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疆石油地质》2007,28(2):174-174
哈得4井是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北部哈得逊构造带上一口预探井,1998年9月开钻,钻进中发现石炭系东河砂岩油藏,从而在哈得逊地区发现主力油藏。该井是哈得4油田的第一口水平井,为整体水平井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塔中4石炭系油藏成藏过程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中,塔中4石炭系油藏成藏过程具有代表性.对该油藏原油的分子以及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解剖,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和烃类成藏过程中储集层沥青、包裹体的记录,对其成藏过程重新进行了评价.研究揭示塔中地区存在两类烃源灶的分布,分别为中、上奥陶统烃源灶和中、下寒武统烃源灶,它们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复合供烃造就了塔中4石炭系油藏;其中C油组属于原生性一次充注成藏,油源单一,后期几乎没有遭受任何地球化学作用的改造;C属于典型多源、多期充注、后期改造型油气藏,经历了较多的地球化学改造作用;C油藏与C油藏关系密切,部分油气为C油藏调整、改造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油源对比证实,东营凹陷梁家楼油田油气来源于利津洼陷和牛庄洼陷的沙三段烃源岩;主要的储集层发育在沙三段,其次为沙二、四段砂体;盖层为沙三段局域性盖层和沙一段区域性盖层;油气主要成藏期发生在明化镇沉积时期,此后未发生较大的构造运动,油气藏保存条件较好;研究区存在自源侧向运移成藏和它源垂向运移成藏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4.
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的哈得4油田,2004年成为全国最大的沙漠油田,2005年产量达到200×104t。在对联合站存在问题逐一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改造的措施。现场采集的运行数据表明技术改造效果明显,增强了流程可靠性,提高了自动化水平,降低了能耗。  相似文献   

5.
哈得4高效     
哈得4油田深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 股份有限公司授予的“高效开发新油气田”称号。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成藏系统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为一多成藏系统盆地,同一含油气系统往往存在多个成藏系统。在克拉通区,轮南成藏系统实际上包括了3个成藏子系统,即奥陶系常压开放型原生—次生油气藏成藏系统、石炭系超压半封闭型成藏系统以及三叠—侏罗系常压开放型次生油藏成藏系统。塔中成藏系统可分为中央断垒带原生—次生油气藏成藏系统和塔中北斜坡原生油气藏成藏系统,后者又包括奥陶系垂向运移成藏系统与石炭系侧向运移成藏系统。库车前陆油气系统可划分为北单斜带近源常压开放型成藏系统、中部前陆逆冲带近源—自源超压—常压封闭—开放型成藏系统以及轮台凸起近源—远源常压开放型成藏系统3个成藏系统。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典型海相成因天然气藏成藏模式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塔里木克拉通盆地海相成因的天然气藏分布于塔北、塔中和巴楚隆起上,它们在气组分、相态、非烃组分和碳同位素上具有各自的特征。通过对轮南9井石炭系、塔中1井奥陶系凝析气藏和玛4井奥陶系干气气藏三个典型气藏中天然气成因分析,识别出干酪根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综合地质分析,总结出干酪根晚期裂解干气充注古油藏形成凝析气藏;古油藏晚期发生内部原油向气的热裂解形成凝析气藏;古油藏裂解形成的干气运移至新的圈闭形成干气气藏等3种类型的气藏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塔中4油田成藏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中 4油田的油气来自于满加尔坳陷下古生界烃源岩和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 ,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石炭系自上而下有三套储盖组合 :含灰岩段和CI储盖组合 ;中泥岩段和CⅡ储盖组合 ;下泥岩段和CⅢ储盖组合。塔中 4油田最初形成于晚海西期 ,燕山期经历了又一次重要的成藏过程 ,喜山期还有一次改造再分配的过程。塔中 4井的成功是在大漠腹地寻找油气树立的一座丰碑。正确认识塔中 4油田的油气成藏过程对于分析塔中地区乃至整个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油气藏形成与改造过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哈得4东河砂岩油藏注水水质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赵林  黄琨  占程程  周理志  杨之照 《油田化学》2005,22(2):150-153,183
塔里木哈得4东河砂岩油藏将由注矿化度25g/L的地表水(清水)转为注矿化度240g/L的采油污水。清水与污水配伍性差,应分注,注清水时需采取防垢措施。实验考察了与注入水腐蚀性、地层伤害性有关的诸因素,推荐了清水和污水水质控制指标。要将A3钢在清水和污水中的腐蚀率控制在0.076mm./a以内,溶解氧浓度均应小于0.89mg/L(尽管污水对溶解氧的耐受性强),TGB、IB、SRB茵数应分别小于100、102、100个/mL。根据储层岩心注模拟水伤害实验结果并考虑油田生产情况,为了使储层岩心渗透率的伤害率低于15%,注入水(清水、污水)中悬浮物粒径应控制在5pan以下,悬浮物含量小于7.5mg/L,TGB、IB、SRB茵数应分别小于100、100、102个/mL,Fe^3+浓度应小于2mg/L,含油量应小于10mg/L。图11参6。  相似文献   

