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定量评价车西洼陷曹家庄断阶带4条生长断层活动性和封闭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断层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烃源岩大量生烃期与断层停止活动时间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源上油气藏油气富集程度和宏观分布与馆陶期断层活动时间和活动部位有关;此外,原油地球化学指标特征揭示了油气成藏还受断层切割成熟烃源岩层位控制,研究区3条正向正断层馆陶期活动部位为源上油气藏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泥岩涂抹特征与油气显示关系表明,研究区形成断层侧向封堵的条件为泥岩涂抹势CSP22,断层泥比率SGR0.73,泥岩涂抹因子SSF1.5,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砂泥岩发育情况、断层断距的大小和断层两侧岩性对置关系,正向正断层封闭性较反向正断层封闭性好。  相似文献   

2.
山东东营凹陷北部青西地区断裂复杂,构造圈闭发育。开展断层封闭性研究是该区效益勘探的关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断层封闭性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明确断层活动演化期次,分析其与烃源岩生、排烃期的对应关系及与油气运聚的时空耦合关系,在地质上定性描述断层开启和封闭过程;再利用现有钻井、测井、录井资料,进行断层两盘泥岩涂抹(SGR)和压力特征定量分析;最后,对研究区断层封闭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渐新统沙三段南北向断裂断裂规模小,断层活动期结束早,具备有利的封闭条件;东西向断裂规模大,断裂长期活动,趋向于开启,具有分段特征,介于开启或封闭状态。  相似文献   

3.
琼东南盆地断层封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综合地质信息法和逻辑信息法对琼东南盆地主要断层的封闭性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该区断层封闭性演化有逐渐加强和强—弱—强两类.研究表明,三亚组和梅山组沉积时期断层封闭性中等,现今断层封闭性较好;断层封闭性演化史与油气运聚的良好匹配关系是琼东南盆地形成大气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琼东南盆地断层封闭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综合地质信息法和逻辑信息法对琼东南盆地主要断层的封闭性进行了详细研究了,认为该区断层封闭性演化有逐渐加强和强-弱-强两类,研究表明,三亚组和梅山组沉积时期断层封闭性中等,现今断层封闭性较好,断层封闭性演化史与油气运聚的良好匹配关系是琼东南盆地形成大气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高邮凹陷西部控油断层封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断块区断层封闭性的研究对于确定油气藏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高邮凹陷西部地区主要控油断层剖面的岩性配置、泥岩涂抹因子、断层活动期与生排烃期的配置,以及断裂带泥质质量分数等,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断层封闭性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各断层在戴南组沉积期较三垛组封闭性差,可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凹陷内生成的油气在此时期可沿断层向上运移,在构造高部位聚集成藏;三垛组沉积末期至今,断层封闭性较好,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相似文献   

6.
高邮凹陷陈堡及陈堡东地区断层封闭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复杂断块地区.断层封闭性的研究对于确定油气藏的分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断层两盘的岩性配置关系、泥岩涂抹分析、断层活动期与生排烃期的配置及断面力学性质等影响封闭性的因素,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陈堡及陈堡东地区主要断层进行封闭性分析.最后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各断层在三垛组沉积期封闭性较差,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凹陷内生成的油气在此时期可沿断层向上运移,在构造高部位聚集成藏;三垛组沉积末期至今.断层封闭性较好,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图6表3参9  相似文献   

7.
夏口断层封闭性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模式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惠民凹陷西部的临南洼陷是该凹陷的主要生烃中心,其南侧的夏口断层的封闭性控制了临南地区的油气运移方向和油气藏分布。影响夏口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是其活动性、断面特征和断移地层的泥地比,通过夏口断层的断面形态成图和断层泥涂抹系数计算,定量评价其封闭能力,认为其东段、西段封闭性好于中段,东段封闭性又好于西段。据此认为,位于该断层西段的临南油田油气藏的形成有赖于断面阻隔了油气继续向临南斜坡运移,而位于该断层中段的曲堤油田的形成是因为断面不封闭,成为来自临南洼陷的油气运移至断层上盘断块圈闭成藏的输导通道。图4表3参9  相似文献   

