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铸造》2016,(10)
通过采用不同的铸型加热温度制备定向凝固DZ125合金,采用扫描电镜对合金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研究了铸型加热温度对DZ125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铸型加热温度制备出柱状晶合金,在与拉晶方向垂直的截面上,随着铸型加热温度的升高,枝晶形态由"蜈蚣"状转变为"蝴蝶"状,并最终转变为"十"字形。铸型加热温度对纵截面上的枝晶间距没有影响,随铸型加热温度升高,枝晶间共晶相数量及尺寸增大,合金中γ′相由蝶形向立方体形转变,γ′相尺寸有变小的趋势。三种铸型加热温度条件下,合金在980℃/235 MPa条件下的持久寿命相当,随加热温度升高,合金在稳态蠕变阶段的应变速率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大。  相似文献   

2.
在保持固/液界面温度梯度不变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熔体超温处理温度对DD3单晶高温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并利用DTA研究了合金熔体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合金熔体在1380-1650℃发生一系列的结构变化;当抽拉速率为50μm/s时,随熔体超温处理温度由1500℃升至1640和1780℃,合金一次枝晶间距由177μn分别减至150和125μm,枝干与枝间γ'相的尺寸减小,且枝间γ'相形貌变得规整.  相似文献   

3.
研究抽拉速率对DZ483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抽拉速率的提高,合金的一、二次枝晶间距逐渐减小,γ′相尺寸减小,但γ′相的数量增多;共晶组织及枝晶间碳化物的数量增多。碳化物形貌由块状转变成长条状,类型不随抽拉速率的提高而改变。随着抽拉速率的升高,除Cr元素偏析系数在1左右波动外,其余元素的偏析程度都增加,其中W、Mo元素偏析程度明显加重;DZ483合金的持久性能随抽拉速率的提高先升高后降低。不同抽拉速率下,合金断口均呈现出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混合特征,γ′相为合金的主要强化相。随着抽拉速率的提高,一方面,合金中γ′相的数量逐渐增多,尺寸逐渐减小,提高了合金的持久性能;另一方面,由于元素偏析程度加重、碳化物和共晶数量增多及γ′相筏形化规则程度的下降,降低了合金的持久性能。  相似文献   

4.
熔体过热时间对DD3单晶高温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敏明  张军  刘林  傅恒志 《金属学报》2008,44(2):150-154
在定向凝固固/液界面温度梯度及凝固速率保持恒定条件下,研究了熔体过热时间对Ni基DD3单晶高温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熔体超温处理温度为1640℃,过热时间由30 min增至60 min时,枝晶间距进一步减小,枝间γ′相更加细小且规整,在此温度过热90 min时,将导致凝固组织粗化.当熔体超温处理温度为1780℃,随过热时间由30 min延长至60 min时,枝晶间距与枝间,γ′相都变大,且枝间γ′相不再规整.  相似文献   

