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5 毫秒
1.
基于Pasternak地基和Euler梁振动理论,提出了一种能考虑轴向荷载影响的单桩水平振动简化分析力学模型,建立了层状地基中桩-土耦合作用下单桩水平振动控制方程;采用微分变换的方法对方程解耦,进一步结合桩-土边界连续条件求出单桩水平位移、转角及内力解析解答。然后,考虑主动桩Ⅰ振动引起被动桩Ⅱ的动态位移,建立被动桩Ⅱ的水平振动控制方程,求解得到被动桩Ⅱ的响应解析解答,依据动力相互作用因子定义进一步求得桩-桩水平动力相互作用因子。最后,利用叠加原理求得群桩水平动力阻抗,并与已有相关解析解进行退化对比验证其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参数化分析探讨了地基剪切系数、布桩类型、桩距径比、轴向特征参数对群桩水平阻抗以及桩顶反力分布、桩身内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可为实际工程群桩桩基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肇昌 《山西建筑》2005,31(10):48-49
结合佛山市“一环”西线沿线软基情况,阐述了软土地基的处理目的和原则,论述了袋装砂井、水泥搅拌桩和砂桩 CFG桩的软基处理的施工方法,以确保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3.
"钻牛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土工程界》开辟“岩土漫话”栏目 ,可以使作者不拘形式 ,絮絮而谈 ,不作长篇大论 ,故不揣浅陋 ,草成二段 ,有所叩询 ,亦凑热闹 ,并博莞尔。一、关于桩的定义桩在我国的词书、教科书或术语标准中似乎至今未见有完备的定义或解释。尽管桩在我国城乡早已是少长咸知 ,妇孺皆晓的事物 ,但我国发行最为普及的《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版 )中对桩的解释是“一头插入地里的木棍或石柱”。这岂不是把老奶奶小学生们也给搞糊涂了 ?手头有一部 193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海》 ,其中写道 :“桩 ,橛木弋也”。又查“橛”字 ,则见“橛 ,木弋也” ;查“…  相似文献   

4.
群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明芝 《工业建筑》1996,26(8):60-61
群桩效应群桩效应是指群桩中的每一根桩受地基相互作用的影响,使群桩的变形性状和承载力与单桩有所差异。群桩中单桩的变形性状或承载力特性与同一条件下单桩的比值,就称为群桩效率(e)。作用于桩头的荷载往往是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的,也可能是扭矩。各种荷载可以认为...  相似文献   

5.
大直径钻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承载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直径钻理预应力空心桩足一种将预制桩和钻孔桩两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的全新桩型,研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及数值仿真,对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的承载性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桩在水平向荷载及其组合荷载作用下桩的内力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大直径钻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的刚性与柔性界定标准。建立了大直径空心桩在偏心荷载作用下  相似文献   

6.
程京忍 《山西建筑》2004,30(14):65-66
介绍了深层水泥搅拌桩法的成桩过程,从施工质量控制和成桩操作质量两方面,阐述了详细的质量控制措施,提出了几种有效的成桩质量检验方法,以提高设计和施工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刊2000年第4期的《无锚撑桩排式支护护壁桩侧土压力计算方法》[1](以下简称原文)一文,拜读后受益匪浅,然有几点不明之处,愿与作者探讨之。 (1) 原文提出利用土拱原理给出的土压力计算方法求解无锚撑支护排桩的桩侧土压力。然而一般来说,对于无锚撑的悬臂式支护结构,由于土体上部产生的变形较大,坑底处变形较小,桩后土体不会产生土拱效应。 (2) 原文假定土拱拱跨rcot)(hHB-=(见原文式(1)),且在算例中取桩土摩擦角jd6.0=,土体主动破坏面倾角=r45°+j/2,而实际上由于桩土间摩擦效应的存在,r并不等于45°+j/2。 (3) 若原文式(1)的…  相似文献   

8.
桩的水平承载力的理论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 《山西建筑》2004,30(15):59-60
简要阐述了桩在承受水平荷载时的工作状况,整理了近年来关于桩的水平承载力的一些常用理论和计算方法,对水平承载桩的桩土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6)
为了研究群桩在不同排列方式下的水平承载性能差异,通过工程实例设计2组带承台群桩(分别为一字型三桩和三角形三桩)进行现场足尺水平承载力试验,并与现场同规格单桩的水平静载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单桩相比,群桩的基桩水平承载力有显著提高;与三角形排列的群桩相比,一字型排列群桩的水平承载力有较明显的提高,认为一字型排列群桩能更充分地发挥群桩的水平承载性能。对群桩的前后桩破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排桩受力略大于后排桩。  相似文献   

