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什邡气田新区气井压裂过程中,前期监测压力波动大,且压后增产效果普遍较差,分析主要原因是多裂缝效应明显,主缝延伸困难,压裂液效率低,有效缝长短。通过优化排量和支撑剂段塞泵入时间,配合纤维携砂工艺、较低浓度瓜胶压裂液和高效返排工艺,后续MP75、SF6等井压裂施工在前置液初期监测压力变得平稳,残液返排快且返排率高,有效提高了压裂液效率,压后效果较工艺改进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为高效开发该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苏里格气田储层改造工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健  陶建林  陈郸 《天然气工业》2007,27(12):96-98
苏里格气田的储层连续性较差、含气砂体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具有低孔、低渗、低压、低丰度、低产的特点,储层改造工艺的难度较大。在几年的勘探开发中,通过不断的研究、试验和现场应用,摸索总结出一套基本适应于苏里格气田的储层改造工艺,现场施工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此,从储层保护、射孔、加砂压裂特别是加砂压裂的规模、压裂液的配方、支撑剂选用、施工参数的确定、排液制度等多个方面对这套工艺进行了介绍,并以现场的施工情况和结果来加以分析和佐证,最后对苏里格气田的下一步储层改造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苏里格气田下二叠统储层改造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苏里格气田储层具有“低孔、低渗、低压”的特点,水力压裂改造成为开发该气田的主要手段。由于储层物性变化大、多薄层等原因,单井压裂改造裂缝参数在井网中效应的优化难度很大,施工参数很难考虑地应力剖面的纵向控制效果。因此,针对压裂改造中的突出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建立单井与井网匹配优化模型,充分利用数值模拟、裂缝参数优化、应力剖面分析技术和裂缝闭合优化等技术。应用上述配套技术,使得压裂改造的裂缝参数与储层的匹配更加紧密;根据应力特征优化的参数更有针对性,有利于获得合理裂缝剖面;利用所提出的小型压裂技术进一步增强了对储层的认识和对压裂工艺的提升。为苏里格气田的储层改造和压裂效果的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砂岩储层岩性致密,已成为制约天然气规模开发的主要因素。为此,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采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铸体、压汞等分析方法,对该气田东二区下二叠统山西组山1段和下石盒子组盒8段的储层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研究区北部砂岩储层中裂缝(裂缝类型主要为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较发育,对储层物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南部则未见到构造裂缝;构造裂缝与溶蚀裂缝均沿构造带边界分布,是致密储层渗透率提高的重要因素;裂缝发育层段,砂岩含气性明显变好。因此,把握裂缝的分布规律对于储层预测、寻找高产气藏、搞好天然气开发设计与施工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气体传质实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致密砂岩储层天然气投产一般需要采取水力压裂等增产措施。由于天然气在产出过程中需要通过致密基块—天然裂缝—水力裂缝等多尺度介质,故而在渗流中存在多尺度效应,需要经过一系列串联耦合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天然气的高效产出。为此,通过自行设计"串、并联"气体传质实验方法及装置,探讨了裂缝宽度、裂缝—基块的配置关系等对致密砂岩气体传质效率的影响。"并联"气体传质实验表明,裂缝宽度是影响气体传质效率的关键参数,相同数量级裂缝宽度的天然裂缝传质效率高于人工裂缝。裂缝—基块岩样"串联"气体传质实验表明,裂缝—基块多尺度配置关系中,裂缝—基块—裂缝的配置关系最优,气体传质效率最高。结论认为,合理开发致密砂岩气藏需贯彻"储层保护与改造并举"的方针,实现致密基块—天然裂缝—水力裂缝的合理配置,才能有效开发致密砂岩气藏。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油田克深区块超深井温度高、压力高、射孔段长,利用常规压裂手段很难达到储层改造的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目标井的地质分析和储层评价,针对该井压裂改造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思路并进行现场施工。研究采用以冻胶压裂为主,滑溜水体积压裂为辅的混合压裂方式;采用分簇射孔和纤维暂堵转向工艺进行分级施工,并根据监测裂缝发育情况实时调整压裂施工方案。现场施工成功实现了超深高温高压井的分层压裂改造,将目标井产量从1.5×104 m3/d增加到21×104 m3/d,对该区块同类型井的储层改造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洛带气田遂宁组气藏埋藏较浅,属典型的特低渗致密气藏。储层为砂泥岩互层或泥岩夹层,单层砂体很薄,微裂缝较发育和非均质性强,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非储层”。文章进行了储层敏感性评价和低伤害压裂液优选研究,提出了以“多层合压或分层压裂、中砂量、中前置液量、中排量、中砂比、强化返排措施”为特色的水力压裂改造技术,取得极为明显的增产效果,平均单井增加无阻流量4.62×104m3/d。遂宁组特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压裂改造技术的重大突破,为难动用储量的升级和增储上产做出了关键性贡献,使以前一直被认为是“非储层”的致密气藏成功转化为工业性气藏,并成为川西地区增产效果最好的气藏之一。  相似文献   

9.
