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琼东南盆地断层封闭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综合地质信息法和逻辑信息法对琼东南盆地主要断层的封闭性进行了详细研究了,认为该区断层封闭性演化有逐渐加强和强-弱-强两类,研究表明,三亚组和梅山组沉积时期断层封闭性中等,现今断层封闭性较好,断层封闭性演化史与油气运聚的良好匹配关系是琼东南盆地形成大气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3.
琼东南盆地温压场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琼东南盆地具有高温、高压特征。盆地平均地温梯度在4℃/100m以上,不同地带地温梯度存在明显差异,下第三系地温梯度明显低于上第三系,影响地温场的因素主要有火山活动,莫霍面埋深,断层活动和岩石性质,上、下第三系在构造背景,沉积环境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相应地划分为上、下两个超压系统,下超压系统主要由烃类的大量生成和裂解引起,强超压区分布在2号断裂带以南、上超压系统主要由欠压实作用引起,超超压区分布较局限,上、下超压系统的形成时间一致,均在中新世以后,琼东南盆地独特的温压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内油气的演化与分布。超压环境中存在3种成藏模式,下第三系勘探有3个最利区带和两个有利区带,上第三系勘探应重视盆地西北部的正常压力带,压力过渡带及东部浅层流体破裂较为发育地带。 相似文献
4.
琼东南盆地宝岛北坡浅层天然气成因与成藏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琼东南盆地宝岛北坡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来源,研究宝岛13区浅层气田运聚期次和成藏时间,建立天然气运移成藏模式。依据宝岛13区浅层天然气组成和δ13C1、δ13C2特征,并与同一构造带南部下倾方向宝岛19-2构造高成熟天然气特征比较,认为宝岛13区浅层天然气可能是以生物气/低熟气为主含有部分成熟气的混合气。结合共生的凝析油标志物特征和包裹体信息,推测生物气/低熟气源于附近未熟—低熟的中新统—渐新统烃源岩,低熟气充注时间约为距今3 Ma;来自宝岛凹陷成熟度较高烃类气晚期注入,2号断裂为天然气向上运移提供良好通道,而后经中新统梅山组—三亚组砂岩输导体向北侧向运移到宝岛13区圈闭与近源聚集的天然气混合成藏。由此预测松东—宝岛北部斜坡应是琼东南盆地东部浅水区下步拓展天然气勘探的现实领域。 相似文献
5.
琼东南盆地天然气运聚动平衡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影响天然气圈闭资源量的因素包括天然气的生成量、排出量、运移损失量和进入圈闭后的扩散量。本文利用天然气运聚动平衡模型,对琼东南盆地崖13-1和崖21-1构造的运聚动平衡和气藏的天然气富集状态进行探讨,并作了圈闭资源量预测。 相似文献
6.
根据钻探揭示结果,分析总结了琼东南盆地油气输导体系类型及运聚成藏模式。输导体系包括不整合面输导体系、断裂型输导体系和砂岩输导体系等3种类型;成藏模式主要为侧向运聚成藏模式和沿断裂带垂向运聚模式。 相似文献
7.
8.
9.
10.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多边形断层的发现及其油气意义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在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利用层拉平和相干切片技术,在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首次发现多边形断层。多边形断层是一种非构造成因的断距微小的张性断层。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多边形断层长度为150~1500m,间距为150~3000m,断距为10~40m,倾角为50°~90°,发育在3个层位。琼东南盆地可以分为裂谷断陷期和裂后热沉降期两个演化阶段;裂后热沉降期构造断裂不发育,缺乏连接烃源岩和储层的通道,不利的油气疏导系统成为制约该期成藏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多边形断层的存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作为油气运移的疏导体系,使下部生油层中的油气向上运移成藏,对南海北部裂后热沉降期油气运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川东北地区侏罗系油气地质特征与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基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川东北)地区区域构造演化和侏罗系油气地质条件研究,分析了研究区侏罗系油气地质特征与成藏主控因素。认为川东北地区经历了从内陆克拉通之后的大型淡水坳陷湖盆阶段向大巴山前陆盆地阶段的转换过程。同时,通过对川北前陆盆地生烃演化与油气运移特征,大巴山构造演化与圈闭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作用分析,剖析了川东北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凉高山组、沙溪庙组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和富集规律,指出川东北地区侏罗系油藏为成岩后期油藏,即成岩压实作用之后烃源岩才大量生烃,聚集成藏,表现为储层成岩演化与生烃演化的不协调性,导致研究区含油气层系多、发育不规则、油气分布分散而又不均匀,且油气层只产油气、不产水。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是在前中生代基底断块的基础上,自侏罗纪开始,受特提斯构造域演化和青藏高原地块碰撞拼合的影响,在区域压扭的动力学背景下,形成并发展、演化的一个中新生代内陆压扭性盆地,受北缘祁连山逆冲走滑的影响,北缘山前带主要形成了平台凸起山前带、冷湖-南八仙构造带、鄂博梁-鸭湖构造带等重点构造。在柴北缘主要构造带上选择有代表性的重点构造,研究其构造演化史和油气成藏史之间的匹配关系,并在解剖重点构造的基础上优选主要构造带,所取得的认识对该地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陵凹陷盐构造及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含盐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盐构造与油气藏存在密切关系,江陵凹陷盐构造非常发育,对油气聚集具有重要的影响:①盐构造及其伴生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空间场所;②盐构造形成可改变流体动力系统并为油气运移、聚集提供网络通道。 相似文献
17.
油气运聚与地下水息息相关。文中介绍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概况,探讨了油气运聚的地下水动力学机理,提出了古地下水动力场与油气运聚分析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与浅水陆架区一样,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新生代均处于南海北部准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具有北部大陆边缘拉张裂陷的区域地质特征,盆地结构与中国东部裂谷断陷盆地类似,属双层或三层结构类型。该深水盆地油气运聚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亦与浅水区类似,但陆坡深水区凹陷裂陷更深、沉积充填规模更大,且发育4套烃源岩和3套储盖组合类型,使深水油气运聚成藏有了良好的基础。基于深水区少井无井、地质资料缺乏的现状,借鉴浅水区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并依据跨越深水区地震剖面层序地层,重点对深水油气运聚成藏条件进行了早期预测与综合评价,旨在加快和推进深水油气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19.
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运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鲁克沁构造带储集层含油砂岩石英颗粒裂纹中存在两种类型的有机包裹体。第一类为大小不等、褐黄色、发黄色荧光、分不出气液相的纯液态烃包裹体,温度86~118℃;第二类主要为气相占10%~30%,透明无色或浅黄色、发褐黄色荧光的气液两相有机包裹体,温度113~157℃两组类型的有机包裹体反映出该区存在两期油气注入,第一期原油注入发生于早燕山运动期,成熟度相对较低;第二期原油注入为燕山运动中期,成熟度相对较高。两期油源构来自台北凹陷上二叠统。原油主要以油相及油、水混合相由西北向东南运聚成藏,运移过程中原油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稠化,源岩较低演化阶段成烃及构造带持续的隆升背景是导致原油稠化的主要原因,稠变时期主要为中、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