶剂热法分别制备了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AS)接枝物AS-g-MAH以及AS-g-(MAH-St).利用红外光谱对接枝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证明MAH已经成功接枝在AS链上.并用反式滴定法测定了接枝率,讨论了引发剂用量、马来酸酐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和共单体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和反应时间的延长,接枝率先增大,然后趋于平稳;随着马来酸酐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浓度的增加,接枝率先增大后下降;共单体苯乙烯的加入对接枝率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The poly(methyl methacrylate)/clay (PMMA/clay)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with the different grafted clay, such as sepiolite fiber, vermiculite and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LDH). These clays modified by grafting of vinyltriethoxysilane (VTS) with a double bond onto the clays surface were used as fillers for PMMA. The morphology of clays and composites were determin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Moreover, the thermal degradation behavior was explained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The three grafted clays improved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PMMA composites as a different level.  相似文献   

10.
短纤维增强HA/PMMA生物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合成与溶液共混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短切碳纤维(Cf)增强纳米羟基磷灰石(H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生物复合材料.研究了Cf含量和长度对HA/PMMA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Cf/HA/PMMA的力学性能及断面的微观形貌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Cf在Cf/HA/PMMA中分布均匀,且有效提高CfHA/PMMA的力学性能;Cf的质量分数在4%左右时,Cf/HA/PMMA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均达到极大值;Cf/HA/PMMA的断裂伸长率随Cf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Cf含量一定时,随Cf长度的增加,Cf/HA/PMMA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增加,断裂伸长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新型引发剂DMDPB在LLDPE熔融接枝MAH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熔融接枝的方法,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用2,3-二甲基-2,3-二苯基丁烷(DMDPB)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两种不同的引发剂将马来酸酐(MAH)接枝到线形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上。用二甲苯溶解-丙酮抽提(或沉淀)法处理接枝物,用红外光谱证实了在新型引发剂DMDPB的引发下,马来酸酐成功地接上了PE。用化学实验方法定量测定了接枝率的大小和凝胶含量,结果发现DMDPB引发的接枝物无凝胶现象。通过溶体流动速率的测定说明了接枝物加工性能的优劣。并对两种引发剂做进一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采用过硫酸钾引发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与红麻纤维(KF)接枝共聚(产物为KF-g-GMA),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探讨了不同体系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GMA与KF质量比为2:1,反应温度90℃时,接枝率较高,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KF-g-GM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在过氧化氢和亚铁离子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中加入第三组分二氧化硫脲(TD),将单体甲基丙烯酸乙酯(EMA)接枝于纤维素纤维上。探讨了单体EMA用量、过氧化氢用量、TD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去离子水用量等因素对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纤维素接枝EMA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8 g,EMA 6 g,过氧化氢0.02 g,TD 0.5 g,去离子水150 mL,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 h。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分析均表明EMA接枝到了纤维素结构上。  相似文献   

14.
Polypropylene (PP) was grafted with acrylamide using benzoyl peroxide (BP) as an initiator by melt mixture. Effects of various parameters such as monomer and initiator concentration, reaction time,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degree of grafting were studied. The graft copolym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radiation (IR), electron spectroscopy for chemical analysis (ESCA), wide-angle x- ray diffraction (WAXD), DSC, and contact angle studies.  相似文献   

15.
超细纤维素高吸水材料制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研究了超细纤维素和丙烯酸接枝并聚制备高吸水材料。研究了纤维素颗粒细度、接技配料比和丙烯酸中和度对吸水性能的影响。证实了超细纤维素—丙烯酸接枝吸水材料的吸水倍数也可达千倍以上,和淀粉接枝吸水材料相近,但它抗霉菌降解能力较优。  相似文献   

16.
聚乙烯熔融挤出接枝α—甲基丙烯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锋  李树材等 《中国塑料》2001,15(11):27-29
通过聚乙烯熔啧挤出接枝甲基丙烯酸(MAA),研究了各种因素对LDPE接枝率及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MAA用量对接枝率影响较大,而引发剂用量对接枝率影响不大;丙烯酸(AA)的加入提高了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而另入马来酸酐(MAH)接枝率则反而下降;DCP/BOP为4/1时接枝率最高,阻交联剂的加入提高了熔体流动速率,但降低了接枝率。  相似文献   

17.
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蔡照胜  王锦堂  杨春生  许琦  严金龙 《精细化工》2004,21(9):655-657,673
以脱乙酰度为90%的壳聚糖(CTS)为原料,异丙醇为溶剂,w(NaOH)=40 0%的水溶液为催化剂,3 氯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为改性剂,在m(NaOH)∶m(CTS)=1 0∶1 0,m(CTA)∶m(CTS)=4 0∶1 0,反应温度65 0℃下制备了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TCC)。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达到或超过9 0h时,得到的HTCC产品的接枝度超过90 0%,在pH=6 7~7 0的水中可完全溶解形成w(HTCC)=3 0%的溶液。IR和1HNMR的结果表明,接枝反应主要发生在CTS的氨基上。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经过氢氧化钠和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二元醇(TDI-PPG)表面处理的黄麻纤维织物作为增强体,以191#通用不饱和聚酯树脂(UP)作为基体,通过模压成型的方法制备了黄麻纤维增强UP复合材料。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TDI-PPG接枝于黄麻纤维上;通过热分析确定了复合材料的加工温度为160℃,根据生产经验确定成型压力为2 MPa;用短梁弯曲法测试了黄麻纤维接枝前、后UP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后者大于前者;随着黄麻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接枝黄麻纤维增强U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当黄麻纤维体积分数为54.44%时,接枝黄麻纤维增强U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112.31 MPa,109.32 MPa和14.85 k J/m2。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活性甲苯二异氰酸酯将纳米二氧化硅接枝到黄麻纤维上,以接枝后的黄麻纤维为增强体,聚乳酸为基体注塑成型制备复合材料并测试了力学性能,通过红外光谱(IR)、热重(TG)、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材料的化学接枝、结构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修饰率为20%,黄麻纤维的接枝率为25%时,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最大为82.15 MPa,缺口冲击强度最大为10.30 k J/m~2;热重分析表明,20%的纳米二氧化硅接枝黄麻纤维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提高至300℃;扫描电镜显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会损伤增强体结构。  相似文献   

20.
在323. 15~373. 15 K温度区间,采用反相气相色谱(IGC)技术分别测定了四氟乙烷(HFC-134a)在酸改性、碱改性、盐改性前后活性炭上的吸附热及脱附活化能,绘制了脱附曲线。结果表明,改性前,HFC-134a在活性炭上吸附热和脱附活化能分别为-31. 889,-31. 554 k J/mol;酸改性后,活性炭对HFC-134a的吸附热和脱附活化能分别为-49. 788,-51. 600 k J/mol;碱改性后,活性炭对HFC-134a的吸附热和脱附活化能分别为-46. 567,-57. 206 k J/mol;盐改性后,活性炭对HFC-134a的吸附热和脱附活化能分别为-42. 259,-43. 462 k 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