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得到纳米NiCu复合粉,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Ni2+Cu2+混合溶液中,以N2H4.H2O为还原剂直接进行还原反应。最佳合成条件为:(Ni2+和Cu2+)浓度为0.25 mol/L,反应液的pH值为9.5左右,nEDTA/nCu2+=3.5,反应温度控制在50℃左右。经检测,纳米NiCu复合粉中Ni和Cu分别以晶态形式存在;纳米NiCu复合粉的平均粒径为60 nm左右,分散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共沉淀方法,以掺杂Sb的SnO2(ATO)包覆纳米二氧化钛,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导电粉.研究制备条件对纳米二氧化钛体积电阻率的影响,利用SEM、XRD和XRF分析产物的表面形貌、成分与含量.实验得出较佳的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70~80℃,SnCl4·5H2O的质量分数为60%,SbCl3的质量分数为6%,pH值为2,加料时间2.5 h,煅烧时间2 h,煅烧温度600℃.  相似文献   

3.
水合联氨还原法制备纳米Co粉的反应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二醇做溶剂,采用水合联氨还原法制备了纳米Co粉。XRD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制得了纯度良好的Co粉,且粒度为16.5 nm。根据反应时的反应体系的颜色变化,推导了简化的反应过程。同时,研究了反应物中的溶剂(乙二醇)的作用和反应物浓度、成核剂含量对纳米Co粉粒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氢电弧等离子体法得到了钯纳米粒子,通过TEM、XRD观察和分析纳米钯粒子的结构,发现它具有球形面心立方结构,平均粒径约为30 nm、且分散较均匀。并对氢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钯纳米粒子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分散剂PVP对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铜粉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KBH4在液相中化学还原CuSO4,并加入KOH、络合剂EDTA和分散剂PVP,制得了纳米级的纯净的铜粉,通过调整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消除Cu2O等杂质.研究了分散剂PVP对铜粉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剂PVP有助于粉末的分散.  相似文献   

6.
以CuSO4·5H2O和次亚磷酸钠(NaH2PO2)为原料,采用控制反应温度的方法实现了均相体系内铜纳米粒子的还原制备,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反应体系在70℃下反应20min可以得到的产物为粒径分布在70nm~150nm的球形铜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7.
纳米铜镍复合粉的化学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硫酸铜、硫酸镍为主要原料,调整它们的配比,以联氨为还原剂,在60℃左右反应生成了纳米金属铜镍复合粉,并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带能谱分析仪的扫描电镜进行了粒度、形貌及成分等分析.所获得的铜镍复合粉粒度平均为40nm.从反应的热力学分析计算证明了反应进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工业制备BaTiO3粉体存在粒度分布不均、粒径大等难题,采用撞击流-旋转填料床(IS-RPB)反应器共沉淀法制备Sm3+掺杂BaTiO3纳米颗粒。考察了超重力因子、撞击初速度、掺杂浓度等因素对纳米钛酸钡粒径和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同步热分析仪(TG-DSC)以及纳米粒度分析仪对产物形貌、粒径等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IS-RPB反应器制备得到的BaTiO3纳米颗粒粒径小且粒度分布均匀,高温煅烧后呈现四方相;在撞击初速度21.24 m/s、超重力因子45、掺杂浓度0.3%、煅烧温度950℃、保温时间2 h时,其粒径最小,为65 nm;陶瓷体在烧结温度1 150℃、烧结时间2 h时密度为6.4 g/cm3,有利于提高其介电性能和陶瓷的稳定性。本文提出的超重力共沉淀法制备纳米钛酸钡是一种可在工业上拓展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孔径分布为50~100 nm的γ-Al2O3载体,浸渍法负载助剂CeO2,K2O和MgO.测试了助剂改性的Pd/Al2O3催化剂上CH4催化氧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助剂提高了Pd/Al2O3催化剂上CH4催化氧化的活性和稳定性.负载20?O2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与稳定性较好,其转化率达到90%时的反应温度为351 ℃,转化率达到10%时的反应温度为252 ℃,相比Pd/Al2O3催化剂分别降低了125 ℃和118 ℃.H2-TPR表征结果表明:含有CeO2的催化荆在110~170 ℃之间出现一个PdO物种的还原峰,PdO还原峰的面积与还原温度分别与催化剂的反应活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在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SCISR)中,以工业氧化锌和磷酸为原料,采用液-液相反应-沉淀法制备纳米磷酸锌.实验产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透射显微镜(TEM)表征.探讨了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原料配比对收率的影响;初步确定制备纳米磷酸锌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氧化锌溶液浓度0.86 mol/L,反应温度70 ℃,反应时间1 h,磷酸与氧化锌摩尔比0.67.XRD和TEM表征表明产品主要成分为Zn3(PO4)2·2H2O,平均粒径30-50 nm.  相似文献   

