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系统采集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地区中生界的烃源岩、原油及油砂样品,对它们抽提物中的饱和烃馏分进行GC-MS分析,研究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探讨研究区中生界原油的来源.研究表明:根据姥植比、C30重排藿烷和8β(H)-补身烷相对含量,镇泾地区中生界烃源岩可划分为A1、A2、A3、B4类,原油可划分为Ⅰ、Ⅱ2类.Ⅰ类原油来自深湖相沉积相带的长7油页岩(A1类),Ⅱ类原油来自深湖—半深湖沉积相带的长7暗色泥岩(A2类).长7油页岩是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的主力烃源岩,各油层组的原油主要来自该烃源岩.  相似文献   

2.
华庆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湖盆中心,是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油藏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系统采集了华庆地区延长组长8、长9和长10等油层组原油和长7段烃源岩\,长8段烃源岩样品,分析原油和烃源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和组成,探讨原油的成因和油源问题。结果表明长8、长9和长10等油层组原油属于同一族原油,具有相同的成因,它们的油源均为长7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3.
海拉尔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分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海拉尔盆地原油绝大多数为正常密度的中高蜡低硫成熟原油,部分为轻质中高蜡成熟原油,少量为中低蜡低成熟稠油;全油碳同位素值为-34‰~25‰,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与分布特征变化很大,说明生油母质的组成和沉积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原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将该盆地原油分为5种类型:第一类以碳同位素组成轻、伽马蜡烷含量高、无重排甾烷为特征,分布于巴彦呼舒凹陷;第二类以碳同位素组成轻、伽马蜡烷和重排甾烷含量中-低为特征,分布干乌尔逊凹陷南部地区;第三类以碳同位素组成较轻、伽马蜡烷含量低和富含重排甾烷、Ts、C29Ts、C30重排藿烷为特征,分布于乌尔逊凹陷北部和贝尔凹陷;第四类以碳同位素组成重、伽马蜡烷含量中一低和富含重排甾烷、Ts、C29Ts为特征,分布于呼伦湖凹陷;第五类以碳同位素组成重、Pr/Ph值高、富含C29甾烷和重排甾烷、C27甾烷异常低、无伽马蜡皖为特征,为煤系原油,分布于呼和湖凹陷。图5参8  相似文献   

4.
三塘湖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类型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延长组烃源岩干酪根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为了确定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西峰地区延长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及其生烃潜力,对长8-长7段烃源岩干酪根显微组分、元素组成和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长7段(尤其是长7^2和长7^3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包括大量的腐泥型和腐殖-腐泥型有机质,是形成于深湖相还原环境的富有机质沉积,代表高生产率阶段藻类母质输入特征。由于湖底浊流的影响,长7^3段烃源岩混入较多的陆源高等植物母质。长8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较差,以混合型有机质为主,形成于靠近陆源的滨浅湖相,既有陆源高等植物母质输入,又有部分藻类母质输入,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部分井内样品以腐殖型有机质为主。延长组长7^2-长7^3段烃源岩具有很好的生烃潜力,是本区油藏已发现原油的可能来源。图4表2参15  相似文献   

6.
松江盆地白垩系发育大砬子组和长财组两套烃源岩。通过对烃源岩及原油进行常规有机地化分析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测试,研究了烃源岩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油源关系。有机地化分析表明,其白垩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Ⅱ1-Ⅱ2型有机质,低成熟-成熟。大砬子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大,长财组次之。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表明,白垩系部分烃源岩和原油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生物降解作用。长财组烃源岩可分为3类,第Ⅰ和第Ⅱ类生烃母质以高等植物为主,为偏氧化的淡水和微咸水沉积,第Ⅲ类伽马蜡烷和β胡萝卜烷含量丰富,为咸水环境沉积。大砬子烃源岩为咸化的还原环境沉积,生烃母质为混合源。经油源对比表明,长财组下段原油来源于长财组第Ⅰ类烃源岩,长财组上段原油来源于第Ⅱ类烃源岩,而偏还原的大砬子组原油来源于大砬子组上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靖边油田西部延9油藏石油的来源,采用原油物性、族组成、饱和烃色谱及色谱-质谱等方法,分析了延9原油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比本区长7烃源岩与湖盆中心志丹地区长7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研究了延9油藏石油的来源。结果表明,延9原油饱和烃含量均在60%以上,正构烷烃单峰分布,主峰碳主要以C21为主;生物标志物中C30藿烷占优势,其次为C29藿烷,规则甾烷以C29为主,C27和C28含量相似,呈不对称“V”字型分布。延9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具有统一的物质来源和演化程度,为淡水条件下弱氧化-还原环境形成的成熟原油。油源对比表明,靖边油田本地长7烃源岩与延9原油具有明显的亲缘关系,延长组沉积时期位于湖盆中心的志丹地区长7烃源岩地化特征与延9原油差异明显。延9油藏的形成主要为本地区长7烃源岩成熟后,经叠置砂体及裂缝系统输导,主要经垂向运移至延9储层,再经过短距离侧向运移至圈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马家沟组浅水碳酸盐沉积体系可分为滩相、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蒸发台地相等四个相带 ;本文主要讨论了该地区不同相带的有机质丰度、可溶有机质族组成及其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表明 ,局限台地相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 ,富含饱和烃和芳烃 ,正构烷烃轻组分含量相对较高 ;滩相有机质丰度相对较低 ,富含非烃和沥青质 ,正构烷烃重组分含量相对较高。这与局限台地相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的水动力条件和烃类运移有关。研究表明局限台地相生烃潜力较高 ,是油气源岩良好的分布区 ,而滩相为颗粒灰岩 ,孔隙发育 ,非烃和沥青质所占比重较大 ,是良好的储集带  相似文献   