克拉美丽气田石炭系火山岩压裂改造规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压裂改造是其“增储上产”和产能评价的重要手段,然而,储层发育部分连通性不佳的微细裂缝在压裂后易于形成复杂裂缝,包括转向裂缝、鱼刺状小裂缝、不同方位的多裂缝、同方位的多裂缝及纵向上的多裂缝等。为此,利用诊断复杂裂缝的近井筒效应分析技术、压裂施工过程分析技术、压后压力分析技术,进行了10井次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0口井压裂没有产生大的分支裂缝,但是全都产生了裂缝弯曲,其中有50%为轻微弯曲,20%为中等弯曲,30%为严重弯曲。进而得出了克拉美丽气田石炭系火山岩压裂一般不会产生较大的分支裂缝,但是总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弯曲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气田具有高温、高压、高含H2S特性,储层埋藏深且非均质性强,由此带来了测试工艺复杂、储层改造困难、井控安全风险大等困难。在元坝超深高含硫气井测试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材质优化选择、一体化管柱多功能APR测试、多级压力控制、测试制度优化、快速返排、井控工艺、堵漏压井工艺、地面流程安全控制技术及海相储层改造工艺技术,从而满足了元坝气田“三高”气井试气的需要。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已施工完的16口井55层,获得工业气流14口井23层,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有效保障了元坝气田勘探的顺利进行,取得了安全、优快、环保的工作效果和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川东云和寨气田石炭系储集层特征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和寨气田石炭系黄龙组主要储集空间为孔隙和裂缝,属于低孔低渗型储层,而裂缝在改善储层渗透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测井信息为基础,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对该区未取心井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参数及裂缝发育程度进行了预测。使用误差统计法对储层参数预测模型效果进行评价,预测效果满足本区所需储层参数计算的精度要求,证明了神经网络算法是在测井信息较少的情况下预测储层的有效手段,为气田评价井、开发井的部署、储量计算及气田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元坝气田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压裂优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下侏罗统自流井组砂岩气藏具有埋藏深、低孔低渗、温度高、异常高压、岩性致密、非均质强、破裂压力及延伸压力高等特点,为了解决该类储层水力压裂破裂压力高、施工难度大的难题,对现有的气藏压裂技术进行了以下优化:①研制新的低伤害压裂液体系,其降阻率为72%~79%,对岩心基质伤害率小于17%;②采用集成创新技术,如低应力小相位集中射孔技术、最优前置液多级粒径降低压裂液滤失技术、低砂比造长缝技术、超高压压裂技术、高效返排技术等;③配套140 MPa采气井口,140 MPa超高压设备和地面管汇、高压压裂管串、高压井下工具,将施工限压提高至120 MPa,确保成功压开致密储层。该优化技术在元坝气田现场试验4口井5层次,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施工最高压力达到118.5 MPa,最大排量5.5 m3/min,平均砂比15%~20%,最大加砂量40 m3,施工成功率达100%;降低了延伸破裂压力,增大了施工排量,增加了人工裂缝长度和宽度,易于加砂,提高了储层渗透率。  相似文献   

13.