10.
哈得4油田按照勘探开发程序,实施项目管理,开展技术经济评价,加强前期研究,采用滚动勘探开发的方式,逐步实现增储上产。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岩溶缝洞型油藏,大型溶洞是其主要的储集空间。目前单井注水替油已取得突破,但占储量80%的多井单元注水开发尚处于实验阶段。结合数值模拟和注水实践总结,开展了多井单元注水增油的机理研究,并初步总结出了“低注高采、试注判断连通实时调整、单元整体温和注水、井组差异管理”的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模式,在现场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地层压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藏地层压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油藏工程参数,而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所测得的地层压力中常出现前小后大的现象,给油藏工程分析带来许多困难。笔者根据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的特点,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通过常规油藏工程方法与油藏具体特点结合,通过原油在纵向上的重力分异现象推出油藏地层压力梯度也应随深度变化的思路,很好地解释了碳酸盐油藏地层压力前小后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塔中4油藏成藏演化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塔中4油气田是目前塔里木盆地已发现的最大油藏,位于塔中隆起中央断垒带东段的塔中4构造上,油藏为断背斜所控制。通过恢复圈闭的成藏历史,探讨了油气可能的运聚地区,其成藏演化历史经历了3个阶段,即晚古生代动态成藏模式阶段,中生代幕式藏模式阶段及新生代气控成藏模式阶段。表现为油藏早期改造后油气向上散逸,油藏晚期改造后油气先向上后向东运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油气藏形成及油气聚集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库车坳陷已在5个层系(组)中获得工业油气流,发现了多个大型油气藏。从烃源条件、圈闭条件、储盖组合及保存条件,系统分析了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藏形成与演化,指出库车前陆盆地的油气藏类型多,含油气层系多,且多沿断裂和不整合面分布。油气聚集受盆地构造格局、区域盖层、断裂和不整合面控制。  相似文献   

15.
塔中4油田石炭系巴楚组含砾砂岩段层状边水油藏埋深约3 700 m,边水能量弱,地层压力保持程度低;其下伏的东河砂岩段油藏发育大型水体,压力保持水平较高,2套层系间的层间压差为15~25 MPa. 通过分析井区因层间压差导致层间倒灌形成自流注水的矿场实例,结合塔中4油田的油藏地质和开发特征,建立了数值模型,并模拟了层间倒灌、分别采用直井和水平井作为自流注水井等不同井型和井网条件下自流注水技术的开发指标。研究表明,在巴楚组含砾砂岩段层状边水油藏进行自流注水是可行的,并优选出下步矿场试验井组。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石油地质条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发现。充分展示了在塔里木盆地寻找特大型油气藏的广阔前景。通过对该区钻井,地质及化验分析和测试等资料综合研究后指出,三面逢源,油气供给充沛;孔,洞,缝是良好的储集网络空间;盖层叠合,层层封盖遮挡条件好;良好圈闭;断裂与储集层是油气运移通道;后期改造破坏较小,保存条件良好等等是形成塔河油田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石炭系中泥岩段发育一套在干燥、炎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潮坪沉积。哈得逊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古隆起背景,高潮淹之,低潮露之,形成潮间坪沉积。在特大潮富砂期,古隆起上沉积厚度薄、面积大、连通好的砂席。砂席在潮汐和波浪的簸筛作用下,使其几何形态、厚度、物性特征均有改变。砂席是优质储集层,并且可能富含油。  相似文献   

18.
塔河油田经多期构造及古风化岩溶作用,属于非均质性较强的裂缝、溶洞性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研究其井间连通性,对于划分开发单元,进一步提高奥陶系油藏开发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动态生产资料,通过Orkiiszewski方法计算井底流压,最终计算和评价油井产能系数,分析井间连通性。该方法的研究结果与静态地质分析相符,应用中与其他资料研究相互验证能够更加准确地划分储集层连通单元。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的奥陶系碳酸盐储层为代表,储层埋藏深,温度高,闭合应力高,非均质性强,天然裂缝及孔洞发育等因素加大了储层改造的难度。经过上世纪末期以来几次技术攻关,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储层改造在多个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但目前仍然存在决定下一步能否更有效的勘探、开发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四川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在新疆近千井次压裂酸化施工以及相应技术研究,对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改造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地质、工艺以及液体等方面的问题作一探讨,希望能对塔里木盆地的碳酸盐储层改造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塔里木盆地轮南潜山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分布的分形规律定量研究结果,结合相关统计,构建出储集层三维建模的渗透率变异函数;根据测井、试井解释、地应力分析等资料,对参与渗透率建模的硬、软数据进行特殊处理;提出了裂缝型储集层渗透率建模新技术——分形预测结合序贯指标随机建模技术,综合各类资料,建立起轮南潜山桑南西地区裂缝型储集层三维渗透率参数模型,经油藏数值模拟与生产实际拟合验证,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