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巨厚黄土地区地震采集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表层地质地貌极其复杂,有巨厚黄土区、黄土-沙漠区及山前砾石-黄土区,独特的黄土地貌使得地震采集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根据以往巨厚黄土地区地震采集经验,采用多种方法系统地开展黄土表层结构精细调查,深入研究黄土地球物理特征及激发因素与表层黄土结构之间的关系,优选激发井位和井深,确保了激发效果;采用小道距、三线小线距、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获得了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研究表明,巨厚黄土地区地震采集时应优选激发井位和岩性,合理选择激发井深;坚持多深井组合激发、单井药量不宜过大总药量要大两项基本原则;采用高密度采样技术,提高采集资料的覆盖次数和信噪比。图10表1参15  相似文献   

2.
焉耆盆地山前构造带地表地质条件复杂,激发和接收条件非常差,造成干扰波非常发育,原始资料的信噪比非常低,难以见到有效反射,成像精度不高,不能满足构造解释的需要,为此,开展了三维地震采集技术攻关研究,采用表层结构调查技术、关键参数分析论证技术和观测系统设计等技术,通过改善激发条件、优化激发参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通过检波器组合实现对干扰波的组合压制,提高单炮的信噪比;通过针对性观测系统设计增加覆盖次数,提高剖面信噪比,查清了南部山前逆冲推覆带的分布范围、目的层产状及断裂带展布特征,并落实了构造特征及圈闭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复杂山地地震采集技术在库车坳陷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地震资料受到复杂地表结构和地腹地质条件的影响,普遍存在着信噪比低、剖面品质不高的问题,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为此,在库车坳陷DK二维地震攻关测线施工中,以宽线观测系统、大基距组合接收(巨厚黄土堆积带采用9串检波器面积组合接收,老岩层出露的复杂山体区采用3串检波器"三"字形组合接收)为核心采集技术,开展详细表层调查,利用地震工程遥感技术选择合理的激发点和接收点,同时增加目的层的覆盖次数,强化激发和接收条件,从而提高了单炮记录的信噪比,改善了地震剖面的品质,为库车坳陷构造形态的重新认识提供了良好的地震资料。攻关试验的成功表明,该套技术方法在其他类似地区也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为昆仑山山前冲断带的一部分,地表黄土巨厚(大多为几十米至500m,局部超过600m),地形起伏剧烈,地下构造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极低,油气地震勘探难度大。本文介绍了在该区开展地震采集技术试验的内容及成果:①应用高覆盖长排列宽线观测技术,增加目的层的有效覆盖次数,提高剖面质量;②应用大基距多井小药量优选速度层组合激发技术,增加地震波下传能量;③应用多检波器大组距组合接收技术,压制侧面干扰,提高资料的信噪比。总之,应用该套技术可显著改善地震资料品质。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复杂山地地震采集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西部复杂山前带是国内油气勘探重点地区,该区地震地质条件具有地形起伏大、表层结构和地下构造均复杂的特点,存在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构造主体地震成像差。为此,以提高地震原始资料信噪比作为核心,采用高精度遥感信息中的正射制图、地表相对湿度、地表地质解译、地表松散度、地表导电率、坡度及DEM数据体定量优选激发接收点;建立表层调查控制点密度测试标准,“循环迭代式“调查流程,有效提高表层结构建模精度;根据表层结构模型逐点设计激发参数,改进钻井装备确保在高速层中激发;在厚黄土、陡构造、巨厚砾石、表层风化严重等信噪比极低地区,采用宽线采集技术。应用上述配套技术在西部地区复杂山地进行地震采集,使地震原始资料的信噪比和关键构造部位的地震成像质量较以前有明显的提高,准确落实油气构造。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砾石覆盖区地震采集技术与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山前巨厚砾石覆盖区地表及地下结构非常复杂,导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激发、接收和静校正各个环节问题十分突出,所采集的地震资料品质往往较差。针对砾石覆盖区地震资料采集问题,以2006年柴达木盆地所实施的山前砾石区地震采集项目为例,提出了一套针对巨厚砾石覆盖区的地震采集配套技术措施,即利用地震波照明和CRP覆盖次数分析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针对砾石覆盖区表层结构特点的地震激发和接收技术,以及基于初至波信息的近地表建模技术。结果表明:以上配套技术措施能够较好的解决柴达木盆地砾石覆盖区的地震资料成像问题,提高资料信噪比。  相似文献   

7.
六盘山盆地兴仁堡凹陷属于巨厚干燥黄土覆盖区,地震资料信噪比极低,属于地形、近地表和地下三复杂区域,以往采用超多井大组合激发、大组合基距接收的地震采集方法不能满足中深层勘探的需要,本文通过完善巨厚黄土塬区表层调查分析技术,掌握了该区黄土层的地球物理特性,首次采用相控理论+有效频带+能量比联合分析评估组合激发效果的方法,基于分析结果,创新地提出了超多组合井拆分高密度激发技术,形成了基于不同单炮品质的观测系统参数,并首次提出了基于复杂波场的叠加组合联合压噪分析技术,研究成果在兴仁堡二维项目进行了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剖面品质,满足了后期处理和解释的需求,并降低了钻井成本,大幅度降低了安全隐患,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为其它黄土塬区的地震勘探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为黄土塬区,地表沟壑纵横,黄土巨厚,地震激发、接收条件差,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只能用于构造解释。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需要对目标层位的岩性及含流体性做出准确预测,已有的地震勘探方法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非纵地震勘探由此而生。非纵地震通过合适的非纵距,避开井口及地表层间产生的强次生干扰,能得到较高品质的原始地震资料。如何解决黄土塬区基础静校正和叠前去噪是该区资料处理的难点,在实际处理过程中运用非纵连片拟三维全息静校正技术和分频的区域振幅统计自适应异常振幅压制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黄土塬区某工区非纵测线的静校正及多种类型异常振幅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喀什-西克尔地区山地地震勘探罕见复杂的地貌以及二维地震采集资料信噪比低、构造成像差等特点,对该地区二维地震采集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分别就其表层调查、激发、接收、观测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改善该区地震资料质量的方法,即在表层调查中通过“循环迭代”流程加大控制点密度以加强表层调查精度,在激发中采用单井和大面积组合井适当药量的高速层中激发,在接收中采用检波器大面积组合接收,同时利用动态法优化观测系统与宽线大组合的接收技术。经现场采集实践检验,改善后的采集方法明显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0.
宽线大组合理论及其在黄土塬地震采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土塬上的地震勘探是一个世界性的技术难题,其原因在于黄土覆盖区干扰因素太多,使得地震资料的信噪比过低。目前常用的采集方法对于黄土塬区垂直测线方向的强烈的次生干扰无能为力,为此应用宽线大组合方法在塔西南盆地黄土覆盖区进行地震资料采集,并对效果进行了分析。实践表明:宽线大组合采集方法的应用,是黄土塬区抑制噪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有效手段,可在低信噪比地区地震勘探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