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掺硅粉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航 《混凝土》2006,28(9):41-44
分析了硅粉对混凝土作用机理,研究了掺硅粉路面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和施工工艺及技术经济性。结果表明,从抗折强度和经济性指标考虑,路面混凝土存在最佳硅粉掺量问题;与不掺硅粉路面混凝土相比,路面混凝土中按最佳掺量15~20kg/m^3掺入硅粉,能显著提高路面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和降低工程造价,如抗折强度提高10%、极限拉应变提高22%以上、压折比降低7%、耐磨性提高42%和抗冻性能提高近十倍、材料费用可节约11%左右,表明掺硅粉混凝土在路面工程中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硅粉对轻骨料混凝土耐久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重点探讨硅粉对轻骨料混凝土抗冻性能、干缩性能、抗渗透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轻骨料混凝土中掺加硅粉,可大幅度提高其抗渗透性能,增强混凝土的抗冻融能力,但随着硅粉掺量增大,混凝土的收缩率提高。  相似文献   

3.
硅粉混凝土与人居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分析硅粉与硅粉混凝土的性质与性能,从房屋结构,交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三个方面论述了硅粉混凝土在人居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展望了硅粉混凝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文中主要对不同养护龄期及不同硅粉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坍落度与硅粉掺量呈现负相关关系,且在高掺量硅粉时,混凝土的坍落度下降幅度增加;硅粉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及氯离子扩散系数均与养护龄期成正相关关系;混凝土力学性能与硅粉掺量呈现先正相关后负相关的关系,氯离子渗透系数与硅粉掺量呈现先负相关后正相关的关系;当硅粉掺量为5%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均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C50高性能混凝土中以等量取代水泥用量的方法单掺粉煤灰、硅粉,双掺粉煤灰硅粉及同时掺粉煤灰、硅粉和聚丙烯纤维,研究了不同掺合料及不同掺量对HPC拌合物工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性能混凝土中加入粉煤灰,能使混凝土具有更好的工作性能,使拌合物黏聚性和可塑性提高;在6%硅粉掺量内,硅粉的加入提高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但随着掺量进一步增大后,硅粉高性能混凝土的流动性将降低,稠度增大,整体工作性能降低,需要提高高性能减水剂的用量;双掺粉煤灰和硅粉后,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随着硅粉掺量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聚丙烯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影响不明显,但聚丙烯纤维的掺入,提高了混凝土黏聚性,能抑制拌合物的离析和泌水。  相似文献   

6.
崔奇文 《山西建筑》2008,34(13):193-195
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从高性能混凝土增强原理出发,指出为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一般要加入硅粉,介绍了硅粉定义及在混凝土中的反应机理,阐述了硅粉对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作用,以充分发挥硅粉对混凝土性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硅粉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入手,提出了硅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简述出硅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和步骤,指出硅粉混凝土的应用方面。  相似文献   

