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国油气资源和油气发展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翟光明 《勘探家》1996,1(2):1-5
文章根据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地质和构造背影资源量的统计,油气资源的区域,时代,深度分布特点及探明程度等,论述了我国油气的勘探战略、方针和原则,提出了今后油气勘探的前景区域。  相似文献   

2.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进展与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世界深水油气资源丰富,近年来深水油气勘探已成为当今世界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和油气增储上产新亮点,也是当今海洋油气勘探必然发展趋势和油气资源接替的重要战略选区。南海陆坡深水区属我国油气勘探与研究的新区,处于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位置,从烃源岩、含油气储盖组合、圈闭及油气运聚条件等综合考量,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颇具油气资源潜力,其应是我国油气资源接替的重要战略选区和增储上产的现实区域。在以往研究和所获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围绕南海深水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以期促进和加快南海深水油气的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油气消费需求量的快速增长,我国已经和正在积极开拓海外油气市场,开展国际合作是油气工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为此,基于多年来的国外考察、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成果,对世界油气工业发展形势、油气地质条件、成藏条件、油气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认为:世界油气勘探开发总体处于中期阶段(与我国勘探程度相近),未来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勘探领域广阔。中国的石油公司积极参加世界油气勘探开发是我国油气资源战略发展的需要,是百年大计。最后提出了中国的石油公司海外油气业务发展战略:加大古生代盆地的勘探力度,加强主要盆地内地层-岩性型及中小型构造型油气藏勘探,加快海域油气勘探等,当前的重点区域是中亚-俄罗斯地区、中东地区、非洲地区、亚太地区及北极地区等,同时也应积极准备非常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4.
在深水区域开展油气勘探活动,采用常规油气勘探技术很难满足其勘探难度大、后期改造大、油气聚集复杂的深水勘探需求。因此,淘金“蓝色油气”,需要高科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斜坡油气勘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箕状凹陷是一种广为发育的盆地类型,它往往构成一个独立的油气勘探对象。斜坡是箕状凹陷的主要构造单元,也是油气区域运移的主要指向和主要成藏地带。但相对而言,斜坡的油气勘探较箕较凹陷中的中央隆起带等其他构造单元的油气勘探难度更大,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加强勘探的领域。本文根据我国东部广泛发育的箕状凹陷的地震、地质实际资料,对斜坡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两类十种”的分类方案,对其石油地质特征,评价和勘探思路进行了讨论,以期有助于斜坡油气勘探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低勘探程度区域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中国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面临后备可采储量不足,低勘探程度区域受到重视。为了提高低勘探程度区域的资源评价精度,在前人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并利用勘探程度较高区域的资源评价结果,求准低勘探程度区域的油气聚集量,进而模拟求出其烃排聚系数、储量密度系数、单储系数和单生系数等关键参数,提出了利用练台地质推断法对低勘探程度区域进行评价,并对该方法评价的风险进行了分析。综合地质推断法的成果更能准确反映一个盆地、坳(凹)陷或区带的油气潜力及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南沙万安盆地油气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在收集万安盆地近几十年来的油气勘探资料和地反调查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区域地质、沉积特征、油气地质条件与烃源岩演出关系的分析,总结了该盆地在油气资源的分布特征,为在该区进一步从事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应好 《石化技术》2022,(4):163-164
近年来,油气工业发展迅速,国内外的海上油气工艺均取得了新的突破,从陆地、岛屿向浅水区域,深水区域发展,面对的作业环境改变,也面临了新的挑战,中国的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机具发展呈现多样化,深水区域相继成功投产了多个油气田,本文回顾了我国海上勘探开发作业机具特点,分析了国内外海洋油气田生产模式,总结了从浅水走向深水勘探开发作业面临的挑战,展望了未来海洋石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勘探与地质研究成果,在获取大量油气地质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区不同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油气运聚成藏的区域构造地质背景与勘探方向进行了剖析与系统总结,指出了具有油气远景的主要勘探领域及方向。但由于该区整体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尚低,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复杂,故其油气运聚规律及勘探方向,迄今仍处于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10.
