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旋风除尘器入口处流场状况的分析,揭示了导流板对改善旋风除尘器入口流场状况的作用机理。同时给出了在不同尺寸导流板存在下测得的旋内除尘器的阻力损失和除尘效率等数据,得出用恰当尺寸的导流板能够在不降低除尘效率的前提下降低阻力损失。  相似文献   

2.
旋风除尘器作为常用除尘设备之一,改善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和降低压力损失一直是成为国内外关心的热门话题。本文简要阐明了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和分析了流体流动特点,指出了影响除尘效率的各种因素,在改进除尘器构造,提升除尘效率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3.
环流式旋风除尘器分离效率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者针对新型旋风除尘器的特点,推导出了计算环流式旋风除尘器内筒分级效率的数学模型,并与L-L横混模型相结合,把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看作部分环流的两个常规旋风除尘器的串联,进行其分离效率的研究。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数学模型基本反映了新型环流式旋风除尘器内粒子流动、粒子分布以及粒子分离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研究了旋风除尘器的优缺点之后,在用Leith和Licht的边界层分离理论分析了直流旋风除尘器内流场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离空间内的“有效分离表面”的概念。试验表明提高“有效分离表面”是提高除尘器分离效率的有效途径。进而提出套筒式旋风除尘器,并已证明它是一种高效、低阻、低能耗的旋风除尘器。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套管换热式旋风除尘器,用于回收烟气余热.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套管式旋风除尘器的换热性,并与热管换热式旋风除尘器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对于热管式旋风除尘器,随着热管内工质蒸发温度增加,热回收率降低;对于套管式旋风除尘器,随着套管进口水流速增加,热回收量增加,且一般情况下,热回收量高于热管式旋风除尘器;根据需要可采用带突起的旋风除尘器,在研究范围内,热回收量是热管式旋风除尘器热回收量的1.33~3.06倍;套管式旋风除尘器因为气流旋转运动,壁面附近边界层较薄,故换热较强.  相似文献   

6.
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的实验研究与工业放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常规型旋风除尘器均从顶部进料,含尘气体在器内高速旋转而下到达锥体底部, 再沿中心轴线折流而上, 从顶部排气管排出, 从而形成了气流沿器内边壁自上而下和沿轴心自下而上的两个旋涡, 流动路线长, 速度梯度大, 故操作稳定性差, 压降大, 能耗高。研究者所开发的新型环流式旋风除尘器, 克服了常规型旋风除尘器压降大、能耗高、操作弹性小、放大效应显著等缺点, 经实验室及工业放大现场测试证明, 新型环流式旋风除尘器与常规旋风除尘器相比, 除尘效率提高15% , 压降降低了40% 左右。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型旋风除尘器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的压降和器内的压力分布。实验所用设备 : 42 6 mm、 1 50 mm的环流式旋风除尘器 ,常规型、B型高效旋风除尘器。实验物系为空气 ,入口气速 1 6~ 3 0 m· s- 1。实验结果表明 :与常规型、B型高效旋风除尘器相比 ,该新型环流式旋风除尘器的压降仅为常规型、B型高效旋风除尘器的 1 / 3~ 1 / 2 ,且随直径增大 ,压降增大不显著 ;压力分布的规律为 :压力基本呈轴对称分布 ;径向位置上 ,在一次分离区内 ,压力变化不大 ;轴向位置上 ,随轴向自下而上 ,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然后基本趋于稳定 ,入口处的压力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8.
连续螺旋旋风除尘器的结构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旋风除尘器内的流场及结构分析,设计出一种采用阿基米得螺旋线结构的连续螺旋旋风除尘器,对其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该除尘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低阻的高效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自行设计和制造的连续螺旋旋风除尘器,对水泥厂生产中的扬尘点进行了半工业性试验,并结合实际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旋风除尘器具有低阻、高效的特性,压力损失:100-400Pa,收尘效率达90%以上,临界分离粒径小于3μm。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Cardiff型旋风除尘器的结构以及其结构对性能的影响。根据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按近年出现的旋风除尘器最优设计原则,设计了一种形状与Cardif型除尘器类似,但几何形状,尺寸又不尽相同的新型旋风除尘器,对该新型旋风除尘器的技术参数进行了理论预测和实验测试。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新型旋风除尘器模型技术性能优良,且与理论预测值接近,这说明,对Cardiff型旋风除尘器的几何参数设计已取得了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在磁共振成像装置中用水模成像来作图涡流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检测涡流的大小和空间分布.该方法也可用于测定涡流补偿调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eddy current calcul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for EAST’s new divertor by using ANSYS.A 3D model of a double null divertor for the EAST device was built to evaluate eddy currents and electromagnetic(EM)forces on these components.The main input to the model is the plasma current and poloidal field coil currents,which are loaded into the model using experimental data measured from the EAST discharges.These currents generate magnetic fields that match those producing an EAST discharge,and the time variation of these fields produces the eddy currents in the divertors,along with from the resulting EM forces.In addition,the first 10 time steps were discussed for the eddy current generation and changing trend.It indicates that a static analysis before a transient mode start can solve the eddy current origination in the initial time steps.With this method,the EM transient response of EAST’s new divertor can be predicted based on ANSYS simulations.Furthermore,the method is also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estimate the EM results for the in-vessel components of a fusion reactor during a disruption.  相似文献   