9.
依据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分析,发现乌南—绿草滩地区较好—好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下干柴沟组上段和下干柴沟组下段。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主要特征为正烷烃系列中—低碳数(15~19)出现偶碳数优势,高碳数(25~29)表现为奇数碳优势。萜类化合物表现出高伽马蜡烷—高三环萜和低伽马蜡烷—低三环萜2种类型,C34、C35升霍烷含量较低,甾烷既有C27优势,也有C29优势。反映烃源岩发育区主要处在深湖相带与滨浅湖相带之间的过渡相带,水生生物与陆源高等植物有机质生源各有一定比例。值得关注的是,在绿参1井不同深度的5个古近系—新近系烃源岩样品,在其芳烃馏分中均检测到三联苯系列化合物,发现三联苯系列中不同取代位置的同分异构体相对含量和烃源岩中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表现出很好的正相关性,成为氯仿沥青"A"芳烃馏分中判识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有意义参数。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伦坡拉盆地的原油地化资料,在原油物性特征归纳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原油族组成、碳同位素、轻烃、饱和烃和芳烃等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伦坡拉盆地原油存在稠油和常规油2种类型,稠油为常规油遭受轻微到重度的生物降解作用后形成;生源组成以藻类为主,亦有陆生高等植物输入贡献,母质类型属于腐泥型-腐殖腐泥型,形成于强还原高盐度咸水湖盆环境;原油为低成熟-成熟阶段产物。研究结果为盆地原油的成因与分布认识及油源对比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中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鄂尔多斯盆地石油中沥青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石油中沥青富集铁族元素、亲硫元素和碱金属元素,相对贫含稀有稀土元素和放射性元素,稀土元素比值接近上地壳及中国沉积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反映其并非全是.上地壳沉积岩中的有机质的聚集,还应有部分深部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乌南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南缘乌南油田原油样品饱和烃、芳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单体烃碳同位素的系统分析,阐明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正构烷烃系列碳数分布具有双重性模式,Pr/Ph<0.5,呈强植烷优势;具有相对较高含量的三环萜烷和伽马蜡烷,藿烷C35/C34值基本上≤1;芳烃组分主要以萘系列、菲系列为主,三芳甾烷系列化合物含量较高,指示了乌南原油形成于半咸水-咸水湖相较强还原沉积环境,母质来源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藿烷和甾烷成熟度参数反映其主要为低熟原油。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曲线模式整体上较为水平,高碳数略有增高的趋势,也表明了原油以水生生物和细菌为主的偏腐泥型有机质生源特征。  相似文献   

13.
根据准噶尔盆地东部三台地区(含北三台南段和吉木萨尔凹陷及其南缘)原油的轻烃对比星图,原油饱和烃m(Pr)/m(Ph)值、β-胡萝卜烷含量特征,三类规则甾烷的组成、妊甾烷的含量特征及其成熟度指标,三、四环萜烷和γ-蜡烷的组成特征,以及应用原油二环倍半萜的重排补身烷与8β(H)-补身烷的比值及4,4,8,8,9-五甲基+氢化萘(PMDHN)与4,4,8,9,9-PMDHN的比值和C30藿烷及菲、甲基菲化合物等的组成可将本区原油从成因上分为3类,第1类源于中二叠统平地泉组-芦草沟组烃源岩,为本区的主体原油;第2类则源于侏罗系烃源岩;第3类源于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烃源岩.源于二叠系的原油其油源区从东到西分别为吉木萨尔凹陷、天山山前凹陷和阜康凹陷,侏罗系原油则主要源于阜康凹陷的侏罗系烃源岩,而源于石炭系的原油其油源区在工区内部.  相似文献   