5.
对一种Ni-Cr-Co-W-Mo-Ta-Al-Ti系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合金熔体进行不同温度过热处理后,观察其凝固组织,并利用液态金属X射线衍射仪测试了合金熔体结构在1450-1600℃温度范围内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溶体处理温度的升高,合金熔体更加均匀,一次枝晶间距减小,偏析程度减轻,γ′形貌更方整,分布弥散,枝晶干与枝晶间γ′的尺寸差别减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熔体超温处理方法考察了熔体超温处理温度对GH742返回料凝固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熔体超温处理温度低于1550℃时,随熔体超温处理温度的升高,晶粒和枝晶组织显著细化,枝晶偏析和合金中N、O、S元素含量降低,然而,进一步升高至1600℃,晶粒和枝晶组织粗化、枝晶偏析增大、合金中N、O含量升高。熔体超温处理显著影响枝晶干γ′相特征,却对MC型碳化物影响较小。MC型碳化物形貌为棒状或块状,且随熔体超温处理温度升高无明显变化,但尺寸和面积分数均略微减小。枝晶干γ′相形态则随熔体超温处理升高由近球形向近立方状转变,尺寸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合适的熔体超温处理可显著提高返回料的室温拉伸强度,但对塑性无明显影响,其原因被归因于凝固组织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铸造》2016,(12)
通过采用不同的拉晶速率制备定向凝固DZ125合金,采用扫描电镜对不同拉晶速率下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并测定不同拉晶速率下合金在980℃/235 MPa条件下的蠕变曲线,研究了拉晶速率对DZ125合金枝晶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合金成分相同的条件下,当拉晶速率为1 mm/min时,合金中的枝晶组织为胞晶,当拉晶速率大于3 mm/min时开始出现"十"字形树枝晶。当拉晶速率为5 mm/min时,合金一次枝晶间距为418μm,拉晶速率为6 mm/min时,枝晶间距为400μm,随拉晶速率的增大一次枝晶间距减小。而二次枝晶间距由5 mm/min的55μm提高到6 mm/min的70μm,随拉晶速率的增大,二次枝晶间距增大。铸态合金中的γ′相随拉晶速率的增大而减小,拉晶速率为1 mm/min时,γ′相尺寸为1μm左右,拉晶速率为6 mm/min时,γ′相尺寸为0.5μm。试验条件下,拉晶速率为1 mm/min时其蠕变断裂寿命为70 h,而拉晶速率为6 mm/min时,其蠕变断裂寿命为128 h,随拉晶速率的提高蠕变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保持凝固界面温度梯度恒定的条件下,研究了DZ125高温合金熔体超温处理定向凝固组织的演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熔体超温处理对DZ125合金的定向凝固组织有着显著的影响.一次枝晶间距和二次枝晶间距均随着熔体超温处理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并在超温处理温度为1 650℃处出现最小值.合适的熔体超温处理可以起到与提高凝固速率相同的作用,有效细化合金凝固组织,从而有利于降低合金元素偏析程度,减少甚至消除凝固缺陷,缩短热处理均匀化时间,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蔡新宇  王宇飞  满延林  王铁军  杨刚  倪伟  石玉娥 《铸造》2012,61(12):1455-1457,1461
为研究合金化元素B对DZ417G合金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制备了不同B含量的合金,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和微观组织形貌观察。结果表明:随着B含量增加,DZ417G合金900℃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有所降低,塑性先降低后升高。980℃、216 MPa条件下,合金的持久寿命随B含量的提高而降低,760℃、725 MPa条件下,随B含量的提高合金的持久寿命变化不大。随合金中B含量的提高,合金中晶界区域析出碳硼化物数量增加,当合金中的B含量达到0.02%时,在共晶相周边可以观察到珠状硼化物共晶组织。经热处理后合金中γ′相由细小γ′相和粗大的γ′相组成。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条件蠕变性能测试及组织形貌观察,研究了热处理对DZ125合金的组织结构演变和蠕变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的枝晶间区域存在较多放射状的共晶组织,在枝晶间和枝晶干处部分γ′相呈蝶形形态且γ′相尺寸具有较大差异。铸态合金的共晶组织及γ′相在固溶过程中被溶解,并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类菱形的细小γ′相自γ基体中析出;一次时效期间,类菱形的细小γ′相发生钝化并长大直至转变成立方体形态;二次时效期间,γ′相的尺寸基本不变,但立方度增加,合金的组织结构为γ′相以共格方式自γ基体中析出。在热处理过程中基本消除了合金中的共晶组织,并提高了γ′相的立方度,但并未消除合金中的组织不均匀性,枝晶干区域的立方γ′相尺寸细小,而枝晶间区域的立方γ′相尺寸粗大,并且合金在980 ℃具有良好的抗蠕变性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抽拉速率(4,5,7,9,10 mm/min)对定向凝固DZ445高温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抽拉速率由4mm/min增加到10mm/min,一次枝晶臂间距λ<,1>和二次枝晶臂间距λ2逐渐减小,枝晶组织逐渐细化;枝晶干和枝晶间γ'相尺寸也逐渐减小,枝晶间γ'相的尺寸比枝晶干γ'相的大,这种差别随着凝固速率的增加而减小;合金元素的偏析随凝固速率的增大越来越严重;除抽拉速率为4 mm/min外,抽拉速率对DZ445合金室温拉伸性能影响不大;当抽拉速率太高或者太低时,合金650℃拉伸伸长率均明显降低;抽拉速率对合金的持久性能影响明显;当抽拉速率为7 mm/min时,合金的拉伸性能、持久性能和微观组织达到综合平衡,为最佳抽拉速率;DZ445定向柱晶合金比同成分K445等轴晶合金具有更好的室温和高温拉伸性能及持久性能.  相似文献   

12.
定向凝固铸造高温合金DZ125热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一步和三步两种热处理工艺对DZ125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三步热处理工艺可明显改善显著组织。1180℃预处理消除了合金中的低熔点相,有效地抑制了合金的初熔,提高了合金的固溶温度,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元素枝晶偏析减轻,共晶中的γ′相和初生的粗大γ′相固溶量增加,在随后的冷却和时效过程中析出较多细小γ′相,1100℃高温时效调整了细小γ′相的尺寸和形状,使合金中温,高温持久寿命比一步热处理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蠕变曲线测试和显微组织形貌观察,结合元素扩散迁移率热力学计算,研究了完全热处理后DZ125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在980℃蠕变过程中γ′相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合金完全热处理后并没有消除组织不均匀性,粗大的γ′相位于枝晶间区域,细小γ′相位于枝晶干区域.在980℃/200 MPa蠕变期间,合金枝晶干区域的γ′相经22...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熔体超温处理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γ'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熔体超温处理温度由1500℃升高至1640和1780℃时,一次枝晶间距由177μm分别减小至150和125μm;枝间Ti富集程度降低,W的偏析程度减小。枝晶干和枝晶间γ'相尺寸均减小,枝间γ'相由不规则转变成立方形,同时枝间与枝干区域γ-γ'错配度减小。  相似文献   