8.
硅粉混凝土的基本性能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硅粉混凝土具有良好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硅粉混凝土的应用效率,分析总结了硅粉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成果,指出了硅粉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以及硅粉混凝土的应用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取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采用硅粉等质量取代水泥和橡胶颗粒等体积取代砂的方式配制再生混凝土,通过试验研究了硅粉掺量及橡胶颗粒掺量对再生混凝土抗冲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粉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抗冲磨性能提高,掺硅粉再生混凝土的抗冲磨性能优于普通混凝土;随着橡胶颗粒体积取代率的增加,再生混凝土抗冲磨性能逐渐提高,且好于掺硅粉再生混凝土,橡胶颗粒的掺入能够显著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冲磨性能。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侵蚀环境中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通过试验研究了双掺粉煤灰和硅粉对二衬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5%粉煤灰+5%硅粉双掺等量取代水泥,能有效改善二衬混凝土拌合物的泵送性能和混凝土的耐蚀性能,提高二衬混凝土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1.
分析硅粉混凝土的物理力学和抗裂性能。通过试验表明:硅粉混凝土能有效提高构件的强度,减少裂缝产生。从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浇筑养护等方面研究硅粉混凝土施工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2.
王军  纪洪广 《四川建筑》2006,26(1):136-137
分析硅粉混凝土的物理力学和抗裂性能,通过试验表明:硅粉混凝土有效提高构件的强度、减少裂缝产生。从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浇筑养护等方面研究硅粉混凝土施工的特殊要求。采用工程实例证明硅粉混凝土在水工结构中比普通混凝土具有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和硅粉对碾压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某工程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测定掺入粉煤灰、硅粉后碾压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脆性系数,弹强比和极限拉伸值等性能,论述了复掺粉煤灰和硅粉可以提高碾压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同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微硅粉是一种超细高活性的粉体材料,将其作为掺合料加入混凝土中可改善混凝土多方面的性能。合理的掺量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成本,但在生产使用时,由于微硅粉超高的细度,较小的堆积密度,高昂的运输成本,限制了微硅粉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广泛应用。文章从微硅粉的作用机理,性能检测,试验试配,增密处理,散装打罐后的计量、搅拌控制等方面阐述了对原态微硅粉产品进行增密处理后在预拌混凝土中广泛应用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硅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减少泌水,改善稠度、不透水性和耐久性等性能。因此,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开展了利用硅粉作混凝土改性材料的研究工作。硅粉在混凝土中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数量越来越大。随着应用的推广和硅粉对改进混凝土性能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各国的硅粉产量也不断增加,目前全世界的年产量已超过110万吨。一、硅粉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硅粉是从生产硅铁和其他硅金属的工厂排出的废气中回收到的一种副产品,是非品质、平均粒径0.1μm 左右的球形微粒,其颜色为浅灰色或深灰色,加水搅拌后成黑色。硅粉的比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 5150—2001)中混凝土抗含沙水流冲刷试验的标准试验方法(圆环法)和混凝土抗冲磨试验的水下钢球法,研究了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HF-粉煤灰,硅粉-粉煤灰,PVA-硅粉-粉煤灰这4种掺合料时,在C9050、C9040两个强度等级下,对于常态混凝土抗冲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强度等级下,掺入不同掺合料的混凝土抗冲磨性能均较好,硅粉-粉煤灰混凝土和PVA-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冲磨性能优于粉煤灰混凝土和HF-粉煤灰混凝土。  相似文献   

17.
以普通混凝土和橡胶再生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掺入硅粉和纤维材料研究强化环保型混凝土抗压性能的方法。用再生混凝土100%等体积代替粗骨料,用橡胶颗粒20%等体积代替细骨料,内掺10%(质量分数)或外掺3%(质量分数)硅粉以及掺入聚丙烯纤维或钢纤维,制备了4组12个混凝土立方体试件,通过轴压试验研究了混凝土试件的破坏模式、抗压强度和工作性能。结果表明:与单一掺入硅粉相比,硅粉和聚丙烯纤维的复合掺入能进一步强化混凝土的抗压性能;硅粉的掺入可以强化浆体与橡胶颗粒间的界面性能,提高钢纤维橡胶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硅粉和纤维材料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有负作用,其复合掺入时建议采用适量的减水剂。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硅粉对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选取硅粉掺量分别为2%,3%,4%,5%,6%,7%,8%,9%,10%,11%,12%,进行硅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流动度和耐久性试验,并对其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硅粉混凝土强度随硅粉掺量逐渐递增,其增长趋势变慢;硅粉混凝土流动度随硅粉掺量逐渐减小,其减小速度逐渐变慢;硅粉混凝土100 d强度随硅粉掺量逐渐递增,但增长趋势变慢。  相似文献   

19.
微硅粉对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兵  潘洪源 《混凝土》2003,(11):18-20
高强混凝土最致命的一个缺点是其较大的脆性。通常.通过掺加纤维以改善其脆性,提高混凝土的韧性。为改善钢纤维与水泥基体界面性能.通常采用微硅粉与钢纤维复合的方式。本文研究了微硅粉掺量对不同长径比钢纤维混凝土新拌性能与力学性能影响.并着重探讨了微硅粉掺量与钢纤维长径比及掺量的最佳配比。研究表明,微硅粉的掺量和钢纤维的长径比对体系的强度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掺纳米SiO2和掺硅粉高强混凝土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掺纳米SiO2和掺硅粉高强混凝土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应用XRD和SEM对纳米SiO2、硅粉与水泥硬化浆体/大理石界面中氢氧化钙的反应程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掺入1%~3%纳米SiO2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提高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掺3%纳米SiO2的混凝土,与掺10%硅粉的混凝土相比,其抗折强度约提高4%~6%,而与不掺硅粉的混凝土相比,其抗折强度约提高31%~57%。在3%相同掺量的条件下,与硅粉比较,纳米SiO2能更有效地吸收水泥硬化浆体/大理石界面中所富集的氢氧化钙,更有效地细化界面中的氢氧化钙晶粒,从而起到改善界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