10.
宋杰 《建筑施工》2004,26(1):20-22
根据上海城市中心及周边地区土层具体构造特征,对于30层左右荷载较大的楼房,桩尖持力层往往选在粉质粘土夹粉砂层的第⑧-2层,这对PHC混凝土管桩的沉桩(锤击或静压)而言,要穿越厚度较大(平均在10m左右)、密实度较高、压缩性较低的第⑦层,具有相当大的困难。而“PHC混凝土管桩结合超长钢桩靴”的混合桩型方案,能较好地达到了目标持力层,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高桩码头桩基在倾斜泥面中的水平承载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有的高桩码头设计方法在进行桩基水平承载力计算时通常是基于普通天然地基的水平泥面假设,而对泥面倾斜情况下,桩基的水平承载力计算至今没有一套成熟的计算方法可循。为揭示高桩码头排架在斜坡面上的工作机理,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系统研究了单桩在斜坡面上的水平承载特性。通过对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分析,提出了基于泥面水平时桩基水平受力性能来确定不同泥面坡度下桩的水平承载性能的修正计算公式,包括桩身最大弯矩、桩身最大弯矩点位置、桩顶位移、泥面位移以及考虑泥面坡度和桩深度的土弹簧刚度修正公式,为处于倾斜泥面的高桩码头桩基设计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水平荷载作用下斜坡基桩的斜坡空间效应对其承载特性的影响,设计并完成了不同坡度及水平荷载作用角度下斜坡基桩室内模型试验,测得了桩顶荷载位移曲线及桩身弯矩分布。结果分析表明:水平荷载相同时,桩顶水平位移及桩身最大弯矩均随坡度增加呈非线性增大,随水平荷载作用角度增加而呈线性减小;基桩水平极限承载力却随坡度增加而减小,随水平荷载作用角度增加而增大。坡度每增加30°,桩顶水平位移约增大1.3~1.9倍,桩身最大弯矩增大约17%~30%;水平荷载作用角度每增加30°,桩顶水平变形减小约25%~30%,桩身最大弯矩减小约6%~11%。斜坡基桩的桩身最大弯矩位于地面以下3~6倍桩径范围内,坡度越大桩身最大弯矩位置越深。分析得到了基桩水平极限承载力拟合公式,可以为斜坡基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选取天津市汉沽区典型软土场地,针对预应力管桩、预应力空心方桩、钻孔灌注桩共38根足尺桩,展开现场原位土体条件下的单桩拟静力试验;探究各桩型足尺桩在考虑桩–土相互作用条件下受到桩顶低周往复水平荷载作用时的承载性状及抗震性能,并基于不同桩型做出对比。通过对预应力桩、增配不同数量非预应力筋形成的复合配筋桩及灌注桩的破坏形态、荷载–位移关系、位移延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常规预应力桩延性较差,呈脆性破坏;增配非预应力筋是提高预应力桩抗震性能的有效措施;复合配筋桩的位移延性及耗能能力得到显著改善,呈延性破坏;不同配筋率的灌注桩的位移延性系数均在4.5以上,具有较好的延性及耗能性能;复合配筋桩及灌注桩的位移延性系数均随非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存在一个最优的非预应力筋配筋率,使得其位移延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
作为水域环境中桥梁桩基施工围堰结构,钢护筒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钢护筒与钢筋混凝土桩形成钢管混凝土复合桩,其横轴向承载特性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桩存在巨大差异。针对水域环境中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特点,选取钢管埋深和钢管挤土区土体模量两种研究变量,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横轴向承载特性,得到了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桩侧土抗力曲线、H-y曲线及桩身弯矩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钢管埋深在12cm范围内增大时,能明显提高钢管混凝土复合桩横轴向极限承载力,超过12cm后继续增大钢管埋深,钢管混凝土复合桩横轴向极限承载力仍继续增大,但增幅已不明显;钢管挤土区土体模量的增大能提高钢管混凝土复合桩横轴向极限承载力,但增幅度较小。研究成果将为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陈广 《山西建筑》2009,35(4):119-120
采用FLAC3D建立了有限差分模型,对单桩水平荷载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软土层厚度、土参数的改变对桩身位移的影响情况,并藉此对软土地基的桩、土共同作用机理加以阐述,为提高桩的水平承载力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吉春明 《山西建筑》2010,36(15):79-80
从广义的角度出发,根据规范中的群桩基础水平力计算的条件,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分析单桩承载力计算方法给出了群桩基础水平承载力计算公式,从而指导实际工程中群桩水平承载力计算。  相似文献   