11.
在文献[1]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纳米粉体在隔热保温材料中的应用,包括隔热保温纳米材料,隔热保温纳米无机/有机复合材料,隔热保温纳米复合膜材料.  相似文献   

12.
在文献[1]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纳米粉体在绝缘材料中的应用,包括纳米复合绝缘材料原理、成分、制备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纳米SiC和SiC(N)粉体的微波介电特性及其与微波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纳米SiC粉体和纳米SiC(N)复相粉体在8.2-12.4GHz频率范围的介电特性及其与微波的作用机理,发现纳米SiC(N)复相粉体介电常数的实部(ε′)和虚部(ε′′)在8.2-12.4GHz范围内随频率增大而减小,介电损耗(tgδ=ε′′/ε′)较高,是较为理想的微波吸收材料。纳米SiC粉体的ε′、ε′′和tgδ明显小于纳米SiC(N)复相粉体的,对微波的吸收不理想。提出了纳米SiC(N)复相粉体对微波的吸收机理。纳米SiC(N)复相粉体中的SiC微晶固溶了大量的N原子,在纳米SiC(N)复相粉体中形成大量的带电缺陷,这些带电缺陷在电磁波交变电场作用下产生极化耗散电流,强烈的极化驰豫过程导致大的介电损耗。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纳米粉体在导热材料中的应用,包括微尺度热科学及纳米强化传热机制,导热纳米粉体材料,纳米无机/有机复合导热材料,微/纳米器件用导热材料等.  相似文献   

15.
1Introduction Hydroxyapatite,Ca10(PO4)6(OH)2,commonlyref erredtoasHAorHAp,hasattractedagreatdealofat tentionduringthelastthreedecades.Ithasfoundwide applicationinmanyfield.Forexample,thedenseand poroushydroxyapatitehasbeenusedasimplantedmateri alsinorthop…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尿素共沉淀法合成Tm,Ho:Gd3Ga5O12(Tm,Ho:GGG)纳米粉体,利用TG/DTA,XRD,SEM及电子衍射分析技术对Tm,Ho:GGG粉体的物相结构、热稳定性、粒度及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粉体为GGG相,1200℃获得了粒径均匀、分散性和流动性好纳米粉体,大小约50 nm~150 nm之间,...  相似文献   

18.
SiC(N)纳米粉体的吸波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CVD法合成了SiC(N)纳米粉体。在NH3流量为0-480ml/min范围内,合成了氮原子百分含量随NH3流量逐渐增大的一系列SiC(N)纳米粉体。研究了SiC(N)纳米粉体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角正切与粉体组成的关系,发现介电常数的实部、瞄部和介电损耗角正切均随粉体中氮原子摩尔分数的升高而降低,依据粉体的介电常数设计了双层吸波涂层,涂层的吸波效果随粉体氮含量的升高而降低。N原子取代SiC晶格中C产生的带电缺陷在电磁场作用下的极化驰豫是SiC(N)纳米粉体吸波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9.
合金法制备镍超微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以高熔点金属钨和制备超微粉用金属镍的合金为原料,为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在0.1MPa的H2+Ar混合气氛中连续制备镍超微粉的方法,结果表明,以钨-镍合金为原料时镍超微粉地产率比用纯镍为原料时的高一部以上,并且捕集的超微粉中几乎不含有金属钨。  相似文献   

20.
溶胶-凝胶法与冷冻干燥技术结合制备纳米氧化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溶胶 -凝胶法 ,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得了粒径在 2 0~ 30 nm之间的均分散球形 α- Fe2 O3纳米粒子。用 TEM、XRD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制备条件对产物粒径、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 :初始铁盐浓度对产物粒径影响不明显 ,可以在较高初始浓度下制备纳米 α- Fe2 O3;p H值、焙烧温度对粒子形貌和大小有一定的影响 ,但焙烧时间对产物粒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