九龙山气田产层主要为下侏罗统珍珠冲组及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目前对二者气藏的气源还未定论。通过对九龙山气田珍珠冲组和须家河组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的详细分析,结合源岩和储层沥青生物标志化合物开展气源对比,以明确天然气来源。九龙山气田存在浅层须家河组须三段泥页岩和深层的茅口组灰岩、下寒武统泥岩2套优质烃源岩,天然气总体为干气,珍珠冲组与须三段天然气组成特征相似,须二段天然气组成具有须家河组和深层气共同特征。珍珠冲组天然气δ13C2平均为-26.73‰,与周边文兴场和中坝气田须家河组煤系烃源相似,须二段天然气δ13C2值在-29.5‰~-30.49‰之间,介于浅层煤成气和深层油型气特征。珍珠冲组气层沥青甾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也与须三段烃源特征相似,具有高的三环萜烷值和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值,C27/C29值分布在0.93~1.00之间,呈“V”字型特征;须二段气层C27/C29值介于须三段和茅口组、寒武系源岩之间,具有与茅口组相似的三环萜烷低值和重排甾烷/规则甾烷低值特征。综合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和储层沥青生物标志化合物气源对比分析认为,九龙山气田珍珠冲组天然气主要由浅层须三段腐殖型烃源生烃贡献,须家河组须二段天然气由浅层须三段腐殖型和深层茅口组、下寒武统偏腐泥型烃源混合贡献。
  相似文献   

14.
川西地区平落坝气田中、上侏罗统包括沙溪庙组、遂宁组和蓬莱镇组,是广泛分布于川西地区典型的"红层"沉积,属非常规的致密碎屑岩储层,以孔隙度低、渗透性差为主要特征.储层相对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包括原始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其中有利沉积相控条件下的砂体,配合建设性成岩作用的改善,储层往往比较发育.沙溪庙组砂岩以粒间溶蚀孔隙和粒内溶蚀孔隙为主,而上覆遂宁组和蓬莱镇组则以残余原生粒间孔和粒内溶蚀孔隙为主,但裂缝都比较发育,为储层提供重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产气层对裂缝发育程度的依赖性比较大.中、上侏罗统以发育高角度缝为主,对储集层改善作用明显,预测并落实裂缝发育区是提高天然气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川西XC地区的致密砂岩裂缝预测,研究并形成了一套基于地震叠前与叠后多属性融合的裂缝地震预测方法.将裂缝分成地震可识别的大尺度裂缝与地震难以识别的小尺度裂缝,首先利用信噪比高的叠后地震数据提取与大尺度裂缝相关的几何类地震属性,然后进行多属性融合刻画目的层段大尺度裂缝的分布规律;再结合叠前方位道集数据进行频率依赖各向异...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发育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等多套含气层系,具有"一井多层、单层低产、横向非均质性强、渗透率低、压力低、丰度低"等特征,是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虽然历经多年的勘探开发,对该气田的地质认识不断深化,工艺技术创新发展和技术思路不断完善推动了该气田的规模上产,但随着勘探开发工作的持续推进,储层条件更加复杂,对多层分压开采技术提效降本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在回顾总结苏里格气田多层连续分压开采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首先分析总结了攻关取得的认识与启示,认为目前已形成的机械封隔器分压和套管滑套分压两套主体分压技术是经济有效开发该气田的关键技术,压裂作业效率提高1倍以上,应用效果良好。进而把该气田开发面临的技术挑战归纳为"多层动用不充分、钻采工艺不满足气井全生命周期效益开发需要、分压工艺难以兼顾上古生界与下古生界气藏叠合开发需要"。最后结合苏里格气田的开发形势,探讨了解决上述难题的对策以及气藏多层分压开采技术的发展方向:①加强与井网匹配研究,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及最终采收率;②优选改造层位,优化分压技术,提升多层动用开发效益;③系统优化钻采工艺技术,建立全生命周期小井眼提效降本新模式;④攻关适应于上、下古生界储层分压合求技术,以满足上、下古生界气藏叠合开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川东北黄龙场气田飞仙关组台缘滩型碳酸盐岩储层预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在沉积与储层基本