8.
江汉盆地西南缘万城断层的封闭性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万城断层是江汉盆地的主要控洼断层,不仅控制梅槐桥洼陷的沉积特征,同时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利用断层泥岩比率(SGR)等参数对万城断层的封闭性研究发现,万城断层的封闭性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特征,纵向上以新沟嘴组上段为拐点,断层上部封闭性好,下部封闭性差或不封闭;横向上断层封闭性由南向北封堵性逐渐增强,同时从潜江组沉积以来断层封闭性在构造演化中没有明显的变化。由于梅槐桥洼陷是该地区主要的生油洼陷,油气沿万城断层向上运移时,其封闭性对油气的运移方向存在明显的影响,控制着沿断层分布的断鼻构造的油气成藏,谢凤桥构造与丁家湖构造含油气的差异性就是封闭性非均质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Ӽ���ض������������˾�ģ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吉盆地是吉林省东部的一个山间断陷盆地,其东部坳陷下白垩统大拉子组一、二段为天然气的区域性盖层,盖层的排替压力在11~13MPa范围内,属强封闭能力盖层。研究区断层发育,断层在大一、二段内封闭性好,在下白垩统铜佛寺组内封闭性差;边界断层封闭性差,盆地内部断层封闭性从古至今逐渐变好。研究区主要储层为铜佛寺组和大一、二段,均属低孔、低渗储层。通过对古流体势场的恢复发现,德新凹陷的油气运移以汇聚流形式为主,清茶馆凹陷的油气运移以发散流和平行流形式为主。根据生、储、盖、断层及流体势场等特征的研究,总结出东部坳陷油气运聚模式有3种,即背斜聚敛型油气运聚模式、断层部分截流型油气运聚模式和汇聚流运移断层泄漏型假聚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吐哈盆地七泉湖断裂位于七泉湖构造带南部,断层的封闭与开启对七泉湖和玉果2个油田的形成起关键作用。通过断裂封闭性的研究和原油地球化学参数的分析,证实七泉湖断裂具有分期、分段性封堵的特点,白垩纪末—古近纪断层封闭性较差的部位即为下盘油气向上盘运移的充注点,由于下盘烃源岩成熟并大量排烃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运动期,喜马拉雅运动晚期断层封堵性的逐渐增强导致油气充注作用减弱,而断裂开启和油气充注主要发生在古近纪。七泉湖断裂的分段性封堵以及充注时间较短,是导致该地区侏罗系油气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断块油气田油气运移聚集的一种模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东营凹陷的永安镇断块油气田为例,根据油气分布特征及流体性质变化规律探讨了断块同气田油气运移聚集的一种模式。研究区主体部分为一被阶梯状断层切割复杂化的背斜构造,东西向延伸的南掉正断层将其切割成自北向南依次降低的3个台阶,4个含油断块区。早第三纪末东营运动断裂活动断裂不仅提供了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也造成了地层的大幅度的倾斜,油气一方面沿断裂垂向田深部运移于浅部,另一方面横穿断层向相邻断块运聚,形成大  相似文献   

12.
断层是惠民凹陷南部地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主要油源断层的输导与封闭性决定了该区油气富集程度.利用断裂活动期与油气运移期的匹配关系,研究了该区主要断裂输导与封闭性能的时间变化规律,活动期断层对油气起输导作用,静止期其输导与封闭性能受到很多地质因素影响.采用定量方法对该区夏口断层、营子街断层、玉皇庙南断层的封闭性进行单因素研究,并利用模糊评价方法,分别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断层静止期,沿断层走向,其输导与封闭性能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沿夏口断层走向,夏23--夏37井区附近封闭性差,夏37井区附近封闭性中等,夏37--夏224井区西侧封闭性较差,夏224--夏223井区附近封闭性中等,夏口断层的最东段封闭性变差;营子街断层自西向东封闭性由差变好;玉皇庙南断层的封闭性整体较好,但是断层东、西段封闭性好,中段封闭性差.该区断层输导与封闭的主控因素有断层活动性及断距、断层走向与倾角、泥岩涂抹系数.  相似文献   

