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东水电技术》2000,(3):227-229,245
抽水蓄能电站运行的特点是具有发电和抽水两种工况,不论上水库还是下水库的进/出水口拦污栅都处于双向过流状态,水力条件比较复杂,上水库拦污栅在抽水工况和下水库拦污栅在发电工况流态较差,易诱发拦污栅的受迫振动,因此,我们除进行结构静力设计外,还进行了结构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2.
《华东水电技术》2000,(2):227-229,245
抽水蓄能电站运行的特点是具有发电和抽水两种工况,不论上水库还是下水库的进/出水口拦污栅都处于双向过流状态,水力条件比较复杂,上水库拦污栅在抽水工况和下水库拦污栅在发电工况流态较态,易诱发拦污栅的受迫振动,因此,我们除进行结构静力设计外,还进行了结构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3.
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发电后,中外游客大增,随之而来的是十三陵水库水面上的漂浮物成倍的增加。由于抽水蓄能电站双向水流的特性,大量的漂浮物聚集在电站下池尾水固定拦污栅附近,对电站的抽水水流流态及过流有较大的影响。基于以上原因,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提出了在电站下池尾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抽水蓄能电站的水道设计,除在发电工况下应具备常规水电站水道的功能外,还应在抽水工况下—一即水流方向与发电工况相反时,也能满足对水道的要求。也就是说抽水蓄能电站的水道应具有双向水流的功能。 作为发电工况下压力水道的组成部分——进水口和出水口,在抽水工况时就分别成为出水口和进水口,因此可统称为进/出水口。为了讨论方便,宜区分为上池进/出水口和下池进/出水口。也有就按发电工况定名,简称为进水口和出水口的。 抽水蓄能电站的进/出水口在进流时要防止吸气旋涡,在出流时要使水流充分扩散,并使两种工况下的水头损失最小。对同一个建筑物要满足上述要求,在布置上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5.
根据潘家口电站抽水蓄能机组进出口水力学和拦污栅稳定性试验资料并参考国外有关文献,发现抽水蓄能电站拦污栅稳定性与进出口水流流态关系密切,除了采取防涡梁、防涡栅、导流墙外,改变拦污栅条稠密度,也可改善进出口水流流态,这样不仅对拦污栅稳定性有利,而且能提高机组效率。因此在抽水蓄能电站设计时应进行进出口大比尺水力模型试验,优化拦污栅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6.
以深圳抽水蓄能电站上库为例,根据物理模型提供的边界条件,建立了一种进出水口模型试验和直角二维数学模型的混交模型.采用发电工况试验数据对建立的混交模型进行验证,模拟了抽水工况和发电工况运行下死水位、1/2工作水位和正常蓄水位对应的库盆流态.模拟结果表明,在抽水工况运行下受地形影响,库盆和进出水口附近会产生环流区,两种工况下库盆水流流速与库水位成反比关系.该模型对同类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的设计与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三维紊流数学模型,对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进/出水口原方案及其优化方案抽水和发电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进/出水口段的水头损失、进/出水口段的流态和流速分布等。原方案在抽水工况下,存在扩散段及调整段顶盖板下部产生水流分离区、拦污栅断面有反向流速、各孔口流速不均匀系数偏大等不利水力学现象。考虑以上不利因素,需对原方案进行优化。优化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在扩散段和防涡梁段之间增加调整段、压低扩散段盖板扩散角以及增加扩散段长度等措施均能改善水流流态。  相似文献   

8.
岔管水流水头损失的三维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  J 《国外水电技术》1998,(2):14-22
抽水蓄能电站岔管系统进水口中的水流结合Smagoringskey的局部管网比尺紊流模型,已用三维可压缩水动力方程求解完成了数值分析。本文叙述在发电和抽水二种工况下,岔管系统中水流的详细特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抽水蓄能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具有调峰填谷、调频调相等诸多优点,但同时在多沙河流中过机泥沙对水轮机叶片具有很大破坏性。主要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为研究对象,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在长系列年上游来水来沙条件下,测量抽水和发电两种工况时的过机含沙量。在系列年试验中,蓄能和发电两种工况下过机含沙量都呈现上升趋势。无洪水期过机含沙量较小不会对电站正常运用产生影响;而当上游含沙量大于4 kg/m3的安全运行允许值时不适宜抽水蓄能工况。  相似文献   

10.
抽水蓄能电站与常规水电站一样,在长引水系统情况下,必须布置调压井,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引水系统长约4km,设置了一个上游调压井和两个下游调压井。由于抽水蓄能电站不但有发电工况,还有抽水工况,不但可能布置一个调压井,还可能出现几个调压井;而且抽水蓄能电站工况切换比常规水电站频繁得多,因而其引水系统的水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