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1∶20缩尺模型隧道,设置4种风口尺寸、3种火源热释放速率,改变排烟量,设计33个工况研究地铁长区间隧道火灾双点排烟的顶部烟气温度分布特性与烟气流动特性。实验发现,地铁长区间隧道火灾顶部烟气温度随着与火源之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在排烟风口处烟气温度突然下降;烟气温度随着火源热释放率的增大而增大,排烟口尺寸和排烟体积流量对隧道顶部烟气温度的影响不大。火灾中,应将烟气控制在火源段,保证非火源段烟气排净。  相似文献   

2.
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排烟通风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理论分析、CFD数值模拟分析等方法对北京某地铁单隧道发生火灾时的通风排烟系统的各种可能运行模式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模式下通风排烟效果相关很大,同时火灾发生的位置不同,相应的最优通风排烟模式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成都地铁一号线南部浅埋区间隧道在国内首次采用自然通风模式,本文对其在火灾工况下自然排烟模式的数值模拟分析作了详细介绍,为自然排烟方式在地铁区间隧道的应用,以及通风竖井的布置和区间隧道结构形式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树  李远卓 《暖通空调》2022,(S2):122-125
为确定带长距离停车线的地铁区间的通风排烟模式,利用SES软件进行了多种方案模拟分析研究,发现此类区间不宜采用常规的纵向通风方案,会出现烟气左、右线串烟的现象。结合此区域为暗挖区间的优势,采用轨顶土建风道横向排烟模式,满足规范的排烟要求。该研究结果为类似区间通风排烟设计提供了思路,在今后设计中,应结合工程实际需求,在满足规范规定的通风排烟要求的前提下,从线路条件、土建条件、地面条件、经济性、安全性等多方面考虑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5.
结合浅埋地铁区间隧道的特点,提出了浅埋地铁区间隧道顶部开孔的自然通风方案。以单洞单线隧道为例,采用FDS对浅埋区间隧道列车火灾时自然通风口的设置间距、尺寸进行模拟分析,根据火灾排烟效果确定自然通风口的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6.
利用地铁区间隧道间联络通道排烟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郑志敏  赵相相  周孝清 《暖通空调》2005,35(8):54-58,90
提出了对着火区间隧道两端送新风、利用地铁区间隧道间的联络通道向相邻区间隧道排烟的方法,利用CFD软件模拟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得出了该情况下的最佳送风速度.  相似文献   

7.
检验隧道通风系统功能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就是对区间风速进行实测,而且实测数值应满足相关标准、 规范的要求.结合某地区地铁开通运营前消防验收对地下区间火灾工况风速的实测情况,对长大区间实测风速结果进行了介绍及分析,总结了实测时需注意的事项,并分析了影响测试结果的重要因素,以期为后续线路区间风速的测试提供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8.
地铁区间隧道火灾通风模式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铁区间隧道火灾常见的几种通风排烟模式,对其中一种最复杂的模式进行了数值分析。模拟分析得出,对于地铁实际工程中的单线盾构圆形隧道,在10 MW火灾强度下,着火区间隧道内2.6~2.9 m/s左右的纵向风速可以有效阻止烟气发生逆流;在着火区间隧道2.9 m/s的纵向风速下,未着火区间隧道两端对送送风速度为1~1.5 m/s时,联络通道内有风速为6 m/s左右的气流流向着火区间隧道,可有效抑制烟气通过联络通道向未着火区间隧道蔓延,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9.
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疏散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列车停靠在区间隧道内两种特殊位置:隧道中部和靠近一端站台,考虑列车前、中、后部发生火灾的情况,分析了隧道内人员疏散模式,并提出一些疏散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铁超长区间隧道火灾通风排烟方案,结合广州地铁十八号线工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地铁列车在区间不同停靠位置时的通风排烟方案下的隧道拱顶下方温度以及隧道内流速。结果表明:该通风排烟方案可以较好地控制隧道内温度,隧道内流速也满足规范中大于2 m/s小于11 m/s的要求。研究结果为隧道安全运营提供了保障,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列车在不同高度的地铁区间隧道中行驶时,会形成不同的阻塞比(列车的横断面积与隧道横断面积的比值)。论文利用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同一列车在3种不同高度隧道中形成不同阻塞比的模型。在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在每种阻塞比下改变排烟风速,对能够反映半横向排烟方式排烟效果的隧道内烟气蔓延情况、人眼特征高度处的温度和CO浓度、顶棚温度等各项指标变化规律进行模拟和分析,并总结不同阻塞比下排烟风速的改变对半横向排烟方式排烟效果的影响,以及时对排烟条件作出调整,达到更好的排烟效果,为地铁区间隧道的排烟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性能化防火设计对北京地铁四号线北京南站的相邻区间隧道消防排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当列车发生一般规模的火灾时,与疏散人员同向运动的火灾烟气对人员的安全威胁并不大;但当发生较大规模的火灾时,与烟气流动同向的疏散人员将不能够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13.
公路隧道断面尺寸一般较大,其施工过程对上部已运营地铁区间隧道变形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该文结合重庆市某公路隧道下穿地铁区间隧道的工程实例,运用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施工步序对已运营地铁区间隧道变形的影响,为工程的实施提供咨询意见,对普遍性的地下隧道下穿地铁区间隧道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文从地铁区间隧道尚未实施状态作为起始步序,平顶山隧道二衬施工完成作为终止步序,实现了动态施工全过程的模拟。  相似文献   