13.
广义变分原理即是无条件变分原理[1].本文应用加权余量法,建立了求解三维涡流问题的广义变分公式.首先针对只含导电区的三维涡流问题,推导出与它完全等价的无条件变分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导出具有导电区和非导电区的一般三维涡流问题的无任何约束条件的广义变分公式.最后用实例验证这些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在磁共振成像装置安装中涡流补偿调正的一种新方法。本方法通过观察水模样品的磁共振信号的变化来调正补偿电路的时间常数和增益。本方法可使涡流补偿达到最佳化。本文也介绍了方法使用步骤和在一个装置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ITER等离子体电流的两种主破裂事故和中国固态实验包层所处的物理环境,研究了电磁瞬态变化对TBM结构设计的影响,并得到了感生涡流以及磁场与涡流相互作用产生的电磁力的变化趋势。同时通过多物理场耦合计算,得到了TBM的结构应力、形变位移以及由于感生涡流引起的焦耳热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电流的线性和指数衰减在TBM上产生的最大等效应力与温升都符合安全设计要求。此外,敏感性分析表明,改变包层后板的支撑套筒长度可降低最大等效应力,可为包层的安全设计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时旋风除尘器安装几种不同的导向板进行了模型实验研究及初步分析,得到了一种简单可行的减阻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了硅基上金属线圈的串联电阻、金属层厚度等在低频和高频的情况下对Q的影响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硅杯表面采用浓硼扩散区与镀金属膜形成的欧姆接触电极作为内引线的硅基电感的新制造方法。设计了硅基电感的版图尺寸和相关的工艺流程,用IntelliSuite软件模拟验证了工艺流程的可能性,再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中的电磁分析模块模拟了电流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衬底涡流分布等,为平面电感的理论与实验的进一步比较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在研制过程中发现影响电感性能好坏的主要因素是衬底涡流效应,为此提出了在矩形硅杯膜上制作电感的方法,为了进一步减薄金属电感线圈衬底的厚度,在硅杯膜背面采用激光打孔得到了膜厚约为5μm的衬底,从而可以使衬底中的涡流大幅度减少、电感的Q值得到很大提高。此外,提出的新制造方法采用了绝缘性能比SiO2好的Al2O3薄膜作为电感线圈与衬底之间的绝缘层。结果表明,设计的平面螺旋电感具有制造工艺简单、与IC工艺相兼容的优点,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复数表面阻抗的概念给出了发电机转子负序涡流场二维分析与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以转子极面加阻尼系统的300MW汽轮发电机为例,计算了发电机稳态负序运行时转子上的涡流分布和损耗分布.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转子极面加阻尼系统对提高发电机负序能力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磁力轴承旋转电磁场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求解,对不同转速和线圈电流条件下的磁力线分布以及气隙磁通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NNSS型磁极布置形式中,转子旋转时,涡流场引起磁力线变形,导致一对磁极内的磁力线非对称分布,一极增磁,一极退磁,并在磁极对之间产生较强的磁耦合;当转子旋转时,气隙磁通密度同时受到线圈电流激励的主磁场和转子转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针对管道内检测器在运行过程中的跟踪定位问题,提出了基于低频电磁的管道内检测器跟踪定位方法,分析了低频磁信号传播特性和发射线圈磁场分布特点,设计了搭载在管道内检测器上的低频磁信号发射机和手持式低频磁信号接收机.采用高磁导率坡莫合金管作为发射线圈磁芯,减少了涡流损耗,采用串联谐振提高了发射效率;设计感应式接收线圈,通过并联谐振提高了信号接收范围和信噪比.结果表明,该跟踪定位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接收信号具有对称特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该系统有效定位距离可达8 m,提高了管道内检测器跟踪定位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