13.
箕状断陷缓坡带勘探面积大,长期继承性发育,紧邻洼陷带生油中心,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缓坡带油气的富集取决于多个地质因素:缓坡带烃源岩的分布增加了高倾角缓坡带油气的丰度,直接决定着低倾角缓坡带油气的分布;地层倾角控制缓坡带油气横向运移距离和油气分布范围;鼻状构造带是缓坡带油气区域运移的指向;缓坡带内侧同生断层的断距控制油气...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紧邻沙湾凹陷,成藏条件极为有利,勘探潜力巨大,但不同阶段油气混杂分布,不同区带成藏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块下一步油气勘探与开发。通过油源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烃类流体包裹体分析及地震资料等研究,对红车断裂带的油气源、成藏期次、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勘探方向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红车断裂带原油可以划分为4类,主要来源于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天然气可以划分为5类,来源于石炭系、佳木河组、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4套烃源岩。红车断裂带油气藏具有“两期原油充注、晚期干气侵入”的成藏特征,第一期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成藏期,第二期为早-中白垩世成藏期,晚期成藏(干气侵入)发生在晚白垩世之后。红车断裂带油气藏受四大成藏因素控制:多套烃源岩为油气成藏奠定了物质基础;断裂与不整合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输导条件;断裂封闭性与构造演化差异控制了油气复杂分布;保存条件差导致研究区天然气难以大规模成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红车断裂带北段、南段多源多期油气成藏模式。以该研究认识为指导,指出斜坡区和断裂带下盘以及南段深层是研究区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地震资料对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源断裂发育及其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发育有大量北东东和北北东向的源断裂。这些源断裂主要分布在凹陷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尤其是凹陷的中部源断裂更为发育。利用最大主应力方向与源断裂走向之间夹角大小,对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源断裂在主要成藏期——伊敏组沉积末期的垂向封闭与开启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源断裂在凹陷中部垂向封闭性差,开启程度高,是南屯组源岩生成排出油气向布达特群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这一认识。源断裂控制着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油气成藏与分布,主要表现在①距源断裂越近油气富集程度越高及②断距越小的源断裂附近油气产量越高2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笔架岭构造带反向正断层与油气聚集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质特征入手,探讨本区北东向反向正断层的形成机制及与油气聚集的关系,指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研究认为,北东向反向正断层的形成受北西-南东向张应力及右旋剪切力作用控制,反向正断层的走向与张应力方向基本垂直;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东段供烃区位于南部的侏罗系生烃凹陷,源储距离较远,断裂和不整合是该区主要的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具有控制作用。断层输导性评价表明,近南北向断裂是该区主要的油源断裂,主要控制油气垂向运移,在成藏关键时期油源断层输导性控制油气差异成藏。"TR"不整合是该区最重要的区域角度不整合,可分为基岩不整合和侏罗系不整合2种类型,均发育3层结构,包括底砾岩层、风化残积层和半风化层,其中基岩风化残积层和半风化层具有较强的输导能力,主要控制油气的长距离横向运移。断裂和不整合配置关系可分为2种组合类型、3种组合样式,组合类型决定成藏模式,组合样式控制优势运移通道和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18.
东营凹陷中央断裂背斜带油气运移聚集特征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以渤海湾盆地最大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东营凹陷中央断裂背斜构造带为例,分析凹中隆型复式油气聚集带的油气运移聚集特征和成藏模式,探讨该构造带中断层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多方面影响。根据油气来源、运移特点和流体压力状况,将该带油气藏的形成归纳为下部自源原生型、中部它源原生型、上部它源次生型3种成藏模式。研究区具有早第三纪末和晚第三纪馆陶组沉积末─明化镇组中期这两个主要成藏期,以晚期成藏为主。油气沿断裂间歇式运移,并沿断层形成多套叠瓦式油藏组合。断裂的纵向发育层位与油气的赋存层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东濮凹陷胡状集油田位于凹陷缓坡,多条近平行的二级断层将其切割形成断阶构造,伴生的三、四级断层将构造进一步复杂化。研究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砂、泥岩频繁间互,砂体、断层及其相互配置构成了胡状集油田复杂的油气输导体系,对油气运移和聚集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胡状集油田胡5断块区输导体系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发现,胡状集油田为其东侧洼陷带烃源岩生成的油气近东西向运移至斜坡带聚集形成;砂体厚度和断距控制断层两侧的岩性对置关系,进而影响断层的侧向封闭性。砂体与断层配置形成2种油气输导模式,并控制研究区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对于走向与主断层平行的断层,当断距较小且砂岩厚度较大时,具有输导油气的作用;当断距较大时,可断开厚层砂体,有利于油气聚集。对于与主断层斜交的断层,其断距较小且砂体厚度较大的部位有利于油气输导,而断距较大且砂体厚度较小的部位则易于封堵油气。  相似文献   

20.
延吉盆地断裂特征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延吉盆地的断裂特征和成盆历史,结合区域构造特点,研究了断层的形成及演化历史;利用对接概率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断层两盘侧向封闭特征,根据断面压力计算了断层垂向封闭能力;在此基础上,以地延吉盆地各断层进行了半定量封闭性 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