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多种地震预测方法对川东北黄龙场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分布进行了预测:利用地震剖面层拉平方法,恢复了黄龙场气田飞仙关期东高西低的沉积古地貌,自东向西依次发育台地边缘、台缘斜坡及陆棚相带;根据地震响应特征,识别出4种不同的地震相类型,并且利用神经网络波形聚类技术,指出了不同地震相的平面分布;通过均方根振幅、波形及弧长等地震属性的提取与处理,发现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具有强振幅、高频衰减、强相位异常等特征,揭示了鲕滩储层主要分布于东部的D4井-hl6井-hl9井一带;应用井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指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低速异常明显,主要分布在距飞四底反射层0~60ms范围内;利用三维地震数据体追踪点集,雕刻了飞仙关组鲕粒滩体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方法体系对四川盆地东北部鲕滩储层的预测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中江气田侏罗系沙溪庙组气藏是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十二五"天然气增储上产的主要阵地,过去"烃源断层+河道砂岩体+局部构造"的天然气成藏富集模式不能有效地指导勘探井位部署,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天然气勘探开发进程。为此,基于断层演化、断层要素、断砂配置(烃源断层与河道砂岩体的配置关系)、圈闭类型、气藏解剖等分析,探讨了区域断层特征及天然气成藏富集规律。结论认为:(1)该区沙溪庙组气藏成藏富集规律主要受"源、相、位"三个因素的控制,具有"源控区、相控带、位控藏"的规律,即"深源浅聚、断砂疏导,多期河道、差异成藏,调整富集、甜点富气";(2)烃源断层和河道砂岩体良好的配置关系是该区天然气成藏的基础条件,天然气在断砂配置好的构造或部位优先富集成藏,后期构造调整形成的单斜构造仍可富气成藏,而多断层夹持区及断层破碎带附近则主产水、不成藏;(3)断层不发育区或远离烃源断层30 km的河道远端含气性差,富气河道砂岩体构造低部位适宜滚动建产。上述新认识可为今后川西地区中浅层天然气勘探目标优选和滚动建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普光超大型气田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76,自引:4,他引:76  
马永生 《石油学报》2007,28(2):9-14,21
普光气田是在四川盆地勘探过程中发现的最大气田,也是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最大的气藏。除储量规模最大外,普光气田也是四川盆地目前已发现的气藏中埋藏深度最大、资源丰度最高、储层性质最好、优质储层最厚、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最高、天然气干燥系数最大的整装气藏。普光大型气田的特殊性与该区经历过独特的成烃、成岩和成藏作用有关,油气的高度富集源自:多套烃源岩和优质烃源岩的多期次充注;疏导体系与生、排烃过程形成动态匹配;储层发育在蒸发岩台地边缘高能鲕粒滩相沉积相带中,并受到后期白云化作用和深埋条件下酸类的强烈溶蚀改造,致使次生孔隙空前发育;构造古隆起与长期接受供烃,硫酸盐热化学反应(TSR)的发生与储层次生孔隙的大量生成和储集性能的优化,飞仙关组上覆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厚层膏岩的有效遮挡。  相似文献   

20.
普光气田是在四川盆地勘探过程中发现的最大气田,也是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最大的气藏。除储量规模最大外,普光气田也是四川盆地目前已发现的气藏中埋藏深度最大、资源丰度最高、储层性质最好、优质储层最厚、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最高、天然气干燥系数最大的整装气藏。普光大型气田的特殊性与该区经历过独特的成烃、成岩和成藏作用有关,油气的高度富集源自:多套烃源岩和优质烃源岩的多期次充注;疏导体系与生、排烃过程形成动态匹配;储层发育在蒸发岩台地边缘高能鲕粒滩相沉积相带中,并受到后期白云化作用和深埋条件下酸类的强烈溶蚀改造,致使次生孔隙空前发育;构造古隆起与长期接受供烃,硫酸盐热化学反应(TSR)的发生与储层次生孔隙的大量生成和储集性能的优化,飞仙关组上覆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厚层膏岩的有效遮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