14.
杭锦旗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从早古生代至晚古生代早期一直为隆起区,地层受古地貌的控制,横向变化大,后期受燕山期构造活动的改造,油气藏类型及成因复杂,勘探难度大。从化探烃类指标浓度及其区域变化、轻烃组成、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将杭锦旗地区划分为3个烃类异常带,并结合区域石油地质条件对异常的形成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气源充足,具备形成大中型天然气藏的物质基础;砂岩储层普遍发育,横向分布广泛,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储集条件;后期保存条件较好,南部优于北部,有益于油气藏的保存。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十里加汗-伊13井、什股豪和浩绕召-赵家村-蒋家渠等为研究区下步勘探的3个有利区。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三台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准噶尔盆地东部三台地区(含北三台南段和吉木萨尔凹陷及其南缘)原油的轻烃对比星图,原油饱和烃m(Pr)/m(Ph)值、β-胡萝卜烷含量特征,三类规则甾烷的组成、妊甾烷的含量特征及其成熟度指标,三、四环萜烷和γ-蜡烷的组成特征,以及应用原油二环倍半萜的重排补身烷与8β(H)-补身烷的比值及4,4,8,8,9-五甲基+氢化萘(PMDHN)与4,4,8,9,9-PMDHN的比值和C_(30)藿烷及菲、甲基菲化合物等的组成可将本区原油从成因上分为3类,第1类源于中二叠统平地泉组-芦草沟组烃源岩,为本区的主体原油;第2类则源于侏罗系烃源岩;第3类源于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烃源岩。源于二叠系的原油其油源区从东到西分别为吉木萨尔凹陷、天山山前凹陷和阜康凹陷,侏罗系原油则主要源于阜康凹陷的侏罗系烃源岩,而源于石炭系的原油其油源区在工区内部。  相似文献   

16.
地层对比划分是石油地质研究的重要基础,而沉积相研究则有利于揭示油气的形成和油藏赋存规律。通过利用延安组煤层和炭质泥岩标志层、古剥蚀面、区域性洪泛事件标志以及沉积相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9油层组进行精细地层对比与划分,自下而上划分为延93、延92、延91共3个小层,并分析延9油层组的分布特征。研究认为林镇地区延9油层组为河流相沉积,主要发育河道、河漫滩、心滩及边滩等微相,其中延93油层组为辫状河流沉积,部分河道形态呈现一定的准“曲流化”,普遍出现漫滩沼泽微相,心滩的砂体自延10期以来最为发育;延92油层组为辫状曲流河沉积,漫滩沼泽微相和边滩微相较为发育;延91油层组为网状河流沉积,漫滩沼泽微相是最主要的沉积微相单元,研究区绝大部分地区均有厚层的含炭质泥岩以及煤层的分布,边滩的分布规模和发育厚度相对减弱。同时根据地层对比、沉积相研究以及油藏剖面分析发现研究区延9油藏的圈闭类型最主要为构造-岩性圈闭油藏,少量为构造圈闭油藏和岩性圈闭油藏。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志丹—吴起地区延长组长10油层组顶部发育一套湖相暗色泥岩,确定该套烃源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对该区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利用岩心和测井资料,研究了长10暗色泥岩的分布特征,通过开展岩石热解、干酪根显微组分、镜质体反射率、可溶有机质族组分及饱和烃色谱—质谱等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和分析,评价了长10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研究表明,长10暗色泥岩分布广泛,厚度为5~20m;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转化率较高,有机质母质中陆源植物生源贡献较大,主要为Ⅱ型和Ⅲ型干酪根,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达到成熟生油阶段,总体评价为较好—好烃源岩.长10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有别于长7烃源岩和长9烃源岩,具有高Pr/Ph值、ααα20R构型C27、C28和C29规则甾烷呈反“L”型分布的典型特征.长10烃源岩的生烃量较大,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另外一套重要的有效烃源岩,该套烃源岩的发现为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下组合的深入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Numerous studies on the oil source of Chang 10 reservoir in the Zhidan area were undertaken until now, but still have no definite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comparisons and analyses of geochemical parameters between Chang 7 to Chang 9 source rocks and Chang 10 crude oil, it is found that the forming environments of the crude oil in the Chang 10 member are similar to Chang 7 and Chang 9 source rocks, as they occur both in weak reduction environments. C30 hopane(C30H), Ts, C30 rearranged hopane(C30*), Ts/C30H and C30*/C30H range of two types of crude oil in the Chang 10 member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Chang 7 and Chang 9 source rock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ude oil in the Chang 10 member is a mixed product of Chang 7 and Chang 9 source roc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