15.
通过蠕变性能测试及组织形貌观察,结合元素扩散迁移率计算,研究DZ125合金在1 040℃蠕变期间的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温蠕变期间,合金在枝晶间/干区域发生不均匀的组织演化,枝晶间区域形成的筏状γ′相尺寸粗大,而枝晶干区域γ′相沿(001)晶面形成细小的N-型筛网状筏形结构,且γ基体相连续充填在筛网状γ′相之间,可保证合金的高塑性。在1 040℃、137 MPa蠕变期间,合金枝晶干区域的γ′相经3 h转变成筏状结构,随施加应力的降低,γ′相发生筏形化转变的时间延长;其中,Al、Ta具有较高扩散迁移率是促使合金发生较快筏形化转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铸造》2016,(4)
采用熔融复合熔盐净化和循环过热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过冷度达180 K的DZ125高温合金深过冷熔体,分析了DZ125高温合金过冷度对γ′相的影响情况。结合经典形核与生长理论,DZ125高温合金深过冷快速凝固组织中γ′相的尺寸及分布规律亦受熔体过冷度控制。随熔体过冷度提高,快速凝固过程中γ′相形成元素在基体中的固溶度大大提高,进而增大了强化相γ′相析出的驱动力,提高其析出量,促使其细化;而且,快速凝固导致大量晶格缺陷如位错,以及晶界的形成,它们作为γ′相析出的形核点,大大降低其临界形核功,从而有利于其析出。  相似文献   

17.
热等静压温度对FGH95合金组织和持久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FGH95合金进行不同温度的热等静压处理、组织形貌观察及持久性能测试,研究热等静压温度对合金组织结构与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于γ′相溶解温度进行热等静压时,粗大γ′相沿颗粒边界区域不连续分布;随热等静压温度的升高,合金中一次粗大γ′相的数量、尺寸逐渐减小,经1 140℃固溶处理后,晶粒尺寸无明显变化;合金经1 180℃热等静压及完全热处理后,粗大γ′相完全溶解及γ′相贫化区消失,晶粒尺寸明显长大,γ′相和细小碳化物沿晶界及晶内弥散析出,因而合金具有较好的持久性能;合金在持久性能测试期间的变形机制是位错在基体中滑移及剪切γ′相。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高温度梯度定向凝固条件下冷却速率对DZ4125合金中γ′相形态、分布和尺寸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合金的枝晶逐渐细化.当冷却速率达到36.4 K/s时,合金的凝固组织由粗枝晶变为超细枝晶.在此过程中,γ′相从立方形逐渐球形化,且枝晶干γ′相的球化速度比枝晶间的γ′相球化速度快.同时,枝晶干和枝晶间γ′相尺寸逐渐减小,枝晶干和枝晶间γ′相的均匀化程度增加.枝晶间γ′相比枝晶干γ′相的尺寸大,这种差别随冷却速率的增大而减小.造成γ′相在形貌和尺寸上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冷却速率的变化引起γ固溶体中溶质的过饱和度ΔX,过饱和γ固溶体的过冷度ΔT,γ′相脱溶析出的临界形核功ΔG~*和溶质在γ固溶体中扩散系数D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合金化元素v对DZ417G合金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熔炼出具有不同V元素含量的合金,并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和微观组织形貌观察.结果表明,随着V含量增加,DZ417G合金的高温断裂强度和塑性均有所提高.测定结果表明,760℃、725 MPa条件下,随V元素含量的提高合金的持久寿命增大,由90 h提高至245 h.对DZ417G合金微观组织观察表明,随合金中V含量的提高,合金中共晶相数量增加,合金中的碳化物析出数量增加,分散程度增大,合金中的碳化物组织变得更加细小.经热处理后,合金中枝晶干处γ’相为细小立方体型γ’相.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熔体超温处理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γ'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熔体超温处理温度由1500℃升高至1640和1780℃时,一次枝晶间距由177 μm分别减小至150和125 μm:枝间Ti富集程度降低,W的偏析程度减小.枝晶干和枝晶间y'相尺寸均减小,枝间y'相由不规则转变成立方形,同时枝间与枝干区域γ-γ'错配度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