17.
抗滑桩桩间水平土拱效应目前主要用于确定桩间距,在桩间组合结构的受力计算中应用较少。如桩间墙,设计者多按设桩处的剩余下滑力计算桩上荷载,采取将土压力或剩余下滑力折减,或将土体参数提高的方法估算墙上荷载,未充分考虑桩间水平土拱的影响。首先理论分析了桩间水平土拱对桩间墙组合结构受力的影响,认为在桩间水平土拱影响下,抗滑桩的受力应为土拱拱顶处的剩余下滑力;挡土墙的受力应为拱前土体产生的主动土压力或剩余下滑力。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考虑土拱效应时该组合结构中抗滑桩和挡土墙的受力计算方法。以某实际铁路堑坡为例,通过计算考虑桩间水平土拱效应的桩间墙受力分配,说明了桩间水平土拱效应对桩间墙组合结构受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前螺旋锚桩水平拉拔承载设计计算的相关规范存在不足,理论研究中对锚片表面土压力分布的认识不统一。基于自制大型试验砂箱,开展了单螺旋锚桩的水平拉拔模型试验,直接量测分析了水平拉拔过程中锚片上下表面的土压力分布变化规律。引入考虑位移影响的锚片表面土压力近似计算方法,结合桩侧阻力p-y曲线,构建了砂土中单螺旋锚桩的水平拉拔力学模型,推导了位移相关的水平承载力计算理论。试验与计算结果表明:水平拉拔过程中,锚片表面土压力分布与测点到锚片中性轴的距离呈非线性关系,计算土压力时需考虑位移的影响;所构建的单螺旋锚桩水平承载力学模型以及基于力学平衡分析推导得出的单螺旋锚桩水平拉拔位移相关承载力计算理论在对比验证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对于工程中常用的单螺旋锚桩(桩锚直径比d/D≤5),当埋深比大于4后,可不考虑锚片的作用,按照等直径的裸桩来计算其水平承载力。  相似文献   

19.
冯忠居  王航  魏进  高璇  贾彦武  张旭 《岩土工程学报》2015,37(12):2308-2314
为了探明黄土冲沟地形条件对桥梁桩基础承载力的影响,首次基于自主研发的能充分反映黄土冲沟区域桩基础特点与工作性能的模型试验平台,分析不同冲沟坡度、不同桩长桩基的竖向承载力,桩身轴力及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并结合试验结果提出相关的工程技术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坡度的增大,相同桩长的桩基承载力呈降低趋势,承载力影响度逐渐增大,变化范围在7%~35%之间;2在一定范围内,桩基承载力随桩长增加增幅越大,桩长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承载力增幅逐渐变缓;3随着坡度增加,相同入土深度下的有效桩长逐渐减小;4黄土冲沟斜坡区域桥梁桩基设计应充分考虑防止桩周土体流失的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20.
桩板墙是一种重要的新型支挡结构,已被广泛应用于边坡加固。过去规范中针对桩板墙采用的设计方法主要是拟静力法,较少涉及动力设计方法。选用汶川地震中的典型抗滑桩板墙工点,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进行分析。计算中选取"5.12"汶川地震卧龙台站记录作为激励,分析得到抗滑桩的弯矩、剪力、土压力分布等,并把分析结果与规范结果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当采用规范计算时,地震综合影响系数应取0.4才能使工程满足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将汶川波的PGA(峰值地震动加速度)折换到7度(0.1g)、8度(0.30g)、9度(0.40g),分别对抗滑桩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与规范对比发现,当按照规范计算时,地震综合影响系数分别取0.30(7度)、0.35(8度)、0.40(≥9度)时,能保证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