14.
选择长500 m的地铁隧道,设置6种通风排烟方式,通过改变通风风速及上、下游排烟口开启的比例,模拟分析不同排烟模式下烟气逆流长度与排烟速率的关系,研究不同模式的通风排烟效果。模拟火源设置在地铁列车前端,火源功率设定为10MW。结果表明,纵向通风风速过大可以有效抑制烟气逆流,但会对下游烟气运动造成扰动,影响人员疏散安全性。特定排烟方式的排烟效果主要受排烟窗开启位置的影响,上游与下游开窗数量比例为1∶3时排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从地铁车站与隧道的建筑结构类型、通风空调系统、通风排烟系统的设置着手,对不同车站、隧道建筑结构类型在不同的着火情况下的通风排烟系统运行模式做了说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地铁车站与隧道的防排烟模式体系,希望能够对今后地铁车站及隧道中防排烟设施设置以及在事故状态下合理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铁隧道火灾自然排烟模式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K-ε模型,结合某实际工程对地铁隧道区间发生火灾时的自然排烟模式进行了模拟计算,以预测其实际通风排烟效果.具体分析了不同通风竖井间距、通风竖井出口局部阻力系数变化和隧道区间是否设置隔墙等因素对区间内实际通风排烟效果的影响,最后给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对地铁区间隧道的影响,文章以厦门市轨道交通6号线角美延伸段地铁区间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反应位移法计算出土层相对位移、管片惯性力与周围剪力,并使用地基弹簧来考虑土层与管片的相互作用,运用Midas-GTS软件对地铁区间隧道进行抗震分析。结果表明:区间隧道最不利受力位置为管片的拱顶与拱腰,而且管片剪力受地震作用影响比较大;计算截面的配筋由裂缝宽度控制,抗震配筋不起主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江 《消防科技》2008,27(3):188-191
通过性能化防火设计对北京地铁四号线北京南站的相邻区间隧道消防排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当列车发生一般规模的火灾时,与疏散人员同向运动的火灾烟气对人员的安全威胁并不大;但当发生较大规模的火灾时,与烟气流动同向的疏散人员将不能够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19.
地铁区间隧道防水工程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宗军  范涛  朱业飞 《建筑技术》2005,36(2):131-132
某城市地铁区间跨越多种地貌,采用了混凝土自防水、复合衬砌防水、排水设施设置等措施,图1为典型的隧道断面防排水设计。  相似文献   

20.
针对列车中部着火且停靠在区间隧道中部的地铁隧道火灾情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纵向通风模式,即疏散平台下先送风、再采用传统的纵向通风,并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时单线矩形区间隧道,在10 MW的火源强度下,当疏散平台下送风风口组间距为10m且隧道风机风量为50 m3/s时(或风口组间距不超过30 m且隧道风机风量为70m3/s时),可以满足安全消防的温度指标、能见度指标和CO浓度指标.同时模拟得出区间隧道两端纵向通风的临界风速在2.4~2.8 m/s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