论块体油气地质体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球油气资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块体的沉积构造演化控制了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复杂而有序的含油气地质体的形成,而油气地质体又决定了油气的有序分布。中国的油气资源比较丰富,但中国大陆是由多个不同时期的小块体拼合而成的,它们经历了多旋回构造演化和强烈的陆内活动,各块体在基底、沉积盖层、构造变形和含油气性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由此造成的非常复杂的石油地质条件使得油气在平面上和层系上分布相对不够集中,勘探发现的难度大。因此,油气勘探过程中更应注重块体油气地质体的整体解剖,根据地质体的发育规律和油气分布的有序性去勘探发现油气藏。根据油气地质特征、构造背景等差异,将中国大陆划分为23个主要的油气地质块体。开展块体石油地质研究,将块体视为相对独立的地质体,从区域构造背景出发,考虑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整体探寻和解剖其油气生成、运移和富集规律,对于寻找勘探新区、新层系和新领域,重新认识和评价中国的油气资源潜力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域油气勘探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海域面积超过300×104 km2,共发育了38个中新生代盆地,总面积达140.5×104 km2,其中近海盆地有11个,面积为73.4×104 km2,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从中国海域油气勘探取得的重大进展、多时代多类型盆地叠加、多套烃源岩组合、多时代成藏组合、多种油气藏类型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等方面,论述了中国海域油气勘探的潜力。结论认为:①新生界油气资源量预计将会成倍增加;②中生界油气资源量与新生界油气资源量相当,将是我国海域油气勘探的重要层位之一;③上古生界的石炭系-中三叠统烃源岩厚度大、丰度较高,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④尚有地层-岩性、生物礁、古潜山、火山岩等类型的油气藏等待去发现,油气前景广阔;⑤2007年已在南海北部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表明这类资源十分丰富,另外,页岩气前景也被看好。中国海域油气勘探潜力巨大,勘探领域广泛,将是今后我国油气工业发展主要接替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潜力分析以及塔北,塔中,巴楚隆起成藏条件类比,进一步深化了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成藏规律认识,指出塔里木盆地属于特提斯北缘盆地群,宏观油气地质条件优越,碳酸盐岩油气资源量丰富,勘探领域广,层系多,资源探明率低,勘探潜力大,主攻方向是阿克库勒 凸起,雅克拉断凸、和田河凸起,卡塔克低凸及色力布亚-玛扎塔格断裂潜山带。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下古生界烃源岩的再认识   总被引:28,自引:12,他引: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成果和剩余油气资源领域分布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前陆盆地冲断带,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和成熟探区富油气凹陷(区带)四大勘探领域.指出岩性-地层油气藏已成为油气储量增长的主体,前陆盆地冲断带是寻找大发现的重要领域,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增储地位日趋重要,富油气凹陷(区带)精细勘探潜力仍然很大.分析认为未来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岩性-地层油气藏、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前陆盆地、富油气凹陷(区带)、陆上新区新盆地、南海南部海域和非常规资源等七大领域,其中前四大领域勘探潜力仍然很大,是未来油气增储上产的重点领域;陆上新区新盆地、南海南部海域及非常规资源将是未来实现中国石油资源战略接替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4.
对局部构造阶段性勘探决策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流行以决策树方法进行勘探决策,但这种方法实际应用起来却比较困难,原因在于它在决策时总是要考虑勘探工作的全过程。油气资源勘探工作是分阶段性的,每个阶段都有其阶段性的目标。只要油气勘探工作在每个阶段都能以最小的成本最好地实现了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那么油气勘探工作的全过程也就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好的结果。文中提出一种在勘探阶段以最小成本拿最多储量为目标的勘探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期间中国油气勘探进展及未来重点勘探领域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十五”期间,中国油气勘探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勘探工作量与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陆相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西部地区前陆冲断带勘探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勘探成果不断扩大,成熟盆地精细勘探成效显著,近海海域勘探进入增储高峰期。至“十五”末期,中国石油勘探呈现出稳定发展、天然气勘探表现出快速发展的好形势,原油储采比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立足国内油气资源,加强断陷盆地富油气凹陷、大型坳陷型盆地大面积岩性地层油气藏、海相碳酸盐岩、克拉通大型古隆起、前陆盆地冲断带、海洋深水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等七大领域的勘探,中国油气勘探仍然可以保持高速发展。图6参20  相似文献   

16.
关于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近年来,石油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难题,世界各国都掀起了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热潮,开发非常规油气及油气替代品已成为各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油气供需矛盾也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为此,对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发展趋势、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新领域以及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结论认为: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非常规油气业务的发展;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但在勘探开发上急需新技术、新方法的突破;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应形成配套方法。应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①创新地质理论,找到优质资源;②发展特色技术,开发难采资源;③ 优化改进现有工艺技术,取得新效果;④发展综合利用技术,缓解环境压力;⑤转变理念,加速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常规油气的开发生产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寻求新的出路。当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油砂、油页岩和煤层气等已经在部分国家实现了有效开发。为此,详细分析了世界油砂、油页岩和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现状;简述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油砂、油页岩和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方面所开展的工作;指出了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存在的难题;最后提出了加快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简要总结大庆油田2001年勘探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全方位分析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所面临的勘探形势;确定了“十五”勘探工作总体思路;制定了立足东北,走向西部,进军海外,多种资源综合勘探的资源接替战略。同时指出,今后的勘探工作是进一步深化和加快推进“三个勘探”,要按照“突出预控,重要发现”和“择优探明,注重效益”的原则搞好勘探部署工作,提高勘察开发整体效益,要搞好技术创新,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勘探技术,降低勘探工程成本,要理顺勘探管理程序,完善以勘探项目为核心的勘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国内外市场开拓中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19.
000年以来,南海油气勘探开发快速发展,特别是深水区获得了重大天然气发现,但对该区的天然气资源认识程度较低,出现了勘探实践与南海资源评价结果不符的情况。因此,需要系统开展南海海域天然气资源评价,科学地认识南海海域天然气资源潜力。在归纳南海油气勘探新进展及油气地质新认识的基础上,总结了构造型、生物礁地层型、深水沉积岩性型及基岩潜山型4类天然气成藏模式,将台西南、北部湾、珠江口、琼东南、莺歌海、中建南、双峰、万安、南薇西、北康、曾母、文莱沙巴、南薇东、礼乐及西北巴拉望等15个主要沉积盆地作为资源评价对象;选择“以多参数类比法为主、以成因法和统计法为辅”的资源评价方法,建立了万安、文莱沙巴和珠江口等3个类比刻度区,代表断陷、走滑和前陆3类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通过刻度区精细解剖,系统获得了南海天然气资源面积丰度等关键参数,最终利用特尔斐法综合,预测15个主要沉积盆地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31.85×1012m3,明确了南海常规天然气勘探潜力及未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